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13年,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增加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和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圍繞實現“三大目標”,紮實推進“五大任務”,突出做好穩增長、辦全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2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01億元,增長12.0%;固定資產投資6470億元,增長1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2.2億元,增長15.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0元,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14610元,增長12.0%;城鎮登記失業率3.0%。主要指標實現了年初預期目標。
(一)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優勢產業發揮支撐作用。預計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50億元,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均增長11.0%。
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增長較快。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7005億元,增長15.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0.9%。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建築、農副產品加工、化工、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6.5%、10.3%、10.8%、14.0%和13.5%。華晨寶馬、新松機器人、普利司通輪胎、東軟集團、同方多媒體、華晨中華、上通北盛、沈飛、沈鼓等重點企業產值分別增長51.2%、43.6%、20.8%、19.6%、17.2%、15.4%、12.3%、11.1%和10.8%。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1570億元,增長13.0%。華晨寶馬研製成功國內第一款零排放純電動SAV汽車,特變沈變750千伏磁控式可控電抗器完成開發研製,沈鼓集團20兆瓦級電驅動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組等7個項目獲得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專項補助。鐵西區榮獲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區。
用電量、貨運量穩步增長。全社會用電量288.9億千瓦時,增長6.99%,其中工業用電量149.1億千瓦時,增長5.61%。貨運總量2.4億噸,增長12.5%。
(二)
農業生產連獲豐收,縣域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並創歷史新高,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82.1億斤。一市三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6.5%和21.0%,分別高於全市2.5個和6個百分點。新增遼中有色金屬、新民燈飾2個銷售收入百億元產業集群。法庫陶瓷、康平纖維新材料等重點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面推進。
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建和改造設施農業面積9.5萬畝。高效特色農業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示範帶、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建設加快推進,於洪大德農博樂園、遼中世外桃源溫泉度假小鎮等10個都市農業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養殖業平穩發展,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0%、1.6%、2.5%和3.5%。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石佛寺中型灌區改造等工程完工。
(三)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22.2億元,增長15.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53.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金銀珠寶、家用電器、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等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0.9%、33.3%、25.5%和22.0%。瀋陽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電商企業零售額均實現了成倍增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6%,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商品房批准入市面積2192萬平方米,增長15.9%。商品房契約備案面積1751.7萬平方米,增長6.2%;契約備案金額1186.5億元,增長8.9%。
金融業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加大。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9071億元,增長12.4%。新增浙商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輝山乳業在香港成功上市。全省唯一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正式運營。
軟體、物流、會展、旅遊業發展較快。軟體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300億元,增長24.9%。中鐵物資集團東北公司和瀋陽鐵道物流集團成為我市首批5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組織開展了制博會、法庫國際飛行大會、現代建築產業博覽會等大型活動。接待國內外遊客7502.8萬人次,增長8.0%;旅遊總收入932.3億元,增長12.8%。
(四)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70億元,增長15.0%,其中工業投資2140億元,增長15.0%;房地產開發投資2235億元,增長15.0%。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成效。全市開復工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553個,其中新開工項目647個、竣工項目525個,完成投資4865.7億元,增長14.2%。290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米其林輪胎新工廠正式投產,華晨寶馬新工廠二期、上通北盛三期、上通北盛配套發動機、華晨寶馬大東工廠擴產等重大工業項目試生產,總投資57.7億元的華晨寶馬發動機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核准並開工建設。華航城市綜合體、華強商業金融中心、寶能環球金融中心等重大服務業項目開工建設,香格里拉酒店、君悅酒店、奧體萬達廣場、億豐不夜城等項目正式營業。
(五)城市建設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生態環境顯著提升。預計城建投資完成400億元。捷運9、10號線開工,捷運2號線北延線試運營。桃仙機場T3航站樓、瀋陽北站南廣場、瀋陽站東廣場投入使用,三環路、四環路全線通車,北海高架橋加寬工程、黃河大街北出口互通立交橋、伯官橋竣工通車。渾南新區現代有軌電車試運營。全面完成二三四環路、重點街路、全運會主功能區綠化等工程。
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獲得圓滿成功。瀋陽賽區圓滿地完成了競賽組織、賽事服務、安全保衛等各項工作。17個市、區兩級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公園、廣場健身功能區106個和鄉鎮、街道健身場所131個。
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全面推進。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通過國家驗收。法庫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完成植樹造林43.3萬畝。遼河、渾太流域水質提高。拆除10噸以下供暖鍋爐48台。關停11家高污染企業。南部污水處理廠、瀋北蒲河北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5%和1.5%。
