詞語
【詞目】飼牛
【拼音】sì niú
【釋義】餵牛。唐
張守節《
史記正義》:“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明
馮夢龍 《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後聞周王子頹好牛,其飼牛者皆獲厚糈,乃辭蹇叔如周。”
典故
“帛書飯牛”
“帛書飯牛”,漢武帝的寵姬
王夫人卒,齊人
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註:《
漢書》作“李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於是封少翁為
文成將軍,以
客禮相待。並作
甘泉宮,中為
台室,畫天、地、
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
不至。於是誅文成將軍。
《
史記·
封禪書》載:“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
為帛書以飯牛,詳弗知也,言此
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識其
手書,問之人,果
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寧戚飼牛”
寧戚, 春秋時期衛國人,胸懷才學而
不得志,聞齊桓公
禮賢下士,於是到了齊國。寧戚想向齊桓公謀求官職,因為貧窮睏乏不能自薦,於是就給商人趕貨車到了齊國,晚上住在城門外。齊桓公晚上到郊外迎客,夜間開了城門,要貨車避讓,小火把十分明亮,而且有很多隨從。寧戚在車下餵牛,望見齊桓公時心裡傷心,就用力敲著牛角唱起歌來。齊桓公聽到歌聲,拍拍僕人的手說:“奇怪了!這唱歌的不是一般的人啊!”便命令隨從用車載上他。齊桓公回來後,到了宮中,侍從請示寧戚的事。齊桓公賞賜衣帽給寧戚,並要接見寧戚。寧戚來拜見,並用如何保境安民的理論說服齊桓公。
第二日寧戚又來拜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理論說服齊桓公。齊桓公十分高興,要任用寧戚,很多大臣勸諫說:“寧戚是衛國人,衛國距離齊國不遠,您不如派人去詢問一下。如果他一向是賢能的人,再任用他也不晚。”齊桓公說:“不能這樣,如果去詢問他的情況,恐怕他有小毛病。因為人的小毛病,而抹殺了人的大優點,這就是使君主失去天下賢能的人的原因。”凡是聽別人的主張必須要有依據,齊桓公現在聽了寧戚的主張而不再追問他的為人,是因為主張符合聽者心目中的標準。而且人本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權衡後而用他的長處,這是恰當的舉用,齊桓公就掌握了這個原則。
《
呂氏春秋·舉難》載,寧戚欲乾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桓公反,至,從者以請。桓公賜之衣冠,將見之。寧戚見,說桓公以治境內。明日復見,說桓公以為天下。桓公大悅,將任之。群臣爭之曰:“客,衛人也。衛之去齊不遠,君不若使人問之,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小惡,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聽必有以矣。今聽而不復問,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難全,權而用其長者。當舉也,桓公得之矣。
歇後語
農諺
穀雨寸不休,桑葉好飼牛;穀雨天氣晴,養蠶娘子要上繩。
相關詩詞
農田插秧秧綠時,稻中有稗農未知。
稻苗欲秀稗先出,拔稗飼牛惟恐遲。
今年浙西田沒水,卻向浙東糴稗子。
一斗稗子價幾何,已值去年三斗米。
天災使然贗勝真,焉得世間無稗人。
匝月春霖未肯休,出門卻喜日當頭。路邊麥浪千畦翠,風裡禽聲萬樹幽。
耕婦飼牛鋤野草,牧兒驅馬飲泉流。田家一種幽閒樂,勝我奔波作遠遊。
文學作品欣賞
智荀息假途滅虢 窮百里飼牛拜相
卻說百里奚是虞國人,字井伯,年三十餘,娶妻杜氏,生一子。奚家貧不遇,欲出遊,念其妻子無依,戀戀不捨。杜氏曰:“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妾能自給,毋相念也!”家只有一伏雌,杜氏宰之以餞行。廚下乏薪,乃取扊扅炊之。舂黃齏,煮脫粟飯。奚飽餐一頓。臨別,妻抱其子,牽袂而泣曰:“富貴勿相忘!”奚遂去。游於齊,求事襄公,無人薦引。久之,窮困乞食於銍,時奚年四十矣。銍人有蹇叔者,奇其貌,曰:“子非乞人也。”叩其姓名,因留飯,與談時事,奚應對如流,指畫井井有敘。蹇叔嘆曰:“以子之才,而窮困乃爾,豈非命乎?”遂留奚於家,結為兄弟。
