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

《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於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是對國有文藝院團作出的頂層設計。會議強調,國有文藝院團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分類指導,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激發國有文藝院團生機活力,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台藝術佳作,滿足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 通過時間:2020年6月30日
意見發布,意見解讀,

意見發布

國有文藝院團作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主陣地,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這與舞台藝術在文化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演藝人才在文化發展中的特殊影響、演藝行業在國際交往中的獨特作用密切相關。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為新形勢下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

意見解讀

改革沒有完成時 改革永遠在路上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文藝院團從體制到機制都經歷了多輪調整變化。但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國有文藝院團創作生產能力尚不匹配,生機活力還未充分激發,宣傳思想戰線主陣地作用尚待加強。這些問題在轉企改制的國有演藝企業身上也有所體現。雖然已經完成轉企任務,但真正走市場的有效機制還有待加強;雖然認識到創作是中心任務,但面向市場開展創作生產、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拳頭產品仍然缺乏;雖然明確了以演出為中心環節,但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統籌謀劃多元經營能力有待加強;雖然認識到繁榮藝術事業關鍵在人才,但領軍藝術人才斷檔問題嚴重,既懂藝術規律又熟悉經營管理的專業力量缺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有演藝企業需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深化改革,自覺承擔新的文化使命。
作為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的產物,北京演藝集團成立於2009年5月,下轄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等9家文藝院團,橫跨文化演出、影視產業、體育賽事、旅遊休閒、藝術培訓、公共文化、軍旅文藝等多個業務板塊。在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階段,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僅解決了人員從事業到企業身份的轉化和思維的轉變,更實現了規模大幅擴張和速度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在《意見》精神的指引下,集團進入新十年的發展階段,將從“有沒有”和“有多少”轉變為“好不好”和“優不優”,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演藝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努力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解放文藝生產力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決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北京演藝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意見》要求,圍繞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戰略目標,不斷解放和發展文藝生產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持守正創新,做好演藝資源的傳承發展。北京演藝集團雖然僅有10餘年的歷史,但旗下9家文藝院團大都成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擁有光輝的歷史。在新的發展階段,集團將在尊重藝術本體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演藝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突出抓好評劇、河北梆子、曲劇等優秀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激發雜技、木偶、歌劇、舞劇、兒童劇等具有一定市場競爭能力院團的市場活力;利用曲藝等深受老百姓喜愛,小、快、靈的藝術形式,發揮首都“紅色文藝輕騎兵”作用。舞劇《天路》、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紀念碑》、雜技劇《絲路國香》、評劇《母親》、舞劇《圓明園》、曲劇《正紅旗下》等一批代表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優秀作品不斷湧現,鞏固和發揮了首都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
堅持正確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京演集團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用優秀的作品傳播正能量。集團建立合理的演出績效考核機制,保障支援邊疆、社區惠民、基層服務等公益性演出;商業演出在積極開拓市場的同時,通過低票價惠及更多基層民眾;相繼參與中央部委“高雅藝術進校園”和北京市“高參小”項目,讓藝術的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與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開展軍事文化演出和惠軍文藝活動等。
遵循藝術規律,把精品創作作為中心任務。以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為主的國有文藝院團,藝術創作是中心任務,藝術作品是立身之本。北京演藝集團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聚焦“劇本、劇目、劇團、劇場”做文章。一方面加強藝術規劃、加大選題論證力度,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審美趣味、文化心理出發,加強現實題材、革命歷史題材、青少年題材創作,積極反映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和人民的火熱生活。另一方面緊扣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重點創作,集團聚焦“決勝小康、建黨百年”主題,重點主抓舞劇《五星出東方》、音樂劇《在遠方》、民族管弦樂《中軸》、曲劇短劇《旗幟》等重點劇目;積極承擔國家和北京重大主題性創作任務,評劇《母親》、舞劇《天路》、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紀念碑》、兒童劇《北京童謠》、河北梆子《年關》、雜技《鬧元宵》、評書《偽裝者》等多部作品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慶祝建黨百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名錄。集團在遵循藝術規律、強化精品意識的思想指導下,努力打造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從事業到企業,只完成了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的第一步。要解放生產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要形成體現文化行業特點、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北京演藝集團立足文化企業的特色和優勢,處理好集團合力發展和保持各院團特色發展的關係,不斷做強做優集團品牌。集團層面聚焦黨建、人力資源、藝術生產、資產財務、品牌行銷、戰略法務六大管控體系建設,有效履行院團出資人和管理者職能,重點解決下屬院團的“共性化需求”。針對所屬文藝院團,全面實施績效考核,從社會效益、綜合管理和經濟效益3個方面,創作、演出、普及、黨建、人才、內部管理等維度對所屬9個文藝院團動態考核,考察各院團的“個性化發展”。利用文化企業的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靈活的優勢,從社會上引進了一批業務骨幹和緊缺人才,提高工資收入、拉開收入水平、設定考評體系等,為演職員充分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加大傳播力度,促進線上線下演藝融合發展。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北京演藝集團於危機中求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加快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生態布局,推出“京演劇場”品牌,按照“天天有導賞,周周有大戲”的理念,打造出一個永不落幕的全天候線上劇場。截至目前,“京演劇場”觀演者已超4億人次。下一步集團還將為線上觀眾量身定製內容,開拓線上付費觀劇模式,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和傳播更好適應網路時代的觀眾審美需求。
立足功能定位,服務北京文化中心建設。《意見》明確指出,省屬院團要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做強區域優勢藝術門類,成為本區域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的引領者和推動者。近年來,北京演藝集團積極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要求,持續打破各文藝門類發展瓶頸,固強補弱、全面提升,推動各藝術門類均衡充分發展,形成所屬文藝院團有經典作品、新創劇目、看家劇目的發展格局,確保各文藝門類主題創作有品質、重大題材創作有創新、重要時間節點有精品,促進文藝創作規模、質量、類型在全國占據絕對優勢,以優秀豐富的文藝作品提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品位和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