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2015年10月19日由新華社全文播發。這一文藝發展的頂層設計,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一脈相承,也彰顯著強烈的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徵,為進一步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勾勒出清晰可行的路線圖,注入激濁揚清的正能量。

《意見》分為6部分25條,包括:做好文藝工作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 發文單位:中共中央
  • 發文日期:2015年10月3日
背景,意見,

背景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真正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真正體現時代的風貌、真正引領時代的風氣,具有指導意義。

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出如下意見。
一、做好文藝工作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
1.充分認識文藝工作的重要作用。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充分運用文藝引領時代風尚、鼓舞人民前進、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離不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2.準確把握文藝工作面臨的形勢。當前,我國文藝創作生產活躍,內容形式豐富,風格手法多樣,湧現了一大批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呈現出百花競放、蓬勃發展的生動景象。廣大文藝工作者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對外交流交往不斷加深,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為文藝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內在動力、廣闊空間。同時,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十分複雜,鞏固思想文化陣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緊迫;在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藝領域還存在價值扭曲、浮躁粗俗、娛樂至上、唯市場化等問題,價值引領的任務艱巨迫切;文藝創作生產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粗製濫造等問題,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務依然繁重;文藝評論存在“缺席”、“缺位”現象,對優秀作品推介不夠,對不良現象批評乏力,文藝評論辨善惡、鑒美醜、促繁榮的作用有待強化。文藝環境、業態、格局深刻調整,創作、傳播、消費深刻變化,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大量出現,引導、管理、服務的體制機制、手段方法亟須改革創新。
3.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創新為動力,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民眾,推出更多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時代的文藝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4.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是人民的文藝,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自覺以最廣大人民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在人民生產生活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生動展現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歌頌光明、抒發理想,鞭撻醜惡、抵制低俗,給人民信心和力量。緊跟時代發展,把握人民對文藝作品質量、品位、風格等的期盼,創作生產更多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推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台階。
5.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大力倡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虛心向人民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進行生活的積累和藝術的提煉。制定支持文藝工作者長期深入生活的經濟政策,健全長效保障機制,為他們蹲點生活、掛職鍛鍊、採風創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成果展示平台。完善激勵機制,把深入生活納入文藝單位目標管理和領導班子業績考核,作為文藝工作者業務考核、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發揮知名作家藝術家的帶頭作用,使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文藝界蔚然成風。
6.面向基層、服務民眾。堅持重心下移,把各種文藝惠民措施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推行選單式服務,以實效為標準,提升質量和水平。創新形式、持續開展“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心連心”、文化藝術志願服務、農村電影放映、全民閱讀等活動,深入推進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創建活動。組織實施基層民眾文化建設工程,發揮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效用,落實鄉鎮文化站職能,在編制總量內健全社區文化中心專兼職崗位,落實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政策。促進“送文化”與民眾需求有效對接,加大政府對面向基層文藝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度。建立“結對子、種文化”工作機制,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到基層教、學、幫、帶。實施農村中國小藝術教育計畫,鼓勵藝術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國小任教。
7.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繁榮民眾文藝。充分尊重人民民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使蘊藏於民眾中的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制定繁榮民眾文藝發展規劃,健全民眾文藝工作網路,發揮好基層文聯、作協、文化館(站)、群藝館在民眾文藝創作中的引領作用,壯大民間文藝力量。完善民眾文藝扶持機制,扶持引導業餘文藝社團、民營劇團、演出隊、老年大學以及青少年文藝群體、網路文藝社群、社區和企業文藝骨幹、鄉土文化能人等廣泛開展創作活動,創新載體形式,展示民眾文藝創作優秀成果。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網路文化建設水平,培育積極健康、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態,引導民眾在參與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普及文藝知識,培養文藝愛好,提高全民文化素養。鼓勵民眾文藝與旅遊、體育等相關產業相結合。
8.建立經得起人民檢驗的評價標準。評價文藝作品,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絕不讓文藝成為市場的奴隸。建立健全反映文藝作品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完善影視劇、文藝演出、美術和文藝類出版物等創作生產出版的立項、採購、評審標準,完善文藝作品推介傳播等環節的評估標準,把票房收入、收視率、收聽率、點擊率、發行量等量化指標,與專家評價和民眾認可統一起來,推動文藝健康發展。把服務民眾和引領民眾結合起來,既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又加強引導、克服浮躁,講品位、講格調,堅決抵制趨利媚俗之風。
三、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9.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文藝創作的鮮明主題。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活動,生動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景,著力書寫人們尋夢的理想和追夢的奮鬥,匯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豐富拓展中國夢的表現內容,既講好國家民族宏大故事,又講好百姓身邊日常故事,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和敘事體現中國夢的豐富內涵,見人、見事、見精神。
10.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時代表達。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藝創作生產,實現核心價值觀的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通過精彩的故事、鮮活的語言、豐滿的形象,使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作品中,潛移默化、滋養人心,讓人們在文化薰陶中感悟認同社會主流價值。運用各種形式,藝術展現黨史國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讓光輝業績、革命傳統一代一代傳承光大。大力支持文藝單位和作家藝術家從社會生活、當代人物中挖掘題材,謳歌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文學、藝術、電影、出版等方面的基金、資金,重點支持傳遞向上向善價值觀的青少年文藝創作和推廣。
