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草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空,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事業,對口支援,風景名勝,雅丹地貌,丹霞地貌,魔鬼谷,那仁薩拉城址,
歷史沿革
西晉,鮮卑人西遷至柴達木盆地一帶。西晉成和四年(320年),鮮卑人統一海西諸羌,建立吐谷渾國,境內尕斯一帶屬吐谷渾。
唐朝,鹹亨元年(670年),吐蕃占據吐谷渾,在尕斯盆地屯兵駐牧,持續二百餘年。
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人攻破甘州回鶻,數萬黃頭回紇南下越過祁連山,尕斯草原成為其主要牧場。後屬西夏沙州路。
元朝,元統元年(1333年),設曲先達林元帥府,封卜煙帖木兒為寧王,鎮守尕斯地區。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卜煙帖木兒降明,朝廷將其屬地分為阿端部、阿真部、苦先(曲先)部和貼里部四部。洪武八年(1375年),卜煙帖木兒遣使朝貢,朝廷封卜煙貼木兒為安定王,設安定衛、阿端衛和曲先衛(苦先衛)三處指揮使司。阿端衛活動中心即在茫崖一帶。後來,三衛被朵爾只巴侵襲,部眾竄亡,阿端衛廢除,曲先衛併入安定衛,居阿真地(尕斯庫勒湖東南)。永樂四年(1406年)復置阿端衛和曲先衛,曲先衛治所在藥王灘(尕斯庫勒湖西南);同年安定衛遷居到苦兒丁。洪熙年間,阿端衛被安定衛合併。弘治年間,安定衛被蒙古劫掠滅亡。正德七年(1512年),曲先衛為青海蒙古亦不剌等所逼,部眾散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東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率部進入西海,占據曲先衛。阿端衛、曲先衛和安定衛在明朝合稱撒里畏兀兒。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蒙古和碩特固始汗統一唐古特四大部落後,尕斯一帶為其右翼牧地。康熙年間,清廷在尕斯(今尕斯庫勒湖以西)屯兵防範準噶爾,尕斯成為軍事要塞。雍正三年(1725年),屬海西蒙古西右中旗(台吉乃旗)尕斯陶海的牧地。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都蘭縣。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通新設治局。
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哈薩克西部設治局。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復屬都蘭縣。
1953年,屬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
1956年1月,設立縣級茫崖臨時工作委員會(工委駐老茫崖),屬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轄區東至西台吉乃湖與大柴旦行政區接壤,西至烏宗屑湖(哈格諾爾)與新疆若羌縣為鄰,南抵布喀達坂山,北至大通溝北山,總面積73867平方公里。
1962年7月,撤銷茫崖臨時工委,設立
茫崖鎮(區級),直屬海西州。鎮域面積4550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石棉礦。
1980年,格爾木設市,茫崖鎮那棱郭勒以南7177.18平方公里劃歸格爾木市,茫崖鎮轄區面積38327.82平方公里。
1984年5月,茫崖行委成立時,轄2個鎮(茫崖鎮、冷湖鎮),轄區面積54002.82平方公里。
1992年2月,冷湖鎮從茫崖分離後,設立
冷湖行政委員會(縣級)。茫崖轄2個鎮、1個鄉,轄區面積31955.22平方公里。
2005年,撤銷尕斯鄉,併入花土溝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茫崖行政委員會轄2個鎮,7個社區、3個牧業行政村,轄區面積3.23萬平方公里。
