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起源,始祖,分布,傳統文化,郡望堂號,祠聯,家譜,姓氏人物,先秦秦漢,元明時期,民國以來,
歷史發展
起源
唐代譜牒姓氏專家林寶著《元和姓纂》,其記載:“《左傳》雲滅項,《公羊傳》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為楚將,子梁,梁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並籍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大宋重修廣韻》,又稱《廣韻》,其記載:“項,姓。本姬姓國。《公羊》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因以為氏,項燕為楚將,生梁。梁兄子籍,號‘霸王’。宋高宗紹興三十一(1161)年鄭樵所著的《鄭通志·氏族略》記載:或言姬姓之國,故城在今陳州項城縣東北一里。為齊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八歲,孔子師之。又漢賜姓劉氏,周賜辛氏,望出遼西。南宋王應麟撰《姓氏急就篇》記載:項氏,姬姓國,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以國為姓。項橐七歲為孔子師、楚有項燕,世為楚將,封於項,生梁,梁兄子籍、漢有項曼卿、吳項峻、唐有項斯、宋有項世安。
項氏來源很單一,早在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之前,項羽就姓項了。
安徽桂溪(今小溪)項氏源流:
項之先,姬姓得封於項國,並於魯,子孫因以國為姓,此項姓所由始也。東晉(316年-420年)時遠祖勝公官越州,成帝鹹和二年丁亥(公元327年),避蘇峻亂,奉父俊公由臨淮遷睦之壽昌縣吳村,旋卜居於青溪縣敦福鄉之軒翥,此項氏入浙之始也。軒翥俊公以下二十四世,曰:永公者,當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882年),黃巢兵亂,宗族淪沒無存,惟永公之子四人。兄弟四遷,長曰:遇公,仝子許師遷州城即今嚴州府,古之睦州也;次曰:泉公,仝子璉公遷歙州,後唐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璉公之子紹公,卻吳越王聘,隱於歙南之桂溪,又名小溪。支派繁衍,人文昌熾,即我桂溪族也;三曰:款公,仝子璇公遷和義鄉即渡瀆徐坑也,璇公三孫,曰:倪、曰:學,世居和義,其後登進士第者八人。曰:偃,復遷安福鄉之宋村,以項氏居此而顯著遂名為項村,偃公之元孫世宗公由項村又遷紫蓋峰,其後登進士第者五人,即今之紫峰一族也;四曰:瑜公,仝子安公遷張山即密山東也,祖居軒翥在密山之西,東西別於一山,雖遷而不遠故土,遂誤傳為祖居張山且或混稱為軒翥張山,蓋不知有東西一山之別也。至於今,軒翥之舊廬已無陳跡,即分遷之四派半,有興衰。我次房泉公一派無論矣;而長房遇公之遷州城者,今訪惟南鄉離城二十五里,有項姓一村,自述先世來自淳安,然亦莫能自詳其支派,則不可考也;四房瑜公之遷張山者,今荒墟一片,久無廬舍村煙矣,據新安名族志云:休寧縣之溪陽閔口二族項氏皆由淳安敦福張山遷此,或即瑜公之苗裔未可知也;三房款公之遷渡瀆者,今猶有結廬其地而村煙不甚盛也,一支之轉遷項村,而紫峰者,則廬厘櫛比,族茂人繁,耕讀於紫蓋之陽,可與我桂溪並峙也。此淳安之宗派,而桂溪開族之根源也,若夫以桂溪言之,自清泰以來,族屬繁衍,有十三門焉、有十八派焉。紹公初遷三世單傳,至四世則生延慶、延壽、延寧三公,延壽公夭亡;而延慶公生守彰、守榮,居下街是為下族;延寧公生承立,居上街是為上族;此桂溪一族兩大支也。下族一支守彰公曾孫念二公,遷桂山即今“桂山派”是也,守榮公生二子,長應周、次德廣,“德廣公一派”傳至十五世絕。應周公五子,曰參、曰浩、曰磬、曰儀、曰文輿,“參公一派”傳至十一世譜缺不書失傳無考;浩公傳至十世日森公,遷白石山即今“白石派”是也;“儀公一派” 傳至九世無考;文輿公傳至十二世時中公,遷路口至十八世岩德公,轉遷叢木至二十五世成沄公,又轉遷杭城今稱“文輿公派” 是也;磬公二子曰:性之、懷之。“懷之公一派” 傳至十九世絕;性之公四子曰:敷、致、牧、敏。“敷公一派” 傳至十一世無考;“致公一派” 傳至十二世絕;牧公即均安門之祖,今稱“均安門”是也;敏公三子曰:大經、大有、大老。“大經公一派” 傳至十五世遷安徽霍山;大有公二子曰:正一、得一。“正一公一派” 傳至二十二世無考;得一公生一子二孫,長生廷臣,次孫廷佐。廷臣公生二子曰士仁、士朗,“士仁公一派”今支下住常州休寧湖州等處,稱“士仁公派”是也;士朗公生二子曰:昭佑、暾佑。昭佑公生佛奴、華童、椿童三公,分上、中、下三門,今稱上門、中門、下門是也;暾佑公一派其孫慶生公贅岫田,至二十一世法亮公轉遷稠木嶺,子孫居本邑稠木嶺稱“暾佑公派”是也;廷佐公即聖立門門祖,今稱“聖立門”是也;大老公生二子,長曰:隨,生子文虎無嗣;次曰:晉,生三子曰:友龍、文龍、遇龍;“友龍公一派” 傳至十六世無考;文龍公以易經魁多士,因稱“易魁門”;遇龍公稱“玄門”;而文龍公生四子,長廷玉公,稱“盛慶門”;次廷瑞公,稱“學堂里”,三廷芝公,傳至十九世絕;四廷珪公,生子寬未娶,卒康熙已亥;之後盛慶、學堂支裔合為一門,今仍統稱為“易魁門”也。遇龍公也生四子,長廷琇公絕;次廷璋公之曾孫兄弟三人各分門戶。寬奴公改稱“玄門”為“前門”,耕公稱“中門”,籽公稱“後門”,是為外三門。三重公出繼朱陳畢氏;四廷珍公稱“碓公門”,今則合前、中、後和碓公統改為“裕公門”焉。此下族十一門今合為七門十四派,而僅存五派皆延慶公之支也。上族一支承立公生三子曰:德隆、德興、德晟。“德隆公一派” 傳至十世; “德晟公一派”傳至十五世絕;德興公生五子,長曰“二公一派” 傳至十世而絕;,三曰“八公一派” 傳至十二世亦絕;五曰:珍公,為小溪寺僧即惠珍是也,惟次曰三公與四曰玘公,今裔丁繁衍,一稱“上族門”,一稱“嘉會門”焉。此上族二門四派,而今惟有兩門之人皆延寧公之支也,通上下族兩大支凡十三門十八派,惟九門五派雲。
