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鄉(江西寧都縣轄鄉)

安福鄉(江西寧都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福鄉是江西贛州寧都縣下轄鄉,地處寧都縣西北部,東經115°58′,北緯26°87′,距寧都縣城28.5公里,東北接石上鎮,南毗梅江鎮,西連青塘鎮黃陂鎮。唐朝時開闢驛道,系通往撫州地區樂安縣永豐縣宜黃縣的必經之道。清朝時首次設鄉,為寧都州的六個鄉之一,版圖面積為672平方公里。現轄有6個村,38個村小組,總面積88.1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寧都縣
  • 地理位置:東經115°58′,北緯26°87′
  • 面積:88.13平方公里
  • 方言客家語-寧龍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贛B
資源,基礎設施,特色介紹,

資源

安福,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稀土、鎢礦、碌柱礦、花崗岩(瑪瑙)板材等12種,曾有“鎢礦之鄉”的美譽;12108畝耕地,盛產糧油蓮瓜;近千畝水面,遍養魚鵝鴨;89760畝山地,漫布松杉果茶。一批名優特新產品聞名遐邇:臍橙、溫柑、魔芋、箬葉、小竹筍、黃雞、玉扣紙、土鐵菜刀、竹製品和紅磚譽滿縣內外,遠銷沿海各大中城市。安福,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境內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7℃,日照充足,溫暖多雨,氣候宜人。有唐朝的鐵墓記、清朝的棋盤街和第五次反“圍巢”的後勤醫院等人文古蹟,客家文化氛圍濃厚。曾拍攝過《翠江紅旗》、《靜靜的雞籠山》和《寧都兵暴》等電視劇。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安福鄉

基礎設施

安福,設施完備,交通便捷。傍省道臨寧公路和昌廈一級公路而居,實現了縣鄉主幹道水泥化,村村通公路、通電,到縣城只有30分鐘車程;興建了行動電話基站和有線電視站;圩鎮初具規模,興建了農民街一條道,完成了自來水工程等。近年來,正是鄉黨委、政府秉承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帶領全鄉人民“苦幹、實幹加巧幹”、“創特色、保穩定、謀發展”,安福才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一步步的邁進!

特色介紹

[棋盤街] 相傳光緒年間,安福境內有兩大富翁。一位叫何自天(字子棋,據何氏《族譜》記載),由開賭場、檔鋪起家,家產逾百萬;另一位叫曾氏岩(字蟠龍),靠開經營錢莊、染房等發家。兩家因做生意爭地盤的關係一直存在矛盾,後來發展到大動干戈的地步,兩家還死了不少的族兄和家丁。這件事驚動了當時的縣令,縣令派人調停了多次,均沒有效果,而且兩家有仇恨越結越深的跡象,搞得安福一直不得安寧。為此,縣令日思夜想,一直苦無良策,大傷腦筋,便去蓮花山的清真寺找好友戒賢大師下棋,一連下了十二盤棋均是和棋,縣令從中得到啟發,便備了一桌酒菜把何自天和曾氏岩請來,從中說和,縣令說:“人道如棋道,和棋是棋中的最高境界,人能以和為貴,則家和萬事興!”兩人從多年的爭鬥中幡然悔悟,並按照客家的風俗習慣,把原來的街擴建成“棋盤”型,各人自守過界,和睦相處,後人便根據街的形狀把這條街叫做棋盤街。棋盤街興建於光緒初年,整條街占地面積約6畝,共有錢莊、染房、檔鋪、布店、藥店、賭場、妓院、飲食店和雜貨店等以及住房112間,均為土木結構;街面全部由鵝卵石鋪設而成;街形呈 棋盤狀,其中主要街道有4條,為“井”型,東邊方面的叫直街,街長30餘米,街寬8米;其餘的西、北、南三個方面的叫橫街,街長8--12米,街寬5--10米不等;在西、北兩條橫街的交叉口處有一“老官廟”,在西、南兩條橫街的交叉處有一“戲台”。文化大革命期間,棋盤街遭到破壞,1976年修復了一部分。後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許多房屋被拆除重建,無法恢復原貌。現在僅存的就是原來的“井”型幾條街道。1989年,中央電院製片廠曾在這裡拍攝過電影《翠江紅旗》,1991年和1997年由中央電視台分別在這裡拍攝了《寧都兵暴》和《靜靜的雞籠山》兩部電視劇。
清朝棋盤街清朝棋盤街
鵝卵石鋪地,兩層木板瓦房鵝卵石鋪地,兩層木板瓦房
[老官廟] 老官廟,又叫財神廟,始建於光緒二年,坐北朝南,供奉的是騎虎的趙公明,相傳是姜子牙封的神。據縣誌記載:當時老官廟共四間、高三層,均是土木結構,紅牆,黃瓦,屋檐是熬魚飛檐,大門為綠色,上寫一聯“天下 稀稀,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正大門的地上鑲有一直徑約60厘米的光緒通寶。這個古幣均由鵝卵石鑲成,據當地老人家說,每圈鵝卵石的塊數均暗含“奇門遁甲術”。1933年,被拆除,改建為第二聯保大隊的辦公地,後又成了人民公社的辦公地;1963年以拆建為供銷社的辦公樓。1985年,圩場北遷後,這裡便賣給了農民做住房。1995年,因當地居民的要求,又從原址上空出一間房子的面積,興建了如今的“老官廟”,所以說現在的“老官廟”,無論是規模,還是建築價值都不可與原來的“老官廟”同日而語。
[戲台] 戲台始建於光緒二年,與“老官廟”南北相對,戲台為木質結構,分前後兩台,前台為戲子唱戲時用的,後台為戲子化妝和住宿用的,總長約10公尺,寬15公尺。前台門柱上,有一木刻的陽體朱漆鎦金楹聯:“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出場便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戲台的頂上,懸有一朱漆描金的橫匾:“聲滿歌樓”。戲台每年一般用三次,即演三次戲,一次是二月花朝節;一次是四月老官生日;一次是八月禾苗戲。每次演出多則一個月,少則半個月。演戲期間,四周的民眾都會趕來,有的純粹看戲,有的做生意,有的賭博,有的嫖娼,有的走親戚無花八門,應有盡有,人山人海,酒店飯店天天客滿,非常熱鬧。這每年的三次戲又叫“行份戲”,戲價來源於生男孩的,結婚的,生意發財的,各店攤派捐獻的,賭博桌上的等等。唱戲的內容大都是湖南戲,每年都相同。有時,也會聯合其它的地方舉辦一些活動,如,八月初,請寧都的戲班來唱採茶戲,紀念許旌真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