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是中國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被譽為“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距敦煌市區168公里的玉門關西北邊。景區分南北兩區,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8公里,面積398k㎡。主要是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蹟

2001年12月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2003年8月正式開園揭碑。2006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批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肅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等。先後拍攝《英雄》《天脈傳奇》《海神》《七匹狼》《女子十二樂坊MTV風光片》等影視廣告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 外文名:Dunhuang Yardang National Geopark
    Dunhuang UNESCO Global Geopark · Yardang
  • 開放時間:全年 08:30-19:30(停止售票17:00,最晚入園17:00)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甘肅省敦煌市
  • 適宜遊玩季節:每年5至10月
  • 景區級別:AAAA級旅遊景區  
  • 官方電話:0937-8841885 
  • 占地面積:398 km 
  • 門票價格:全價票120元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特點,資源情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地質遺蹟,地質遺蹟點,地質成因,景區景點,金獅迎賓,獅身人面,孔雀玉立,西海艦隊,神龜出海,雅丹公主,偉人像,雅丹城堡,桃園結義,天外來客,開發建設,基礎建設,所獲榮譽,保護措施,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公園文化,名稱由來,神話傳說,旅遊信息,遊玩指南,遊玩路線,門票價格,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西部,敦煌市境內,東南距玉門關約100公里,南距位於哈拉齊濕地的疏勒河古河道20公里,西南為庫姆塔格沙漠,與著名的羽毛狀沙丘頭部相連,西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內的三壟沙7公里,三壟沙向西與阿奇克谷地相連,再向西南與聞名中外的羅布泊相連,園區距羅布泊湖心約120公里,北與北山山洪積傾斜平原相連。
其雅丹群主體即三壟沙雅丹,又名玉門關西疏勒河中下游雅丹群,屬於羅布泊周圍地區雅丹地貌群的一部分。景區東西長約25km、南北寬約18km,海拔810~970m,面積達398k㎡。該雅丹地貌景區分為南、北兩個大區。北區位置40°31′19.34”N,93°04'10.01”E;南區位置40°27'57.69”N,93°08'23.69”E。
雅丹地質公園

地形地貌

該景區主要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雅丹鹼土平原等。地勢總體為自東向西傾斜,北區為雅丹地貌集中連片,走向NNE10°—SSW190°,總體走向近南北;南區以風蝕谷風蝕殘丘風蝕柱風蝕蘑菇搖擺石風蝕窪地風棱石等為主,分布相對分散,總體走向呈近乎東西。景區雅丹地貌高20~100m,風蝕谷寬100~200m,造型豐富多姿,土質堅硬,呈淺紅色,號稱“魔鬼城”,具有很高的旅遊觀光價值。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土壤類型主要為棕漠土,還出現了荒漠林灌草甸土、荒漠草甸土、荒漠化鹽土殘餘鹽土殘餘沼澤土龜裂土風沙土等。

氣候特點

地質公園所在地屬典型的暖溫帶極端乾旱氣候乾燥度在30以上,特徵有冬季寒冷,春季多風,夏季炎熱,季節和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9.2°,最熱月平均氣溫31.6℃,最冷月平均氣溫-13.2℃,氣溫年較差44.8℃。無霜期181天。歷年平均降雨量44.5mm,年最大降雨量205mm。年平均相對濕度41%,歷年平均蒸發量2444mm,最大凍土深度129cm。歷年平均日照率74%,年平均日照3151.2h。盛行風向:4~9月以東北、東風為主,10~3月以西風為主,平均風速2.1m/s;歷年最大風(≥8級)最多日數28天,最大風速19m/s。

水文特點

由於公園及周邊地區大尺度的“盆山構造”地貌格局和典型的暖溫帶極端乾旱氣候,決定了封閉性的盆地內本身不產生徑流,絕大部分地表水來自周圍山地的降水和冰川融水。地質公園南側的疏勒河是可能影響地質公園的最大河流。此外,還有來自阿爾金的多壩溝、八龍溝、崔木土溝等水系。水量較小,受沿途蒸發和滲漏影響,常轉化為地下水,最終成為無尾河,只有在雨季時的洪流可到達哈拉齊濕地。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荒漠區域的溫暖帶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帶。有種子植物168種,其中裸子植物2種,被子植物166種。分屬麻黃科楊柳科榆科等30科,105屬。公園內,絕大部分地面是裸露的,公園植被僅限於南部和西部的部分雅丹間低地內,主要的植被群系白刺蘆葦駱駝刺羅布麻等;雅丹北面的戈壁地區,幾乎沒有植被,只在部分洪水河道近岸部位有少量的鹽生草。植被組成稀少,植被群落結構簡單,植被覆蓋度小,以北溫帶和地中海區、西亞中亞分布為主的多樣性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和以地帶性植被類型溫帶荒漠為主的多樣性植被類型。

