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全文
2023年瀋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瀋陽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瀋陽調查隊
(2024年4月11日)
根據年快報統計,現將2023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公報如下:
2023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年經濟運行保持向上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助力推動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現首戰告捷。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8122.1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4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953.1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834.5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為4.1:36.4:59.5。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8519元,增長5.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2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83.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5.12%;鄉村人口137.0萬人,占14.88%。
全市戶籍人口764.0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73.0萬人,女性人口391.0萬人。出生人口4.0萬人,人口出生率5.28‰;死亡人口8.2萬人,人口死亡率10.75‰;人口自然增長率-5.48‰。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3%。分類別看:食品菸酒類價格下降0.2%;衣著類價格上漲0.8%;居住類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9%;交通通信類價格下降1.4%;教育文化娛樂類價格上漲0.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2%;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6%。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稅收收入608.9億元,增長15.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6.0%。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242.0億元,增長71.0%;企業所得稅114.7億元,下降23.7%;個人所得稅26.0億元,增長2.3%;契稅53.8億元,增長57.2%。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2.1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教育支出121.2億元,增長2.2%;科學技術支出34.9億元,增長40.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1.2億元,增長11.6%;農林水支出72.5億元,增長26.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4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1.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6萬人。
年末全市實有經營主體132.1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8.0%。其中,企業39.3萬戶,增長11.3%;個體工商戶92.1萬戶,增長21.3%;農民專業合作社7205戶,增長3.7%。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46.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9千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11.8千公頃,減少8.8千公頃;玉米種植面積413.7千公頃,增加11.4千公頃;大豆種植面積11.2千公頃,增加0.6千公頃。全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34.2千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中,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2.0千公頃,增加0.5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65.8千公頃,增加0.7千公頃。年末果園面積11.4千公頃,減少0.5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419.6萬噸,比上年增加26.9萬噸,增產6.9%。其中,稻穀產量83.8萬噸,減產8.9%;玉米產量329.6萬噸,增產11.9%;大豆產量2.4萬噸,增產4.5%。全年油料產量13.2萬噸,增產9.9%。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17.2萬噸,增產2.2%。全年水果產量114.7萬噸,增產6.2%。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60.4萬噸,比上年增長5.0%。其中,豬肉產量26.6萬噸,增長13.4%;牛肉產量14.4萬噸,下降4.1%;羊肉產量1.2萬噸,下降1.8%;禽肉產量18.2萬噸,增長2.0%。禽蛋產量15.9萬噸,下降14.6%。生牛奶產量32.8萬噸,下降9.6%。全年生豬出欄329.3萬頭,比上年增長12.5%;年末生豬存欄190.7萬頭,比上年末下降10.5%。
全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1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4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5個。認證“兩品一標”農產品460個。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48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0%,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94.6%。
全年新增國家級美麗休閒村1個、市級美麗休閒村26個,累計分別達到8個和94個。新增五星級美麗庭院15244個,累計達到17249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數量比上年增長2.3倍,營業收入增長48.0%。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3]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2%。
分經濟類型看,規模以上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5.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6.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5.1%。
分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1%,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4.3%。在製造業中,裝備製造業[4]增加值增長8.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6.7%。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10.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8.3%,金屬製品業下降3.1%,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8.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下降4.1%,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長5.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1.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6%。其中,國有企業產品銷售率97.1%,股份制企業產品銷售率95.8%,外商投資企業產品銷售率100.3%,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品銷售率102.4%,私營企業產品銷售率96.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80.8億元,比上年增長5.5%;實現利潤總額733.6億元,增長18.9%。
