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榮(西晉末年大臣、名士)

顧榮(西晉末年大臣、名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孫吳丞相顧雍之孫、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

顧榮弱冠時仕於孫吳,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並稱“五俊”。吳國滅亡後,與陸機陸雲一同入洛陽,號稱“洛陽三俊”。初拜郎中,轉廷尉正,歷任諸王僚屬,封嘉興伯。顧榮見北方大亂,故棄官南歸。後任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安東將軍府軍司,加散騎常侍。司馬睿但凡有謀劃,都與顧榮商議。

永嘉六年(312年),顧榮去世,獲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元”。建武元年(317年),追封嘉興公。原有《顧榮集》傳世,今已佚。

概述內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顧榮
  • 別稱:顧元公
  • 字號:字彥先
  • 所處時代晉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吳郡吳縣
  • 去世時間:312年
  • 主要作品:《顧榮集》
  • 主要成就:助司馬氏穩定江南
  • 官職:安東軍司、散騎常侍
  • 爵位:嘉興伯→嘉興公(贈)
  • 追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諡號:元
  • 地位洛陽三俊”之一
  • 典故:顧榮施炙
人物生平,名門俊才,轉仕諸王,江東平亂,北行南遁,協贊中興,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軼事典故,顧榮施炙,詐酒避禍,私交張翰,親屬成員,祖輩,父親,平輩,兒子,史料記載,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名門俊才

顧榮出身江南大姓“吳郡顧氏”,是三國時吳國丞相顧雍之孫、宜都郡太守顧穆之子。他幼時機靈而天資聰敏,二十歲入仕吳國,任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
顧榮年少時,與丹陽郡人紀瞻會稽郡賀循廣陵郡閔鴻、丹陽郡人薛兼齊名,並稱為“五俊”。
鹹寧六年(280年),西晉滅吳,顧榮與陸機陸雲兄弟入京師洛陽,號稱“洛陽三俊”。他到京後,依例官拜郎中,後歷任尚書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等職。

轉仕諸王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廢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從而掌握朝政。淮南王司馬允討伐司馬倫,但失敗被殺,他部下的僚屬都收付廷尉,將被誅殺。顧榮公平處理,很多人獲免罪而得以活命。
顧榮蘇州石刻像顧榮蘇州石刻像
建始元年(301年),司馬倫篡位稱帝,顧榮改任大將軍司馬虔司馬倫之子)的長史。同年,齊王司馬冏等三王起義,攻滅司馬倫。司馬冏扶立惠帝復位,並出任大司馬,執掌政權,並召顧榮為大司馬主簿。顧榮見司馬冏專擅,擔心日後司馬冏倒台,自己會被株連,於是終日酒醉,不理公事,並將此事告知好友馮熊。馮熊向司馬冏的親信葛旟建議轉顧榮為中書侍郎。顧榮獲轉任中書侍郎後,不再飲酒,但有人問他為何“前醉而後醒”,顧榮害怕被追究,只得再飲。
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司馬冏被長沙王司馬乂擊敗被殺,顧榮亦因討伐葛旟有功而獲封嘉興伯,轉太子中庶子。司馬乂任驃騎將軍時,又任命顧榮為驃騎將軍長史
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聯軍擊敗司馬乂,司馬穎升任丞相,又以顧榮為丞相從事中郎。同年,東海王司馬越帶惠帝親征司馬穎失敗,惠帝被俘至鄴城,顧榮兼任侍中,並被派往拜謁皇陵。但當時司馬顒部將張方已據洛陽,顧榮受阻不得進,逃到陳留郡。同年,惠帝為張方脅逼至長安,又徵召顧榮為散騎常侍,但顧榮見中原大亂,便不應召命,並回到吳國。次年,司馬越在徐州起兵迎惠帝回洛陽,任命顧榮為軍諮祭酒

