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

楚雄州人民政府於2022年8月25日印發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25日
  • 發布單位:楚雄州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堅持社會主義化發展方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黨和國家的戰略方針。進入新時代,文化與經濟、政治加速融合,文化將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四五”時期是楚雄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是全面建設文化強州、旅遊強州的關鍵時期。為推動我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雲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楚雄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十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實現楚雄州文化事業全面繁榮發展。
《規劃》圍繞“十四五”期間文化事業發展目標,重點推進十項工作: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繁榮文藝精品創作、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強化項目支撐、加強法治建設、強化理論武裝、強化考核監督、加強要素保障”等七方面的保障措施,著力推進全州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圓滿完成“十四五”建設發展目標和任務。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形勢展望
在客觀總結“十三五”全州文化事業發展成績、存在短板的基礎上,科學研判國內外面臨形勢以及機遇與挑戰,為確定全州“十四五”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等提供重要依據。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州文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州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取得新成效,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覆蓋全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成果
楚雄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楚雄州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州縣鄉村組”五級全覆蓋,圖書館、文化館實現100%達標,鄉鎮綜合文化站達標率80.5%,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和文體活動廣場覆蓋率達100%。建成博物館7個,“三館一站”全部免費開放,年均接待民眾600餘萬人次;年均組織送戲下鄉惠民演出1000餘場;全州“三館一站一室”按標準完成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三館”網站全部建成開通,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網路互聯互通;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二.藝術創作成果豐碩,文藝展演成效顯著
文藝創作演出取得豐碩成果。創作了《雲繡彝裳》《彝歌》《彝珠》《楊善洲》《喝三秒》《桂花表妹》《跳菜隨想》《彝鄉之戀》等一大批反映時代精神、體現彝州特色、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榮獲國家、省級獎勵的作品68項。其中:滬滇文化幫扶項目彝族服飾音樂舞劇《雲繡彝裳》入選“上海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楚雄彝族經典音樂舞蹈服飾展演《彝鄉之戀》入選全國少數民族地區藝術院團晉京展演;彝劇小戲《喝三秒》《桂花表妹》入選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喝三秒》獲國家文化部原部長雒樹剛點讚“接地氣、揚正氣、有人氣”);彝族舞蹈《跳菜隨想》入選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彝族民歌《放羊調》入選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聲樂作品展演;彝劇《楊善洲》獲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舞蹈詩《彝歌》獲雲南省第十三屆新劇目展演優秀入選劇目獎、表演獎、舞美設計獎、服裝設計獎;彝族風情音樂會《彝珠》獲雲南省第十四屆新劇目展演音樂創作獎、服裝設計獎;《雲繡彝裳》獲雲南省第十五屆新劇目展演導演獎、表演獎、作曲獎;花燈小戲《羊作媒》獲雲南省2018年花燈滇劇藝術周個人優秀表演獎;花燈小戲《喇咪脫貧》入選雲南省2018年紅色文藝輕騎兵優秀節目並在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展演獲小戲類三等獎和最佳編劇獎;花燈滇劇小戲《紅軍樹》《元謀燈》《審鴨記》《追酒》《彝寨鼓聲》獲2020年雲南省花燈滇劇周藝術花燈滇劇小戲類二等獎、花燈歌舞類三等獎、編劇獎、導演獎、表演獎等多個獎項;共11人獲第十一、十二、十三屆雲南省青年演員比賽戲劇類、音樂類、舞蹈類、原創作品等多個獎項。成功完成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慶典大型文藝演出及迎賓文藝晚會;成功創作演出楚雄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音樂舞蹈史詩《永遠跟黨走》。成功承辦2019中國原生民歌節國家級重大文藝活動,連續在楚雄州舉辦的絲路雲裳·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已邁出國門走向世界,影響力不斷擴大。圓滿完成了中國夢·雲南情“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送戲行”文化進萬家赴怒江、普洱等地100場次演出,全州文藝院團每年完成1000場次的送戲下鄉演出任務。參加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緬甸仰光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2019年“中國旅遊文化周”系列活動、“民族團結杯”全國民族自治州民歌、服飾邀請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參加美國愛樂音專暨火鳳青年國樂團楚雄文化交流活動《彝韻風 彩》音樂會;與台灣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台北正心箏樂團共同在楚雄和騰衝成功舉辦“2016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專題音樂會”;赴北京參與“七彩雲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季)——楚雄彝族特色服裝展示暨馬艷麗高級服裝定製2017作品發布會;代表雲南省原旅發委參加滬昆高鐵沿線重點城市雲南旅遊宣傳促銷活動,開展貴陽、長沙、南昌、杭州、上海等推介會演出;代表雲南省原旅發委參加上海旅交會演出;赴上海參加“楚雄彝族精品服飾巡迴展演”;配合中央民族歌舞團完成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中華民族一家親”走進楚雄慰問演出。文藝院團改革持續深化。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加大社會效益評估考核權重,把政治導向、價值取向、藝術水準、審美情趣、民眾口碑等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促進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為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重要成果
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重要成果。楚雄州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805處,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2處,投入文物保護專項經費2300餘萬元;建立健全了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有非遺保護名錄601項,代表性傳承人1990人,建立非遺傳習所65個,全州文物保護和非遺傳承工作進一步加強。文物普查全面完成,組織完成楚雄州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任務,撰寫上報《楚雄州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報告》;配合國家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協調州縣文物主管部門和專業人員配合省考古所對金沙江沿岸淹沒區江邊、丙洪、新民等古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並出土了近萬件文物;文物保護工作機構機制建設不斷完善,全州組建了由文化旅遊、民宗、財政、城建等部門組成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普查領導小組及專家委員會;制定出台了《楚雄州發展彝族刺繡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飾保護條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保護條例》等保護政策。
四.全面構建現代文化市場管理體系
深入推進隊伍正規化建設。“十三五”期間,楚雄州深入推進執法隊伍正規化建設,建立完善了各級文化市場管理領導小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明確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幹部任免工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規定辦理,各縣市按照局隊合一模式,將文化市場執法人員整合,均組建成立了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並已掛牌。目前,全州共有州級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1個,縣級執法大隊9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人員50餘人;深入推進隊伍管理化制度化建設。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落實業務技能訓練考核大綱和國家中西部地區執法能力提升計畫有關要求。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向社會公開執法案件主體信息、案由、處罰依據及處罰結果,提高執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深入推進執法手段信息化建設。在全州文化執法機構全面推廣運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台和移動執法系統,運用信息技術對執法流程進行實時監控、線上監管,規範執法行為,強化內外監督,建立開放、透明、便民、高效的執法機制;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管理常態化建設,制定出台了《楚雄州創建“平安文化市場”實施方案》,進一步建立完善楚雄州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規章制度。“十三五”期間,全州文化市場執法部門共出動29730人(次),檢查經營單位20253家(次),責令整改398家,受理舉報230件,案件查處209件,警告356家(次),罰款245000元。
五.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十三五”期間,州博物館持續組織開展與相關省市博物館文化交流活動,州博物館分別從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引入《樺樹皮上的民族——鄂溫克族歷史文化展》,引進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幾何神韻——絲綢之路吐魯番史前彩陶精品展》、玉溪博物館《聶耳與國歌展》等。州博物館《霓彩彝裳——中國彝族傳統服飾精品展》分別到遼寧省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和鐵嶺市遼河博物館等地舉辦展覽。舉辦慶祝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系列宣傳、改革開放40年系列宣傳、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火把節、楚雄彝族精品服飾進京展演、“鄉愁楚雄”系列評選等重大活動。
美國愛樂音專暨火鳳青年國樂團到楚雄師院舉辦《彝韻鳳彩》音樂會,州民族藝術劇院與馬來西亞文冬武吉丁宜華文學校開展了“中國尋根之旅·七彩雲南——楚雄夏令營”文化交流活動。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民樂團、台灣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和台北正心箏樂團分別到楚雄和騰衝兩地舉辦了“2016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專題音樂會”。州民族藝術劇院參加中國(深圳)2017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服飾展演和北京市第五屆森林音樂會“七彩雲南·彝鄉之戀”雲南專場演出,麗音藝術團赴斯里蘭卡科倫多參加2017年第四屆亞太地區合唱比賽並獲無伴奏民謠組銀獎。參加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在緬甸仰光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2019年“中國旅遊文化周”系列活動。