動物資源

敦煌現有野生動物196種,其中鳥類141種、哺乳類32種,魚類8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3種。

地質遺蹟

地質遺蹟點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蹟類型豐富多樣,共77處地質遺蹟點,包括地貌景觀地質構造水體景觀、環境地質遺蹟景觀4大類;構造形跡、流水地貌景觀、風力地貌景觀、沙漠地貌景觀、湖沼景觀、地質災害遺蹟景觀6類;中小型構造、流水侵蝕地貌景觀、流水堆積地貌景觀、風力侵蝕地貌景觀、沙漠景觀沼澤濕地景觀、山體崩塌遺蹟景觀7個亞類。公園內約有五千多個大大小小的雅丹體,在長短、高低、走向和外形上等有很大差異。
根據對雅丹體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測量,將公園內的雅丹體按形態分為壟崗狀雅丹、牆狀雅丹、塔狀雅丹、柱狀雅丹和雅丹殘丘五類。其中, 根據雅丹體的具體形態,牆狀雅丹又可分為長堤狀、犬牙狀和鯨背狀;塔狀雅丹又可分為圓丘狀、稜錐狀和印章狀;柱狀雅丹又可以分為蘑菇狀和圓柱狀。
類別
說明
圖片
壟崗狀雅丹
壟崗狀雅丹外部形態為壟崗狀細長形態。新構造活動使盆地內先前形成的沖洪積物和湖泊沉積物抬升,並產生構造節理、裂隙,流水沿這些裂隙侵蝕形成溝谷,又經定向風的長期吹蝕作用逐漸形成了壟崗狀雅丹體。壟崗狀雅丹是雅丹地貌發育的初級階段,形態最為完整,單體較大,長百米至千米,寬50—400m,高25—60m。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壟崗狀雅丹
牆狀雅丹
壟崗狀雅丹繼續受到侵蝕,從而寬度變窄、中間斷開、高度降低,最後外部形態似牆狀,基本獨立,形成牆狀雅丹。頂部長而平直的牆狀雅丹為長堤狀,頂部受侵蝕而形成底部相連頂部參差不齊的雅丹體,似犬牙狀。這種雅丹還可以形成頂部呈流線型起伏,類似於鯨魚背部的雅丹體,稱為鯨背狀雅丹,雖有些殘敗,但總體似牆,所以歸為牆狀雅丹的一種形態。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牆狀雅丹
塔狀雅丹
牆狀雅丹繼續被侵蝕,逐漸形成長寬比最為接近的塔狀雅丹,一般底部直徑長4—30m,高5—25m。塔狀雅丹一般基部較頂部直徑大,頂部渾圓,酷似蒙古包的雅丹體稱為圓丘狀雅丹。多風向時,風的吹蝕作用以及風所夾雜的沙、土對塔狀雅丹從不同方向的磨蝕作用,使塔狀雅丹形成底部為不規則多邊形,側面為三角形的稜錐狀,稱為稜錐狀雅丹,金字塔形雅丹屬於該種類型。如果塔狀雅丹中部的某層較鬆軟而被吹蝕掉,把塔狀雅丹侵蝕成頂部直徑較小的球狀,下部塊體形成直徑較大的橢球狀,稱為印章狀雅丹,“大佛”、“偉人像”等象形體均屬於該類型。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塔狀雅丹
柱狀雅丹
塔狀雅丹繼續演化為柱狀,高度特徵較為突出,稱為柱狀雅丹,一般直徑2—15m,高5—25m。由於雅丹體組成成分不同,抗風化能力有差異,柱狀雅丹容易形成下細上粗的形態,稱為蘑菇狀雅丹。而由塔狀雅丹體崩塌發育而來,形成近圓柱狀,一般有直徑均勻和上粗下細的兩種形態,稱為圓柱狀雅丹。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柱狀雅丹
雅丹殘丘
