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世界文化)

阿拉伯文化(文化類型)

阿拉伯世界文化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源於沙漠遊牧民族的阿拉伯人,當他們隨著伊斯蘭教聖戰的勝利而征服了肥沃的中東新月地區、波斯埃及之後,阿拉伯人不僅是占有了一些地理上的區域,而且是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的發源地。

但無論在藝術、建築術、哲學、醫學、科學、文學、政體等方面,原來的阿拉伯人都沒有多少可以教給別人的,他們更多地是跟別人學習。

無論在大馬士革耶路撒冷亞力山大港還是泰西封、埃德薩等城市裡,阿拉伯人被那些建築家、工藝家、寶石匠和機械製造者的作品所驚呆、所折服,它再一次證實了先知的話:“阿拉伯人勝過外族人的只有虔誠的信仰。”所以阿拉伯文化其實是搶來的文化—伊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文化
  • 外文名:The Arab culture
  • 性質:文化
  • 類別:歷史
總論,形成,構成,特點介紹,多民族性,學習創新結合,文化靈魂,貢獻,傳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科學發展,在天文學領域,在哲學領域,在化學領域,藝術與建築,在史學領域,在文學領域,在物理學領域,在醫學領域,在地理領域,在翻譯領域,歷史評價,在華推廣,

總論

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思想和伊斯蘭教體系是緊密相連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限於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既堅守純潔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時又充滿包容,體現出開放的胸懷。當代的極端伊斯蘭教派絕不代表阿拉伯伊斯蘭文明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語字母
阿拉伯文化特別是在世界中古時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輝煌偉大的成就,就連西方歷史學家都對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
例如:前西德歷史學家赫伯特·格特沙爾克在《震撼世界的伊斯蘭教》一書中寫到:“全世界都感謝阿拉伯語在傳播中世紀高度發展的阿拉伯科學知識方面所帶來的媒體作用……如果沒有阿拉伯語這個媒介,得到這些知識是不可想像的,或者說無論如何也不會了解得那么早。”
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理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
自然辯證法》一書指出:“古代留傳下歐幾里德幾何學和托勒密太陽系;阿拉伯留傳下十進位制、代數學的發端,現代數字和鍊金術;基督教的中世紀什麼也沒有留下。”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對科學史的評價。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語書法

形成

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誕生和傳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公元7世紀興起的伊斯蘭教,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阿拉伯人凝聚起來,賦予他們神奇的力量,讓他們走出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阿拉伯帝國
在阿拉伯人向外拓疆(Futuhat)的過程中,阿拉伯人從落後的遊牧民族,迅速成長為"整箇中世紀高舉文明火炬的民族"。在阿拉伯文明最為鼎盛的阿拔斯(Abasid dynasty)王朝,阿拉伯人懷著海納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臘羅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間承前啟後,又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當媒介。他們在哲學、醫學、數學、化學、天文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成就粲然,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也在廣袤的伊斯蘭大地留下了輝煌的文明遺蹟。
它的產生首先得益於歷代哈里發對文化的重視和提倡。為了保證國家的繁榮和鞏固,他們十分重視對先進文化的攝取,提出“人最美的裝飾品是知識”的格言。經過阿拉伯人的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和西班牙後倭馬亞諸王朝各時期的持續發展,阿拉伯文化趨於成熟,並達到了世界的前列。
阿拉伯文化通過西班牙和西西里島傳入歐洲,曾對14世紀歐洲掀起的文藝復興運動產生過有益的影響。大馬士革、巴格達、開羅和西班牙的科爾多瓦被認為是世界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城市。
阿拉伯文化最繁榮的時期大約是在公元8—12世紀,它涉及的範圍包括哲學、文學、史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在阿拉伯文化的繁榮時期,形成了位於伊拉克的巴格達和西班牙的科爾多瓦等文化中心。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勵穆斯林遠遊各方,蒐集古典著作,訪求學問。
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作“智慧宮”。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長於學習,提倡教育和學術的精神,帶來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另外,阿拉伯帝國版圖內的許多地區都是古代文明的先進地區,使阿拉伯人得以廣泛繼承不同民族的豐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長期發展中,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漸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內眾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它的基本特徵是以阿拉伯語為主要語言工具,以伊斯蘭教為指導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之稱。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綜合創新精神,保存並傳播了古希臘的文化。