開展高頻度、全覆蓋、立體化的文化持續宣傳攻勢,持續擦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名片,有效提升了楚雄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六.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十三五”期間,楚雄州被國家文化部、財政部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稱號。楚雄州文化體育局被雲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一等功,被省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完善文化管理體制,進一步細化改革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全面推進國有文化單位、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文藝創作評獎制度改革。完成10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按期完成州圖書館、州博物館、州文化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工作。實施完成全州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改革建設工作。推進文化系統“放管服”改革,清理行政權力清單,共保留行政權力事項212項。按照緊缺人才招聘的辦法和程式,自主招聘優秀緊缺人才5名。全州103個鄉鎮文化站配備工作人員282人,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聘用44名人員,聘用1100名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專(兼)職文化輔導員。深化職稱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對申報高職48人進行推薦,中職75人、初職61人進行評審。分批次對全州各級文化系統幹部開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市場辦公自動化套用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可移動文物普查等培訓工作。紮實有序推進“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畫,2016-2020年,向“三區”的8個縣市選派文化服務人才143名赴基層開展工作。
與此同時,全州文化事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和“短板”,突出表現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全州文化人才隊伍分布不均而且總量相對較少、基層文化幹部的專業素質偏低、鄉鎮文化專乾專職不專用、專業文藝院團隊伍老化、育人、選人、用人、留人機制有待進一步創新、文化設施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方面。“十四五”期間,全州要有針對性地推進“補短板”工程,更好地推進全州文化事業繁榮跨越發展。
第二節 發展形勢
一.國際形勢
從全球環境來看,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楚雄州與全國、全省同步,當前處於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經濟重心調整、世界政治格局變化趨勢加快,文化、科技與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在世界發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話語權、影響力逐漸提高的同時國內經濟產業空心化初顯、區域經濟差距加大、國民經濟增速放緩、生態環保問題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發展競爭使得外部環境越發嚴峻,進一步的限制、阻礙中華民族的發展。文化核心競爭力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抓手。世界經濟重心調整、世界政治格局變化趨勢加快、第四次科技革命實現顛覆性發展、全球治理體系面臨重大變動等等。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一個國家能否在這場世界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性因素,特別是在面對已開發國家實施文化霸權主義、知識壟斷。國家文化創新能力體系建設是需要探索的,該體系不僅要強調文化成果的原創性,而且同樣關注文化原創成果的傳播與擴散,關注文化成果的產業化,這樣才能獲得國家文化安全保障。“十四五”時期的五年必將是中國發展變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二.國內形勢
從全國環境來看,我國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時期已經轉變,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族發展面臨新時代、新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等一系列新情況。進入新時代,國內發展面臨諸多待調整的板塊,經濟高速增長背後的隱患逐漸浮出水面,新千禧一代在信息化的時代成長起來,其世界觀、價值觀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對於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有新認知,“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必須強化對國內新氣象的重視,充分重視積壓問題的解決,強調新動力的構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傳承力、創新力。
三.州內形勢
從楚雄州的具體情況來看,“十三五”時期,楚雄州成功創建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水平全面提升,但離全國的平均水平還有差距,離全州的人民滿意還有差距,“十四五”時期,以持續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為抓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全州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全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第三節 發展機遇
一.國家對文化事業和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
從全國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文化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文化生產、傳播、消費方式的深刻變革,為加快新時代文化事業建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十九大”以來,是楚雄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時期,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體現了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二.推進“一帶一路”和“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充分發揮雲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國際大通道建設,推動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提升昆明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中心城市功能,重點建設曲靖-昆明-楚雄、玉溪-昆明-武定發展軸,把雲南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全國重要的菸草、旅遊、文化、能源和商貿物流基地等,為地處“一帶一路”和“大滇西旅遊環線”重要節點的楚雄州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文化市場繁榮帶來重大機遇。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重大機遇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政策強調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不僅為楚雄州推進文化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全州進一步加快鄉村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四.楚雄州“一極兩區”戰略深入實施帶來機遇
州委、州人民政府將著力實施“一極兩區”戰略,著力打造“四張牌”,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設好“滇中翡翠·綠美楚雄”,開發利用好文化旅遊資源。這些重大政策措施和舉措將有力地促進全州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推進“文化強州”步伐。
五.楚雄州創建第二批“國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鞏固提升取得豐富經驗
楚雄州成功創建成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並且全力推進創新發展工,在公共文化政策措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管理、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將有力促進後續創新發展工作。
“十四五”期間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意識形態與文化安全領域的較量日益緊迫、嚴峻和複雜,維護文化安全和文化走出去任務更加艱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內外需求受抑、全球供應鏈變化、文化產品外銷受阻等因素直接影響到文化消費的復甦;傳統產業和發展方式的“天花板”效應日益明顯,越來越不適應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文化消費方式的變化趨勢,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第二章 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從全州文化事業發展實際出發,明確全州“十四五”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發展方向。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發展的論述和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著力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建設,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文化供給側改革,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努力開創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新局面,為奮力推進全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凝聚磅礴發展力量、發揮正確價值引領、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有力文化支撐,努力實現楚雄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教育人民。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吸引力,切實做到“兩個鞏固”。全面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
堅持正確前進方向。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各族幹部民眾的文化自信。把握正確價值取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補齊短板、兜好底線,推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提高人民民眾文化參與度和獲得感、認同感,提升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努力滿足各族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傳承弘揚優秀文化。用好用足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資源,著力在保護傳承、轉化創新、拓展提升、普及教育上下功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切實增強各族民眾的文化歸屬感。用好用足紅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共產黨人開天闢地和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和執政為民的奉獻精神,讓“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在楚雄大地放射出耀眼光芒。
堅持改革創新發展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的要求,體現“文化例外”要求,加大改革發展力度,全面推進文化觀念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載體渠道、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創新,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各族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
堅持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文化”戰略,實現“文化+”融合發展,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為國民經濟和社會轉型升級注入文化活力。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緊緊圍繞全州到2035年文化事業發展位列全省前列,建成文化強州的戰略目標,確定全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主要目標。