| 團結路社區、平安巷社區、崑崙路社區、油龍路社區、大浪灘社區、崗茨村、莫河爾布魯克村、代爾森村 |
| 崑崙路西社區、崑崙路東社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茫崖行政區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東靠
冷湖行政區,南臨
格爾木市,西部、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接壤,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7°02′—38°59′,東經90°07′—93°09′之間,行政區域面積3.23萬平方公里。行政委員會駐花土溝鎮,距省會
西寧1195公里,距州府
德令哈681公里。
地質條件
茫崖地處
柴達木盆地西部坳陷構造帶,周邊的
阿爾金山系與
崑崙山系的
褶皺或
斷塊強烈隆升,
盆底相對下陷。因受多次
構造運動的影響,境內褶皺、斷裂及節理構造十分發育。褶皺構造主要分布於北部,多受斷裂影響而被破壞;南部褶皺、斷裂均較發育。西北部的阿爾金山褶皺系呈西—北東走向,在各紀岩層中呈現震旦紀、寒武紀、侏羅紀地層;崑崙地槽褶皺系以巨大的斷裂層與盆地分界,其支脈尕斯山構造轄區西南部的褶皺地帶;老茫崖、 紅三旱、尕斯庫勒湖和北部大浪灘一帶屬茫崖坳陷、潛伏構造,地勢相對低平,第三紀、第四紀地層廣布,含有豐富的石油和鹽類資源。
地形地貌
茫崖三面環山,中間低洼,是
柴達木盆地中的小盆地,自成一體。全區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青新邊界上的
崑崙山脈尕斯蒙克雪峰終年積雪,海拔5684米,為境內海拔最高點;阿拉爾、尕斯庫勒湖一帶海拔2840米,為全境最低點。行委駐地花土溝鎮海拔2940米。
高山約占全境總面積的1/5,呈南、西、北狀環繞轄區西部,崑崙山脈尕斯山系烏蘭烏珠爾、尕斯山和
阿爾金山脈查汗托羅蓋山系的烏蘭烏拉山、查汗托羅蓋、金鴻山接頭於西部邊境;各山均為荒山禿嶺,山體岩石裸露,風化作用明顯,溝谷、亂石堆較為發育。
丘陵約占全境總面積的1/5,為阿爾金山脈的一部分,由西北向東南山勢趨緩;山體由砂礫石、碎石、裸岩組成,山間積存有流沙或沙丘。
荒漠、
戈壁和
流動沙丘占全境總面積的1/2,分布於老茫崖西北部、黃瓜梁西、一里溝南、花土溝北、尕斯山北麓洪積扇下部、烏蘭烏珠爾山前等地帶;沙丘高0.3至70米不等,移動性較強,常侵襲草場及公路。
平原沼澤區占全境總面積的1/10。
沖積—
洪積平原位於尕斯草原,由阿拉爾河和尕斯庫勒湖的沖積洪積而形成;平原外緣地勢波浪起伏,中心尕斯庫勒湖地勢平坦。
氣候
茫崖行政區屬暖溫帶高原荒漠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光照強、風沙多、寒冷、乾燥、缺氧是主要的氣候特徵。茫崖地區空氣稀薄,與海平面相比平均缺氧28.2%,年平均氣壓695.8百帕,水沸騰溫度88℃。年平均日照時數3302小時,平均每天9.5小時,年均輻射量大於17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4.14℃。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20.6℃,極端最低氣溫-29.5℃,最大凍土深度229厘米;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20.4℃,極端最高氣溫34.6℃。
氣溫日較差平均14.3℃,年較差25.8℃。無霜期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老茫崖一帶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692.1毫米。年均相對濕度32%。茫崖地處柴達木盆地狹口,席捲南疆的西風積蓄於阿爾金山前,堆積一定強度後翻越大山,
狹管效應十分強烈,年平均風速5.1米/秒,最大風速39米/秒,8級以上大風日年均109.9天,多為3、4月的西北風,常伴有
浮塵、
沙塵暴。
水文
