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藝術經歷,藝術特色,代表劇目,主要弟子,活動年表,
人物簡介
陳順天宛平人。人稱“老夫子”。1930年去世,享年69歲。誕辰:1862年10月27日,同治元年(壬戌)九月初五日,巳時;逝世:1930年7月27日,農曆庚午年閏六月初二日。享年69歲。
藝術經歷
1873年12歲時,入恭王府全福班學昆旦,藝名陳金翠。不久,全福班解散,陳德霖又入四箴堂(即三慶班)科班,改藝名陳德霖。學習刀馬旦,又從朱蓮芬學習崑曲。1880年19歲時,出科,又從田寶琳學京劇青衣,同時搭三慶班演出。光緒十三年(1887)三慶班解散。獨立組織"承平班"後易名福壽班。1890年,以民籍學生身份進入昇平署當差。一生輔佐楊小樓、譚鑫培、盧勝奎、黃潤甫、劉趕三、王楞仙、俞菊笙、孫菊仙、劉鴻升、梅蘭芳、余叔岩、高慶奎等名家,所演各種角色均精彩生色,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他進宮後,體驗慈禧太后的舉止,運用於表演中,創造了《雁門關》蕭太后的形象,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昭代蕭韶》原是崑腔,慈禧想把它改為皮簧,就請陳德霖幫助安排場子,改編詞句,安上唱腔。經過排演,慈禧看了很高興。後來各王府演戲都請陳德霖代為辦理。
藝術特色
陳德霖是清代光緒以來青衣演員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特色在於繼承老派青衣演唱的傳統,偏於陽剛一路,而在唱法上較前人略有變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稱“陳派”。陳德霖在唱腔上得到時小福的親傳,為正宗青衣,基本遵循傳統唱法,如“八大腔”在慢板中的運用,兼取胡喜祿所設計的新腔,使唱腔剛中有柔,改變了舊式直腔直調的唱法。又首創在唱腔收尾時用甩腔收音,峭拔有力,成為後來青衣常用的唱法之一。陳德霖嗓音清朗圓潤,高亮嬌脆、剛強清越、委婉,非常悅耳動聽,直至晚年仍保持著優美的音色和充沛的氣力。他吐字講究,發音準確,因幼時曾習昆旦和京劇武旦,身段、武功都很熟練。做工謹嚴端莊,扮演雍容華貴的婦女形象能合乎身分。生平不尚花梢,以演唱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戲最負盛名,是京劇演員以崑劇為基本功的示範人物。中年以後,整理演出了一些冷門劇目,不僅豐富了舞台演出,也為後來的旦行開拓了戲路。在表演上,陳德霖從劇情出發,根據劇中人物的性格來安排行腔的高低、急緩,將青衣行當的演唱引領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被人們稱作“青衣泰斗”。
代表劇目
陳德霖的擅長劇目很多,多為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戲,如《祭江》、《祭塔》、《孝義節》、《落花園》、《長坂坡》、《三擊掌》、《探寒窯》、《武家坡》、《三娘教子》、《六月雪》、《南天門》等,其中《四郎探母》、《雁門關》中的蕭太后則得梅巧玲的真傳,有出色的表演。其崑劇如《琴挑》、《出塞》等亦負盛名。中年以後,整理演出的冷門劇目有《蘆花河》、《武昭關》、《賀後罵殿》等。其他擅演劇目還有有:《思凡》、《斷橋》、《活捉》、《遊園驚夢》、《彩樓配》、《蘆花河》、《五花洞》、《孝感天》、《金水橋》、《寶蓮燈》、《御碑亭》、《戲妻》、《彩樓配》等。
主要弟子
活動年表
1879年9月4日,光緒五年(己卯)七月十八日:三慶班應史家胡同仁和王文恰公夒石宅堂會
農曆七月十八、十九兩日,三慶班應史家胡同仁和王文恰公夒石宅堂會,並外串四喜班。
主要劇目
《伏虎》(程長庚)
《文昭關》(程長庚)
《活捉三郎》(楊明玉,朱蓮芬)
《雙包案》(初連奎,何桂山)
《伐東吳》(譚金福)
《一門忠烈》(譚金福)
《定軍山》(譚金福)
《捉放曹》(盧勝奎,何桂山,劉桂慶)
《玉玲瓏》(蔣長福,小二哥)
《鎮潭州》(李小珍,殷德瑞)
《陽平關》(遲定兒,黃潤甫,李順亭,張三元)
《狀元譜》(小叫天,孫二官,陸杏林)
《雙泗洲》(李小珍,李小玉,張芷芳,朱小元)
《闖山》(宋福壽,劉趕三)
《相梁刺梁》(楊明玉,朱蓮芬,葉中定)
《大小騙》(楊明玉,宋趕升)
《探母》(楊月樓,陳德霖,陸小芬)
《北詐》(何桂山)
《截江》(遲定兒,孔元福)
《御碑亭》(小叫天,趙寶芬,李小珍,陳德霖)
《桑園寄子》(盧勝奎,陳德霖)
《金山寺》(陳德霖,李六兒,李七兒,錢金福,李殿甲)
《雲台觀》(盧勝奎)
《戲目蓮》(陳德霖,陸杏林)
外串四喜班主要劇目
全本《梅玉配》(梅巧玲,夏福寶,范春桂,鮑福山,吳連奎)
《探親》(劉趕三,梅巧玲)
《孝感天》(余紫雲,李硯儂)
