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是2024年3月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統計公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發布單位: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全文
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2024年3月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內外部各種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提信心、強創新、優功能、促協同、抓治理、惠民生,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社會民生保障有力,首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76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2]增加值105.5億元,下降4.6%;第二產業增加值6525.6億元,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37129.6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構成為0.2︰14.9︰84.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0.0萬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85.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19.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7.8%;常住外來人口824.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7%。常住人口出生率為5.63‰,死亡率為6.13‰,自然增長率為-0.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1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3%。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0.3%。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指數為100.0、同比指數為101.7;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指數為98.8、同比指數為97.8。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81.1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5357.1億元,增長10.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71.6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71.7億元。
新興動能發展壯大。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全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8766.7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9%,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1061.5億元,增長10.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3%,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1875.4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7.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1%,提高0.4個百分點。全年新設科技型企業12.3萬家,增長15.9%,占全市新設企業的41.4%。
經濟活力持續增強。推出北京市營商環境6.0版改革任務,制定實施“北京服務”意見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全年新設企業29.7萬戶,比上年增長20.3%。規模以上“專精特新”工業企業產值、服務業企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5.2%和6.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平均水平2.6個和4.1個百分點。
綠色轉型深入推進。全年可再生能源生產持續向好,全市發電裝機容量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為20.4%,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生物質能、水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10.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為9.30立方米,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3.33%。
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全年疏解提質一般製造業企業112家,治理違法建設2315萬平方米。城市副中心建設保持千億投資強度,第二批市級機關完成搬遷,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建成投用。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辦事大廳在河北省大廠縣、天津市武清區揭牌運行,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更加緊密,京津冀三地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編制完成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30餘家創新型企業、11家中關村集成服務機構入駐。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4.6%。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35.6億元,增長5.1%;林業產值65.9億元,受2022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收官、基數較高影響,下降20.6%。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9萬公頃,增長16.6%,糧食總產量47.8萬噸,增長5.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07.5萬噸,增長4.3%;年末生豬存欄量26.7萬頭、出欄量32.9萬頭。設施農業播種面積47.6萬畝,實現產值60.4億元,增長1.0%。農業觀光園1044個,實現總收入21.2億元,分別增長1.7%和15.4%。實際經營的鄉村旅遊接待戶和單位為7738戶(個),實現總收入15.0億元,分別增長8.9%和9.1%。
啟動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完成5.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完成農業高效節水灌溉4.1萬畝。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三個分中心投入運行。推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120家,其中市級74家、國家級46家;全市有效期內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企業[5]77家,產品389個,綠色有機農產品產量增長21.0%;新增農民合作社市級示範社16家、示範家庭農場203家。改善鄉村生活環境,累計完成2800餘個村莊美麗鄉村建設、2946個村莊煤改清潔能源。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008.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6]增加值增長0.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9%,五大裝備製造業[7]增長10.6%,汽車製造業增長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0.9%,醫藥製造業下降21.7%(剔除新冠疫苗生產因素下降4.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3113.6億元,增長2.9%。其中,內銷產值21342.7億元,增長3.4%;出口交貨值1770.9億元,下降2.5%。高端或新興領域產品生產中,風力發電機組、液晶顯示模組、新能源汽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分別增長68.8%、39.2%、35.6%和26.7%。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7807.9 億元,比上年增長3.6%;實現利潤總額1692.3億元,下降1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09%,比上年下降1.15個百分點。
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272.5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在本市完成3951.1億元,增長4.3%;在外省完成10321.4億元,增長3.9%。本年新簽訂契約額20099.2億元,下降0.6%。
四、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