11.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愛國主義是中國精神最深層、最根本的內容,也是文藝創作的永恆追求。堅持唯物史觀,不管歷史條件發生任何變化,凡是為中華民族作出歷史貢獻的英雄,都應得到尊敬、受到頌揚,被人民記憶、由文藝書寫。組織和支持愛國主義題材文藝創作,大力謳歌民族英雄,傾訴家國情懷,弘揚團隊精神精神,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正確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鬥爭史、中國共產黨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史,生動反映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一、海外兒女心向祖國的心路歷程。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抵制否定中華文明、破壞民族團結、歪曲黨史國史、詆毀國家形象、醜化人民民眾的言論和行為,反對以洋為尊、唯洋是從,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拓展愛國主義題材的表現空間,不斷豐富形式、創新手法,增強藝術魅力。充分運用重要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時間節點,集中展映展播展示民眾喜愛的愛國主義優秀作品,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化活動。
12.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的堅實根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從傳統文化中提煉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範、價值追求,賦予新意、創新形式,進行藝術轉化和提升,創作更多具有中華文化底色、鮮明中國精神的文藝作品。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通過國民教育、民間傳承、禮儀規範、政策引導和輿論宣傳、文藝創作等各個方面,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做好古籍整理、經典出版、義理闡釋、社會普及工作。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卡通片、出版物等的扶持。發展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和發掘我國少數民族文藝成果及資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實施地方戲曲振興計畫,做好京劇“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推進數位化保存和傳播。推進基層國有文藝院團排練演出場所建設,政府採購戲曲項目,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戲曲進校園。扶持中華文化基因校園傳承工作,建設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四、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13.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體現時代文化成就、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文藝精品。組織實施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科學編制現實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青少年題材等專項創作規劃,最佳化創作生產平台,重點支持文學、影視劇、戲劇、音樂、美術等創作。提高組織化程度,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藝術震撼力強的大作力作,努力形成文藝創作生產的“高峰”。中央和地方設立文藝創作專項資金或基金,加大對創作生產的投入,加強對評論、宣傳和推廣的保障。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等的示範導向作用,加大評獎成果的宣傳展示。辦好媒體文藝欄目節目,實施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項目。
14.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堅持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堅持內容為王、創意致勝,提高文藝原創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著力增強文藝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重點扶持文學、劇本、作曲等原創性、基礎性環節,注重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避免過多過濫的重複改編。把繼承創新和交流借鑑統一起來,深入挖掘和提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化成果,使文藝更加符合時代進步潮流,更好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文藝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有機融合,以數位化技術為先導,積極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拓展藝術空間,不斷增強藝術表現力、核心競爭力。
15.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中國傳統文藝理論評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鑑外國文藝理論,研究梳理、弘揚創新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德、美學、美文相結合,展現當代中國審美風範。實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評論建設工程,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編好用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貫穿到課堂教學和文藝評論實踐各環節。扶持重點文藝評論力量,發揮好各級文藝評論組織、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的積極作用。辦好重點文藝評論報刊、網站和欄目,豐富表達形式,拓展傳播途徑。堅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
16.大力發展網路文藝。網路文藝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堅持“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並重”的方針,實施網路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畫,鼓勵推出優秀網路原創作品,推動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網路演出、網路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促進傳統文藝與網路文藝創新性融合,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運用網路創作傳播優秀作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把握傳播規律,加強重點文藝網站建設,善於運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載體,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台展示、多終端推送。加強內容管理,創新管理方式,規範傳播秩序,讓正能量引領網路文藝發展。
17.加強文藝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強規劃、加大投入,充分發揮報紙、期刊、電台、電視台、網路媒體、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的積極作用,建好用好劇場、電影院、文化館(站)、群藝館、美術館、工人文化宮、文化廣場、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各類文藝陣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採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舉辦各種展映展播展演展覽和品讀鑑賞傳唱活動,讓優秀文藝作品走進基層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切實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各類文藝陣地的管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絕不給錯誤文藝思潮和不良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