構成

前伊斯蘭時期的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世界文化)
阿拉伯文字書寫藝術
包括古代阿拉伯人在內的閃米特族文化,如閃米特族神話、傳說、故事和阿拉伯詩歌、散文、諺語、習俗、禮儀等。
自18世紀,阿拉伯半島南葉門古代阿拉伯王國,諸如麥因、賽伯伊、哈德拉毛的發現,使阿拉伯古代文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
賽伯伊王國於公元前7世紀修建的馬里卜水壩,被認為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傑出代表之一。在《聖經》和《古蘭經》中均記述了麥因、賽伯伊等古代阿拉伯人的活動情況。
伊斯蘭教文化
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文化,如古蘭經、古蘭經經注學、聖訓聖訓學、教義學、教法學、禮拜、封齋、開齋、朝覲、宗教節日、清真寺建築等。
外族文化
如希臘的古典哲學、幾何學,拜占庭制度、基督教教義學、羅馬法典,古敘利亞和埃及亞歷山大學派的鍊金術、科學研究,波斯的文學、藝術,印度的數學、天文學、醫學和中國的造紙、火藥、印刷術等。
中世紀阿拉伯穆斯林以伊斯蘭精神為核心和導向,使上述三部分文化融會貫通,在9世紀中葉後創建了伊斯蘭宗教學、哈里發行政制度、伊斯蘭法典、伊斯蘭藝術、阿拉伯哲學、書法、醫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等在中世紀富有個性的阿拉伯文化體系。

特點介紹

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除阿拉伯人外, 還有波斯人埃及人、印度人、塔吉克人、突厥人、西班牙人、敘利亞人,等等。各族通過互相接觸、相互影響,逐漸融合滲透,在長期的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中共同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說,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學習創新結合

埃及、敘利亞、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發達較早的地區。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後,不僅接受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又吸收希臘、印度文化的許多優秀成果,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靈魂

沒有7世紀伊斯蘭教的誕生,就沒有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就不會有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因此就沒有阿拉伯文化的問世。伊斯蘭教不僅是阿拉伯統一的旗幟,同時也是中古時期阿拉伯社會文化進步的旗幟。

貢獻

傳播西方文化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學者們認真研究它們,還把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西歐人後來是通過阿拉伯文譯本才又重新認識希臘、羅馬文化成就的。
在公元九世紀到十一世紀之間,阿拉伯掀起了一場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翻譯運動。“阿拉伯翻譯運動”。
9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鼓勵並組織對希臘古典哲學的大規模翻譯活動。“智慧之城”巴格達擁有一大批專門的翻譯人才。據說,翻譯的稿酬以與譯著重量相等的黃金來支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蓋倫、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臘人印度人波斯人的哲學、科學和醫學名著的譯本經整理、注釋之後,相繼問世。
這一人類翻譯史上的偉大工程,即使人類古典文明的輝煌成果在中世紀得以繼承,又為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歐洲人是靠翻譯這些阿拉伯文的譯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繼而開始他們的文藝復興的。可以說沒有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對於西方古典文化的繼承保存,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根本沒有基礎。
在古代,傳遞和保留知識的書本被看作是巨大財富。
公元九世紀時,巴格達以有100多家書商而自豪。圖書館大部分是附屬於清真寺的。巴格達在被蒙古人摧毀前,有36家公共圖書館。當時,建立私人圖書館是有錢人家的業餘愛好。
阿拉伯人對書籍的愛好,除了那時的中國人以外,沒有一個地方的人可以比得上。
有個醫生宣稱他圖書館中的藏書,需要400頭駱駝才能搬動。另一個酷愛讀書的藏書家,死後留下了600箱書,每箱都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得起。當年蒙古人侵略巴格達,他們將巴格達的藏書投入河中,據說書上的墨水將河水染黑,可見藏書之多。

