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占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6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高度37.7米,展廳15個,館藏文物21.8萬餘件。新館從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老館則以陳列安徽近現代特色專題。建築造型滄桑厚重,體現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築風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標誌性文化設施。作為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個省級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的新館,“安徽博物院”使用毛體字作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館更名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徽博物院
- 外文名稱:Anhui Museum
- 類別:綜合類博物館
- 地點: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
- 竣工時間:2011年9月29日(新館)
-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潛山安徽龜化石、蠶形玉飾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歷史發展
建築布局
陳列主題
江淮擷珍
新安畫派
徽州古建築
安徽文房四寶
安徽文明史陳列
安徽古生物陳列
潘玉良美術作品陳列
館藏文物
潛山安徽龜化石 1971年發現於安徽省潛山縣,地質時代為古新世晚期。該標本為古生物學家葉祥奎教授1979年確立安徽龜屬(新屬)、潛山安徽龜(新種)的正型標本,對於研究龜類的系統發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潛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氣候,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 |
蠶形玉飾 年代:春秋 尺寸:長6.3厘米 寬2.2厘米米 1955年5月在壽縣城西門蔡侯墓出土蔡國玉質裝飾品。形狀彎曲似玉 璜,兩面花紋一樣,通身刻帶形紋7道,帶紋上有6道是斜線紋,1道是人字形紋,表現出蠶的動態。頭部以穿孔做為蠶的眼睛。中國人民很早就知道養蠶,並把蠶的形狀雕刻在各種器物上,但用蠶做佩飾的卻不多。 |
“宜子孫”鐘形金飾 年代:東漢 尺寸:長2.3厘米,寬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1955年在合肥市西郊烏龜墩磚石墓出土梯形鈕的中心穿一小孔,中部豎列“宜子孫”3篆書字,為漢代習用的吉語。邊飾連珠紋,“子孫”兩字外側飾對稱的瓣葉紋。和漢草葉紋鏡的瓣葉紋相似,系用極細的金絲和金珠。作成花朵,與花莖瓣葉聯為一體,聯綴盤築而成。金飾光彩奪目,顯示了漢代的高度工藝水平。 | |
張成造剔犀雲紋漆盒 年代:元 尺寸:高6厘米 直徑14.5厘米 此盒底部邊緣有針刻“張成造”三字款。據記載,張成和楊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藝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兩種或三種顏色相間的漆層,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於各色漆層相間,雕刻處便露出不同的色層。經過磨光,即為成品。此盒漆層厚約百道,深刻近底,斜面顯露紅黑線條。刀法圓潤,剛勁有力。此盒漆質堅密,光澤可鑑。 |
鳳紋銅方鼎 尺寸:高22.8厘米 1965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紋飾相同,均為長冠垂尾的兩隻鳳鳥,作隔棱脊相對。主紋突出,上下以粗細凸弦紋為欄,無地紋,簡潔明快。短足作二箍節相疊,外圓內空,截面呈半環形。這種作法,亦屬少見。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 |
唐三彩雙系鳳柄壺 年代:唐 尺寸:通高22.5厘米 腹徑10.8厘米 1958年安徽省蕪湖市出土,直口,傘狀蓋,蓋上附乳釘小紐龍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貼對稱雙系。頸飾凸弦紋,形同竹節。肩飾凹弦紋三道。口外壁堆貼模印的葡萄葉,腹部貼模印葡萄和小鳥。造型莊重,裝飾生動別致。胎色微黃,釉色美觀雅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
雲紋銅五柱器 年代:西周 尺寸:通高31厘米 柱高16.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上豎五柱,等高,間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長方形扁脊的兩側和方座四壁,均飾雙鉤雲紋。此種器形,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
白陶鬹 年代:新石器時代 尺寸:通高19厘米 口徑8厘米 腹徑42厘米 1960年安徽蕭縣花家寺遺址出土。泥質白陶。敞口,細長頸。扁帶形鋬,三袋狀足。腹中部有鋸齒形堆紋一周,陶胎薄而細膩。花家寺遺址系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鏃、蚌鐮、骨針、鹿角等遺物。屬大汶口文化類型,該遺址被列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鬹是花家寺遺址中發現的較為精緻的陶器。 | |
原始青瓷尊 年代:周 尺寸:高17.3厘米 腹徑13.4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西周墓葬出土。高嶺土胎,胎色灰白,與著名的祁門瓷土近似。表里均施灰白色釉,有脫釉現象。器身刻劃弦紋、斜方格紋和波紋等。口沿和肩部堆附捲雲紋。器形端莊,紋飾簡樸。 |
學術研究
研究課題
名字 | 時間 |
文物的科技保護1──青銅器文物去銹保護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護2──文物檢測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護3──石刻保護 | 2014.03.08 |
古舊字畫裝裱及修復 | 2014.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