全年具有總承包或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0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42.1億元,增長7.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比上年增長1.5%。其中,建設項目投資增長28.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4.8%。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8%,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8%。工業投資增長16.7%,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17.3%。高技術產業投資[6]增長103.1%,基礎設施投資[7]增長34.8%,社會領域投資[8]增長24.4%。
五、交通運輸、郵政和信息傳輸業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19436.3萬噸,比上年增長9.4%;貨物運輸周轉量533.9億噸公里,增長4.3%。
全年旅客運輸量9872.2萬人,比上年增長72.5%;旅客運輸周轉量220.6億人公里,增長108.7%。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310.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5.4%。其中,載客汽車288.1萬輛,載貨汽車20.8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281.5萬輛,增長6.2%,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0.8萬輛。
瀋陽與國際15個城市、國內101個城市(地區)通航。瀋陽機場航線達到236條。其中,國際航線15條,國內航線221條。民航運輸飛機起降15.1萬架次,機場旅客吞吐量2056.4萬人次。
全年電信業務總量[9]1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0%。郵政業完成快遞業務9.5億件,增長24.7%;快遞業務收入88.8億元,增長18.4%。
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99.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234.9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597.0萬戶,5G終端用戶550.5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1080.0萬戶,比上年增長1.0%。全年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18.6億GB,增長14.6%。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66.8萬戶,增長6.8%。
六、金融
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51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842.7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0333.3億元。
年末全市證券公司2家,證券分公司40家,證券營業部94家,全年證券交易額44169億元。期貨分公司11家,期貨營業部15家。上市公司28家,新三板掛牌公司42家。
年末全市保險機構及網點438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4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15.1億元,增長4.0%;人壽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8.6億元,增長25.4%;人身意外險原保險保費收入7.4億元,下降12.1%;健康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6.9億元,增長14.6%。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總額182.6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81.9億元,增長3.6%;人壽保險賠付支出57.6億元,增長27.5%;人身意外險賠付支出2.7億元,增長13.4%;健康保險賠付支出40.4億元,下降1.3%。
七、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210.4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區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57.4億元,增長8.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53.0億元,增長9.7%。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82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占比排名前五的行業中,汽車類增長25.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6%,糧油、食品類下降8.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0.4%。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5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占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零售額的比重為26.5%。
八、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總額524.5億元,增長0.8%;進口總額944.8億元,增長6.9%。
分貿易方式看,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300.9億元,比上年下降9.2%;加工貿易出口197.4億元,增長32.0%。在進口總額中,一般貿易進口775.6億元,增長3.7%;加工貿易進口137.8億元,增長14.5%。
分商品看,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出口396.7億元,比上年增長7.5%;電動載人汽車出口126.8億元,增長43.4%。在進口總額中,機電產品進口815.4億元,增長8.6%;高新技術產品進口162.6億元,增長20.0%。
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88家,比上年增長49.2%,契約外資額4.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1716.1億元,增長17.0%。全市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4個,增長1倍;協定投資額7532.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7373.6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契約113份,增長66.2%;新簽契約額11.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2.2億美元。
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形成制度創新成果40項,其中8項創新成果在全省複製推廣、1項創新成果獲全省制度創新成果三等獎。開通瀋陽至洛杉磯國際貨運包機航線,瀋陽-俄羅斯TIR國際卡車航班,全年自貿區瀋陽片區35家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實際業務,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8.3億元,比上年增長23.2%。
九、科學技術與教育
年末全市科技型企業達到21911家,其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804家、高新技術企業5052家、雛鷹企業1896家、瞪羚和獨角獸企業321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76個,其中新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個,各級各類創新平台總計1652個。新增兩院院士5名,現有兩院院士29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3名。全市登記技術契約超過1.2萬項,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50.3%,實現技術契約成交額636.2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全年獲得專利授權2643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946件。
年末全市普惠性幼稚園1304所,占比達到83.6%,普惠幼稚園學位占比達到89.2%,全市學前教育幼兒三年毛入園率91.7%。國小289所,在校生46.9萬人,國小適齡人口毛入學率124.8%,義務教育鞏固率[12]101.7%。特殊教育在校生2731人。普通中學318所,在校生31.1萬人。普通中專29所,在校生4.5萬人。職業高中47所,在校生3萬人。技工學校32所,在校生2.2萬人。國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66.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15.5%。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5所(含獨立學院2所),招收本、專科學生13.4萬人,在校生44.7萬人,本、專科畢業生14.3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3萬人,在校研究生8.8萬人,畢業研究生2.5萬人。
十、文化、旅遊、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20個,博物館23個,建成城市書房28座、城市書屋180間。全年開展各類民眾文化活動9108場,參與民眾127萬人次;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4185場次,組織公益性文藝演出1240場。