交流的橋樑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比如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的發明帶給了歐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傳播到中國等東方國家。
阿拉伯人把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一一譯成阿拉伯文,主要如《物理學》、《倫理學》、《工具論》等,還翻譯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數學家歐幾里得(公元前4至前3世紀之交)的《幾何原本》,以及阿基米德(前287—前212)等多人的作品。
阿拉伯人在數學上也做出了許多貢獻,大約771年,一位印度學者將一篇數學論文帶到巴格達,其中包括從0到9等十個數字,後來這篇論文被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發現印度數字的優點,在帝國境內推廣套用。隨後,阿拉伯人又通過西班牙將印度數字傳入歐洲,並傳播到世界各國。這就是我們使用的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對數學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阿拉伯人除了傳播古代科學和哲學的傳統以外,他們還吸收和傳播了一些為進一步普及和發展文化與學術研究所必需的技術。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領撒馬爾罕時從中國人那裡學會了造紙技術。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達建立了第一座造紙作坊,當他們占領了西西里島和西班牙以後,就把造紙技術引進了歐洲。

科學發展

阿拉伯人不但善於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鑽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建築學、文學、地理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數學領域 阿拉伯數學成就就是用阿拉伯語研究的數學。從九世紀開始,世界數學發展的中心轉向拉伯半島和中亞。阿拉伯數學家已知二次方程式有兩個根,用二次曲線解三次方程式和四次方程式;他們研究了面積、體積和畫出有規則的多邊形,並把多邊形與代數方程式聯繫起來,以求得未知數;他們掌握了球面三角形的基本原理,並在三角學中首先使用了正切餘切正割餘割正弦餘弦,還發現了其中的函式關係,使三角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大數學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薩(約780—850)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並發明了代數符號。他著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包括80多個例題,是關於代數學的最早的著作。該著作在12世紀被譯成拉丁文,成為歐洲各大學的主要教材,一直使用到16世紀。代數學由此傳入歐洲。
花拉子密是阿拉伯初期最主要的數學家,花拉子模人,他編寫了第一本用介紹印度數字和記數法的著作。公元十二世紀後,印度數字、十進制記數法開始傳入歐洲,又經過幾百年的改革,這種數字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數碼。花喇子密的另一名著《代數學》系統地討論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該種方程的求根公式便是在此書中第一次出現。
三角學阿拉伯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產生與發展和天文學有密切關係。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和希臘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了三角學。他們引進了幾種新的三角量,揭示了它們的性質和關係,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三角恆等式。給出了球面三角形和平面三角形的全部解法,製造了許多較精密的三角函式表。系統而完整地論述三角學的著作是由十三世紀的學者納西爾丁完成的,該著作使三角學脫離天文學而成為數學的獨立分支,對三角學在歐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近似計算方面,十五世紀的阿爾卡西在他的《圓周論》中,敘述了圓周率π的計算方法,並得到精確到小數點後16位的圓周率,從而打破祖沖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記錄。此外,阿爾卡西在小數方面做過重要工作,亦是我們所知道的以「帕斯卡三角形」形式處理二項式定理的第一位阿拉伯學者。
阿拉伯幾何學的成就低於代數和三角。希臘幾何學嚴密的邏輯論證沒有被阿拉伯人接受。
總的來看,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正處於科學上貧瘠的時代,阿拉伯的數學成就很大,歐洲人主要就是通過阿拉伯數學家的譯著才了解古希臘和印度以及中國數學的成就,可見阿拉伯人對於數學的貢獻之巨大。

在天文學領域

阿拉伯天文學家批判地球中心說,預測了地球自轉並繞太陽轉,他們還精確地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巴塔尼在他著作《薩比天文表》中,對托勒密的一些錯誤進行了糾正,這部書傳到歐洲,成為後來歐洲天文學發展的基礎。此外,阿拉伯人在曆法研究和制訂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伊斯蘭太陽曆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設31閏年,閏年為366天。阿拉伯天文學家使用的儀器也很先進,9世紀前後,他們已經使用了象限儀、星盤日晷、地動儀等等。
公元829年,巴格達建立天文台,在這裡工作過的著名天文學家有法乾尼等人。法乾尼著有《天文學基礎》一書,對托勒密學說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賈法爾·阿布·馬舍爾著《星占學巨引》,後來在歐洲傳播甚廣,是1486年奧格斯堡第一批印刷的書籍之一。
另外,塔比·伊本·庫拉發現歲差常數比托勒密提出的每百年移動一度要大;而黃赤交角從托勒密時的23°51'減小到23°35'。把這兩個現象結合起來,他提出了顫動理論,認為黃道和赤道的交點除了沿黃道西移以外,還以四度為半徑,以四千年為周期,作一小圓運動。為了解釋這個運動,他又在托勒密的八重天(日、月、五星和恆星)之上加上了第九重。