江東平亂

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歷陽郡叛變,驅逐揚州刺史劉機和丹楊郡太守王曠,意圖趁亂割據江東。為獲得各方支持,陳敏禮遇一眾江東豪傑和名士,其中顧榮被授為右將軍、丹楊郡內史,其他四十餘人亦獲選任為將軍和郡守。江東士族初時接受陳敏任命,但在發現陳敏才能平庸、缺乏遠大謀略且刑政無章後,便心中不服。而且陳敏縱容子弟橫行,亦被當地人視為禍患。顧榮與士族豪強周玘等一直都不是盡忠於陳敏,更終日擔心跟隨著他會遭禍劫。
永嘉元年(307年),顧榮等人接到廬江郡太守華譚寫給他們的信,華譚在信中斥責他們接受叛變的陳敏所授的官位,為他做事;更稱他日朝廷派兵討平陳敏後,顧榮等人都愧對中原之士。顧榮看後大感羞愧,於是決意反正,令人密報征東大將軍劉準,勸其派兵至臨江,自己作為內應。劉準及後派揚州刺史劉機等領兵到歷陽郡,陳敏得知訊息後,也派弟弟陳昶及將軍錢廣到烏江對抗劉機。周玘成功令錢廣背叛陳敏,殺死陳昶,並勒兵朱雀橋南。陳敏知道後,派其姻親甘卓領兵討伐錢廣,顧榮卻與周玘一同勸甘卓背叛陳敏;甘卓由於向來敬重顧榮,又因陳昶之死而感恐懼,因而決心投順。次年,顧榮與周玘、甘卓等人反攻陳敏,陳敏即領兵一萬餘人迎戰,但甘卓士兵向陳敏軍說:“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楊(顧榮)、周安豐(周玘)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成功動搖其軍心,顧榮出來以白羽扇向陳敏軍一揮,陳敏所部潰不成軍,四散奔逃,陳敏唯有單騎北走,途中被捕殺。

北行南遁

陳敏之亂平定後,顧榮回到故鄉吳郡。不久後,他被司馬越控制下的朝廷徵召為侍中。顧榮與一眾士人北行,至徐州彭城時,聽聞北方局勢愈加混亂,便遲疑不進。
司馬越聞訊後,寫信給徐州刺史裴盾,說:如果顧榮等人遷延顧望,則以軍禮護送。顧榮等知道後,大為恐懼,與紀瞻、陸玩等立刻解船棄車,一晝夜逃亡三百里,得以回到揚州。

協贊中興

永嘉元年(307年),安東將軍、琅邪王司馬睿移鎮建業後改建康,今江蘇南京),顧榮獲任命為安東將軍軍司,加散騎常侍,用作招攬江南士族的支持。鑒於顧榮在江南士族中的影響力,司馬睿每有政事籌劃,都會諮詢他的意見。顧榮作為江南名士,又身居要職,因而甚得朝野敬重。顧榮認為“南土之士未盡才用”,於是向司馬睿推薦陸曄、甘卓、殷祐、楊彥明、謝行言、賀循及陶恭兄弟等一些未被任用的江南士族,司馬睿予以採納,並一一授官。
永嘉六年(312年),顧榮在任內逝世,司馬睿親臨其葬禮,倍感哀痛,準備上表朝廷,“依齊王(司馬冏)功臣格”,為其申請贈禮。吳郡內史殷祐認為顧榮“功高元帥,賞卑下佐”,賞不酬功。司馬睿遂追贈他為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元”。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改稱晉王,追封顧榮為嘉興公,特設嘉興公國,並加賜食邑

主要成就

顧榮為西晉時期江南士族領袖之一,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並稱“五俊”,五人被稱為“南金東箭”。顧榮憑藉自己的身份,在協助晉元帝司馬睿立足江左及建立東晉的過程中多有功勞,為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腦。

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收錄有《顧榮集》五卷,錄一卷,今已佚亡。

人物評價

葛旟:榮江南望士。
顧榮半身像顧榮半身像
王導:顧榮、賀循紀瞻周玘皆南土之秀,願盡優禮,則天下安矣。
蔡洪: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
殷祐:①故散騎常侍、安東軍司、嘉興伯顧榮經德體道,謀猷弘遠,忠貞之節,在困彌厲。崎嶇艱險之中,逼迫奸逆之下,每惟社稷,發憤慷愾。密結腹心,同謀致討。信著群士,名冠東夏,德聲所振,莫不回響,荷戈駿奔,其會如林。榮躬當矢石,為眾率先,忠義奮發,忘家為國,歷年逋寇,一朝土崩,兵不血刃,蕩平六州,勛茂上代,義彰天下。②榮眾無一旅,任非籓翰,孤絕江外,王命不通,臨危獨斷,以身徇國,官無一金之費,人無終朝之勞。元惡既殄,高尚成功,封閉倉廩,以俟大軍,故國安物阜,以義成俗,今日匡霸事舉,未必不由此而隆也。方之於齊,強弱不同,優劣亦異。至於齊府參佐,扶義助強,非創謀之主,皆錫珪受瑞,或公或侯。榮首建密謀,為方面盟主,功高元帥,賞卑下佐,上虧經國紀功之班,下孤忠義授命之士。
庾信陶侃空爭米船,顧榮虛搖羽扇。
房玄齡:①元帝樹基淮海,百度權輿,夢想群材,共康庶績。顧、紀、賀、薛等並南金東箭,世胄高門,委質霸朝,豫聞邦政;典憲資其刊輯,帷幄佇其謀猷;望重搢紳,任惟元凱,官成名立,光國榮家。非惟感會所鐘,抑亦材能斯至。②彥先通識,思遠方直。
陳普石勒王彌尚未昌,東南先有顧丹陽。顧榮持易淳于首,未必江東只許長。
謝應芳:竊見晉散騎常侍、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顧元公,相門華裔,文武全才。當時與陸機、陸雲並稱三俊。王導慕江南之望,張華號南京之奇。以樂道而鼓瑟,能知人之錫炙。平六州之大亂,成一代之奇功。其他勳業,具載晉史。
高啟:軍司吳國秀,神機夙超朗。弱冠游洛師,已蒙南金賞。崎嶇諸王幕,沉湎務遵養。中罹廣陵艱,計服匪誠枉。風雲一揮扇,義旅臻同響。事成恥言勛,飄然理歸鞅。晉社始東遷,群賢悉收獎。道謁真感會,矯翼丹霄上。德聞一代稱,跡泯千齡往。時屯乏良佐,英謨益堪想。墳祠托荒郊,蕭條並榛莽。蕘童侵雨隧,淫巫闖塵幌。大夫過停轅,式瞻為含愴。衣冠復故貌,筵几陳新享。寡劣忝鄉人,因歌表遐仰。