一.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成功,全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特質凸顯、文化事業繁榮,文化人才薈萃,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文化影響力迸發,全州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基本建成文化強州,文化建設達到全省前列水平。
二.“十四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形勢及全州文化發展條件,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強州戰略目標,以持續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為抓手,創新發展楚雄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努力建設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到2025年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指標全面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面建成楚雄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強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為新起點,積極推動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納入美麗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實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更新與提升計畫,最佳化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建齊、建美公共文化設施,推動各地文化設施成為城鄉亮點或標誌性建築,構築公共文化新空間,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州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加強藝術普及,創建民眾文化品牌。持續鞏固提升基層文化活動“七小文化工程”、業餘文藝隊伍扶持“3+1”模式、基層文化陣地“8個1”管理模式、農村文化活動“七傳七服務”等文化活動品牌。開展各級公共文化示範性單位創建活動,深化文旅融合,開展各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示範建設,激發公共文化新動能。引導社會參與,拓寬公共服務路徑。促進志願服務,壯大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積極推動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到“十四五”末,全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便利化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公共文化空間布局更加均衡,產品體系更加完善,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社會參與更加活躍,智慧服務更加友好,城鄉文明程度和人民民眾文化素養全面提升,人民民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有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優秀文藝作品。“十四五”期間,全州要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圍繞築牢文藝“高原”,打造文藝“高峰”,大幅提升創演質量、管理水平、服務效能的要求,構建劇本質高量多、劇目紛呈多彩、劇場布局合理、院團人才輩出的體制機制及政策體系,策劃一批藝術題材、創作一批優秀劇本、排演一批精品劇目、推出一批領軍人才,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的主導地位不斷鞏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提升一批文化品牌賽事展演活動。全力提升打造楚雄火把節、“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節、大姚彝族插花節等13個民族文化節慶品牌,全力打造“絲路雲裳”文化品牌和產業品牌,助推民族文化強州建設,打造雲南文化形象品牌。
培育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精湛的文化隊伍打造一批業務精湛的專業骨幹文藝隊伍,培育一批基層文化文藝輔導隊伍,提升一批文化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培育一批文化志願者隊伍,建立一批民間文藝隊伍。
三.目標要求
文化引領力更加堅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鞏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弄通做實上更加紮實,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作用更加凸顯,主流思想輿論更加壯大,“紅色文化、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廣泛弘揚,各族幹部民眾“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堅定捍衛“兩個確立”。
文化動力更加凸顯。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文藝創作和評價激勵機制不斷健全,文化名家、文化人才輩出,文藝精品力作競相湧現,推出一批具有楚雄民族特色,在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化活動和文化團隊。優秀文化資源得到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持續鞏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成果,努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設施管理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民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公共文化供需匹配,人民民眾的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
文化影響力更加深遠。媒體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果,主流輿論持續鞏固壯大,網路空間更加清朗,社會輿論積極向上。立足楚雄實際,跳出楚雄對標先進標準,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取得成效。文化走出去成效明顯,講好楚雄故事,對外吸引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第三章 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創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出更多服務項目,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持續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第一節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
設施建設標準化。推進楚雄州圖書館、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美術館、楚雄州非物質文化傳承展示館建設,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加入民族特色文化符號的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充分利用已有的基層文化活動設施,按照鄉鎮綜合文化站“十個有”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九個有”建設標準,統籌規劃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服務內容標準化。堅持以民眾基本文化需求為導向,以國家、雲南省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為指導,抓緊落實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切實保障城鄉廣大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
績效考核標準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績效考核機制,引入第三方開展公眾滿意度測評,對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建立以服務效能為導向的考核評價辦法,評價結果與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掛鈎。
第二節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推動城鎮、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同步發展;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
推動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的特惠式發展。堅持普惠與特惠相結合,將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等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對象,設定針對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推動楚雄州公共文化建設跨越式發展。與國家和省、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對楚雄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資金的支持力度,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第三節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
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和省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智慧圖書館推廣工程、數字文化館圖書館工程等機遇,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數位化建設,搭建公共文化服務數字監管平合。在新建和提升改造村級、城市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時注重加強數位化、智慧化建設,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動公共文化機構對館藏資源進行數位化加工,開展古籍數位化、珍貴文獻影印出版工作,開發特色數字文化產品,提升場館數位化設施互動體驗。統籌文化惠民工程線上線下服務,加快智慧文化社區建設,通過互開連線埠、互設界面和互開專區,將豐富的數字文化資源傳輸到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構建互聯互通的文化惠民工程數位化服務網路,擴大文化惠民工程服務人群。
完善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體系。依託“雲南公共文化雲”、“一部手遊雲南”、“楚雄州文旅大數據中心”等數位化平台,以州、縣(市)、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為基礎,加快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基層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建設,構建功能多樣、便民惠民、覆蓋全州的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體系。通過數字網路加大對跨領域、跨系統、跨部門公共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推進公共文化機構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文化產品網上採購機制建設,推廣公共文化服務“一卡通”,實現區域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發布數位化服務產品平台,增強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效能,為民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性文化數位化服務,對脫貧人口、外來務工者、農村留守人員等特殊人群提供數位化文化服務。
第四節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
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或捐助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水平,推動科技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活動場所免費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實現區域文化共建共享;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加強對文化類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制定完善關於文化類社會組織的章程,扶持一批文化類社會組織,並且加強政府管理和社會監督;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進一步建立健全志願服務工作機制,策劃設計操作性強的志願服務項目,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志願服務,為志願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建立文化志願服務聯盟。