(六)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兩化”融合試點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國家驗收。工具機集團、遠大集團、特變沈變等大型工業企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速。瀋陽經濟區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專項方案獲得國家批准。大東汽車城“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實施方案獲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簡政放權工作全面啟動並加快實施,向城區下放7個方面49項許可權;網上審批服務平台正式開通,軟環境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國有資本證券化步伐加快,瀋陽工具機完成2.2億股定向增發。預計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755億元,增長10.5%,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5.8%。新民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工作進一步加強。洽談推進了澳大利亞嘉民現代服務產業園、義大利維龍工業地產等185個重大項目。實際利用外資58.2億美元。工業地產招商建設取得成效,工業地產簽約項目24個,開工面積421萬平方米。實際到位內資1757億元,增長17.1%。出口總額66.3億美元,增長11.0%。
瀋陽經濟區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鐵西產業新城、蒲河新城主要指標繼續位居全省前列,永安新城、瀋撫新城、渾南新城加速向樣板新城邁進。瀋撫同城化深入推進,在規劃同城、交通同城、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共建以及教育、旅遊同城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東陵區(渾南新區)與棋盤山開發區合併,為加快瀋撫同城化進程提供新的機遇。
(七)財政收入保持穩步增長,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01億元,增長12.0%。地方稅收收入650.9億元,增長13.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比重11.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地方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81.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881.8億元,增長15.1%。教育、科技、農業、社保、醫療、節能環保、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等重點支出489.7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55.5%。
(八)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續加強。預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0元,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14610元,增長12.0%。
就業創業工作成效明顯。全市實名制就業2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6.1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5045人。扶持創業帶頭人3219人,帶動就業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低於控制目標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高。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2.4萬人,增長8.3%。完成了94.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發放工作,月人均提高160.8元。為新農保35.8萬人和城保5.8萬人發放了養老金,比上年分別增加1.2萬人和0.5萬人。新農合參合農民人均籌資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50元,增長20.7%。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市區提高18.2%,縣(市)提高16.7%。城鄉低保水平繼續提高,城市低保標準提高11.4%,農村低保標準提高11.0%,為17.5萬名城鄉低保和低保邊緣戶人員發放低保金4.7億元。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3.89萬套。
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新建、擴建50所普惠性幼稚園、50所學校食堂、100所學校操場,改造14所特殊教育學校,104所中國小校體育設施對市民開放,和平區、鐵西區被評為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深入開展藝術惠民工程,舉辦民眾文化活動2萬場,開展公益性文藝演出800場,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開館。新建社區日間照料站100個。
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巨觀環境下,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關注和著重解決的問題。一是工業、服務業發展水平需要加速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有待全面增強。二是企業應對競爭的能力亟待提高,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市場開拓步伐有待加快。三是地區間和行業間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和行業的發展潛力有待全面挖掘。對上述問題,應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2014年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之年,全面完成2014年各項目標任務意義重大。
分析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我市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從全國看,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改革創新動力不斷激發,轉型升級出現積極變化,內需潛力依然巨大,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從我市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較大,調結構、促轉型任務十分艱巨,後全運時期項目和投資增長壓力較大,但我市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新十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快推進、新一輪深化體制改革全面啟動都將為我市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基於國際國內環境分析和我市經濟發展走勢,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著力激發市場活力,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按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深化改革、穩定增長、改善民生、最佳化環境”的工作部署,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和投資拉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三、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及措施
