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少霖
- 別名:福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黃縣
- 出生日期:1911年6月1日
- 逝世日期:1967年7月9日
- 職業:京劇老生
- 代表作品:《四郎探母》
- 性別:男
- 字:沛如
個人簡介,活動年表,輝煌演出,
個人簡介
歲隨其父來天津演出。1927年後,隨其姐丈余叔岩學習,得余叔岩精心指點。1932年起與李香勻合作搭班演戲。1936年拜張春彥為師,同年隨坤旦華慧麟到武漢演出。後又搭金少山、章遏雲等演出於京、津、滬、魯等地。1938年,首次挑班演出,偕侯喜瑞、魏蓮芳等演出於大連、瀋陽等地。1940年後,先後傍吳素秋、言慧珠、毛世來、李玉茹、荀慧生、李世芳等演出。1945年,第二次挑班自組“春陽社”,配角有裘盛戎、孫盛武等。1949年後,除仍搭荀慧生、趙燕俠班演出外,兼任民主劇場內劇務主任。1952年加入張君秋主持的聯誼京劇團,後改稱北京市京劇三團任副團長。1956年9月,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的北京京劇工作者聯合會成立大型紀念演出中,與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李和曾分飾《四郎探母》中楊延輝。1962年後因病中止舞台演出。1967年7月9日因癌症病逝於北京,終57歲。
活動年表
1923年,農曆癸亥年:小榮華科班組辦
程硯秋第二次重組鳴和社,蓋因1932年1月1日硯秋赴歐洲考察戲曲音樂,旅歐遊學逾一年又六個月,返北平後即著手重組。除恢復1930年原班外,先後邀請趙桐柵、李多奎、俞振飛(1934年9月)、鐘喜久、鐘鳴岐、陳麗芳(1935年1月),又以劉盛蓮易趙桐柵(1935年3月),以琴師周長華、任志林易穆鐵芬,以鼓師白登雲易杭子和(1934年9月),另請劉連榮、譚富英、陳少霖加入,而使“鳴和社“名角匯集,保證了硯秋能夠連連排演新劇。
1940年2月,農曆庚辰年:陳少霖加入秋聲社
陳少霖加入程硯秋的秋聲社。
本日長安大戲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43年4月24日,農曆癸未年三月二十日:1943年4月24日北平市立劇院演出
本日北平市立劇院(原開明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46年3月30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廿七日:1946年為北京伊斯蘭教工業學校等籌款義演
1947年2月11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廿一日:1947年2月11日北平市立劇院演出
本日北平市立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47年4月26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六日:1947年4月26日北平市立劇院演出
本日北平市立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2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懷仁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葉盛蘭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演出劇目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張君秋欲與北京京劇團合作,於是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共同組團,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劇團,馬連良仍為團長,譚富英、裘盛戎為副團長,增加張君秋為副團長。主要演員有李多奎、馬富祿、張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廣、楊盛春、馬盛龍、黃元慶、李世濟、小王玉蓉、譚元壽、馬長禮、高寶賢、李毓芳、茹富華、馬崇仁、馬艷芬、劉雪濤、閔兆華、楊少春、郝慶海、陳少霖(原京劇三團副團長)、鈕榮亮、蔣元榮等。
1957年1月13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十三日:廣和劇場1957年1月13日演出
本日廣和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雪杯圓》(李多奎,陳少霖)
本日中和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7年9月7日,農曆丁酉年八月十四日:勞動劇場1957年9月7日演出
本日勞動劇場夜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
演出劇目
《雪杯圓》(陳少霖,李多奎)
1958年8月24日,農曆戊戌年七月初十日:吉祥戲院1958年8月24日演出
本日吉祥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8年8月27日,農曆戊戌年七月十三日:廣和劇場1958年8月27日演出
本日廣和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8年8月31日,農曆戊戌年七月十七日:長安大戲院1958年8月31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望兒樓》(李多奎,陳少霖)
1958年12月31日,農曆戊戌年十一月廿一日:1959年北京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舉行
1959年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舉行。
演出劇目
1959年1月14日,農曆戊戌年十二月初六日:廣和劇場1959年1月14日演出
本日廣和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1月23日,農曆戊戌年十二月十五日:吉祥戲院1959年1月23日演出
本日吉祥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雪杯圓》(陳少霖,李多奎)
1959年1月24日,農曆戊戌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和戲院1959年1月24日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2月1日,農曆戊戌年十二月廿四日:中和戲院1959年2月1日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2月13日,農曆己亥年正月初六日:中和戲院1959年2月13日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2月14日,農曆己亥年正月初七日:中和戲院1959年2月14日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陳少霖,張君秋,李多奎)
本日吉祥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4月7日,農曆己亥年二月三十日:北京劇場1959年4月7日演出
本日北京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4月15日,農曆己亥年三月初八日:圓恩寺影劇院1959年4月15日演出
本日圓恩寺影劇院晚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北京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9年8月2日,農曆己亥年六月廿八日:北京勞動劇場1959年8月2日演出
本日勞動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60年3月,農曆庚子年:北京京劇團1960年赴廣州演出
1960年7月17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劇場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輝煌演出
演出劇目