第五節 “四館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繼續深入推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室等免費開放工作,結合當地民眾需求開展錯時服務、預約服務等。推動科技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宮、縣市文體活動中心等活動場所免費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鼓勵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面向民眾集體預約或定期免費開放。完善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文化資源在州內聯動共享,把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農村。建立全州專業藝術院團演藝聯盟,推進公共文化機構互聯互通,開展文化服務“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講、巡演等服務,實現區域文化共建共享。
第四章 推進文物保護利用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國革命文物會議精神,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切實做好第八批全國、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項目儲備和勘查、研究和申報工作,加強歷史遺存、傳統村落、農耕文化的普查工作,強化文物維修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監管,積極為考古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為考古事業、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
第一節 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單位項目的儲備申報工作
做好第九批全國、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項目儲備和勘察、研究工作,邀請業內專業人員對申報人員進行培訓、實時答疑解惑,針對申報項目的遴選和材料編制等進行現場教學,有力充實文物保護工作力量,提升申報項目質量。儘可能把楚雄州獨具特色或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項目遴選和推出。
第二節 加強各級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力度
必須把握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文脈傳承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辯證關係,既要大力宣傳普及文化知識,也要不斷提高文物保護意識、豐富文物保護措施。加強文物保護維修意識,認清文物保護維修的重要性,堅持質量第一。切實遵循文物保護維修原則,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工程中,要力求不改變文物原狀,確保文物價值不受損害,同時,要合理地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解決文物保護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強文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文旅融合項目落地。爭取投入資金對大姚縣石羊文廟、妙峰山德雲寺、趙家店李家大院,張與仁校舍舊址、龍華寺等多處進行保護修繕,完善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設施,使文物建築險情基本消除、狀態良好,擴大開放利用。
第四節 加強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是文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好巨觀規劃、制度設計、隊伍建設等工作,為考古工作提供良好條件。持續、系統、科學的開展一系列考古工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第五節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加強革命文物資源調查工作,進一步完善楚雄州革命文物名錄,積極爭取資金對革命文物進行修繕保護和利用,積極謀劃和上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抓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元謀段)元謀龍街渡建設項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楚雄段)“彝族火把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項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姚安段)光祿鎮歷史文化名鎮建設項目3個項目建設,確保我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第六節 加強文物安全工作
將文物安全工作全面納入各級政府考核評價體系,探索推行“文物長制”,建立健全文物安全責任體系。開展文物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和地震、地質災害、洪澇等方面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排查,實施抗震加固、地質災害防控等工程,建立健全文物災害綜合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明確文物消防、防洪安全責任,加強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防洪除澇設施和應急處置力量建設,強化火災、洪澇風險辨識與管控,推廣科學適用的技防物防措施,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增強防控能力。
第五章 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飾保護條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保護條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醫藥保護條例》,全面貫徹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印發《“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切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傳承工作,明確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傳習館(所)及宣傳展示活動的安全措施和責任,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文化支撐作用。到2025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範、運行有效,人民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顯著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第一節 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機構建設
建立州、縣市獨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認真解決非遺保護機構建設上的困難。配齊配強專業管理人才,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人員的編制,形成州、縣市上下一體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專業隊伍。非物質文化遺產機構的建設,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工作意義重大,將極大提高非遺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益,為深入做好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創造條件,全力促成非遺工作更上一台階。
第二節 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建設
繼續收集整理全州範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完善國家級、省級、州級資料檔案庫,逐步形成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於一體的、具有普查資料保存系統、名錄項目傳承人管理系統、保護載體、管理系統、檢索系統和數據安全系統的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料庫網路,形成統一的上傳、存儲、管理、展示平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源,讓用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了解楚雄州各大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
第三節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保護
繼續推動“楚雄火把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畢摩經典手稿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工作。加強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和申報。實施“彝族文庫”工程,進一步整理研究、傳承保護“梅葛”“查姆”、彝醫藥、彝繡、彝族經典古籍等民族文化資源,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形式進行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
第四節 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非遺展示館
認真貫徹落實家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鼓勵全州各縣市建設具有民族、地域、行業特色的非遺專題館,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傳承體驗設施,形成包括非遺館、傳承體驗中心在內,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非遺展示館。
第五節 加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針對性的對民族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修復楚雄州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將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原狀地保存在其所屬的區域及環境中,在其相關區域內形成與人們的生活生產緊密相關,保留鮮活生動的民族傳統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場景,並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使之活態化發展。“十四五”期間,積極推進13個省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第六節 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多媒體,多種形式的非遺宣傳,不斷弘揚和展示非遺成果,使非遺保護深入人心;二是排演一批優秀民族民間劇目,展示非遺傳承人技藝特長,加大非遺對外宣傳力度;三是積極開展各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為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展示平台;四是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建設“民族文化教學研究實踐基地”“民族文化暑假學習培訓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
第七節 持續推進傳統手工藝傳承與發展
一是創新增強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回響時代需求,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現代設計等相結合,廣泛收集設計思路,不斷調整工藝,提升設計與製作水平,提高產品品質,不斷推陳出新,創新出更符合當代消費者的產品。二是依託高校強化傳統手工藝傳承,聯合楚雄州乃至雲南省及周邊地區的高校資源,以傳統工藝的傳承與保護為核心,深入挖掘高校傳承傳統手工藝的途徑與思路,開設相關專業或者培訓,不斷擴大楚雄州傳統手工藝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通過開設展覽、體驗培訓、保護傳承人等手段,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發掘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之間的聯繫,找到其切入市場的合適途徑,讓青年一代學生更多地了解傳統手工藝。三是藉助網際網路促進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的火爆熱度給傳統手工藝提供展示平台,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手工藝,擴大傳統手工藝的宣傳。整合、梳理楚雄州現有的傳統手工藝門類,形成楚雄州數位化的網上展覽館、體驗館,對接線下的旅遊活動,通過網站、微博、手機APP、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途徑,全方位的展現楚雄州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第八節 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