最後,雅丹體演化到消亡期,雅丹體沿節理塌坍,成為塊狀雜亂堆積的雅丹殘丘,辨認不出原生產狀,雅丹地貌消失。在合適的環境下,發育新一輪的雅丹地貌。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殘丘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蹟點(共77處地質遺蹟點)
編號
景觀名稱
評價
編號
景觀名稱
評價
YD01
節理
地方級
YD02
群龜出海(盆地南緣斷裂)
地方級
YD03
大型風成交錯層理
地方級
YD04
神龜出海(同沉積構造 )
地方級
YD05
雅丹地貌發育時期觀察點
地方級
YD06
交錯層理
地方級
YD07
平行層理
地方級
YD08
槽狀交錯層理
地方級
YD09
楔狀交錯層理
地方級
YD10
波狀層理
地方級
YD11
水平層理
地方級
YD12
泥裂
地方級
YD13
沖刷接觸面
省級
YD14
一級侵蝕面邊緣控制點
地方級
YD15
紅柳灣(沖積平原 )
地方級
YD16
雅丹地貌
世界級
YD17
構造控制點
地方級
YD18
雅丹地貌控制點
省級
YD19
白土灘
地方級
YD20
黑海孤舟(風蝕塔)
省級
YD21
貓頭鷹(風蝕塔)
省級
YD22
猿人 (風蝕塔)
省級
YD23
貝多芬頭像 (風蝕塔)
省級
YD24
半身像 (風蝕塔)
省級
YD25
石窟 (風蝕牆)
省級
YD26
大佛 (風蝕塔)
省級
YD27
海獅 (風蝕塔)
省級
YD28
雙獅把門(風蝕牆)
省級
YD29
蟾蜍望月(風蝕塔)
省級
YD30
恐龍(風蝕塔)
省級
YD31
恐龍頭(風蝕柱)
省級
YD32
取經歸來(風蝕柱)
省級
YD33
鷹(風蝕塔)
省級
YD34
飛碟(風蝕塔)
省級
YD35
風蝕戈壁
省級
YD36
礫浪
地方級
YD37
艦隊歸航(風蝕壠 )
省級
YD38
潛艇(風蝕塔 )
省級
YD39
孔雀(風蝕柱 )
省級
YD40
艦隊出海(風蝕牆、風蝕塔、風蝕柱 )
國家級
YD41
神龜出海(風蝕牆)
省級
YD42
坐佛(風蝕塔)
省級
YD43
貝殼(風蝕塔)
省級
YD44
企鵝(風蝕柱)
省級
YD45
蒙古包(風蝕塔)
省級
YD46
桃園三結義(風蝕柱)
省級
YD47
天外來客(風蝕柱)
省級
YD48
雅丹地貌發育時期觀察點
省級
YD49
親密無間(鳳蝕牆、風蝕柱)
省級
YD50
龍城(雅丹地貌集合體)
省級
YD51
拴馬柱(風蝕柱)
省級
YD52
盤龍(風蝕塔)
省級
YD53
蓮花座(風蝕塔)
省級
YD54
金獅迎賓(風蝕塔)
省級
YD55
金龜戲蟾(風蝕塔)
省級
YD56
雄雞報曉(風蝕柱)
省級
YD57
天生橋(風蝕柱)
省級
YD58
比薩斜塔(風蝕柱)
省級
YD59
二龍戲珠(風蝕牆)
省級
YD60
一柱擎天(風蝕柱)
省級
YD61
酒罈(風蝕塔)
省級
YD62
鎮西將軍(風蝕柱)
省級
YD63
哼哈二將(風蝕柱)
省級
YD64
斜塔(風蝕柱)
省級
YD65
魔鬼印童(風蝕柱)
省級
YD66
北門(風蝕塔)
省級
YD67
西門(風蝕塔)
省級
YD68
火車進站(風蝕壟)
省級
YD69
沙波紋(風蝕壟)
地方級
YD70
生態園(固定沙丘)
省級
YD71
錐狀沙丘
省級
YD72
金字塔狀沙丘
省級
YD73
羽毛狀沙丘
國家級
YD74
新月形沙丘
省級
YD75
新月形沙丘鏈
省級
YD76
生態園濕地
地方級
YD77
唐老鴨(風蝕殘丘)
省級
(表格資料來源:

地質成因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發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也就是必須有湖泊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就是沙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在長期風的磨蝕作用下,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並逐漸形成向里凹的形態。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層比較鬆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形成和發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更新世,敦煌盆地以寒濕性氣候為主,盆地邊緣地帶多為沖洪積層和沖積相砂礫石層沉積。中更新世氣候演變為溫潤多雨,水量劇增,形成東起安西、西至羅布泊以西的浩瀚的淡水湖,沉積了一套灰褐色、灰綠色、土黃色泥砂和黏性土層的典型淡水湖相沉積。晚更新世,盆地緩慢抬升,氣候日趨乾旱。中更新世,湖泊相地層經抬升出露於地表後,在暫時性水流的作用下,沿著岩石的斷層和柱狀節理方向,岩石被切割沖刷成壟崗狀地形。由於風長期的猛烈吹蝕,鬆軟的沙土石被捲走,地表被侵蝕成頗具規則的溝谷,而堅硬的土石層則成為高矮不等的土崗,強風又刀刻斧鑿般地把土崗雕成一個個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寶塔”、“蒙古包”等,千姿百態,維妙維肖,無奇不有。夜幕降臨之後,強勁地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隻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
除雅丹地貌外,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內還有其他類型多樣、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園區南部較為多見的風蝕谷與風蝕殘丘,其形成是由於暴雨把地表侵蝕成很多溝谷,然後風再沿著這些溝谷吹蝕,經過多次反覆,谷地逐漸擴大加深,發展成峽谷,稱為風蝕谷。部分風蝕殘丘由於其砂泥層中垂直節理特別發育,又經過多次暴雨的反覆切割與風蝕作用,鬆軟的沙土石被捲走,原來塊狀的岩石被切割成一條條石柱,成為風蝕柱。風蝕柱受風的磨蝕作用,在靠近地表的地方磨蝕作用更強,使其下部凹進上部突出,再進一步發展成蘑菇狀,成為風蝕蘑菇。進一步發展,風蝕蘑菇就變得很不穩定,當大風吹來時,使之搖動,成為搖擺石。風蝕柱的根部也常常由於風的吹蝕作用而形成凹坑,成為風蝕窪地。散布在地表的卵石或礫石,在風沙和相互間的作用下,被磨蝕成多個光面,而且邊棱清晰鮮明,造型奇特,被稱為風棱石。

景區景點

公園內集中連片地分布著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最著名的代表有:金獅迎賓、獅身人面、孔雀玉立、西海艦隊、神龜出海、雅丹公主、偉人像、雅丹城堡、桃園結義、天外來客……等等。

金獅迎賓

塔狀雅丹,是雅丹地貌發育壯年期的產物。由於風吹、雨淋、水沖,大型雅丹體被侵蝕,沿裂隙不斷崩塌而逐漸變小,形成了如雄獅伏臥的景觀。它似乎在注視和迎接著遠道而來的遊客。

獅身人面

牆狀雅丹,屬於牆狀雅丹體向塔狀雅丹體的過渡類型。雅丹體由沙質和泥質沉積物組成,差異侵蝕風化作用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遠遠望去,酷似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孔雀玉立

柱狀雅丹,屬於柱狀雅丹體演化後期的產物。由於風、雨對雅丹體表面的侵蝕,使軟弱的部分逐漸消失,保留了相對堅硬的部分,它們構成了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的“孔雀”,正傲視蒼雄,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美麗。

西海艦隊

壟崗狀雅丹,分布在景區的西北部,南北斷續延伸可達上千米,寬5-30m。遠遠望去,規模宏大的雅丹猶如氣勢磅礴的遠航艦隊,在浩瀚無垠的漠海上劈波斬浪,蔚為壯觀。這種大規模集中連片的壟崗狀雅丹群在國內外罕見。

神龜出海

變形雅丹,由於附近斷層活動的影響,使原來水平的地層一端向上翹起。經過後期的雅丹地貌形成過程,就使這種變形雅丹景觀顯現了出來。遠遠眺望,變形雅丹體似神龜昂首出海,傲視群雄。

雅丹公主

柱狀雅丹,是典型的柱狀雅丹。沿裂隙發生崩塌作用後,底部較為堅硬的粘土層抗侵蝕能力較強,而中部較鬆軟的沙層受風蝕較為嚴重。差異侵蝕作用形成的柱狀雅丹體看起來酷似腰際纖細、阿娜多姿、尊貴優雅的古代公主。