軼事典故

顧榮施炙

顧榮在洛陽時,曾經應別人的宴邀趕赴宴席。在宴席上他發覺上菜的人臉上顯露出對烤肉渴求的神色。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給他吃。同席的人都恥笑他有失身份。顧榮說:“怎么會有整天做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 後來戰亂四起,晉朝大批人渡長江南流,每當顧榮遇到危難,經常有一個人幫助自己,於是顧榮感激地問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得到烤肉的人。

詐酒避禍

永寧元年(301年)四月,齊王司馬冏殺死篡位的趙王司馬倫,迎晉惠帝還朝復位。惠帝任命司馬冏為大司馬,執掌朝政。司馬冏開置掾屬四十人,大權在握,他久聞顧榮之名,於是征其為大司馬主簿。顧榮眼見司馬冏驕橫暴虐,寵幸嬖佞,為免將來司馬冏倒台時牽連自己,於是終日酣醉,欲詐酒避禍。
顧榮的摯友馮熊得知此事原委後,為幫助顧榮脫身,向齊王長史葛旟道:“顧榮好酒,不足成事,你為何不勸齊王將其遷出府外,以免誤了政務。”葛旟道:“你言之有理,我正想就此事稟告齊王。”於是改授顧榮為中書侍郎。顧榮用馮熊之計,出為中書侍郎,在職廉明,不復飲酒。葛旟驚異,問顧榮道:“你任中書侍郎後,為什麼沒見你再醉酒?”顧榮恐詐酒之事被發覺,又開始飲酒,每日大醉不醒。不久,顧榮藉故辭職南歸,得以免禍。

私交張翰

顧榮在吳亡後到洛陽任官,期間常常飲酒,更向同郡好友張翰說:“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他日,張翰慨嘆時局混亂,像顧榮這些有名氣的人難以求退保身,勸他凡事曕前顧後時,顧榮亦愴然地說:“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
顧榮向來喜好撫琴,亡故後,張翰前來大哭,既而上床鼓琴數曲,撫琴而感嘆:“顧彥先還能再欣賞這琴音嗎?”言罷又感傷慟哭,“不弔喪主而去”。

親屬成員

祖輩

顧徽,孫權統事時累拜輔義都尉,遙領巴東太守。
顧悌,官拜郎中,領偏將軍。
顧雍,孫吳重臣,官至丞相平尚書事,封醴陵侯。死後諡號“肅”。

父親

顧穆,官至宜都太守,因其弟顧濟無子,得以世襲醴陵侯。

平輩

顧譚,顧邵之子,“太子四友”之一,曾任太常。後被誣陷而流放到交州。
顧承,顧譚之弟,官至侍中。與顧譚一道流放交州。

兒子

顧毗,官至散騎侍郎。

史料記載

晉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後世紀念

顧元公祠在江蘇省蘇州市郭巷集鎮北面的塘南村、黃天盪東側,祭祀顧榮。該祠始建無考。
元代書法家、文學家周伯琦撰有《顧元公祠碑》。而同時期的學者謝應芳也曾經上書當時的長洲縣,請求整修顧榮祠。
祠堂北面有顧榮墓,因地形如鳳,被稱為鳳凰嶺。祠堂南面以前有2個土墩,植有梧桐,被稱為雙梧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