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行政區

冷湖行政區

冷湖行政區,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曾經的一個縣級行政管理區,由海西州直轄,其行政機關冷湖行政委員會是海西州政府的派出機構而非獨立一級政府。

冷湖行政區位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海西州西部,北與新疆甘肅接壤,距州府駐地德令哈市464公里,面積1.9萬平方公里, 轄冷湖鎮。為純工礦區,無農牧業。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撤銷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合併設立縣級茫崖市,2018年12月正式掛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冷湖行政區
  • 別名冷湖、冷湖行委
  • 行政區類別:縣級行政管理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青海省海西州
  • 下轄地區冷湖鎮
  • 政府駐地:冷湖鎮興湖路9號
  • 電話區號:0977
  • 郵政區碼:817400
  • 地理位置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海西州西部
  • 面積:1.8萬平方公里
  • 人口:2.4萬人(200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境內無機場
  • 火車站:境內無火車站
  • 車牌代碼:青H
  • 政區代碼:下級政區(與本級重合)63280210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通訊通信,城鎮建設,電力,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體育衛生,科技普及,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冷湖是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發展起來的以石油和鹽湖資源為主的工礦區。境內有一呼通諾爾湖(維吾爾族語),意譯為:異常冰冷的湖水而得名。無農牧業,為純工礦區。
冷湖過去長期為荒漠地帶,沒有人煙,歷史上未設行政建制。
1950年6月5日,在察汗烏蘇成立了都蘭縣人民政府。這是解放後在盆地建立的第一個人民政權。1952年9月2日更名為都蘭自治區,1953年8月4日青海省委批准都蘭自治區升格為專區一級自治區。1957年4月改名為海西州蒙古族、藏族、哈薩克自治州。
1954年地質隊進入冷湖地區進行勘探,發現石油構造,人員陸續增加,從此寫下了開發、建設冷湖的歷史。隨著石油勘探業的發展,為了服務石油工業的發展,地方財貿、郵電等服務性單位相繼建立。
1955年5月28日在格爾木成立了柴達木盆地行政委員會。1956年6月1日柴行委遷駐大柴旦
1957年12月,由於冷湖石油勘探事業的發展,柴行委決定在冷湖設立辦事處。1958年在冷湖五號一高點地中四井的大量噴油,使冷湖石油工業的勘探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青海石油勘探局於1959年元月搬遷至冷湖(遷入冷湖後改名為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人口劇增至二萬人。
1957年底,柴達木行政委員會在冷湖設立辦事處,1959年初青海石油勘探局從茫崖遷至冷湖,並改名為青海石油管理局。
1959年6月1日,經中央批准撤消海西自治州,併入柴達木行政委員會;同年9月,經中央批准,正式設立了冷湖市;9月17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冷湖市工作委員會”和“冷湖市臨時工作委員會”,冷湖市正式成立。
1962年11月12日,經中央批准撤消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恢復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自治州。由於國民經濟調整,精簡機構和下放人員,同時也鑒於石油勘探規模有所壓縮,同年12月經中央批准,青海省和海西州委決定撤消冷湖市,改為冷湖鎮,直屬海西州領導。
1964年撤冷湖市設冷湖鎮
1988年,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海西州政府決定將冷湖鎮劃歸茫崖行政委員會領導。
1992年5月經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海西州成立中共冷湖工作委員會,冷湖行政委員會,轄區總面積為1.8萬平方公里,屬海西州委、州政府派出機構,正縣級單位,下設冷湖鎮、鎮委、鎮政府領導由工、行委領導兼任。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撤銷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合併設立縣級茫崖市,2018年12月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冷湖行政區不是中國民政部法定的縣級行政區,其行政區域直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由海西州直轄。
截至2013年8月,冷湖行政區轄冷湖鎮,僅1個社區,即興湖街社區。冷湖行政區沒有行政區劃代碼,其行政區域與冷湖鎮重合,冷湖鎮行政區劃代碼為63280210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冷湖行政區地處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東臨大柴旦行政區,西接茫崖行政區,北連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西北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接壤,距省會西寧市1050公里,距州府德令哈市550公里。是柴達木盆地通疆入甘的重要門戶。轄區總面積為1.9萬平方公里。
冷湖行政區位置