蹇叔長奚一歲,奚呼叔為兄。蹇叔家亦貧,奚乃為村中養牛,以佐饔飱之費。值公子無知弒襄公,新立為君,懸榜招賢。奚欲往應招。蹇叔曰:“先君有子在外,無知非分竊立,終必無成。”奚乃止。後聞周王子頹好牛,其飼牛者皆獲厚糈,乃辭蹇叔如周。蹇叔戒之曰:“丈夫不可輕失身於人。仕而棄之,則不忠,與同患難,則不智。此行弟其慎之!吾料理家事,當至周相看也。”奚至周,謁見王子頹,以飼牛之術進。頹大喜,欲用為家臣。蹇叔自銍而至,奚與之同見子頹。退謂奚曰:“頹志大而才疏,其所與皆讒諂之人,必有覬覦非望之事,吾立見其敗也。不如去之。”奚因久別妻子,意欲還虞。蹇叔曰:“虞有賢臣宮之奇者,吾之故人也,相別已久,吾亦欲訪之。弟若還虞,吾當同行。”遂與奚同至虞國。
時奚妻杜氏,貧極不能自給,已流落他方,不知去處。奚感傷不已。蹇叔與宮之奇相見,因言百里奚之賢。宮之奇遂薦奚於虞公,虞公拜奚為中大夫。蹇叔曰:“吾觀虞君見小而自用,亦非可與有為之主。”奚曰:“弟久貧困,譬之魚在陸地,急欲得勺水自濡矣!”蹇叔曰:“弟為貧而仕,吾難阻汝,異日若見訪,當於宋之鳴鹿村。其地幽雅,吾將卜居於此。”蹇叔辭去。奚遂留事虞公。及虞公失國,奚周旋不捨,曰:“吾既不智矣,敢不忠乎?”至是,晉用奚為媵於秦。奚嘆曰:“吾抱濟世之才,不遇明主,而展其大志,又臨老為人媵,比於仆妾,辱莫大焉!”行至中途而逃。將適宋,道阻,乃適楚。及宛城,宛之野人出獵,疑為奸細,執而縛之。奚曰:“我虞人也,因國亡逃難至此。”野人問:“何能?”奚曰:“善飼牛。”野人釋其縛,使之餵牛,牛日肥澤。野人大悅,聞於楚王。楚王召奚問曰:“飼牛有道乎?”奚對曰:“時其食,恤其力,心與牛而為一。”楚王曰:“善哉,子之言!非獨牛也,可通於馬。”乃使為圉人,牧馬於南海。
卻說秦穆公見晉媵有百里奚之名,而無其人,怪之。公子縶曰:“故虞臣也,今逃矣。”穆公謂公孫枝曰:“子桑在晉,必知百里奚之略,是何等人也?”公孫枝對曰:“賢人也。知虞公之不可諫而不諫,是其智。從虞公於晉,而義不臣晉,是其忠。且其人有經世之才,但不遇其時耳!”穆公曰:“寡人安得百里奚而用之?”公孫枝曰:“臣聞奚之妻子在楚,其亡必於楚,何不使人往楚訪之?”使者往楚,還報:“奚在海濱,為楚君牧馬。”穆公曰:“孤以重幣求之,楚其許我乎?”公孫枝曰:“百里奚不來矣!”穆公曰:“何故?”公孫枝曰:“楚之使奚牧馬者,為不知奚之賢也。君以重幣求之,是告以奚之賢也。楚知奚之賢,必自用之,肯畀我乎?君不若以逃媵為罪,而賤贖之,此管夷吾所以脫身於魯也。”穆公曰:“善。”乃使人持羖羊之皮五,進於楚王曰:“敝邑有賤臣百里奚者,逃在上國。寡人慾得而加罪,以警亡者,請以五羊皮贖歸。”楚玉恐失秦歡,乃使東海人囚百里奚以付秦人。
百里奚將行,東海人謂其就戮,持之而泣。奚笑曰:“吾聞秦君有伯王之志,彼何急於一媵?夫求我於楚,將以用我也。此行且富貴矣,又何泣焉!”遂上囚車而去。將及秦境,秦穆公使公孫枝往迎於郊。先釋其囚,然後召而見之。問:“年幾何?”奚對曰:“才七十歲。”穆公嘆曰:“惜乎老矣!”奚曰:“使奚逐飛鳥,搏猛獸,則臣已老。若使臣坐而策國事,臣尚少也。昔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文王載之以歸,拜為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較呂尚不更早十年乎?”穆公壯其言,正容而問曰:“敝邑介在戎狄,不與中國會盟,叟何以教寡人,俾敝邑不後於諸侯。幸甚!”奚對曰:“君不以臣為亡國之虜,衰殘之年,乃虛心下問,臣敢不竭其愚?夫雍岐之地,文武所興。山如犬牙,原如長蛇。周不能守,而以畀之秦,此天所以開秦也。且夫介在戎狄,則兵強,不與會盟則力聚。今西戎之間,為國不啻數十,並其地足以耕,籍其民可以戰,此中國諸侯所不能與君爭者。君以德撫而以力征。既全有西陲,然後厄山川之險,以臨中國。俟隙而進,則恩威在君掌中,而伯業成矣。”穆公不覺起立曰:“孤之有井伯,猶齊之得仲父也。”一連與語三日,言無不合。遂爵為上卿,任以國政。因此秦人都稱奚為“五羖大夫”。又相傳以為穆公舉奚於牛口之下,以奚曾飼牛於楚,秦用五羖皮贖回故也。髯翁有詩云:
脫囚拜相事真奇,仲後重聞百里奚。
從此西秦名顯赫,不虧身價五羊皮。(摘錄於明朝
馮夢龍小說《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