茫崖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水主要來源於崑崙山活動冰川和積雪融水。
地表水
阿拉爾河(
鐵木里克河、洪水河)位於尕斯草原西部,發源於新疆境內的崑崙山支脈也賽瓜子山的沼澤地,北支斯巴里克河和南支阿達灘河匯合後潛入地下,自西向東潛流入茫崖境內,又在鐵木里克、大河壩一帶形成諸多冒泉出露地表,匯成數條平行河道注入尕斯庫勒湖;境內河段長50公里,年均徑流量9290立方米,年均流量2.96立方米/秒,徑流深7.2毫米,含沙量較大,河水渾濁。大河壩河(卡爾馬玲河)位於轄區西南部,源於大河壩沼澤地眾多泉眼,屬阿達灘河潛流,全長30公里,寬1公里,自西向東匯集阿拉爾河注入尕斯庫勒湖,年徑流量400立方米,徑流深5毫米,河水清澈。此外烏蘭烏珠爾山和尕斯山的冰雪融水形成了若干季節性河流。
湖泊 | 位置 | 面積(平方公里) | 備註 |
---|
| 花土溝鎮南 | 122.7 | 鹹水湖,由阿拉爾河和大河壩河等河水及潛流補給,最大深度13米, 礦化度343.4克/升, 食鹽儲量豐富;水草豐美, 為青海省鳥類保護區 |
茫崖湖 | 老茫崖西北 | 0.32 | 內陸鹹水積水湖,由崑崙山雪融滲透水補給,湖底沉積以石膏為主,湖東、南、西岸有諸多冒泉 |
蒙達里克湖 | 茫崖石棉礦與農林科服務區之間 | 0.12 | 境內唯一淡水湖,面積日益縮小 |
冰川分布於青新交界處的崑崙山及尕斯山上,面積約10平方公里,融水水量占阿達灘河的20%。
地下水
茫崖境內的地下水分為山區基岩地下水、平原區鬆散岩類孔隙水、第三系油田水以及凍土區地下水四大類。淡水主要分布於南部和西部山前地帶和尕斯湖等地,冰川和積雪融化流出山口後浸入山前洪積平原地下,潛水埋深約40米;境內河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轉換頻繁,大量河水由地下潛流補給尕斯湖,湖兩岸地下水埋深50至70厘米,形成眾多冒泉。
鹹水、
滷水分布較廣,主要集中於大浪灘、牛鼻子梁、黃瓜梁和烏斯旺灘等地帶。第三系油田水分布於花土溝鎮東北部和黃風山地帶。
土壤
石膏鹽盤灰棕漠土分布於境內北部和東部廣大地區,富含礫石,呈強石灰反應,7~15厘米深處有石膏無機鹽形成的厚3~21厘米的石膏
鹽盤層,含鹽量達10%~30%;剖面分化弱,其他各層含鹽量約2%,石膏含量約7%。
荒漠風沙土廣泛分布於境內各地,轄區東半部和老茫崖四周分布較集中,土壤含鹽量20%以上,土壤有機質多在0.3%以下,呈
沙丘、
沙壟地貌。鈣質
粗骨土分布於乾燥剝蝕山地及丘陵地帶,土層淺,粗骨性強,大於1毫米礫石含量約40%,呈鹼性石灰性反應。礫質
灰棕漠土分布於南、北、西部的山前戈壁帶,土壤含鹽較重,地表為礫罩層,下層有細土物質、表面礫石夾粘土。
草甸鹽土分布於茫崖湖、尕斯草原及各殘湖外圍,
沼澤鹽土分布於殘湖四周的河、湖成階地的潛水溢出地帶,這兩類鹽土表層有鹽結皮,含鹽量10%~25%,表層向下含鹽量下降;
殘餘鹽土分布於阿爾金山山前洪積扇和低山丘陵地帶,是古代積鹽脫離長期地下水條件下的殘留土體,地表有礫幕覆蓋,含鹽量17%~52%。
植被
茫崖屬西北部極乾旱缺水風蝕的稀疏植被地區,以乾旱荒漠原始天然植被為主,植被組成簡單、類型單調,總覆蓋率不足0.12%。受降水量和蒸發量影響,境內東半部和北半部的植被組成和覆蓋率明顯低於西半部和南半部,總體呈由東部極端荒漠向西過渡為典型荒漠、由北部極端荒漠向南過渡為草原荒漠的形態。截至2013年,境內森林面積7359.5公頃。
植被類型 | 簡述 |
荒漠植被 | 沙質荒漠植被 | 大面積分布於東部的當茫、茶茫和格茫公路兩側及花土溝鎮東南的山前開闊地帶,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為沙丘地貌,植被覆蓋率小於0.1%,幾乎寸草不生。僅在沙丘間低洼地偶有一年生植物,固定、半固定沙丘上長有低矮 沙蒿等灌木。 |
礫質荒漠植被 | 分布於北部、西部的山前地帶,面積約4100平方公里,多與沙質荒漠交錯分布,地表幾乎全為礫石覆蓋,植被稀疏,覆蓋率約1%,溝壑內植被覆蓋率約1%~3%,植株矮小。 |
風蝕地荒漠植被 | 分布於老茫崖周圍,面積約4550平方公里,風蝕作用強烈,沙壟沙丘發育,屬無植被帶。 |