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題線路、研學旅遊產品和演藝作品,提高旅遊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推動市場化運營。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如“非遺美食一條街”、“非遺傳統工藝一條街”“非遺購物區”等,舉辦“非遺購物節”等活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保護區與景區、度假區雙向互融,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旅遊體驗基地。支持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等業態,加大對欠發達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支持,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第六章 促進文藝繁榮發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進一步繁榮發展楚雄文藝事業,著力健全完善文藝創作扶持管理機制,激發文藝精品生產活力,推進文化強州建設。
第一節 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工程
遵循藝術發展規律,以創作為主要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堅持文藝工作“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充分發揮文藝作品在核心價值觀、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宣傳正能量,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方面對大眾的引導和凝聚作用,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台藝術佳作。繼續精心打造民族文化演藝精品《雲繡彝裳》、中國彝族歌劇《古微魯》;深化與國家級文藝院團合作,引領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集中打造“中國·楚雄—綠孔雀之鄉”等一批文藝精品。堅持每兩年舉辦一屆全州新劇(節)目展演,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積極組織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雲南省新劇(節)目展演、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雲南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雲南省青年演員比賽、雲南省新年戲曲晚會等全國、全省文藝展演賽事,力爭入選並取得較好成績,努力衝擊“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專業舞台藝術大獎。
第二節 紮實開展文化惠民演出
廣泛動員組織全州各級專業文藝院團,以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每個時期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鄉村”、文化扶貧扶智扶志、文藝輔導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以宣傳黨的二十大、清廉楚雄、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抗擊疫情等為主題的文藝創作和文藝演出活動,完成州政府下達的“送戲下鄉”演出任務,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濃厚文化氛圍,使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努力為譜寫中國夢楚雄篇章作出貢獻。
第三節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加強黨的領導,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以改革促發展,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突出問題導向,推進分類改革,激發生機活力,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台藝術佳作,鞏固和發揮文藝院團宣傳思想主陣地作用。
州級院團要發揮弘揚中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楚雄文化影響力的創新性、傳導性、普及性作用,著力打造代表楚雄藝術發展最佳水平、在州內外、省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承擔省或當地重大主題性創作演出任務;加強對縣級院團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成為服務基層的重要藝術隊伍和舞台藝術創作生產的“龍頭”,成為傳承弘揚地方優秀文化藝術的示範者和帶動者。
縣級院團要發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和強化惠民演出的基礎性、現實性、針對性作用,大力開展文藝演出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進景區、進街區活動,做好政策宣傳、惠民演出、藝術普及等工作。加強對鄉村業餘文藝演出隊伍的聯繫指導,成為推動縣域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惠民演出、服務基層的主要力量。
第四節 不斷夯實文藝隊伍建設
實施舞台藝術“1123”人才培養計畫,以3年為一個周期,每期選拔1名編劇、1名導演、2名表演、3名技術領域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州、縣(市)級院團制定藝術人才培養計畫,加強藝術人才隊伍培養儲備;設立藝術人才培養培訓專項經費,設定特聘崗位,面向國內外招聘高端藝術人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和特殊專業技術人才,多種方式引進和匯聚省內外優秀藝術人才;暢通演職人員轉崗分流渠道,切實保障和提升國有文藝院團的專業化水平。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擴大保留事業單位性質院團內部分配自主權,努力構建一支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的文藝人才隊伍。
第七章 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文旅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楚雄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堅持改革創新、示範引領,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旅彰文、以文促旅,市場導向、項目帶動,突出特色、質量發展的原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切實推動實施《楚雄州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設成為全省文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州市,助力文化強州及知名的四季生態和特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
第一節 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和園區
深入挖掘楚雄地域文化特色,按照集聚發展的思維,推動
大姚縣咪依嚕彝繡文化產業園、牟定縣彝和園彝族刺繡產業園等一批基礎條件好、產業初具規模基地和園區的建設,探索“文旅+科技+創意”的發展模式,以引進產業鏈核心建設為重點,拓展延伸產業鏈,豐富全州文化旅遊優質產品供給,提升基地和園區的要素整合和核心競爭力,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和園區,打造全州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高地。
第二節 建設一批文旅融合示範景區
加大對特色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深層開發,大力提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自然文化與景區景點的關聯性、融合度,增強遊客體驗、互動、感悟的悅愉性和參與度,策劃包裝一批優秀文化旅遊項目,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產品,完善文化和旅遊服務設施,提高景區文化品位和智慧型化水平。深入挖掘旅遊景區的文化內涵,豐富參與互動項目,打造高端體驗項目。積極探索在景區景點引入影院、劇場、書店、休閒書吧、影視工作室、藝術館、工藝品、創意產品商店、文化娛樂場所等,打造文化旅遊新業態。
第三節 建設一批文化旅遊城鎮(村、街區)
堅持把文化旅遊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建設一批業態新穎、體驗豐富、特色鮮明、別具一格、設施配套、服務完善、智慧引領的文化旅遊融合的民族文化旅遊名城、歷史文化旅遊古鎮、特色旅遊小鎮、城市旅遊綜合體。積極開展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城鎮和A級旅遊景區創建,打造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綜合體。將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建設結合起來,以傳統村落、民族村落等為主要載體,推動一批文化旅遊融合示範村創建,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完善鄉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強化智慧村莊建設,健全村落產業中介組織,豐富村落文化旅遊產品,把村寨打造成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多情的文旅融合新亮點。充分發揮楚雄特色街區區位優勢,打造提升和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特色街區,改善街區道路設施,最佳化街區景觀環境,完善街區公共服務配套,豐富街區文化旅遊業態,釋放街區旅遊的集聚效應,努力打造成楚雄文化和旅遊要素聚集和夜間消費新的增長點。
第四節 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示範項目
深入挖掘楚雄紅色旅遊資源,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環境,營造氛圍,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示範項目,不斷提升現有紅色旅遊示範項目,完善展陳內容,創新展示手段,開發文創產品,升級文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動紅色旅遊提質增效。把革命遺址、遺存、遺蹟所蘊含的革命精神融入貫通到旅遊線路設計、陳列展示、講解體驗之中,打造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提高紅色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紅色文化、紅色旅遊發展。
第五節 建設一批文旅融合示範博物館
強化博物館要素整合,植入旅遊功能,加強旅遊線路設計,完善旅遊標識等,提升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力度,打造文化內涵深邃、旅遊亮點集聚的高品位楚雄文化旅遊新名片。鼓勵和支持重點文化旅遊景區、文化旅遊古鎮、古村、街區,重點旅遊城市加大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合力度,建設一批特色博物館,形成多樣化、特色化、差異化、內涵式發展博物館建設格局,提升文化旅遊內涵。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探索非國有博物館支持政策,調動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集鑑賞、游購和文化傳播於一體、體現行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主題博物館,增強面向民眾和遊客的綜合服務能力。
第六節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節慶賽事品牌
提升一批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強化節慶創意設計,豐富體驗性產品供給,完善辦節機制,加大節慶行銷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國內知名、遊客體驗度高的文化旅遊節慶品牌。充分利用各縣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打造一批體育賽事旅遊品牌活動,健全賽事與旅遊融合運營機制,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增強遊客觀賞性和參與性,不斷激活文化旅遊和體育消費能力。鼓勵各縣市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打造特色精品節慶賽事,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節慶賽事活動,形成定位準確、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梯次分明的節慶賽事發展格局。
第七節 探索性打造一批文創IP示範項目
打造文化旅遊IP宣傳新形象,將“滇中翡翠·綠美楚雄”IP化,著力打造楚雄文旅IP形象,並通過線上線下運營推廣,讓楚雄文旅IP成為具有區域乃至國家影響力的文旅IP標識。發布並適時更新楚雄網紅點標識,滿足特定人群旅遊需求,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推出楚雄文旅IP新體驗,選擇在一些文旅融合城鎮、街區,推出網紅夜市,營造文化氛圍,活躍夜經濟;推出楚雄音樂IP文創品牌,將視聽、唱、跳、奏等體驗融入到旅遊線路中,使楚雄成為系統化呈現音樂體驗的旅遊目的地。推出楚雄數字文旅IP品牌,通過在景區內植入遊戲、投放遊戲角色,提升遊客體驗度。開發旅遊文創IP新產品,運用流量平台,以彝繡等特色非遺製作技藝為重點,選取全州最有代表性的項目,開發楚雄非遺工藝IP文創產品;探索旅遊衍生業態,提升IP遊戲的關注度和冬粉流量,開發旅遊新熱點。