全年貨運量25754.9萬噸,比上年增長7.2%;貨物周轉量910.4億噸公里,增長3.3%。全年客運量49765.1萬人,增長82.1%;旅客周轉量1884.9億人公里,增長2.3倍。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758.9萬輛,比上年末增加46.2萬輛。民用汽車637.6萬輛,增加11.9萬輛。其中,私人汽車543.1萬輛,增加10.6萬輛。私人汽車中,載客汽車507.3萬輛,其中,新能源載客汽車52.8萬輛,增加9.1萬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8]32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2%。郵政業完成郵政函件業務量1.1億件,快遞業務量22.7億件,增長16.1%。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9]63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5.2%。年末行動電話基站數32.9萬個,其中4G基站16.3萬個,5G基站10.7萬個,5G基站比上年增加3.1萬個。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為4021.1萬戶,其中5G用戶數1986.5萬戶,占行動電話用戶的49.4%;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84戶/百人。年末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達到933.4萬戶,增長6.4%,其中千兆用戶數達到228.7萬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66.1億GB,增長13.0%。
五、金融業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7%,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0萬億元,增長13.2%。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0%,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9萬億元,增長13.4%;人民幣住戶消費貸款餘額2.0萬億元,增長4.3%。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957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3.0%。
全年證券交易額21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債券交易額162.0萬億元,增長18.0%;股票交易額39.2萬億元,下降2.4%;基金交易額10.0萬億元,增長44.0%。年末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239家,年內新增77家;總市值增至4496.4億元;全年股票交易總成交金額7272.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倍;北證50成份指數全年累計漲幅為14.9%。
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2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財產險和人身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17.9億元和2686.8億元,分別增長8.1%和17.9%。全年各類保險賠付支出878.4億元,增長13.2%。其中,財產險和人身險賠付支出分別為345.2億元和533.2億元,分別增長23.2%和7.5%。
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4.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5.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1%,其中製造業下降1.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0%,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分別增長47.1%、11.4%和10.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2%,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6.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0.4%。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7%,辦公樓投資增長19.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19.9%。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2531.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257.1萬平方米,下降29.2%。全年房屋竣工面積2042.2萬平方米,增長5.4%。
全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2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3萬套(間)。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小區355個、新完工小區183個。
七、市場消費
全年市場總消費額比上年增長10.2%。其中,服務性消費額增長14.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62.7億元,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10]、住宿和餐飲業[11]實現網上零售額5485.2億元,下降2.7%。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5.0%、29.8%和23.4%,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3.5%,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38.0%。
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全年新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6.1萬家,比上年增長15.6%;新引進首店946家,增長16.5%;截至年末離境退稅商店達到1058家,比上年末增加41家。
八、對外經濟
全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36466.3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進口30466.3億元,與上年持平;出口6000.1億元,增長2.0%。北京地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19222.0億元,占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2.7%。
圖6 2019-2023年進口和出口總值
全年新設外資企業1729家,比上年增長22.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7.1億美元,下降21.2%。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58.1億美元,占42.4%;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2.5億美元,占23.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3.0億美元,占16.8%。
全年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直接投資額6.0億美元。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2.3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5萬人,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5.2億美元。
深入推動“兩區”[12]建設。在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點行業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新設外資企業共1321家,占全市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的76.4%;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外資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53.4%、39.7%和34.9%。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258家,占全市新設外資企業數量的14.9%;自貿試驗區規模以上外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5%,占全市規模以上外資企業收入的33.7%;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4624.3億元,增長2.7%,占地區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12.7%。
九、城市建設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433.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11.1公里,增加14.8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25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7公里。
年末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1285條,比上年末減少6條;運營線路長度29738.5公里,減少435.4公里;運營車輛23385輛,減少80輛;全年客運總量20.9億人次,增長20.9%。年末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7條,與上年末持平;運營線路長度836公里,增加38.7公里;運營車輛7512輛,增加238輛;全年客運總量34.5億人次,增長52.6%。
年末共有共享腳踏車91.6萬輛,比上年末增加3.5萬輛。
全年自來水銷售量13.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8%。其中,工業和建築業1.1億立方米,增長2.0%;服務業4.8億立方米,增長11.5%;居民家庭7.1億立方米,增長6.6%。