草原植被 | 以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為主,分布於南部、北部和西部的山前沖洪積扇、山間平地和河谷高階地帶,植被覆蓋率10%~20%,生長有耐寒的多年生密叢禾草,以 紫花針茅為群落,伴生有小麻黃、 扁穗冰草、 矮風毛菊、 細葉亞菊等。 |
草甸植被 | 以鹽沼草甸為主,主要分布於尕斯湖、茫崖湖周邊和阿拉爾河兩岸,植被以 蘆葦和 賴草形成密集結構,株高約70厘米,覆蓋度40%~60%。阿拉爾蘑菇灘生長有傘形蘑菇和 雞腿蘑菇等 菌類。 |
山地河谷灌叢植被 | 分布於西半部周圍高山河谷河漫灘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以 檉柳、 積石柳為主,高1.5~2米,覆蓋度約70%,群落結構有灌叢和草本植物。尕斯草原亦有少量分布。 |
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 | 分布於高山雪線以下與高寒荒漠植被帶之間的流石坡下部,以高山植物和草甸植物為主,植株矮小,根系發達,群落結構簡單,呈蓮座狀或墊狀,生長稀疏,極耐寒、耐旱。 |
沼澤與水生植被 | 集中分布於河湖沼澤及泉水冒出的 沮洳地帶,面積很小。主要由溫生的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組成,常見蘆葦等淺水植物和窄葉 眼子菜、蓖齒眼子菜、 輪藻等沼生植物,覆蓋度60%~70%。 |
人工植被 | 新中國成立後,境內多處墾荒,有小麥、青稞及蔬菜等人工植被;城鎮有人工綠化植被。 |
參考資料來源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茫崖水資源極為缺乏。境內河流年平均徑流總量9690立方米,其中阿拉爾河9290立方米,大河壩河400立方米,幾乎不可利用。高山冰川儲量約10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均綜合補給量2.89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資源富集是茫崖突出的區域特徵,初步探明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石棉、天青石、芒硝、鉀鹽等26種,產地77處,大型礦床8處。其中,石棉儲量2154萬噸,居全國之首;天青石儲量1592萬噸,占全國儲量的88%;石油儲量2.25億噸;天然氣儲量75億立方米;鉀礦儲量6839萬噸。其它如金、銀、鋰、鋅等也有一定的儲量。
石油天然氣,茫崖地區的油田和天然氣田全部分布於茫崖坳陷區內,以石油為主。其中構造油藏主要分布在境內西部南區的第三系含油氣區,包括七個泉、獅子溝、花土溝、油砂山、尕斯湖、砂西、躍進二號、紅柳泉、遊園溝、烏南等油田,含油麵積99.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3454億噸;構造裂隙油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區的第三系含油氣區,包括尖頂山、南翼山、鹹水泉、油泉子、開特米里克等油田,含油麵積34.1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337.6萬噸。截至21世紀初,境內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953億噸,天然氣130.18億立方米,石油地質儲量占青海省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的93%。
石棉,茫崖石棉礦位於阿爾金山中段南緣,礦田面積65.5平方公里,屬超基性岩型橫纖維蛇紋石石棉礦,礦石主要為塊狀、角礫狀,棉脈多為網狀脈、細脈。截至21世紀初,境內探明石棉儲量4454萬噸。
鉀礦,境內鉀礦分為液體鉀礦和固體鉀礦兩種類型。截至20世紀80年代,大浪灘鉀礦田累計探明氯化鉀C+D+E級儲量6266萬噸,氯化鎂C+D+E級5.78億噸,硫酸鎂C+D級11.66億噸,硫酸鈉D級53.41億噸,氯化鈉C+D級1493.6億噸,氯化鋰D級6.87萬噸,是一個以鉀鎂鹽為主的大型綜合性礦床;尕斯湖鉀鎂鹽礦床探明氯化鉀儲量434.7萬噸,氯化鎂1.99億噸,硫酸鎂1.42億噸,氯化鈉3.8億噸,氯化鋰7.65萬噸。