偉人像

塔狀雅丹,風、雨侵蝕作用,泥質和沙質層的差異風化作用,以及沿縫隙發生的崩塌作用,它們共同塑造了雅丹體的形態。它酷似屹立的偉人,仿佛在指點江山、運籌帷幄,昭示造福於民的決心。

雅丹城堡

牆狀雅丹,是規模較大、多種類型組成的雅丹地貌。在重力、風力、雨水等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牆狀雅丹體上部沿縫隙逐漸被塑造成塔狀、柱狀等多種形態,而下部卻仍然相互連在一起,猶如一座幽深寧靜的城堡,肅穆、莊嚴的屹立在茫茫原野之中。

桃園結義

塔狀雅丹,沿兩條縱向裂隙發生的坍塌、侵蝕作用,把雅丹體上部分割成了三個單體,而下部卻依然相連。從遠處看去,似分又合,好像義氣十足的三兄弟在桃園結義。

天外來客

柱狀雅丹,是形態最為獨特的柱狀雅丹體。上部的粘土層難風化,而下部的沙質層卻易於風化。這種差異形成了頂部粗大的塊體高懸於下部細小的柱體之上,在形態上似天外來客眺望凝思,吸引著遊人去探索它的奧秘。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98年4月,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政府將敦煌魔鬼城雅丹地貌列為重點地質生態保護區。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2001年11月,國土資源部批准成立了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2001年12月,敦煌雅丹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行列後,敦煌市政府投入資金修通了市區至雅丹景區的公路。景區建成光伏發電100千瓦的發電站及相關配套設施
2003年8月29日,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揭碑,並對遊人開放。
2020年5月,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被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所獲榮譽

2006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
2005年3月,被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確定為西北風情自駕車旅遊基地;
2011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2012年10月,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9月19日,被授予“中國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17年11月20日,被酒泉市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酒泉市“一帶一路”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29日,被列入全國敦煌文化旅遊創建示範區名單;
2018年6月,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稱號;
2018年6月,獲“西北人氣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9年12月,被列入2020-2024年度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2020年3月,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雅丹景區被甘肅省科技廳列入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名錄。
2022年3月,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9月,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入選“甘肅文旅100個美好目的地”。

保護措施

一級保護區主要保護排列整齊、發育成型、集中度高、規模巨大的風蝕壟崗及部分風蝕塔、風蝕牆等。保護區範圍內的地質遺蹟禁止遊人觸摸、攀爬;在該範圍內禁止進行與地質遺蹟保護無關的工程項目,禁止機動交通工具進入;可以設定必要的游賞步道、防護欄網,但必須與景觀環境相協調,不得對地質遺蹟造成破壞;該保護區內不準建設機動車道、餐飲設施。建立一級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制度,一級保護區的保護責任要落實到人。
二級保護區分布於一級保護區外圍,主要保護不同發育階段的雅丹類型,包括風蝕壟、風蝕牆、風蝕塔、風蝕柱等。保護區內風沙大、日照強,雅丹體穩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保護區內可以建設與旅遊服務相關的基礎設施,但必須與周圍景觀環境相協調,嚴格審批,避免破壞性建設。對進入本區的機動交通工具應嚴格管制,對雅丹體不穩定的地方設定提示牌,確保保護區內遊人安全。
三級保護區主要保護形態多樣的風蝕塔、風蝕柱、風蝕殘丘等地質遺蹟。保護區內不得開展與保護功能不符的工程建設,不得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嚴禁開山、開礦、開荒等破壞地貌景觀植被的活動,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開發區。採取的主要保護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加強地質公園資源的有效管理

科學價值

文化價值

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由湖底沉積、地殼變化、雨水沖刷、勁風侵蝕而成,形成頗具規則的溝谷、高矮不等的土崗和如刀刻斧鑿過的雕塑——“街道”、“城堡”、“戰艦”、“金字塔”等造型千姿百態、維妙維肖。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為止在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屬世界罕見,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旅遊觀光價值。