在哲學領域

7世紀初,穆罕默德(約570~632)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伊斯蘭教。7世紀末,一些伊斯蘭教教徒對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和世俗傾向不滿,他們以守貧、苦行和禁慾進行消極的抗議,逐漸形成了蘇非派。該派的思想十分龐雜,除以《古蘭經》和“聖訓”(即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為根據外,還受到新柏拉圖學派和波斯、印度等東方古老思想的影響。該派的思想以神秘主義為特徵,尤其在 8世紀中葉以後,宣傳神秘的愛、泛神論和神智論思想,要求奉行內心修煉、沉思入迷,以達到與真主合一。
8世紀初出現的穆爾太齊賴派,是阿拉伯中世紀最早的神學-哲學派別。討論了有關真主的本質及其屬性、真主與世界的關係、人類有否意志自由等問題。
12世紀後,蘇菲派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該派形成許多宗派,活動遍及整個伊斯蘭世界。
13世紀初,伊本-阿拉比創立了所謂“一元論”的學說,把客觀事物和人的自由意志都看成是真主的本質和屬性的表現,從而把神秘主義發展為有系統的泛神論思想。蘇菲派思想在伊斯蘭世界仍有很大的影響。
9~12世紀,在傳播希臘哲學和波斯哲學思想的過程中,在阿拉伯伊斯蘭教徒統治下的廣大地區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哲學家。這些哲學家較多地接受古希臘羅馬哲學和各種東方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推崇亞里士多德,並注釋其哲學或科學著作。他們根據社會鬥爭和生活實踐的需要,用從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那裡獲得的精神營養,對《古蘭經》及伊斯蘭教的教義進行種種解釋,同伊斯蘭教正統派經院哲學進行鬥爭。這些哲學家構成了中世紀阿拉伯哲學的主體,西方學者一般稱之為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他們對穆斯林世界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哲學家以巴格達和西班牙的科爾多瓦為中心,分成東、西方兩支,代表人物有法拉比、伊本·西拿等。他們多為自然科學家或醫生,重視經驗知識,強調理性作用,對自然哲學問題和邏輯有濃厚的興趣,並具有強烈的世俗傾向。但他們仍未完全擺脫伊斯蘭神學的束縛,一般都承認真主作為最初實體和始因的存在,認為世界萬物是由真主通過理性、靈魂等一系列精神的實體流溢而出,但又主張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其間有著因果的關係,真主對世間的關係是通過媒介物間接地起作用。他們在一些具體哲學問題上,盡力排除神學,並或多或少得出了泛神論或唯物論的結論。

在化學領域

阿拉伯人對科學中最有實驗性的化學的研究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並作出了卓越的成績。阿拉伯在鍊金術方面名聲很大。阿拉伯人有 700 多年的鍊金術史。他們 的工作中心先是在伊拉克,隨後遷至西班牙。阿拉伯人把鍊金術發展為化學, 並促進了中世紀後期歐洲化學的誕生。
阿拉伯科學家們通過自己的成就使得實驗性研究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和尊敬,並證實了這種研究的價值。在這以前,實驗性研究常同魔法、巫術糾纏在一起,從而被西方傳統的學者們看作是粗俗卑下的事情而不屑一顧。阿拉伯的化學家發明並命名了蒸餾器,區別了各種酸和鹼,完成了對無數物質的化學分析,並且還研究和製造了數百種藥品阿拉伯文化的化學也來自於鍊金術,還在反覆實驗中發現了多種化合物與新物質,如碳酸鈉、硫酸、硝酸硝酸鉀、硼砂等,他們還首先對蒸餾、過濾以及純化等過程進行了描述。
在教育方面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出身貧寒,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但是,他對古阿拉伯的科技和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穆聖是一個崇尚知識並鼓勵人們追求學問的人。在他和他的後繼者,率領穆斯林的鐵騎南征北戰,建立伊斯蘭大帝國的同時,古阿拉伯的教育體系也相應的建立了起來。
為了普及宗教教育,古阿拉伯人建立了國小,通常就在清真寺中教學。大多數的男孩,少數女孩以及一些奴隸的孩子在這些國小中接受免費的或收費很少的教育。學校的課程大多數都與宗教有關,每個人必做祈禱,閱讀《古蘭經》,通過《古蘭經》了解神學、歷史、倫理學和法律。寫字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學習的一項技能。不會寫的人常雇用職業抄寫員。後來,在政府的控制下,中學也辦起來了,並且得到政府的資助變成了職業學校。在這些學校里,學生們學習語法、語言學、修辭學、文學、邏輯學、數學和天文學。由於教師的薪金與學生的花費都是由政府和慈善家提供的,因此上學也不用交學費。有時,學生要經過長途跋涉去聽最有名的教師上課。就像拉丁文為所有的歐洲學生使用一樣,阿拉伯文也成了所有的伊斯蘭世界用於學習的語言。學生們得不到學位,但教師可以對個人身份給與認可證明。
阿拉伯人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和大學,幾乎所有的清真寺內都有圖書館和學校。9世紀時,阿拉伯各個大城市裡都有一些大學,其中以科爾多瓦大學最為著名。這些大學不僅傳授伊斯蘭教教義,還開設了天文、數學、醫學和法律等學科,它對後來歐洲的巴黎、牛津等大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藝術與建築