第八章 推進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十四五”期間,全州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面臨文旅融合和執法機構改革後的新機遇、新情況、新任務。全州各級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最佳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行政、堅持權責一致、堅持統籌協調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整合執法隊伍、增強執法力量、規範執法行為、提升執法能力,在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切實履行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市場領域的六項行政執法職責,認真貫徹執行文化旅遊市場和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切實加強對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歌舞娛樂場所、旅行社等經營活動場所和電子遊戲、音像、印刷品等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查處違反文化旅遊市場法律法規的違法經營活動,促進文化旅遊市場的健康繁榮、有序發展,持續開展“掃黃打非”工作,高度重視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開展形式多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民眾對智慧財產權的認識程度和保護意識。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適應現代文化旅遊市場發展需要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體制,維護全州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推動全州文化旅遊市場的繁榮發展。
第一節 建設執法管理平台,提高執法的科學化水平
加強文化市場執法管理和服務平台建設,健全管理台賬,實現日常巡查與信息監管網路系統結合,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信用監管機制,強化對文化旅遊市場經營單位進行事中事後監管。
第二節 建立完善和規範文化市場執法監管制度,形成監管合力
完善文化市場管理職能部門分工協作機制,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級文化市場管理領導小組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規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制度,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監管合力。
第三節 積極開展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強化市場安全生產
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開展文化市場專項執法和整治行動,開展“平安文化市場”創建活動,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有序和綠色發展。加強對文化市場經營場所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建立安全檢查督查責任制,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第四節 持續推動平安文化市場創建工作
開展以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經營秩序,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預防和減少公眾聚集文化經營場所重大安全事故作為主要工作任務,持續推動全州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網咖和營業演出場所等文化經營單位的“平安文化經營場所創建”工作,進一步打造平安文化經營單位示範點,實現全州平安文化經營場所創建工作全覆蓋。培育和諧平安的文化市場,促進平安楚雄建設。
第九章 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
以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加強市場管理服務為重點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實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滿足人民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
第一節 建設繁榮健康的文化市場
進一步轉變文化市場管理部門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改進文化領域行政審批工作,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實施文化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逐步簡化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完善文化市場行政審批制約監督機制,做到審批程式標準化、過程透明化、行為可監督,結果可核查,著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場發展環境。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創辦文化市場經營企業,開展文化市場經營活動,擴大文化市場消費,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最佳化文化消費發展環境,鼓勵多種經營和業態融合,繼續推進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營業性演出等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形成試點先行、輻射全州的發展態勢。鼓勵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繼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和幫助文化經營場所實施現代經營管理,提高文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樹立健康、陽光、向善的社會形象。
第二節 創新文化市場服務和管理方式
堅持政府引導和推動,發揮市場起主體作用,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壓縮辦理時限,實行“先照後證”“寬進嚴管”工作審批服務機制,激發文化市場主體活力。加強審批引導和事中事後監管,提升文化市場監管效能。完善文化市場監管手段,建立文化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對全州文化市場經營主體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繼續推行文化市場警示名單和黑名單基本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監管機制,定期公布文化市場違法違規經營主體和文化產品黑名單、警示名單。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場行業協會,發揮協會在文化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強化對農村、鄉鎮及城鄉接合部的文化市場管理。開展文化市場各時期、各階段、各類型專項整治行動,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文化產品及經營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市場發展環境。
第三節 推動文化市場行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服務水平
文化市場行業內的各企業要抱著開放、共贏的態度,積極拓展文化產業鏈條,輸出自身技術優勢。鼓勵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和歌舞娛樂場所等行業探索多種業態和經營方式,改善行業環境,最佳化行業服務,提升行業整體形象,推動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並發展成為具有現代管理水平的服務行業。
第十章 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十四五”期間,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州委宣傳部的統籌指導下,楚雄州文化工作要緊扣“一極兩區”戰略定位,將文化事業發展融入圍繞打造“大滇西旅遊環線新亮點、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新高地”目標,進一步提高宣傳站位、整合資源平台、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模式,加大文化旅遊外宣工作力度,積極拓展客源市場,著力構建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內外聯合、企業參與、媒體互動的文化旅遊外宣工作體系,持續擦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世界級名片,積極融入全省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持續推進楚雄“一個中心、四大走廊”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楚雄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第一節 突出抓好文旅活動品牌打造
推動展、節、會、演創新融合,提升文化旅遊節慶和展會水平,打造知名節會品牌。重點舉辦好13個節慶活動,結合火把節等系列活動,把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際性節日活動品牌,充分發揮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引爆、助推的作用,提升楚雄文化旅遊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旅遊節、姚安荷花節、元謀果蔬節、祿豐恐龍文化節、牟定左腳舞文化節、大姚孔子文化節等打造成區域性文化旅遊節慶品牌。在進一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創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VR、AR、3D、全息等現代科技和數字影像手段,對現有的劇場類、實景類文化旅遊演藝劇目進行全方位提升改造,創新旅遊演藝的演出內容和表現形式。有針對性地把藝術創作生產與旅遊項目開發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各類專業演藝機構進入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旅遊名鎮、旅遊街區,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通過承辦、合辦等形式,著力打造推出一批沉浸式、精品型、情景性、互動化的中小型旅遊演藝劇目。著力打造“彝鄉戀歌、神蕭傳奇”等旅遊文化演藝節目品牌,推動“雲繡彝裳”走向旅遊文化商演市場,策劃推出一批參與性強、市場認可度高的夜間旅遊演藝、文化娛樂活動,推動夜間旅遊觀光項目建設和產品開發,增強楚雄旅遊的參與性、娛樂性和體驗性。推動實施一批駐場旅遊演藝項目建設,滿足多層次、多樣性的遊客體驗需求,促進全州旅遊演藝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好局面。認真思謀,因地制宜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提升打造民族文化演藝精品《雲繡彝裳》,指導楚雄偉光匯通文旅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做好《彝鄉戀歌》旅遊演藝產品的打磨提升。協調指導相關縣市文化和旅遊局做好景區旅遊演藝產品的打造工作。
第二節 突出抓好文化旅遊產品宣傳促銷
加強宣傳行銷,擦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世界級旅遊名片,持續推進“四大走廊”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打造“滇中翡翠·綠美楚雄”旅遊品牌形象。加快構建“政府、媒體、企業、中介”四位一體的宣傳行銷體系,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形成合力,加大宣傳行銷力度。鼓勵開展境內外旅遊宣傳促銷,實施楚雄旅遊行銷推廣計畫及獎補政策,積極倡導“楚雄人游楚雄”活動。加強區域聯動協作開發,加強與周邊地區及重點客源地區域合作,積極構建“資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要素流動、互利互惠”的合作發展格局。打好高鐵牌,增強與高鐵沿線城市的協作、互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和外引內聯工作;積極培育高鐵旅遊專線,全力打造環楚旅遊圈,合力構建滇中旅遊圈,主動接軌、積極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深化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務實推進與周邊區域的戰略合作,塑造區域旅遊品牌。
第三節 提升民族文化節慶品牌影響力
實施“一縣(市)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工程。以“弘揚優秀文化、促進產業發展”為宗旨,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動,全力提升打造楚雄火把節、永仁縣賽裝文化節、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節、大姚縣插花節等民族文化節慶品牌。全力打造“絲路雲裳”文化品牌和產業品牌。積極發揮楚雄“賽裝之源”和賽裝文化節永久舉辦地的重要作用,按照“抓住機遇、全力推進、發展自己、服務全局”的要求,做好要素保障,加大力度,提升最佳化,升級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絲路雲裳·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打造“絲路雲裳·楚雄民族時裝周”品牌,構建商業閉環,從“服裝材料、創意設計、加工生產、市場銷售、品牌打造”等環節全產業鏈推進民族服裝服飾產業化國際化發展跑出“加速度”,進一步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全州乃至全省民族服裝服飾產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推文化強州建設,打造雲南文化形象品牌。