註:現九門五派為:
九門:均安門、上門、中門、下門、聖立門、易魁門、裕公門、上族門、嘉會門。
五派:桂山派、古山派、文輿公派、士仁公派、暾佑公派。
始祖
季轂
《項氏宗譜》記載,季轂,武王時虎賁中郎職,武王伐紂以兵會周師牧野有功。武王崩,成王以叔父季轂分封河南項城(《辭海》釋“項縣”條亦謂:“春秋時項國,後屬楚,秦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沈丘。”)食采其地,歷數傳後子孫以邑為姓,望出東魯,郡號汝南,名載三王全紀。夫人辛氏,生四子:浚、衍、沿、淹。
分布
項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三位,人口約六十五萬兩千餘,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6%左右。項氏分布特點:據《項氏宗譜》記載:浙江淳安、安徽徽州(含婺源)為項羽後裔,淳安及徽州歙縣、婺源三地項氏宋、元、明、清時期有遷徙浙江、安徽、江蘇、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河北、北京、東北等地區。浙江某《項氏宗譜》記載為項伯(或項襄)的後裔;浙江縉雲《項氏宗譜》記載為項梁的後裔,江西某《項氏宗譜》記載為項莊後裔。另外在南北朝時期,項氏有改為周姓(項猛奴改為周文育)、有賜辛姓的。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遼西郡:戰國時期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漢兩朝沿襲。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樂亭東部、遼寧省大凌河西部地區、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區,治所在陽樂(今遼寧義縣)。後轄境漸小,十六國時期前燕國移治至令友(今河北遷安),北燕時期移治至肥如(今河北盧龍),北齊時期廢入北平郡。
堂號
聖師堂:安徽太湖望江項氏
崇報堂:安徽歙縣桂溪項氏
四留堂:浙江溫州項氏
成德堂:安徽休寧白際項氏
培桂堂:安徽桐城項氏
五桂堂:江西樂平項氏
桂溪堂:安徽桐城、江蘇鹽城、阜寧等地項氏
潔己堂:安徽巢湖項氏
種德堂:浙江淳安項氏
光祖堂:浙江淳安葉林項氏
永慶堂:浙江淳安項氏
懷德堂:浙江慈谿金川項氏
惇敘堂:浙江鄞縣殷灣項氏
敦睦堂:安徽潛山項氏
敦倫堂:湖北羅田項氏
項國堂:安徽阜南項氏
文明堂:湖北麻城、安徽金寨項氏
說善堂: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鎮
志遠堂:江蘇江陰項氏
崇義堂:江蘇宜興陽羨項氏
惠廉堂:湖南湘陽項氏
明德堂:浙江蘭溪孟湖項氏
遼西堂:湖南寧鄉項氏
公礒堂:江蘇徐州項氏
餘慶堂:浙江富陽項氏
有恆堂:浙江上陽項氏
世習堂:安徽休寧項氏
尊親堂:江西吉安縣敖城乾塘項氏
衍慶堂:江西安南石富,今安福項氏
敦敘堂:浙江龍泉秀州,今遂川項氏
承先堂:浙江龍泉北亨,今遂川項氏
規本堂:江西吉安縣敖城乾塘項氏
敦禮堂:江西永邑關北,永新縣項氏
和義堂:江西水東塘上,今青原區濱江街道項氏
敘倫堂:江西南廣,鋪上項氏
玉和堂:江西林山,今吉安縣登龍項瓦項氏
崇禮堂:江西井崗山廈坪項氏
優見堂:安徽小溪均安門項氏
思成堂:安徽小溪上門項氏
以孝堂:安徽小溪中門項氏
樹德堂:安徽小溪下門項氏;安徽岳西、霍山項氏
慎遠堂:安徽小溪聖立門項氏
敦良堂:安徽小溪易魁門項氏
裕昆堂:安徽小溪裕公門項氏
孝友堂:浙江蕭山衙前項氏
祠聯
四言:
逢人說項;
舞劍掩劉。
——李文鄭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項斯,字子遷,台州樂安人,會昌年間進士,官丹徒尉。未中進士時,曾拿著自己的詩去拜見國子祭酒楊敬之,楊敬之寫詩贈他:“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風度)勝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從此,詩名聞於長安。著有《項斯詩集》一卷。下聯典指秦末下相人項伯,名纏,字伯,項羽的叔父,楚國貴族出身。項羽率軍四十萬,進駐鴻門,與范增定計擊劉邦。項伯因與劉邦的謀士張良相友善,當夜馳往劉邦軍中相告,並在項羽面前盡力為劉邦開脫。劉邦到鴻門見項羽,宴會上,范增命項莊(項羽的堂弟)舞劍,想乘機殺劉邦,他又以身掩護,劉邦得以免死。漢朝建立後,封射陽侯。
山襟水帶;