全市全年共舉辦各類會展活動205場,展覽面積164.59萬平方米。組織中國計算機大會、國際飛行大會等高規格展會。
全市A級旅遊景區96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1家,4A級旅遊景區19家。省級旅遊度假區4家,開展四季游主題文旅活動,接待遊客1.4億人次,旅遊收入實現倍增,中街獲評全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範案例,老北市、紅梅文創園入選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瀋河區成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時代文倉城市公園獲評省級旅遊休閒街區。實施城市消費場景最佳化行動,推出首批瀋陽10大具有國際化和地區影響力的城市消費場景。45條重點夜經濟街區全面開街,獲評省級夜經濟示範街區8條。密集舉辦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瀋陽方城、小河沿早市火爆出圈,瀋陽雞架榮獲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
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5583個。包括:醫院312個,其中公立醫院109個、民營醫院20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193個,其中鄉鎮衛生院1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2個、門診部(所)596個、村衛生室200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6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6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5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個、急救中心(站)2個、采供血機構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9782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7298人、註冊護士46845人、藥師(士)3940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9480張,其中醫院7432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67張、鄉鎮衛生院3144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49張。全年總診療人次4588.9萬人次,出院人數219.7萬人。
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54.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47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泵道公園,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並成功舉辦UCI泵道世錦賽預選賽(瀋陽站)。成功舉辦2023瀋陽馬拉松、第六屆瀋陽賽艇公開賽、第九屆“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首屆“振興杯”瀋陽冰球邀請賽等大型賽事活動25場次,組織民眾健身活動1000場次。在遼寧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得金牌809枚、獎牌1326枚、總分19571分,取得金牌、獎牌、總分三項第一的“大滿貫”好成績。瀋陽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入選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2021-2024)。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55元,比上年增長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50元,增長3.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0232元,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7元,增長8.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157元,增長12.1%。
年末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4.1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7.8輛、熱水器94.4台、空調69.4台,分別比上年增加5.4輛、4.3台和8.2台。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7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35.7輛、熱水器48.4台、空調32.0台,分別比上年增加4.3輛、7.8台和5.2台。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46.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18.8萬人,減少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87.7萬人,增加27.3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92.3萬人,減少1.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75.5萬人,增加3.2萬人;工傷保險239萬人,增加27.9萬人;生育保險191.5萬人,增加9.9萬人。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障27.6萬人,減少0.6萬人。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3279元,比上年提高131元。失業保險金人均支出標準為每月1656元。和平區、瀋河區、鐵西區、皇姑區、大東區、渾南區、于洪區、瀋北新區、蘇家屯區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91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9.2元;遼中區、新民市、法庫縣、康平縣月最低工資標準為164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6.5元。
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793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793元。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2億元。其中,城市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6億元;農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6億元。截至年末,全市現有城鄉低保對象47568戶、67356人,其中城市27074戶、34574人,農村20494戶、32782人;現有城鄉低保邊緣家庭862戶、1414人,其中城市355戶、530人,農村507戶、884人。
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6億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0.6億元,累計惠及32萬人次;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0億元,累計惠及99萬人次。
全市共有救助管理站7個,全年救助流浪乞討及臨時遇困人員2974人次。
全市城鄉養老服務機構(含幸福長者食堂)1825個,比上年增加288個;城鄉養老服務床位5.3萬張,與上年度持平。
全市有兒童福利機構1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14個,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床位927張。年末全市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892人,261名孤兒享受“福彩圓夢·孤兒助學”補助資金,發放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畫”補助資金46.2萬元。
全年開展慈善公益活動1.8萬餘場,募集慈善款物0.6億元,支出0.6億元,受益人數達530萬人。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192萬人,全年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3萬餘場,參加志願者達60.6萬人次。
全年福利彩票銷售18.4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全口徑公益金5.4億元。體育彩票銷量23.7億元,公益金收入1.4億元,為歷年最高。
十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全年城建投資546億元。擴容供給泊位16.3萬個,完成街路有機更新32條,改造老舊燃氣管網130公里。完成美麗示範村村內道路硬化587公里和村莊亮化1萬盞。
年末城市公交運營線路328條,公交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465.1公里;公交運營車輛4923輛;全年公共運輸客運總量4.9億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車20641輛。