芒硝,境內芒硝儲量十分豐富,有特大型礦床1處(察汗斯拉圖芒硝礦),大型礦床2處(一里溝、南翼山芒硝礦),中型礦床5處,埋藏淺,品位高,截至20世紀80年代探明儲量62.38億噸。
鍶礦,截至20世紀80年代,大風山鍶礦田探明天青石保有儲量B+C+D級1418.3萬噸,硫酸鍶大多以天青石單礦物形式存在,精礦硫酸鍶品味達80%以上;尖頂山鍶礦床探明D級礦物量174.61萬噸,次生天青石的硫酸鍶含量達90%以上。截至21世紀初,大風山礦田和尖頂山礦區共探明天青石儲量1592.9萬噸。
此外,茫崖境內的煤炭、石灰岩、滑石、蛇紋岩、石鹽、鐵礦、金銀礦、硼礦等礦藏亦有相當儲量。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草場資源
茫崖境內的草場有平原戈壁草場和山區草場兩大類型,總面積526.6萬畝。尕斯草原是境內最大的平原戈壁草場,為高原平地草灘,四面被戈壁圍繞,總面積250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75萬畝。其中莫河爾布拉格草場位於尕斯湖西南部,面積75萬畝,是蒙古族、哈薩克族牧民長期遊牧的“
冬窩子”,植被覆蓋度25%~40%;阿拉爾草場位於尕斯湖西畔,面積58.5萬畝,土壤肥沃,水草豐美,平均植被覆蓋度30%~50%;奇克里克草場位於尕斯湖南部,面積30.5萬畝,較乾旱;老茫崖草場位於茫崖湖南岸,面積8萬畝,植被覆蓋度20%~25%。山區草場由山後草場和山間平川草場組成,海拔高,水源充沛,植被茂密,草群覆蓋率30%~50%,草場質量好,是較理想的夏季牧畜地,主要有祁漫塔格山西段、中段和東段草場,總面積276.6萬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新中國成立前,茫崖境內僅有少量蒙古族、
維吾爾族和
哈薩克族的牧民。20世紀50年代,茫崖開始工業開發,大量外來人口湧入,1956年人口達到15573人。1961年由於政策因素,大量項目下馬,人員精簡下放,1964年人口減至2850人。此後人口逐漸回升,1969年總人口8298人,1979年14735人,1990年27330人。2000年,茫崖行政區總戶數5605戶,總人口16510人,人口密度0.51人/平方公里。2010年,茫崖行政區總人口31017人,其中男性17884人,女性13133人;戶籍人口35713人;城鎮人口31007人,鄉村人口11人。
截至2013年,茫崖行政區總戶數13989戶,戶籍人口3.40萬人。
民族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茫崖境內漢族人口28742人,占總人口的92.67%;少數民族人口2275人,占總人口的7.33%。少數民族中,回族1065人,蒙古族394人,藏族286人,
土族209人,滿族81人,
維吾爾族、
東鄉族各57人,苗族30人,
撒拉族28人,土家族26人,
裕固族10人,彝族9人,白族6人,壯族4人,
毛南族3人,朝鮮族、侗族、
水族、
羌族、
錫伯族各2人,
哈薩克族、
傈僳族、
達斡爾族、
仡佬族各1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茫崖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872億元;
公共財政收入8.4412億元,各項
稅收2.153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7427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181億元。
第一產業
茫崖第一產業幾乎全部為畜牧業。2013年,茫崖第一產業
從業人員132人;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093萬元,全部為畜牧業產值。
畜牧業
自古以來境內居民即以牧業為生。1950年有150餘戶在茫崖駐牧,牲畜合計約1.5萬頭(只)。20世紀50年代從外地調來大量
牛、
羊、
駱駝在農牧場養殖。1961年成立阿拉爾牧場,畜牧業發展較快。70年代與新疆若羌縣發生草場糾紛,畜牧業損失嚴重。1983年推行牧業承包責任制。1984年牲畜作價歸戶飼養,有牧民45戶234人,牲畜2.08萬頭(只)。