氣候特徵

冷湖位於青藏高原北部,深居內陸,氣候寒冷乾燥,少雨多風,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2800米,年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34.2℃,極端最低氣溫34.3℃。年降水量17.8毫米,年蒸發量3137.3毫米,每年9月至次年5月為多風季節,最大風可達10級,多為西北或西北風。

自然資源

冷湖境內礦藏資源豐富,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的礦種總計22種,占全州已探明礦種的26%;已探明儲量的12種。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冷湖鎮三號、四號、五號礦區。芒硝儲量占全州儲量的90%以上;石鹽占全州儲量的24%;氯化鉀主要集中在馬海湖、大鹽灘、鉀鎂湖三個工業礦區;氯化鋰占全州儲量的12.85,鐵礦占全州儲量的2%,煤、銅、金等礦產也有一定儲量。
賽什騰山遠眺賽什騰山遠眺

人口民族

1954年以後,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全區人口逐年增加。人口最多的時期是1960年,多達3萬餘人,1962年後逐步減少,20世紀70年代初又開始回升,1989年後隨著石油工業的遷移,人口減少。截至2010年有戶籍人口2.4萬餘人,其中石油系統人口2.1萬人,地方系統人口5000餘人。冷湖地區為純工礦區,人口及社會構成較為單純,絕大部分為在職職工及其家屬,無農牧業人口。

經濟

綜述

2007年,冷湖行政區(冷湖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億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07年底,冷湖有工業企業6家,各企業以生產氯化鉀為主,已初步形成年產40萬噸氯化鉀的生產能力。非公有制經濟註冊21家,固定資產1.17億元。完成工業現價產值7.4億元。

第三產業

財稅金融
2007年全鎮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46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
商貿投資
截至2007年底,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67個,從業人員190餘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9萬元。

交通

境內交通暢通,當黃公路穿鎮經過,分別與215國道315國道相連。
穿越冷湖的青海省道305一隅穿越冷湖的青海省道305一隅

社會事業

通訊通信

截至2007年底,程控電話裝機500門,有移動、聯通營業網點各1家,手機用戶達580多戶。城鎮電話普及率達到每100人33部。

城鎮建設

市政
城鎮建設不斷加快,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截至2007年底,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
鎮區景觀一角鎮區景觀一角
環境綠化
截至2007年底,鎮區綠化面積近400平方米。自1999年以來到2007年底,共植樹7000餘株。

電力

截至2007年底,有柴油、天燃氣發電廠1座(歸屬青海油田冷湖油田管理處),能滿足全鎮生產生活基本需要。

文化事業

截至2007年底,設有文化館、圖書館、新華書店等文化機構。有廣播電視機構1家,各居民區和礦區均已開通有線和無線電視,傳輸節目達到40套。

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底,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在校學生約130餘人,國小中學的入學率達100%,“兩基”目標達到100%。

體育衛生

冷湖體育事業起步較晚,正處於緩慢發展階段。截至2007年底,有醫療機構1家,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6.6人,每千人擁有病床0.8張。擁有X光機、B超心電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有公共衛生機構1家、人員6人,主要開展公共衛生防疫工作。

科技普及

科普工作主要由社會發展局承擔,截至2007年底,科普工作主要採用廣播、宣傳欄、印發科普讀物等方式,無專職科技人員。

風景名勝

境內的雅丹地貌以其特有的神奇詭異著稱於青海省及海西州,是冷湖鎮一外獨特的自然景觀,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價值。
冷湖境內的雅丹地貌冷湖境內的雅丹地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