第四節 務實推進滬滇文化幫扶合作
抓好用好滬滇文化幫扶協作重大機遇,深化與上海知名文化企業的合作,先行探索打造具有示範性、引領性、標桿性的文化幫扶協作項目,為文化強州建設再添強勁動力。上海市文化部門幫扶楚雄州在上海舉辦楚雄州傳統刺繡創意設計研修班培訓彝族繡娘。與東方國際集團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楚雄彝繡標準化品牌化大眾化》項目,制定出台《彝繡標準》;與北京依文集團合作建立彝繡紋樣和楚雄繡娘數據化,促進文化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助推文化產業發展。
第五節 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省發展戰略和全州“一極兩區”戰略,拓展與國內外文化交流合作,擦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世界級文化名片。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加強創意策劃、突出特色亮點,統籌宣傳、文化、招商、教育、衛生、科技、旅遊、商務、外事等各方資源和力量,以擦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文化名片為重點,以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展示為手段,以舉行《彝繡雲裳》巡演為重點,支持州民族藝術劇院、州博物館積極拓展對外文化交流,鼓勵縣市演藝公司、民族文化演藝人才“走出去”參加各種演出活動,形成對外文化交流常態化,共同傳播楚雄聲音、講好楚雄故事、弘揚楚雄文化。藉助火把節、賽裝文化節等重大活動,引導彝繡企業等文化企業“走出去”,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重要文化專業展會、旅遊展會和綜合性展會,在展示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的同時,提高全州文化對外貿易額。
第六節 有效提升對外文化傳播能力
加強創意策劃、突出特色亮點,加強重點外宣活動的統籌協調,把外宣融入文藝、商貿、旅遊、招商、外事等領域,重點抓好對南亞、東南亞地區、泛珠三角區、長三角區、京津冀環渤海區等重點區域的合作和宣傳,共同傳播楚雄聲音、講好楚雄故事。整合力量,製作一批高水準、高質量的文化形象宣傳片,依託“絲路雲裳”等文化品牌的打造,藉助人民日報、央廣、央視、上海廣播電視台、澎湃新聞、雲南日報、雲南衛視等主流媒體和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易、今日頭條、雲南網等新興網路媒體,搭建賽裝節、火把節、文博會、南博會、旅交會等文化外宣平台,策劃開展一批聲勢浩大的“滇中翡翠·綠美楚雄”系列主題外宣活動。深化與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等發達地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合作,以播出《彝鄉戀歌》音樂電影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滇中翡翠·綠美楚雄”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十一章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通過深化改革形成目標明確、資源最佳化組合、布局結構合理、投入機制完善、微觀運行高效、管理制度健全、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滿足全州各族民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一節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分類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經費保障等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州、縣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工作,充分發揮理事會制度在管理服務中的優勢。全面推進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向基層延伸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在保障主業和確保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利用自身資源,開展文化服務、文創產品等多元化經營活動,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服務設施,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範圍,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第二節 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領域行業組織的領導,創新行業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文化管理效能。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效監督、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行業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結構合理、富有活力、服務高效、治理完備的行業組織體系,引導行業組織更好地服務文化企事業單位,服務廣大文化從業人員,服務行業發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第三節 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機制
完善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模式,推動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推動主管主辦制度與出資人監管制度有機銜接,依法規範監管國有文化資產,確保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確保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完善主管監管體制,明確主管監管部門。完善績效考核,健全州屬國有文化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和薪酬管理辦法,實施年度目標和任期目標考核,強化社會效益考核,按照州屬國有文化企業分類改革要求,明確社會效益考核指標權重占55%及以上。
第十二章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牢固樹立人才是文化發展第一資源的思想,創新文化人才培養機制,最佳化文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上忠誠可靠、作風上務實過硬、業務上紮實精湛的文化人才隊伍。
第一節 完善文化人才內培外引機制
繼續抓好文博、非遺、文化藝術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實施“興楚文化名家培養計畫”,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業務精通的文藝人才和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文化專門技術人才。採取與專業院校合作辦班、委託培訓等方式加強文化骨幹力量培養。鼓勵社會力量創辦文化藝術培訓院校,搭建多元化文化人才培養平台。通過每年選聘政府文化顧問的方式,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為楚雄州服務。為引進文化人才提供科研、項目、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便利。鼓勵支持文化單位以調動、崗位聘用、項目聘用、兼職、定期服務、項目合作等形式,引進或聘用急需的文化專家和管理人才。
建立和完善州、縣(市)文化部門人才培訓體系,對文化人才隊伍進行全面培訓,對各級文化骨幹人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力爭每3年對基層文化幹部輪訓一遍。拓展文化人才到高等院校、企業進行培訓的渠道。邀請知名文化專家定期赴楚雄授課,為各類文化人才講授公共文化、文化經營管理、文化創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形成楚雄州文化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第二節 最佳化文化人才隊伍結構
堅持以高層次人才培養為重點,建立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家制度,造就一批文化名家大師和代表人物,在文藝創作、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從教育培訓、引進、獎勵、社會保障等層面,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推進各門類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到2025年,建設一支30人以上的作家、作曲家、劇作家及藝術家精英團隊,培養或引進10名在國內有影響的優秀文藝尖子,50名州級優秀文藝人才,100名以上文藝骨幹,培養一批可從事文化經營管理、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諮詢等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隊伍。
第三節 完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穩定基層文化隊伍,配齊配好鄉鎮文化站專職人員。設立城鄉、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解決好待遇問題。培養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
切實解決基層文化單位人員配備、基本待遇、工作條件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表彰長期堅守基層、業績突出的先進工作者,建強基層文化隊伍,實現文化下鄉鎮、進農家的目標。建設一支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人才隊伍,發揮其在民間藝術創作、對外宣傳中的示範作用。完善文化志願者制度,鼓勵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人士,特別是大學生及鄉村文化積極分子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形成專兼職結合、各方廣泛參與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格局。
第四節 加強文化人才環境建設
建立健全以專業素質為重點的年輕文化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對獲得國家級、省級藝術比賽大獎的人員和具有特殊才藝的民間藝術人才,在報考事業性文藝團體時,在年齡、學歷等方面給予適當放寬,更好地選拔有專長的文藝人才。
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為文化人才的引進、創業、教育培訓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堅持對在全州文化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以及獲得國家級、省級文學藝術大獎的進行表彰。
健全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規範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社會和行業公認”的原則,建立對各級文化人才的專項培養、教育與考評機制。健全企事業文化單位人才選拔任用制度,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幹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
完善人才獎勵和服務政策。制定實施基層文化幹部培訓計畫、文化傳承人提升計畫、基層文化人才交流計畫和文化專家下基層等活動。與高校共建文化產業產學研基地,形成多元化人才支撐文化發展的格局。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全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高度,把加快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健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逐步提高文化建設指標權重。圍繞規劃目標和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規劃各項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建立規劃實施定期監測和評估機制。州委、州政府每年召開文化強州建設推進大會,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工作。
第二節 加大資金投入
完善公共財政文化投入機制,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在文化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明確地方主體責任。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努力爭取各級資金,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州級財政每年安排資金投入文化產業發展、文藝精品創作、農村文化惠民、搶救性文物維修、民間演藝團體扶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補助等文化發展項目。協調整合鄉村振興建設、科技培訓等資金,支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