阿拉伯世界對於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於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藝術家們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書法藝術、幾何圖案和巧妙別致的構思中,具有明顯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徵。
伊斯蘭建築別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府、哈里發宮殿、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築、中國建築並稱東方三大建築體系。阿拉伯人仿照波斯和羅馬式建築形式,創立了風格獨特優美的新樣式,阿拉伯建築以其宏偉、壯麗著稱於世,它的外觀是巍峨的穹頂和高聳的尖塔,精美樸素的內飾雕塑和花卉鳥獸等。麥加的禁寺,麥地那的先知寺,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薩馬拉的大清真寺,科爾多瓦的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紅堡、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建築群被喻為伊斯蘭古典建築的典範。

在史學領域

阿拉伯的史學成就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14世紀時,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赫勒敦最先將歷史視為關於諸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學科,他的著作《歷史導論》在史學理論方面不僅對阿拉伯而且對世界史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影響。泰伯里和麥斯歐迪是公認最偉大的阿拉伯歷史學家,其成就是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麥斯歐迪,被稱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他是採用紀事本末體編寫歷史的第一個阿拉伯人。他把所蒐集到的資料編成三十冊的偉大著作,麥斯歐迪除研究正規的穆斯林的題目外,還用研究了印度、波斯、羅馬、猶太的歷史和宗教。麥斯歐迪還是一位博物學家,他把關於礦物、植物、動物之間的秩序的見解總結起來,寫成一本專論,叫做《提醒和監督》。

在文學領域

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學著作有短篇小說集《一千零一夜》,我國古書中稱麥加為“天方”,後來“天方”泛指阿拉伯,因此《一千零一夜》又譯《天方夜譚》。書中敘述了古代阿拉伯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殺害。宰相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拯救其他姐妹們,自願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引起國王興趣,因此未被處死。此後,她每夜講述一個故事,一個接一個,一個套一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於使國王悔悟,並和山魯佐德白首偕老。《一千零一夜》內容豐富,敘事生動,它包括寓言、童話、民間故事、名人軼事等。一般學者認為該書是在古代波斯《一千個故事》的基礎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國的民間故事,經過幾百年的修改補充,到16世紀才最後編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內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顯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給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除了自身的文學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譯和改編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西方的入侵給阿拉伯世界帶來了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在客觀上引起了近現代已占上風的西方資產階級文化與已處於下風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再次撞擊。面對西方的挑戰,阿拉伯一些有膽識的政治家、思想家意識到必須進行改革復興。
縱觀阿拉伯近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他們的祖先創造了高度發展的阿拉伯文化,各個時期的阿拉伯人,都為維護、發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儘管他們使用著不同的方言,卻都保持長期發展起來的統一的文學語言,不過,由於各個國家不同的具體的歷史條件,民族文化和文學藝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時,在政治上和文化上處於領導地位的埃及,在發展新文藝運動中是領先的。緊接著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整體的黎巴嫩敘利亞加入了新文藝運動。從本世紀二十年代起,伊拉克也作為一個新成員出現。至於馬格里布(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阿拉伯半島,除個別作家、詩人外,一般說來,新文學的發展是比較晚的。