18.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運用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揚向上的紅色文化、充滿生機的當代文化,創作生產符合對外傳播規律、易於讓國外客群接受的優秀作品,不斷增強中國文藝的吸引力感召力。加強統籌指導,完善協調機制,把實施絲綢之路文化項目、絲綢之路影視橋、絲路書香等項目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制定文化交流合作專項計畫。實施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遴選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文藝作品,進行多語種翻譯、出版、播映、展示。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政府和民間多種對外交流渠道和活動平台,把文藝走出去納入人文交流機制,向世界推介我國優秀文藝作品。
五、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
19.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必須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首位。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學習教育,引導文藝工作者成為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擁護者、踐行者,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行者、先倡者。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引導文藝工作者打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底,明確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現象,弘揚公德良序,樹立新風正氣。組織開展“做人民喜愛的文藝工作者”活動,引導文藝工作者牢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廣泛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引導文藝工作者自覺遵守《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處理好義利關係,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秉持職業操守,樹立良好形象。
20.培養造就文藝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藝人才。著眼於培養大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造就大批人民喜愛的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深入實施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進一步加大文藝名家資助扶持、宣傳推介力度,實施好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文化藝術人才項目,加大國內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評論隊伍建設,實施文藝理論評論隊伍培養計畫。做好各類文藝人才培訓工作,實施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畫、民族地區文藝人才培養計畫。加強和改進專業藝術教育工作,最佳化專業結構,提高教學質量。落實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完善文藝人才職稱職務評聘措施和辦法,支持特殊專業藝術人才的學歷、職稱認定。
21.做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工作。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已經成為文化藝術領域的有生力量。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繫手臂,完善工作機制,創新組織方式,做好團結、引導、服務工作,發揮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中的積極作用。各級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和文聯、作協,要在項目申報、教育培訓、展演展示、評比獎勵等方面創造條件,在發展會員、職稱評定等方面提供便利。文化園區、新的文藝群體聚居區所在縣(區)以及街道、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管理和服務。
六、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22.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戰略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準確把握黨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場和創作自由的關係,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巨觀指導,把好文藝方向,提高創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防止把文藝創作生產完全交由市場調節的傾向。各級政府要把文藝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考核評價體系,落實中央支持文藝發展的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藝發展具體措施,不斷加大文藝事業投入力度。各級黨委宣傳部門要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藝工作,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抓總,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廣電、文聯、作協等部門和團體協同推進,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的文藝工作新格局。選優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熟悉文藝工作規律、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幹部充實到領導崗位上來。推動文藝界廉政建設,加強紀律,反對腐敗,改進作風。
23.營造繁榮發展文藝的良好環境。尊重文藝人才,尊重文藝創造,落實國家榮譽制度,對成就卓著的文藝工作者授予國家榮譽稱號。加大對優秀文藝人才、文藝作品的宣傳力度,使優秀作家藝術家專業上有權威、社會上受尊重。做好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大力支持文藝工作者幹事創業,誠心誠意同他們交朋友、為他們辦實事。改革和完善有利於文藝繁榮發展的酬勞和獎勵辦法。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題材、體裁、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形成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文藝精品和文藝人才不斷湧現的生動局面。
24.不斷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紮實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出作品、出人才的體制機制。發揮骨幹文化企業和小微文化企業等各種市場主體作用,運用市場機制,調動作家藝術家積極性,推動多出優秀作品。落實和完善對文化單位的配套改革政策,支持他們做大做強,助推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進一步完善各項文藝扶持政策,加大對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扶持,加大對文學藝術重點報刊、重點網路文學網站的扶持。把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重大文藝項目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用好各類專項資金和基金,把握方向,突出重點,向弘揚中國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文藝創作傾斜。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兩輪驅動,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健全政府採購、項目補貼、貸款貼息、捐資激勵等制度,落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等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藝創作生產和公益性文化活動,逐步建立健全文藝創作生產資助體系。加強各級各類學校藝術教育,推動學校與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和設施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的藝術素養。修訂、制定促進和保障文藝繁榮發展的法律法規。依法管理文化市場,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文化市場執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機構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文藝評獎管理,嚴格評獎標準,既看作品也重人品,切實提高評獎公信力和影響力。
25.充分發揮文聯、作協等人民團體作用。文聯作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對文聯、作協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實支持其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職能,在行業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文聯、作協要改革創新、增強活力,改進工作機制和方法手段,改進工作作風,避免機關化、脫離民眾現象,真正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更好地團結凝聚廣大文藝工作者,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