為確保完成2014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深入實施工業五項工程,繼續發揮工業對全市經濟成長的支撐作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一是著力打造裝備製造業升級版。加大對轉型升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級產品和企業,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二是支持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繼續保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勢頭,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推動農副產品加工、現代建築、化工、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加快發展。培育壯大一批千億和百億產業集群,力爭全市百億產業集群達到20個。三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重點推進渾南IC裝備、蘇家屯金屬新材料、瀋北手機及光電信息、法庫通用航空等一批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大力培育和支持一批效益好、成長性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四是努力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推進寶馬新工廠二期、蘇泊爾衛浴、海爾冰櫃等重大項目投產達產,儘快形成工業經濟多點支撐的局面。五是以企業為中心抓好工業運行。加強重點企業監測預警服務,幫助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指導和支持企業開拓市場、搶抓訂單,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困難,保障煤、電、油、水、運等生產要素供應。
(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加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做大做強縣域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力爭縣域產業集群銷售收入突破1800億元。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702萬畝以上,大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新建和改造設施農業面積7萬畝。培育壯大現代都市農業,突出抓好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光輝現代農業示範區、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示範帶、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建設。鼓勵發展和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規模化發展主體,加快推進養殖業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加大“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行銷網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大力推進縣城和新城新市鎮建設,加快新民興隆溫泉、遼中近海物流、法庫陶瓷會展、康平新城等服務業集聚區發展。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提高農村整體環境質量。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8.2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工程,新增節水滴灌面積13萬畝,實施渾蒲、渾北灌區等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努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大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和推進力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一是突出抓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金融保險、軟體信息、現代物流、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產業金融,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紮實做好設立自擔風險民營銀行的各項準備工作。二是推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加快太原街、中街等集聚區業態提升,支持和引導零售業實體店加快轉型,培育本地電商企業發展,全力建設渾南國家級電子商務產業示範基地,積極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三是加快提升服務業集聚區功能。重點抓好32個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金廊集聚區建設,積極推進瀋北總部基地、鐵西金谷等總部經濟發展。四是抓住國家陸續出台的支持消費的政策機遇,大力挖掘和開發信息消費、健康服務、文化旅遊、假日休閒以及夜間經濟等新的消費熱點。五是貫徹國家、省關於房地產調控的要求,加快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的供地、建設和上市,活躍房地產市場,挖掘郊縣市場潛力,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四)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抓實抓好全市290個重點項目、116個政府投資項目、民生及生態環境項目、出訪招商項目和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提早做好前期工作,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及時安排要素供給,加快投資進度,儘快形成產能。大力發展工業地產,不斷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一是抓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開工二環快速路二期工程、雲龍湖跨渾河橋等項目。推進京瀋客專鐵路建設。加快捷運9、10號線,瀋陽南站等項目建設。力爭瀋撫連線帶熱電廠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二是抓好工業項目建設。新開工華晨寶馬新3系、華晨寶馬7代新5系、米其林新增1000萬條轎車輪胎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華晨寶馬發動機、普利司通輪胎生產基地、中國輝山乳品城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上通北盛三期、東藥集團原料藥搬遷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推動鐵西聯東U谷、維龍物流園等重大工業地產項目竣工。三是抓好服務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南航國際航空城、盛京銀行總部、潤恆果蔬產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華強商業金融中心、寶能環球金融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京東商城電子商務產業園、毅都農產品冷藏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四是抓好縣域經濟及農業項目建設。新開工興隆堡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德寶農牧食品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新鵬程糧食現貨交易市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正大集團農業產業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五是抓好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市職業病醫院、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項目。確保文化藝術中心、胸科醫院一期、市養老服務中心二期等項目竣工。完成650萬平方米節能暖房工程和131公里居民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六是抓好節能環保及環境治理項目建設。新開工餐廚廢棄物處理場、老虎沖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確保4家電廠鍋爐脫硝工程、西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等項目竣工。