美學價值

雅丹地貌的美主要體現出奇、險、幽、古、魅5大特點。
1、“奇”是指雅丹地貌形態奇特,由各種雅丹風蝕壟崗、風蝕牆、風蝕塔、 風蝕柱、風蝕殘丘等組合而成,千姿百態,變幻萬千,有的如同一座古城,有城牆、街道、大樓、廣場、教堂、雕塑,有的則像動物,儀態萬千;最著名的是艦隊出海,其造型一排排朝一個方向展開,壯觀景面猶如排列整齊的艦隊駛向大海, 奇妙無比;雅丹孔雀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回眸遠眺,若有所思,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
2、“險”指雅丹地貌“頂平、身陡”的特點,巨大的土墩台多高達數十米, 側壁陡立,盛行風向的一面又曲折婉轉,成可攀登之勢,登上土墩的平頂,風聲在耳旁呼嘯而過,俯視山下地物,鬼猙獰,令人不寒而慄。
3、“幽”是指雅丹地貌經過強風和細沙的不斷研磨,各雅丹體顯得特別細緻,土丘之間凹地迂迴曲折,深邃而又幽靜;園區內遍布黒戈壁,肅然幽靜,一個個雅丹體千姿百態如在一片黒色的海洋上遊蕩。
4、“古”是指雅丹地貌形成歷史久遠及其所承載的古老文化,如:古長城遺址、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以及大量古城遺址,使得雅丹地貌更加神秘。
5、“魅”是指雅丹地貌的詭秘,有的像荒廢的城堡矗立在地面上,每到夜晚,尖厲的大風發出巨大的聲響,令人毛骨悚然,素以“魔鬼城’的外號聞名於世。

公園文化

名稱由來

“雅丹”是維吾爾語的音譯,原意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乾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1899—1903年,瑞典地理學家、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g)到中國的新疆探險考察,在羅布泊周圍發現了這種大面積分布的土丘地貌。他問維吾爾族嚮導這是什麼地方,嚮導回答:這是雅爾丹。斯文·赫定根據嚮導的發音將其拼寫為“yardang”,並寫進了他的著作《中亞和西藏》中。隨後這本著作廣泛流傳,中國學者再由英語“yardang”翻譯過來就成了“雅丹”。從此,“雅丹”就成為這一類地貌的名稱,並被地理和地質學家所接受。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泛舟羅布泊

神話傳說

傳說這裡原來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城堡里的男人英俊健壯,城堡里的女人美麗而善良,城堡里的人們勤於勞作,過著豐衣足食的無憂生活。然而,伴隨著財富的聚積,邪惡逐漸占據了人們的心靈。他們開始變得沉湎於玩樂與酒色,為了爭奪財富,城裡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與流血打鬥,每個人的面孔都變得猙獰恐怖。天神為了喚起人們的良知,化作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來到城堡。天神告訴人們,是邪惡使他從一個富人變成乞丐,然而乞丐的話並沒有奏效,反而遭到了城堡里的人們的辱罵和嘲諷。天神一怒之下把這裡變成了廢墟,城堡里所有的人都被壓在廢墟之下。每到夜晚,亡魂便在城堡內哀鳴,希望天神能聽到他們懺悔的聲音。

旅遊信息

遊玩指南

雅丹地質公園分為北線和南線兩個區域,遊客可以選擇乘區間車遊玩北線,全程約2小時,遊客也可以在遊覽完北線後乘坐越野車再遊覽南線,全程約4小時。遊客全程乘坐同一輛車遊玩,每個景點停靠10-30分鐘。

遊玩路線

旅遊觀光路線一:沿公園主路,“蒙古包”—“孔雀”—“艦隊出海”—“神龜出海”。
旅遊觀光路線二:沿南區道路至環線道路,“金獅迎賓”—“天外來客”—“雅丹城堡”—環線觀景台—“偉人像”—“雅丹公主”—“神龜出海”—北區主車道。

門票價格

全價票120元 (含門票50元,觀光車票70元)
優惠票95元 (含門票25元,觀光車票70元)
開放時間:上午7:00—下午19:00
以下人員可享受免門票:(均認國內證件)
1、身高1.2m以下的兒童;
2、持有效期內居民身份證、護照的70周歲(含)以上的老年人;
3、持有效期內新聞出版總署《新聞記者證》的記者;
4、持民政部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
5、持有效期內《軍官證》或《士兵證》的中國現役軍人和現役傷殘軍人、武警;
6、持有旅行社派團單的導遊;
優惠票辦法(均認國內證件):
1、身高1.2---1.4m的兒童;
2、持有效期內居民身份證、護照的60周歲至69周歲的老年人;
3、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4、持全日制統招大學本科及其以下學歷學生證的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不包括夜大、電大、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留學生等);
5、持有效通行證或學生證的香港、澳門、台灣等入境青少年。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景區導遊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