2012年,境內3個牧業村有牧民90戶280人,有天然牧草地944.5萬畝,牲畜3.77萬頭(只)。2013年,茫崖羊存欄3.99萬隻,牛存欄200頭;肉類總產量337噸,奶類產量52噸,畜牧業產值1093萬元。
農業
1951年,解放軍剿匪部隊在阿拉爾駐防,開荒一萬餘畝,種植
小麥、
青稞和蔬菜,1954年部隊撤離後廢棄。1957年4月,青海省畜牧廳和大柴旦駝場在阿拉爾建立農場,墾荒5萬餘畝,種植小麥、青稞、
燕麥、
大麥、
豌豆、土豆、油菜等,存欄牲畜1.78萬頭(只),並開採水晶、銅礦和石棉。因農場風強沙多,土壤鹽漬化重,連年歉收虧損,遂於1961年停辦。1958年,茫崖工委在老茫崖自流井開辦機關農場,開荒50畝。1960年柴達木興起開荒熱潮,茫崖各機關單位先後在阿拉爾、大河壩等地開荒2.2萬畝,造田1.43萬畝。1976年“
農業學大寨”,青海石油管理局在奇克里克草場興辦職工農場,至1978年開荒1000畝種植青稞和蔬菜,1981年撤銷。1981年在阿拉爾成立知識青年農業隊試種青稞和蔬菜,不久撤銷。此後茫崖境內無農業生產活動。
第二產業
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地質部門在茫崖開展大規模地質普查,拉開了茫崖乃至柴達木資源開發的序幕。“
大躍進”時期,茫崖小煤礦、水晶礦、雲母礦、硼砂礦、鐵礦、銅礦、磚瓦窯等紛紛上馬,但不久即停辦。六七十年代,茫崖原油年產量約8~10萬噸,石棉平均年產量不足1萬噸。80年代,尕斯湖油田產能擴大,茫崖石棉礦新建1.2萬噸選礦廠,茫崖資源開發逐漸形成規模。90年代原油年產量突破100萬噸,石棉年生產能力提高到4.2萬噸;新建20萬噸鉀肥廠和30萬噸天青石選礦廠。2000年後,茫崖原油產量突破200萬噸,基本形成以石油天然氣工業、鹽湖工業、石棉建材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青海油田是國家重點採油氣生產企業,2011年生產油氣當量713萬噸,實現經營收入174.6億元,上繳稅費43億元;茫崖石棉礦系國家大型石棉採選聯合企業,年生產能力12萬噸。
2012年,茫崖石棉產量1360噸(不含茫崖石棉礦),比2011年下降11.9%;湖鹽產量470噸,比2011年增長43.3%;滷水產量1.54萬噸,比2011年下降23.8%;芒硝產量1.17萬噸,比2011年下降14.8%;生產鉀肥41.9萬噸,比2011年增長36.2%。2013年,茫崖有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數28358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2.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2.87億元。2013年茫崖完成工業總產值69.934億元;第二產業從業人員3698人,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1.2478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茫崖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21億元;有固定電話用戶0.4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4萬戶,網際網路
寬頻接入用戶0.4萬戶;年末金融機構各項
存款餘額10.2654億元,其中
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437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
貸款餘額4865萬元。2013年,茫崖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78人,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2.5149億元。
交通運輸
公路
古代,茫崖為“絲綢輔道”的必經之地,往往在河西走廊不通暢之時興盛,處於時斷時續的狀態。