(五)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以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抓手,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確保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向下級政府放權,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審批事項,推進市區兩級政府網上審批,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整合食品藥品、質監、工商等部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職能,實行集中統一監管。加強對軟環境建設的社會監督和考核評價,大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二是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工具機集團、沈鼓集團、北方重工等大型骨幹企業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戰略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三是大力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建立健全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四是建立完善城鄉統籌發展機制。依託瀋北新區、于洪區、蘇家屯區、法庫縣等省級城鄉統籌試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強化城市產業就業支撐,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總結推廣于洪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經驗,積極爭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五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全力推進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著力最佳化瀋河、和平、皇姑等金融集聚區生態環境,促進金融商貿開發區和金融街發展,支持先行先試,打造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六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廣遠大集團科技成果市場化經驗,推進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核心技術市場化、產業化。加快鐵西區、東陵區(渾南新區)兩化深度融合示範區建設。繼續深化鐵西區國家生產性服務業改革試點試驗。七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瀋陽綜合保稅區管理模式,放寬投資準入,探索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新型海關監管模式。八是深入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建立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體制機制,加快職業教育改革,推進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區試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遼中、法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九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創新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制度。十是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應對大氣霧霾的區域聯防聯控和應急回響機制,推進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六)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引資和引智相結合,努力提高我市外向度和對外影響力。一是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鼓勵和引導外資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吸引外資在沈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儲備,圍繞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IC裝備、航空等產業,引進一批領軍和龍頭企業。實際利用外資58億美元。二是不斷擴大出口規模。支持有訂單、有效益的出口企業擴大出口。抓好特變沈變、希傑生物科技、蘇泊爾等新的出口增長點,注重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拉動強的大型出口企業。鞏固發展歐美市場,大力開發非洲、南美、中東等新興出口市場。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加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企業,帶動我市成套設備、技術和勞務出口;最佳化利用過剩產能,有序推動一批產能向境外轉移。出口總額增長10%。三是加快瀋陽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以瀋撫同城化為突破口,儘快在交通、戶籍、基礎設施、金融、環保等九個重點領域取得實質進展。加快沈鐵2號公路、沈彰連線線、瀋撫有軌電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城新市鎮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努力將渾南新城、瀋撫新城、近海新城打造成新樣板。
(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區、美麗社區、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紮實推進“青山工程”,繼續實施退坡地還林,開展荒山造林,全年植樹造林40萬畝。深入開展“碧水工程”,重點加強遼河、渾河及其支流河流域綜合整治,加快實施城市雨污分流。鞏固提升蒲河廊道生態景觀。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積極推進“氣化瀋陽”工程,鼓勵套用清潔能源,實施重點區域灰霾、空氣品質治理工程。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依法關停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業。推進法庫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化改造工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確保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5%和1.5%。
繼續提高城市精細化、智慧型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大力加強後全運時期城市管理,進一步完善數位化城管系統,打造50條高標準保潔精品街路,保持城市環境整潔優美、規範有序。加快創建國家公交都市,推進公交場站、停車場、過街通道等設施建設,加快以公共運輸、停車場動態信息監測為重點的智慧型交通系統建設。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確保我市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完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鼓勵勞動者創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二是千方百計保障就業。加強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和靈活就業。實現實名制就業20萬人。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企業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穩步提高參保人員醫療待遇水平。適時提高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水平。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建設。四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計畫建設保障性住房2.37萬套。推行限價商品住房。五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物價監管,保障各類消費品市場供給。六是大力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幼稚園標準化達標、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創建、普通高中綜合提升等工作,推動職業教育市場化辦學。全面啟動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支持41個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提升,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民眾對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廣泛開展便民惠民醫療服務措施,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平安瀋陽建設,進一步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深入開展“違禁超限”、“假冒偽劣”以及乳製品、食用油、肉製品等專項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