虎嘯龍吟。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項王祠聯,又稱霸王廟。
遼西世澤;
聖師家聲。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項橐,據說七歲時曾難倒孔子,而為孔子的老師。
鴻門舞劍;
渭水投錢。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鴻門宴項莊欲殺劉邦,項伯以身蔽沛公。下聯典指漢·項仲山,以清節著稱,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重華世澤;
七齡聖師。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項羽,目重瞳子,秦亡,自為“西楚霸王”。下聯典指春秋·項橐為孔子師。
政懷湖口;
績異關中。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項肆事典。下聯典指明·項忠事典。
霸楚家聲;
聖師門第。
——安徽太湖項氏祠堂(堂軒)聯,上聯指項羽。下聯指項橐為孔子之師。
五言:
重瞳為楚主;
七歲作聖師。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雄為西楚王;
才作聖人師。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下聯典指春秋時神童項橐,傳七歲時與孔子辯難,使孔子窘困。後世稱為“聖人之師”。
七言:
詩名臨海逢人說;
家學清溪世代傳。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詩人項桐,臨海人。工詩,有《可立集》。下聯典指項姓名人項思教。居家敦禮讓,有萬石家風之譽。
裁月雲露永放彩;
少岳山人長留芳。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女詩人項蘭貞,黃卯錫妻。有詩作《裁月》、《雲露》。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法家項元淇,別號少岳。工詩古文辭,小楷嚴整,尤善草書,有《少岳山人集》。
天是低昂龍虎氣;
雌雄爭戰帝王才。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蘇省徐州市項羽祠聯。
鹿野沉舟王業兆;
鴻門斗碎霸嵊空。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項王祠聯。
打天春夢少成佛;
亂寫秋山老畫師。
——曾衍東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名人曾衍東贈項果園(浙江省永嘉人)聯。
十言以上:
穎悟奇童,堪作聖人師表;
文章名世,可為天下儒宗。
——佚名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項橐下典。下聯典指明代進士項煜事典。
群家夙號多才,竟這般聞望隆崇,直欲逢人天下說;
往事都堪借鑑,到那個功名際會,休教衣錦夜間行。
——沈嵩甫撰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為安徽省松縣縣城項氏宗祠聯。
家譜
桂溪項氏祠譜,(清)項天瑞纂,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崇報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歙縣桂溪項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僅存三卷)。
安徽桐城項氏重修宗譜十三卷,末一卷,(清)項寅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培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
浙江杭州項氏家譜不分卷,(清)項燾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松陽項氏宗譜三卷,(清)項承華序,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陽縣崗寺鄉崗下村。
浙江義鳥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馮秀廷、馮朝流等纂修,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義鳥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項田益等纂修,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另有一部僅存一冊)。