1904年4月23日,光緒三十年(甲辰)三月十一日:王瑤卿進宮供奉
1908年1月9日,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初六日:承平班外串
承平班外串。
演出劇目
《長生樂》
《八仙慶壽》
《蟠桃會》(眾學生)
《滿床笏》
《小放牛》(王長林,郭鳳雲)
《斷密澗》(學生)
《玉玲瓏》(小鳳凰,錢文卿)
《打花鼓》
《打瓜園》(李某,朱某,王某,韓某)
《安天會》(學生)
《取成都》(王鳳卿)
《魚腸劍》(金秀山)
《打櫻桃》(小鳳凰,趙某)
《搜孤救孤》(譚某,金某,沈三元,張三鎖)
《醜榮歸》(王某,郭某)
《水簾洞》(學生)
《鎮潭州》(譚某,王某,吳某,沈某)
《捉放》(學生)
《貪歡報》
《青石山》
1908年9月5日,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八月初十日: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南海傳差
南海傳差。共時四十刻十分。
演出劇目
《福祿壽》(一刻)
《泗洲城》(二刻十)(朱裕康)
《昭君》(二刻)(陳德霖)
《八大錘》(五刻)(侯俊山,錢金福)
《金錢豹》(三刻五)(楊小樓)
《探親》(一刻五)(王瑤卿,張二鎖)
《五人義》(三刻五)(李連仲)
《昭關》(二刻)(王鳳卿)
《查關》(二刻)(楊德福,朱素雲)
《竹簾寨》(七刻)(譚鑫培)
《萬壽無疆》(二刻)
1910年4月12日,宣統二年(庚戌)三月初三日:1910年4月12日丹桂園演出
本日丹桂園由春慶班演出日場戲。
大軸:《飛叉陣》(余筱琴)
1914年,農曆甲寅年:春陽友會票房成立
春陽友會票房在北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29號的浙慈會館成立。創辦人樊棣生。該會之名取“春陽明媚、生機旺盛”之吉意。名譽會長李經畲,票房規模設施,猶如正式劇團。特邀錢金福、姚增祿、鮑吉祥、李春霖、王榮山、曹二庚、律佩芳、諸茹香等來此授藝和指導排練。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姜妙香、姚玉芙、劉硯芳、余叔岩等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紅豆館主、臥雲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賈福堂、松介眉、張小山、蔣君稼、趙子儀、恩禹之、喬藎臣、世哲生、林鈞甫、鐵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孫慶棠、趙翰卿、樊杏初、許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錢仲明、邱伯安、沈雲階、陳遠亭等均是該會的名票。由於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文武戲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斬》、《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單刀會》、《四五花洞》、《寧武關》、《連升店》、《九蓮燈》、《石秀探莊》、《雅觀樓》、《九龍山》、《廣太莊》、《戰宛城》、《一箭仇》、《四平山》、《鐵籠山》、《挑華車》、《長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園》、《湘江會》、《游龍戲風》、《貴妃醉酒》、《穆柯寨》、《三擊掌》、《戰蒲關》、《徐母罵曹》、《釣金龜》、《青石山》、《金錢豹》等。
1914年1月,農曆癸丑年:梅蘭芳、王蕙芳拜陳德霖為師
梅蘭芳與王蕙芳在慶豐堂與拜陳德霖為師。
1915年2月5日,農曆甲寅年十二月廿二日,晚:余叔岩重返舞台
余叔岩應陳德霖之約請,在廣德樓重返舞台演出。
當晚演出劇目
《賣馬》(王榮山)
《奇冤報》(小榮升)
《戰太平》(李鑫甫)
《監酒令》(姜妙香)
《艷陽樓》(俞振亭、姚寶森)
《打棍出箱》(余叔岩)
《樊江關》(路三寶、王蕙芳)
1917年1月12日,農曆丙辰年十二月十九日:1917年1月12日吉祥園
本日吉祥園由春合社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日場
《孝義節》(陳德霖,謝寶雲)
《岳家莊》(姜妙香,姚玉芙)
1918年,農曆戊午年:1918年春節總統府堂會
1918年春節總統府堂會。
其中余叔岩主演《珠簾寨》,由陳德霖配演大皇娘,梅蘭芳演二皇娘,錢金福的周德威,王長林的老軍.梅蘭芳特別加了一場“二皇娘大戰周德威”,使戲更顯得熱鬧了。余叔岩在戲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完全遵循譚派路數,身段,把子俱見功夫,此時他的嗓音尚未完全恢復,但由於他善於運用,同樣也唱得有味動聽。