全年北京地區用電量1357.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0%。其中,生產用電1023.2億千瓦時,增長6.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34.6億千瓦時,增長4.3%。
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13]206.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5%;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12.3萬噸,下降21.5%。年末共有燃氣家庭用戶994.2萬戶,增長2.1%;其中天然氣家庭用戶780.5萬戶,增長3.6%。年末燃氣管線長度33219公里,增長5.1%。
全年10萬平方米以上的集中供熱面積7.3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4%。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01起,死亡440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14]死亡率為1.0055人/百億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比上年增長5.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1632元,增長8.1%;人均經營淨收入1026元,增長13.6%;人均財產淨收入12280元,下降1.1%;人均轉移淨收入16814元,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50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37,比上年縮小0.0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7586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0897元,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6277元,增長10.7%。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1.3%,其中,城鎮居民為20.8%,農村居民為27.8%。
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801.5萬人、1418.4萬人和1363.9萬人,比上年末分別增加36.8萬人、27萬人和26.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504.7萬人和1070.8萬人。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的人數為180.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00.5萬人。年末全市共有6.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618家,床位11.1萬張,在院人數4.4萬人。年末累計建成養老助餐點1772家,其中,養老服務機構1246家,社會餐飲企業341家,老年餐桌、單位食堂等185家,覆蓋4988個城鄉社區、280餘萬人。
十一、科技和教育
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1-11月,規模以上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3501.1億元,同比增長4.6%。分行業看,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費用544.0億元,增長11.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583.3億元,增長2.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73.8億元,增長14.2%。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平台,“三城一區”內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合計2429.8億元,同比增長4.8%,占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的比重為69.4%。
截至年末,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77家,占全國的28.1%。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4支子基金,基金總規模64.4億元。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1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145家。全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8萬家,累計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3萬家。截至年末共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7180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年末共有獨角獸企業114家,市場總估值5215億美元。
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10.8萬件,比上年增長22.4%。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7.4萬件,增長20.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1438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36.95件,增加24.97件。全年共認定登記技術契約106552項,增長12.1%。技術契約成交額8536.9億元,增長7.4%;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契約6758項,增長14.9%,成交額748.7億元,增長1.1倍。超大規模智慧型模型“悟道3.0”在語言、視覺多模態上取得突破,湧現出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台“夸父”、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晶片、首個精通3D任務的具身通才智慧型體“獅子座”、“朱雀二號”全球首款成功入軌飛行液氧甲烷火箭等多項重大創新成果。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5.2萬人,在學研究生45.5萬人,畢業生12.1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17.6萬人,在校生61.8萬人,畢業生15.4萬人。全市成人本專科招生3.0萬人,在校生7.6萬人,畢業生3.0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2.1萬人,在校生5.9萬人,畢業生1.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8.0萬人,在校生21.7萬人,畢業生5.9萬人。普通國中招生13.5萬人,在校生37.1萬人,畢業生11.0萬人。普通國小招生23.5萬人,在校生116.2萬人,畢業生14.6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296人,在校生7825人,畢業生1788人。幼稚園入園幼兒16.4萬人,在園幼兒51.5萬人。全年共有民辦高校15所,在校生5.7萬人。民辦中等教育學校(不包括技工學校)125所,在校學生2.9萬人。民辦國小38所,在校學生3.8萬人。民辦幼稚園1045所,在園幼兒21.3萬人。
十二、文化旅遊、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含國家圖書館)20個,總流通1882.5萬人次;國家檔案館18家,館藏紙質檔案1168.8萬卷件;備案博物館226家,其中免費開放107家;文化館18個,文化站339個。 北京地區登記在冊的報刊總量3516種,出版社223家,出版物發行單位11007家。全年引進出版物著作權6322件,著作權(著作權)登記110.1萬件。年末有線電視實際用戶614萬戶,其中高畫質電視實際用戶325萬戶,超高清(4K)實際用戶213萬戶。全年製作電視劇28部872集,紀錄片157部,網路劇39部,網路電影60部,網路微短劇102部,網路卡通片38部。全年生產電影144部,共有30條院線309家影院,共放映電影338萬場,觀眾5040.9萬人次,票房收入27.7億元。全年共有339家表演場所[15]舉辦演出49524場,比上年增長1.4倍;觀眾人數1138.5萬人次,增長2倍;演出收入合計23.0億元,增長2.7倍。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合計206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3.2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0.2%;實現旅遊總收入5849.7億元,增長1.3倍。其中,接待國內遊客3.27億人次,增長79.8%,國內旅遊總收入5731.2億元,增長1.3倍;接待入境遊客116.8萬人次,增長3.8倍,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6.6億美元,增長2.8倍。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總人數36.3萬人次。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12518個,比上年末增加307個。其中,醫院765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3.9萬張,增加0.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3.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4.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4萬人,註冊護士15.3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為29088.1萬人次。
全年創建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43個,改擴建體育公園14個,新建足球、籃球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82處。全年北京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58枚,其中金牌34枚、銀牌12枚、銅牌12枚;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180枚,其中金牌62枚、銀牌56枚、銅牌62枚。全年北京殘疾人運動員共獲得國際性比賽獎牌87枚,其中金牌36枚、銀牌30枚、銅牌21枚;獲得全國性比賽獎牌16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5枚、銅牌6枚。
