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餘鹽土

殘餘鹽土是鹽土的一個亞類,是由過去成土條件下累積的大量鹽分殘留於土體而形成的鹽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餘鹽土
  • 外文名:relict saline soil
  • 又稱:乾鹽土
  • 別名:旱鹽土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北荒漠、半荒漠山前洪積平原或古老沖積平原局部高起地段和老河床階地上。
地質歷史時期積鹽過程形成的各種鹽土基礎上,因地殼上升或侵蝕基面下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而不再參與現代積鹽成土過程;同時由於氣候乾旱,鹽分很難淋失,故大量鹽分殘存於土壤。其現代積鹽過程幾乎停止,僅藉助年內稀少的降水泌鹽鹽生植物風力搬運等,使可溶性鹽在表層有所增減和重新分配。其最大積鹽層不在地表,多在亞表土或心底土層中。溶解度最小的碳酸鈣累積於底土中,也富集於表層或亞表層;石膏最大聚積層多在心土層。均是過去鹽分向上聚積和現代向下淋、淀的結果。該土改良條件較好,若灌溉水源充足,可以墾殖。
廣泛分布於中國西北地區及青藏高原。如在藏北因抬升後氣候變旱,使大量湖泊萎縮,湖水礦化度升高,致使鹽土普遍發育。但常見不到湖泊的積鹽條件,地下水位很深,則鹽土顯然是歷史時期的殘餘,故稱殘餘鹽土。它在新疆各地也多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