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經大義

〖群經大義〗一卷。補一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季平,晚號六譯。四川井研人。曾任教尊經書院、四川國學院。受學於王□運,治今文經學,允重《春秋》。其學多變,初持今文為孔子所創,古文為局公所創之說,尋又變其說,主張今文為孔子“真學”,古文為劉歆偽造。戊戌變法前後又著書自駁,謂今文為小統,古文為大統,後來又講“天人”、“人學”、“王學”,牽強附會。他的古文為劉歆偽造的觀點,後來被康有為繼承和發展。著作收入《四益館叢書》及《六譯館叢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經大義
  • 篇章:一卷
  • 朝代:清
  • 作者廖平
此書為廖氏綜論群經大義的簡要讀本。自序謂經學有微言大義,有事文,有取義。歷代說經者之多、解經者之繁,難以數記。說“堯典”二宇,競達三萬字,博而寡要,令讀者勞而少功,皚首難通一經,更難通群經。張之洞在《勸學篇·守約》中,曾提出編纂《群經大義》的計畫,廖氏乃撰此書以應師命,教授學生。此書以《白虎通義》為藍本,分經標目,排次刪補,與《白虎通義》略有異同。分姓名篇、宗族篇、綱紀篇、教學篇、嫁娶篇、紼篇、衣裳篇、喪紀篇、爵篇、諫諍篇、鄉射篇、市商篇、車□篇、田獵篇、謚篇、崩薨篇等十六篇,每篇又分若干細目,與《白虎通義》亦不盡同。先錄《白慮通義》原文,篇首均小注該篇大義:篇中有夾注、釋字、釋詞、釋源、釋義,釋文均以淺近為主。《補遺》於《白虎通義》之外,分經立題,只存題目,沒有內容,為《孝經》、《春秋三傳》、《尚書》、《周禮》、《禮經喪服》、《詩經》、《樂經》、《易經》、《論語經總》十篇,列有細目。此書實將《自慮通義》略加改編而成,為清未經學教科書之一。
有《六譯館叢書》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