本月底,梅蘭芳應邀來漢口大舞台。演出半個月後,同來的名老生王鳳卿回北京,余叔岩來接替。演出了老戲、崑劇、古裝、時裝,多彩多姿。還唱了《八本雁門關》,梅蘭芳的青蓮公主,陳德霖的蕭太后,余叔岩的楊四郎,朱素雲的楊八郎,姜妙香的楊宗保,姚玉芙的碧蓮公主,連演數場。一時之間,談京劇,談梅蘭芳,成了武漢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梅蘭芳對戲曲藝術的改革和創新,包括服飾、化妝在內,受到本地漢劇、花鼓戲藝人的重視,梅蘭芳還贈送點翠頭面和水片給花鼓戲名角江秋屏。演滿一個月的契約又加演了幾場,然後帶著配角去南通。
1920年9月18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七日:張勛1920年堂會第一天
演出劇目
倒第三《連環套》(楊小樓,郝壽臣)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罵曹》(余叔岩)
1920年9月19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八日:張勛1920年堂會第二天
張勛在天津英租界耀華里自辦大型堂會第二天。名角薈萃,陣容整齊。余叔岩、楊小樓、梅蘭芳、陳德霖、劉景然、羅福山、尚和玉、龔雲甫、郝壽臣、侯喜瑞、王鳳卿、慈瑞全等都參與演出。兩天堂會戲結束後,張勛設宴款待藝人,席間給每個演員發紅包。余、楊、梅“三大賢”拿的是第一等戲份,每場一千零七十元,所帶配角,戲份另開。
倒第三《林沖夜奔》(楊小樓)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定軍山》(余叔岩)
1921年,農曆辛酉年:余叔岩加入雙慶社
1923年2月23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初八日,11時:1923年春節黎元洪總統府堂會第一天
黎元洪總統府於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設宴三天,並邀男女名伶同台演戲。像這樣男女合演,歷時三天的堂會戲,還是不多見的。
本日11時至下午2時招待蒙古王公。
演出劇目
《麻姑獻壽》(琴雪芳)
《慶頂誅》(梅蘭芳,余叔岩,錢金福)
《貴妃醉酒》(金少梅)
《麒麟閣》(楊小樓)
下午2時至8時招待議員。
演出劇目
《南北和》(陳德霖,王鳳卿,尚小雲,龔雲甫,王瑤卿,朱素雲)
《女起解》(金少梅)
《玉堂春》(梅蘭芳)
《大保國》(蘇蘭芳,李桂芬,王金奎)
《黛玉葬花》(琴雪芳)
《孝義節》(陳德霖,龔雲甫)
《天女散花》(碧雲霞)
1923年2月25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時:1923年春節黎元洪總統府堂會第三天
黎元洪總統府於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設宴三天,並邀男女名伶同台演戲。像這樣男女合演,歷時三天的堂會戲,還是不多見的。
本日12時至7時招待本府各機關。
演出劇目
《文昭關》(王鳳卿)
《打花鼓》(金少梅)
《安天會》(楊小樓)
《仙緣記》(琴雪芳)
《青石山》(俞振庭)
1923年4月26日,農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程艷秋和果秀英在前門外同興堂飯莊舉行結婚典禮。整個飯莊喜氣洋洋,四周掛滿了賀喜的祝辭和書畫,賓客達四五百人。
因為新郎程艷秋、岳丈果湘林、冰媒梅蘭芳以及新郎的師傅榮蝶仙、王瑤卿,新娘的外祖父余紫雲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幾乎傾巢出動,前來賀喜助興。包括:陳德霖、余玉琴、田桂鳳、王瑤卿、王琴儂、朱幼芳、閻嵐秋、朱桂芬、荀慧生、於連泉、朱琴心、王蕙芳、姚玉芙等,全都在座。報刊稱之為“自有伶人辦喜事以來,真正巨觀之名旦大會也。”
1924年3月,農曆甲子年:張作霖五十賀壽堂會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日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演出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彩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母女會》(王幼卿,松介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