1946年修築由西寧至茫崖的青新公路。1955年修築格爾木—老茫崖—油砂山—金鴻山公路502公里。1956年改造茶茫公路(
茶卡—茫崖)和當茫公路(
當金山—茫崖)。1966年改造青新公路,並將其定為國道315線。80年代先後修築老茫崖—大風山、冷湖—大風山公路。
茶茫公路(國道315線)總長969公里,在一里溝入境,經黃瓜梁、老茫崖、油砂山,在茫崖鎮出境,境內長286公里。當茫公路總長267公里,自當金山口沿阿爾泰山南麓經蘇乾湖、丁字口、俄博梁、牛鼻子梁、大風山,至黃瓜梁匯入茶茫公路到茫崖,境內長94公里。花格公路(花土溝—格爾木)總長430公里,東南在甘森入境,向西北至老茫崖與茶茫公路交匯,境內長191公里。
截至2013年,茫崖境內公路里程525.3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5250輛,出租汽車220輛。2014年新建茫崖行委花土溝鎮汽車站。
鐵路
2014年9月,
格庫鐵路(
庫爾勒—
格爾木)獲國家發改委批覆,於2014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線路自青海省格爾木,向西經烏圖美仁、甘森、花土溝,翻越阿爾金山後,再經新疆自治區米蘭、若羌、尉犁至庫爾勒,正線全長1214.6公里,採用國鐵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標準,為客貨兼顧的鐵路幹線。
航空
塔爾丁航空站
航空站位於格茫公路425公里處,西距老茫崖119公里,1956年6月竣工,9月12日首飛試航成功。1957年1月4日開通塔爾丁—西寧—包頭—北京航線,2月19日停航。因客源不足,航空站於當年6月關閉,年底撤銷。半年間,航空站完成飛行57架次,其中地質鐵路專業飛行37架次,民航16架次,包機、空軍專機各2架次。
花土溝機場
花土溝機場屬民用機場,位於花土溝鎮東南側約5.3公里處,海拔2906米,2011年12月30日奠基,2013年10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12月27日通過飛行校驗,2015年3月13日完成試飛工作,2015年5月通過驗收,2015年6月通航。機場跑道長3.6公里,航站樓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按照民航4C等級標準修建。預計到2020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噸,飛機起降量1150架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茫崖開始資源開發,石油系統、建材系統、農墾系統各企業單位相繼建起職工子弟學校。因單位變動頻繁,學校常出現遷址、撤併等情況。1960年石棉礦成立茫崖石棉礦國小,1968年增設國中,1971年設高中。1970年石油系統成立青海石油管理局西部子弟國小,1971年開設國中班。1978年建成茫崖中學,設有國小、國中和高中。後經教育資源整合,到2010年,茫崖有全日制學校2所,教職工129人,在校學生1437人;其中茫崖行委學校學生903人(國小567人、國中242人、高中94人),茫崖石棉礦學校學生534人(國小264人、國中136人、高中134人)。
醫療衛生
20世紀50年代後期,石油系統、建材系統和茫崖地方均成立了醫療衛生機構。1960年,石棉礦成立茫崖石棉礦職工醫院。1983年,石油系統成立青海石油管理局醫院花土溝分院。1970年成立茫崖鎮衛生所,1978年改為茫崖鎮衛生院。1982年茫崖鎮組建花土溝衛生所。1990年,撤銷茫崖鎮衛生院,花土溝衛生所改為茫崖行委衛生院,1995年改為茫崖行委人民醫院。