十三、資源和城市環境
全年全市建設用地供應總量4760公頃。其中,特交水建設用地[17]供應2411公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供應691公頃,住宅用地供應1147公頃,產業用地供應511公頃。
全年水資源總量41.60億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37.42億立方米,比上年末減少0.64億立方米。年末平原區地下水埋深[18]為14.74米,比上年末回升0.9米。全年生產生活用水總量25.27億立方米,增長2.8%。其中,生活用水(包括服務業和居民家庭用水)16.61億立方米,增長2.5%;生產用水中,農業用水2.51億立方米,下降3.7%;工業用水2.68億立方米,增長16.6%。
全年污水處理率為97.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城六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9.7%,與上年持平。全市清運處置生活垃圾758.85萬噸,日均2.08萬噸。其中,其他垃圾566.85萬噸,日均1.55萬噸;廚餘垃圾192萬噸,日均0.53萬噸。全市共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34座,實際處理能力28426噸/日。
全市大氣環境中四項主要污染物持續穩定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其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61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造林綠化1000公頃(含國土綠化項目更新造林),森林覆蓋率為44.9%,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9平方米。
公報注釋:
[1] 2023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於計量單位取捨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2] 三次產業劃分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執行《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國統字〔2018〕74號),行業劃分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
[3] 2023年常住人口有關數據為全國統一組織開展的2023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數,調查標準時點為2023年11月1日零時。
[4] 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指以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或服務為主業,通過契約、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方式直接與農戶緊密聯繫,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適應都市農業發展需求,在經營規模、企業效益和輻射帶動能力等方面達到規定標準並經北京市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認定的企業。
[5] 有效期內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企業是指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且在三年有效期內的北京市農產品生產企業。
[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法人企業。
[7] 五大裝備製造業包括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5個行業。
[8] 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執行2020年不變價標準。
[9] 電信企業的電信業務總量執行上年不變價標準。
[10]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11]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業、200萬元及以上的餐飲業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12] “兩區”是指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
[13] 天然氣供應總量包含燕山石化的供應量。
[14] 生產安全事故按照工礦商貿、道路運輸、鐵路交通、生產經營性火災、農業機械、特種設備和民用航空器等7類進行統計。
[15] 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情況統計範圍為北京地區為演出活動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及服務的重點藝術表演場所,以及從事文藝表演活動的重點演出單位。
[16] 衛生機構和衛生技術人員等相關數據均含駐京部隊、武警醫院數據,床位數不含。
[17] 特交水建設用地是指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18] 平原地區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區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離。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市副中心建設情況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財政數據來自北京市財政局;稅務數據來自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新設企業數據來自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電、用電相關數據來自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相關數據來自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機動車數據來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行動電話5G基站、用戶及固定網際網路千兆用戶數據來自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存貸款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證券交易額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數據來自北京證券交易所官網;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數據來自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首店、離境退稅商店、實際利用外資、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數據來自北京市商務局;進出口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海關;道路建設、公共運輸數據來自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自來水銷售、水資源、污水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水務局;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供應量、燃氣家庭用戶、燃氣管線、集中供熱面積、垃圾處理數據來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醫療保險及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其餘社會保障數據及城鎮新增就業數據來自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低保、提供住宿機構、養老助餐服務數據來自北京市民政局;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數據來自科技部風險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重創空間、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和技術市場數據來自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管委會;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數來自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專利數據來自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教育數據來自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表演場所、旅遊數據來自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國家圖書館;檔案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檔案局;博物館數據來自北京市文物局;出版數據來自北京市新聞出版局;電視數據來自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電影數據來自北京市電影局;衛生數據來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全民健身、運動員數據來自北京市體育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空氣品質數據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造林、綠化數據來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其他數據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