在物理學領域

阿拉伯學者對物理學的貢獻也非常大。在物理學方面,阿拉伯人也大量吸收了古希臘的科學成就。阿 基米德、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的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從 10 世紀以後, 阿拉伯人在物理學上做了許多工作,尤其是在光學和靜力學方面成果顯著。 在光學方面,阿拉伯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是阿勒·哈增(約 965—1038)。他 曾在埃及任大臣,著有《光學全書》。阿勒·哈增從希臘人那裡學到了“反 射定律”——光反射時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在此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指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阿勒·哈增還糾正了托勒密的折射定律。托勒密斷言:入射角與反射角成正比。阿勒·哈增特地做了一個實驗來檢驗。他把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垂 直地放置,一半浸入水中。入射光通過盤邊的小孔和中心的小孔射入,入射 角和反射角可以從圓盤上的刻度準確讀出。他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 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只有在入射角較小時才近似成立。可 惜,他也未能得出正確的折射公式。他還研究過球面鏡和拋物柱面鏡。他發現:平行於主軸的光線入射到球面鏡上時,則反射到這個軸上。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勒·哈增 問題”:在發光點和眼睛已定的情況下,尋找球面鏡、圓錐面鏡和圓柱面鏡 上的反射點。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阿勒·哈增還研究了視覺生理學。當時在阿拉伯的沙漠和熱帶地區眼病盛行,因此阿拉伯的眼病研究很發達。阿拉伯人很早已經能用手術處理眼病, 關注到了眼睛的生理構造。阿勒·哈增是最早使用了“網膜”、“角膜”、 “玻璃體”、“前房液”等術語的人。他認為視覺是在玻璃體中得到的。他還反對由柏拉圖和歐幾里德提出的關於視覺是由眼睛發出光線的學說,而贊成德謨克利特的觀點,認為光線是從被觀察的物體以球面形式發射出來的。阿勒·哈增對光學的研究,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光學的誕生。
在力學方面,阿爾·哈茲尼(生卒年不詳)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公元 1137 年發表的《智慧秤的故事》一文中,詳細地描繪了他自己發明的帶有5 個秤盤的桿秤。它既可以作為桿秤使用,也可用一個可動的秤盤在沒有砝 碼的情況下測量重物,還可以在水中測定物體的重量。阿爾·哈茲尼用智慧 秤測物體重量,同時使用一個帶有向下傾斜的噴嘴的容器,把水灌滿容器至噴嘴口,然後把物體浸入容器,通過測量溢出的水重可以確定物體的體積。他用這個方法確定了一些物質的密度。阿爾·哈茲尼還發現空氣也有重量,因此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從液 體推廣到空氣中。他發現“大氣的密度隨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密度越來越小,因此物體在不同高度測量時,重量會有所不同。”這也是很重要的力學規律。他還以路程與時間之比給出了速度的概念。
阿拉伯的物理學研究和它的經濟發展聯繫極為緊密。在度過了從公元 10 世紀到 12 世紀的鼎盛時期後,由於阿拉伯內部灌溉農業管理不善;外部承受 了基督徒十字軍的打擊以及蒙古人韃靼人的入侵。內外交困的阿拉伯經濟 衰敗了,阿拉伯物理學與數學一樣,也隨之衰落了。阿拉伯的物理學主要是繼承了希臘人的成果,並有所創新。阿拉伯物理 學為中世紀的歐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實驗、理論和方法,有力地推動了歐 洲物理學的復興。