截至2013年,茫崖有綜合性醫院3所、疾控中心1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76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10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6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茫崖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033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59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7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97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6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人。
文化事業
2008年7月,茫崖開通無線調頻廣播。2008年10月改造開通模擬電視信號和數位電視信號兩種電視網路。2013至2014年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安裝設備2102套。2014年10月建成行委文體活動中心,內設圖書文化館、體育館、多功能放映廳、健身房和辦公區。截至2015年,茫崖有文體活動中心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個,老年活動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3個;中心廣場1處,旅遊休閒觀光園1處;體育場館(場地)13處,全民健身路徑9處;農(牧)家書屋1個,存書3000餘冊;全區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2015年,茫崖計畫新建行委文化、圖書館和行委電影院等公共文化設施。
對口支援
2010年,浙江省
台州市開始對口幫扶茫崖。台州選派幫扶幹部赴茫崖支援,先後開展了城鎮綠化和防沙林建設、新建城鎮居民飲用水工程、新建殘疾人康復活動中心、醫療義診、建設茫崖台州幼稚園等對口支援活動,並在教育和衛生系統建立建立對口支援幫扶關係。
2010年,
中石化承擔了對口支援青海茫崖行署的任務,按照援藏的模式開展援青工作。中石化援青幹部在茫崖經濟發展、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中提出意見和建議,在幹部培訓、文化交流、社會事業建設等方面給予茫崖幫助,先後開展了捐贈校服和課桌椅、援建花土溝鎮文化路綜合市場、組織茫崖幹部赴台州和中石化培訓、援建茫崖文體活動中心等對口支援活動。
風景名勝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於黃風山、紅三旱、大風山、開特米里克等地。地表疏鬆的
泥岩、粉砂岩在西北風的長期吹蝕下,山丘被剝蝕成多種殘丘和槽形低地,有的酷似古城堡、帝王墳,有的像駿馬、駱駝、蘑茹、饅頭,遠望如千舟過海、百獸集會,形狀各異,千姿百態。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位於在花土溝鎮東北15公里的遊園溝內,第三紀紅色砂岩褶皺構造的山崖上布滿紅色泥質懸垂凝結構,如同成千上萬個“泥菩薩”,層層疊疊,由上而下逐漸由小變大,小則幾米,大則幾十米乃至上百米,猶如千佛坐禪,似神工鬼斧精心雕琢。俗稱“千佛崖”。
魔鬼谷
魔鬼谷,位於茫崖鎮與新疆交界的崑崙山區,西起庫木庫里沙漠,東到茫崖鎮布侖台,全長約100公里,寬約2~30公里,海拔3000~4000米,為兩山夾峙谷地。受高空西風氣流的影響,山谷氣候濕潤,冰川遍布,湖沼眾多,水草豐美。但谷中天氣多變,時而風和日麗,隨即又烏雲密布,雷電交加,滿山遍野留下了無數遭雷擊的焦木殘樹和牛羊的屍體,因而被稱為“魔鬼谷”。據地質勘測,山谷的地層中含有大面積三疊紀火山噴發的強磁性玄武岩體,並伴生分布30多個鐵礦及石英閃長岩體,形成強大的電磁效應,常引來雲層中的電荷,遇到地面尖端物體(尤其人、畜等)時會產生尖端放電現象,故雷電多發。
那仁薩拉城址
那仁薩拉城址,位於花土溝鎮莫合爾布魯克村西19公里處,面積不詳,僅殘存一段18米長的北城牆,夯土築,高約1.5米,夯層厚0.05~0.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