1961年2月13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劇團舉行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京劇團全體演員、樂隊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員為歡度佳節,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了一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歌舞、雜技、戲法外,精彩的大軸戲是全團藝術家通力合作,聯袂演出反串京劇《大八蜡廟》。這齣戲的舞台監督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陣容是:扮演費德功的是馬連良(老生反串武花臉),扮演朱光祖的是譚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張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小張媽的是裘盛戎(銅錘花臉反串彩旦),扮演黃天霸的是趙燕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賀仁傑的是李世濟(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義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倫的是馬富祿(小花臉反串老生),扮演費興的是陳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臉),扮演關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來龍的是趙麗秋(花旦反串武花臉),扮演竇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張桂蘭的是張洪祥(架子花臉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臉反串青衣)。《大八蜡廟》的演出中間,還有戲中串戲:男旦青衣任志秋學唱名家時慧寶先生的《硃砂痣》京劇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鎖麟囊》中“春秋亭”一場的選段。
這場京劇大反串,雖說是劇團內部的辭歲的大聯歡,對外“封箱”不售票,但由於名家薈萃、雲集一堂,使得能容納1300多位的劇場座無虛席,就連樓上樓下兩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滿”。
下午5點半,馬連良先生就來到後台,同後台的人們寒暄一陣之後,就去化妝室扮戲。當年馬連良雖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氣神非常飽滿,沒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費德功的臉譜。他很謙虛地對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說:“勾臉戲我在富連成科里唱過,但演反面人物,我還是頭一回來,這,您得替我兜著點啊!”馬連良先生扮演的費德功一出場就獲得了熱烈的“碰頭好”。他從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準確地把費德功的陰險、毒辣、貪戀酒色的大惡霸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尤其手裡那把特別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帥,幾乎全身都是戲。待到“雙膀臂力壓泰山,全憑袖箭鎮淮安,結交綠林英雄漢,誰不聞名心膽寒”四句定場念白剛一結束,觀眾席里即發出一片震耳的喝彩聲。
譚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稱一絕。當年譚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僅俏、美、邊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開口跳”的架勢,即真是抬腿有尺寸,舉手是地方。“探莊”那場戲裡,不僅“走邊”動作優美,而且“鸞帶”踢得乾淨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時的一個“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窩”的滿堂好。不難看出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紮實武功基礎。據譚元壽先生講:“反串武丑戲,這也是譚門的祖傳,從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老先生)就專來武丑這一行。”
反串黃天霸的趙燕俠更有獨到之處,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場的“馬趟子”和“跑圓場”,還真有大武生的氣勢和派頭。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個穩健的“垛泥”,就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同譚元壽(扮演費府家將)的刀槍開打,不僅配合默契,套路嫻熟,而且又沖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當年已是60開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狀的路上,突然來了一個離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這個動作對年輕演員不算什麼,但對年過六旬的李老卻不是件鬧著玩的事。他唱了一輩子老旦戲,還從來沒有起過這么高“吊毛”的“范兒”。當時台上台下的觀眾,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場門看戲的裘盛戎趕緊走過去,既親切又半開玩笑地說:“多爺!您今晚怎么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過年啦?”李老面帶笑容,很幽默地對大伙兒說:“別看我歲數大點,可腰腿還算靈活,說真的,沒有兩手絕的,也不敢應今兒晚上這個活兒!”
裘盛戎扮演的小張媽,更是別具一格,論颱風和光彩,還真有點名家小翠花的味道。他在台上整個的表演不是活潑、俏麗的花旦,而是詼諧、風趣、引人發笑,地地道道的彩旦風範。在“搶親回府”勸說小姐(周和桐反串)那場戲裡,裘盛戎插科打諢地說:“我說小姐呀,別裝著哭啦,請放心,我們大爺是不會要你的,因為你和我一樣,都是唱大花臉的!”這幾句臨場“抓哏”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小王玉蓉扮演的褚彪,體態大方,身手矯健,尤其胸前那口二尺多長的“白滿”,表演得得心應手,灑脫自如。如果沒有紮實的“髯口功”,這場重活兒是應不下來的。除上述之外,其他幾位串演的角色也都有聲有色,維妙維肖。從場內陣陣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喝彩聲,足見這些藝術家們的演技水平確已達到了登峰造極、遊刃有餘的境界。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時,張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僅有陳少霖、劉雪濤、李四廣、鈕榮亮等幾人隨同,演出班底則為武漢京劇團。他來漢為武漢京劇團作助演,武漢文藝界齊到車站歡迎,演出中一票難求,場場演出爆滿,掌聲經久不衰。武漢京劇名家高百歲、關正明、王婉華等均配合演出,亦轟動三鎮。除了拿手戲《望江亭》、《狀元媒》、《詩文會》等代表作外,還演出了《玉堂春》、《鳳還巢》、《秦香蓮》等劇目。其中與武漢市京劇團聯合合演《四郎探母》,關正明、高百歲分飾前後楊四郎,楊菊萍飾蕭太后,高維廉飾楊宗保,董少英飾佘太君。聯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與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公主。此二場戲連團體票也不出售,個人限購2張,最高票價為1元8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