全市捷運運營線路共5條,線網運營里程159.6公里,共設車站122座,全年運營里程1580.5萬列公里,客運量50092.4萬人次。捷運2號線南延線、4號線開通運營,瀋陽正式進入“空鐵聯運”時代。在建線路5條,在建線路長124.2公里,車站90座。渾南有軌電車全年運營里程263.3萬列公里,客運量730.8萬乘次。
全年建成區綠地面積23345.7公頃。其中,新建公園11座,改造提升公園13座,新建口袋公園1000座。實現增綠11.3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6%,建成區綠地率40.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6平方米。
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2天,連續3年穩定達到300天以上;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全市20個國省考斷面持續全部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46.7%,優於國家和省下達的考核標準要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工業危廢、醫廢、涉疫垃圾安全處置率均為100%。瀋北新區獲生態環境部授予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成為東北副省級城市中首批實現示範區成功創建的城市。
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9%,完成165處省以上資金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建設,受益人口22.9萬人。大力推廣安裝智慧型水錶,截至年末,全市8個地區、323個村、379處工程安裝智慧型水錶20.1萬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50.5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8%。完成440公里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全市用水總量27.15億立方米,排水管線(渠)維護12109公里,窨(雨)井維護清掏77萬餘座次,清淤4萬立方米。
十三、城市信息化
截至年末,全市部署10G-PON連線埠累計超14.2萬個,固定寬頻接入用戶中500M及以上用戶占比達34.4%;IPTV用戶數185.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3.7萬戶。累計建設超4萬個5G基站,實現全市重點區域全覆蓋,實現政企單位、交通樞紐、景區、垂直行業需求場景以及人員流動密集地區覆蓋,重點場所5G網路通達率達100%。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開通運行,網路平均丟包率相比普通專線性能最佳化78.8%,平均訪問時延相比普通專線性能最佳化21.8%。“星火·鏈網”瀋陽超級節點完成底層鏈業務域和運行監測平台一期的建設和部署,正式上線運營。累計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4個,居東北地區首位。連續5年成功舉辦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
十四、能源和安全生產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776.9萬噸標準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63.8%,比上年下降2.0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中,原煤消費占比71.9%,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29.9億千瓦時,增長7.4%。清潔能源裝機占比42.5%。全年清潔能源發電量62.0億千瓦時,增長15.4%。
全年市轄區內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49人,比上年下降4.5%。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1.552,下降2.4%。
十五、營商環境
持續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年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實際網辦率94.2%,較上年提升4.0個百分點,四級“綜合視窗”實現全覆蓋,2435項申請材料和信息實現“只提交一次”或免於提交,占比超過90%。累計上線“跨部門一件事”、“零材料”、“秒批秒辦”等7類1123個智慧型化服務場景,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用戶總量770萬,日均訪問量40萬人次,政務服務“好差評”好評率99.9%。瀋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台呼入總量409.1萬件,受理民眾訴求94.3萬件,辦結率99.8%。全市653個視窗獲評“清風遼寧政務視窗”。瀋陽市入選全國十大“2023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和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
公報注釋
[1]本公報中2023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指標數據在年報時可能還有調整。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4]裝備製造業包括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5]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起點為計畫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6]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7]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8]社會領域投資包括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
[9]電信業務總量按2022年價格計算。
[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11]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指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公共網路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訂單,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含增值稅),付款可以在網上進行,也可以在網下進行。公共網路包括計算機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
[12]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指國中畢業班學生數占該年級入國小一年級時學生數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物價、城鄉居民收入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瀋陽調查隊;市場主體部分數據、專利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糧食產量、畜牧業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農業農村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鐵路運輸數據來自瀋陽鐵路局;公路運輸、城市交通部分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汽車保有量、戶籍人口等數據來自市公安局;民航數據來自南航、深航、瀋陽桃仙機場;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數據來自省統計局;金融數據分別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營業管理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監管局;進出口數據來自瀋陽海關;實際利用外資、對外經濟合作、會展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自貿區數據來自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管委會;科技機構、技術契約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文化、旅遊等數據來自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最低工資標準、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人員、技工學校等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市醫保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標準、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城市建設、城建投資、人居環境整治等數據來自市城鄉建設局;捷運數據來自瀋陽捷運集團;軌道交通數據來自渾南現代有軌電車運營公司;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等數據來自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環境空氣品質等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水資源、城市污水處理等數據來自市水務局;城市信息化數據來自市工信局;用電量數據來自國網瀋陽供電公司;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公安局;營商環境數據來自市營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