在醫學領域

相傳先知說學問有兩種:一是教義學,二是醫學,可見阿拉伯人對醫學的重視。伊斯蘭教的醫藥學以希臘醫藥學為基礎,但帝國地理上的擴展,使得穆斯林們獲得了更多新的疾病和新的藥物的相關知識。藥劑師和醫生要經過考試,才能營業。他們在古代的醫藥典籍中增加了水銀、丁香、肉桂、龍涎香、樟腦等藥物藥劑。當時阿拉伯商船曾將藥物大批運往義大利。
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的船隊也在阿拉伯採購了大量的藥材,並交流醫學知識。
直到17世紀以前,偉大的拉齊茲(865年—925年)和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醫學著作,一直被用作歐洲醫學院的教科書。
拉齊茲也稱拉齊,著名醫生和化學家,巴格達醫院院長,在外科醫術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線法就被認為是他發明的。《醫學集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它不但總結了當時從希臘、波斯、印度吸取的醫學知識,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東西。這部書曾被譯成拉丁文,多次出版,影響很大。《天花和麻疹》是一篇重要的醫學論文,是這方面最早的專門著作。
伊本·西拿(980—1037)伊本·西拿又名阿維森納,塔吉克人。他發現了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闡述了胸膜炎和多種神經失調症,他把心理學套用於醫學治療,他還發現污染水和土壤可以傳播疾病。他的《醫典》內容十分豐富,記載了760多種藥物的性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代表了古代阿拉伯醫學的最高成就。《醫典》在醫學文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歐洲各大學用為醫學教科書。從12世紀到17世紀,這部書被西方醫學界看作權威著作,它的拉丁文譯本到1 500年已經重版15次,後來又一再重版,其中若干部分已被譯成英文。伊本·西拿本人也被歐洲人視為“醫王”。他還寫了哲學、幾何學、天文學、語言學和藝術等方面的著作。
阿拉伯醫學在世界醫學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
(1)保存和發揚了古代醫學成就。
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譯了大量古希臘、羅 馬醫學文獻,吸取了當時各族醫學上的成就。9 世紀最出色的阿拉伯的翻譯家們將古代著名醫學家的著述譯為阿拉伯語,譯出了關於營養學、脈搏、 藥物、發熱、結石病、胃病、癲癇、眼科、外科等醫學著作 100 余卷。阿拉伯人不僅保存了古代醫學,並且有進一步的發展。他們通過與希臘、波 斯、拜占庭、中亞各民族和中國唐代的科學文化交通,創造了興盛的阿拉伯醫學。
(2)阿拉伯人發展了藥物化學。
在公元 8—9 世紀,中國的煉丹術傳入阿拉伯,得到突飛猛進的大發展。他們製成了許多藥物化學器材,如燒瓶、水浴 鍋、蒸餾器、乳缽等。他們改進了許多化學實驗方法,如過濾、蒸餾、升華、結晶等;並製成許多化學藥物,如酒精、硼砂升汞、苛性鉀、樟腦及各種藥 露等。這些創造性的成就,對後來藥學發展貢獻很大。由於製藥業發達,阿拉伯建設了最初的藥房。許多藥物曾傳入中國,如安息香酸、木香、龍涎香 和乳香等。不少現代藥物名稱也都來自阿拉伯,如蘇打、糖漿、糖、樟腦等。 此外,阿拉伯人溝通了歐亞文化,把希臘醫學傳入中國,同時也把中國醫學如脈學傳到歐洲。總之,世界醫學得到成就,凝聚了阿拉伯人智慧的結晶。

在地理領域

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地理學內容極為豐富而詳實,既有繪圖學與海上探測的知識,也有旅行家對山川地貌的記錄,還包括測地學如對地理學坐標甚為精確的數學測量與定量的地貌研究。學者的地理學知識不僅借鑑古巴比倫、印度、波斯與希臘的成果,而且建樹頗多,對之後航海時代的到來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繪製的地圖是繼希臘人之後對世界的最重要的認知,並具有質的進步,與中世紀歐洲基督教世界通行採用的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寰宇圖”則有天壤之別。 另外:阿拉伯人當初征服北非的時候,到達了大西洋,他們認為到了世界最西方,因此稱當地為“馬格里布”,我們今天仍然稱呼北非諸國為“馬格里布”。