浙江義烏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清)馮沛霖纂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餘杭項氏宗譜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臨海項氏宗譜二卷,(清)項元傑纂,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浙江淳安古睦青溪仙溪項氏宗譜不分卷,(民國)項錫廷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臨淮永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東北師大圖書館。
浙江武義八素茭道項氏宗譜七卷,(民國)徐國紳等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義烏霞峰項氏宗譜二卷,(民國)馮聘三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金華市文物管理局。
安徽徽州仙源東溪項氏重修族譜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項汝瑚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
項氏源流考,(民國)項元動纂修,民國年間油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餘杭項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
項氏宗譜六卷,(民國)項永培等纂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崇義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餘杭項氏宗譜一卷,附編一卷,(民國)曹炳法撰,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有三部)。
浙江永康魯塘項氏宗譜,(現代)魯塘項氏宗譜書記處理事會編,1998年計算機排版膠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項氏宗親聯誼會還存有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山東、河北、湖北等地的項氏宗譜
姓氏人物
先秦秦漢
項槖:春秋時神童。相傳他七歲時與孔子辯難,使孔子窘困。被後世稱為“聖人之師”。
項羽: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名籍,字羽。楚貴族出身。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從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項梁敗死後領其軍。破釜沉舟,於鉅鹿擊敗秦軍主力,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入關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繼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公元前202年,被劉邦困於垓下,後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元明時期
項昕:元朝人。為人勤奮好學,喜詞章,工繪畫。因母病為庸醫誤投藥而死,十分悲痛,乃立志學醫,以醫名世。
項元淇: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古文辭。小楷嚴整,尤善草書。
項蘭貞:明代女詩人。黃卯錫之妻。有詩作《栽月》。
民國以來
項英(1898—1941),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創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名將。項英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鈞。湖北黃陂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別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6-1930年期間,曾任湖北省總工會黨團書記、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1931年後,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書記,中央蘇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贛粵邊堅持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1941年3月,在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
項懷誠(1939年2月-),江蘇吳江人;山東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高級經濟師。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