在翻譯領域

阿拉伯人的翻譯運動不僅時間長,而且所涉及的範圍很廣。
一、波斯典籍的翻譯
阿巴斯王朝深受波斯人的影響。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文化建設上,阿拉伯人無不效仿波斯人。而皈依伊斯蘭教並掌握了阿拉伯語的波斯人更是擔負起將波斯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的重任,其中又以文學作品為主。
二、希臘典籍的翻譯
早在在希臘化的時代,希臘人就曾經將希臘文化散播於西亞和北非的廣大地區。直到阿拉伯人前來征服這些地區時,仍然有許多的希臘化的城市,其中著名的就有波斯的軍迪沙普爾、伊拉克的哈蘭、敘利亞的埃德薩和安條克、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等。在翻譯運動中,精通希臘文化的聶斯托里派的基督教徒成為將希臘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的中堅力量。在阿巴斯王朝前期,數以百計的翻譯家不辭辛勞地將幾乎所有重要的古希臘科學跟哲學著作翻譯成了阿拉伯文。
三、印度典籍的翻譯
阿拉伯人通過翻譯已經譯為波斯語的印度典籍,或者直接翻譯印度典籍使得印度的文化得以傳播到阿拉伯世界。印度人對阿拉伯人的影響體現在數學、天文學、文學等方面。

歷史評價

恩格斯指出:“在羅曼語諸民族那裡,一種從阿拉伯那裡吸取過來並從新發現的希臘那裡得到營養的明快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為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作了準備。”
黑格爾指出:“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註和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彙編,對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
英國學者羅伯特·布雷福特說:“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阿拉伯人,現代的歐洲文明就根本不會出現;如果沒有他們,歐洲就不會扮演那么一種超越所有先前進步階段的角色,“如果不是受阿拉伯文明的影響,在十五世紀,真正的文藝復興就不可能發生。”
英國學者蒙哥馬利· 瓦特說:“因為西方抵制伊斯蘭教,輕視它的影響,誇大他們所依賴的希臘和羅馬的傳統,因此今天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糾正這種錯誤認識和承認我們對於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虧欠。”
美國已故前總統尼克森在《抓住時機》中說:“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歷著它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領域裡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里取得的…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能眼光看得還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講阿拉伯語的各國人民,是第三種一神教的創造者,是另外兩種一神教的受益者,是與西方分享希臘一羅馬文化傳統的人民,是在整箇中世紀時期高舉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對歐洲文藝復興做出慷慨貢獻的人們”。

在華推廣

中國嚴重缺乏阿拉伯語高級人才。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才開始重視阿拉伯文化在國內的傳播,也就是從那時起,阿拉伯文化才被正式引入中國,經過短短20幾年的努力,雖然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翻譯和引進了大量阿拉伯國家的文學著作,也成立了一些阿拉伯文化研究機構,但依然面臨阿拉伯語人才嚴重匱乏的問題。隨著中阿合作日益廣泛,阿拉伯語人才已經嚴重供不應求。由於社會對阿拉伯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宣傳不到位,致使阿拉伯文化沒有引起中國民眾的廣泛重視。僅就阿拉伯語的推廣而言,中國現有僅有的幾所高等院校開設有阿拉伯語專業,這在全國近2000所高校中所占比例實在是少之又少。中國傳統阿拉伯語教學多屬於經堂式教育,宗教色彩濃厚,實用性偏弱,導致傳統學員中真正能夠適應行業和企業需求的阿拉伯語人才數量極少。其他零散的阿拉伯語教育機構亦不能完全勝任阿拉伯語系統化高級教學。
新天方阿拉伯文化網整合國內一流的專業資源及中阿交流的行業資源優勢,依靠國內行業優勢資源的整合以及對阿拉伯文化的深刻理解,整合中阿交流行業優勢資源及國內頂級專家,將阿拉伯文化傳播及相關服務與現代化科技及管理模式相結合,結合教育培訓、教材出版、人才派遣、活動推介等方式為中阿交流與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致力於打造阿拉伯文化傳播第一門戶。
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大學直至對阿漢語教學全方位覆蓋,通過在幼稚園和國小中開設語言文化興趣班,在中學創辦語言培訓班和國際留學班,面向大學舉辦一系列的阿拉伯文化專題講座,同時面對阿拉伯國家,開辦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等方式,面向全國的青少年推廣阿拉伯文化,將阿拉伯國家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文明介紹給中國的青少年。
在中國青少年中推廣阿拉伯文化,可以促進中阿跨文化傳播,對中國與阿拉伯的文化交流和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中國青少年享受阿拉伯文化獨特的魅力,對阿拉伯文化有更為全面了解,對世界文明有更為全面的認識,並增進中阿青少年間的交流和了解,從而推動中阿的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交流的實質性發展。這在強調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意義十分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