各縣市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和運轉保障經費投入,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力度。把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重大公共文化民生工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重要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把文化事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非稅收入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列入單位年度預算。完善各項文藝扶持政策,加大對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快落實國家支持地方戲曲等繁榮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提高文化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完善投融資體系
把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納入各項公共文化發展規劃,吸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政策許可的公共文化建設領域,建立新型的公共文化投融資機制。擴寬公共文化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建設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
三.持續加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投入
持續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扶持符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文化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州級各相關單位要充分利用本系統各類專項資金,持續加大對文化旅遊產業導向性投入力度,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對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可給予一定產業發展資金扶持。
四.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
設立州級文化事業投資基金,以組建的楚雄州文化旅遊產業投資發展公司為平台,以股權投資為主,加強與省級文化事業發展基金、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的合作。文化產業重點支持文化創意、數字傳媒、文化會展、文化傳播、文化設計等文化行業,支持文化產業結構最佳化,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骨幹龍頭企業。文化產業重點支持智慧文化、數字文化相關項目和設施。
五.落實稅收政策
認真落實國家、省已制定出台的促進文化產業、投資消費等各類政策措施。重點落實中央關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和文化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落實企業改制重組涉及的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文化旅遊企業按規定享受小型微利企業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文化企業宣傳促銷費、文化創意商品生產企業研發費和技術改造費,按照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規範廣告領域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落實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相關政策。
第三節 加強法治建設
一.全面依法行政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制定有利於“文化強州”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和民族文化保護條例,加快制定和完善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制度,全面依法行政,推進文化強州建設步入法治化軌道,為文化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確保政策落實
要確保中央、省州已經出台的財政、稅收、工商、土地、金融、專利、改革、人才等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貫徹落實到位,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發展改革部門和住建部門要在文化項目立項、建設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土資源部門要依據項目建設範圍線,安排好重大文化建設項目用地,對重要文化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優先安排;稅務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落實好相關人員分流和社會保障政策;金融部門要加大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統計部門要健全公共文化、文化產業統計監測體系;文化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大執法力度,規範文化市場秩序。
三.注重法治保障
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全面貫徹實施《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飾保護條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保護條例》《楚雄彝族自治州城鄉特色風貌條例》。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市場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具體辦法。加強文化立法與文化體制改革重大政策的銜接,及時出台或修訂相應的法規或政府規章。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加大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加強文化領域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和執法檢查。
第四節 強化理論武裝
切實加強全州文化系統領導班子、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幹部職工隊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雲南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續鞏固“三嚴三實”“忠誠乾淨擔當”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教育,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在新形勢、新常態下,確保楚雄州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第五節 強化考核監督
《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是全州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性檔案,各縣市要根據本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要求,制定本縣市“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細化目標、分解責任、層層落實落細,要強化督查考核,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年度綜合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州文化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後期評估,確保規劃的有效實施和順利推進。強化監管考核。牢牢把握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加強對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的巨觀調控。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建立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和年度責任清單制度,實施重點任務掛牌督辦和對賬銷號,加強對文化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的使用、實施效果、服務效能等方面的監督和評估。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重視先進典型、成功經驗的總結推廣,營造幹事創業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努力為實現全州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第六節 加強要素保障
各級政府要將文化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在國家土地政策許可範圍內,按照城鄉規劃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要求,優先保障重要公益性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設施、項目用地。
一.優先保障文化項目土地供應
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營利性文化事業項目使用文化用地的,可以採取協定出讓方式供地;經州、縣市政府遴選確定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用地,可以採取“帶產業項目”掛牌方式供應,但房地產業項目除外。在新增經營性用地出讓中,通過出讓前的規劃實施評估,按照區域文化設施配置情況,優先配套建設文化類公共設施。
二.合理利用存量用地
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利用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利用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照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經相關土地出讓協調決策機構集體決策,土地價款可按照有關規定分期繳納,最長時間不超過兩年。在符合城市規劃和建設規範、不影響相鄰關係及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鼓勵存量文化產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落實國家土地政策
全面落實國家、省有關土地政策,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給予優先供地。經州、縣市政府遴選的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用地可以實行彈性年期供應。
四.落實文化項目用地保障
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劃和建設相應的文化設施。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劇場、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創意園區等文化基礎設施,鼓勵各級政府給予用地等政策支持。
第十四章 項目支撐
“十四五”期間,按照項目目標要求,細化建設措施,加強項目儲備,建立和完善項目庫,強化項目支撐。
“十四五”期間共規劃建設340個項目,總投資165億元,其中文化事業建設項目305個,投資54.6億元,文旅融合產業發展項目35個,投資110.4億元。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項目252個,投資26億元;文物保護項目18個,投資12.9 億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22,投資14.3 億元;文藝演出項目13個,投資1.4億元;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基地)項目2個,投資1.2億元;文旅融合示範景區項目2個,投資13億元;文旅融合示範小鎮項目2個,投資84.4億元;文旅融合示範村項目2個,投資3.8億元;文化旅遊特色街區項目2個,投資2.3億元;紅色旅遊示範項目7個,投資3.7億元;文化旅遊節會賽會項目13個,投資0.4億元;文旅融合文創IP項目5個,投資1.6億元。

解讀

一、規劃出台背景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堅持社會主義化發展方向,“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黨和國家的戰略方針。進入新時代,文化與經濟、政治加速融合,文化將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十四五”時期是楚雄州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是全面建設文化強州、旅遊強州的關鍵時期。為推動我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雲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楚雄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二、編制過程
根據《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全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楚政辦〔2019〕51號)要求,楚雄州文化和旅遊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及時作出部署,積極組織編制了《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20年7月形成初稿,為對標國家和省級規劃,州文化和旅遊局主要領導帶隊到省廳進行專題匯報3次,召開了8次會議,進行了22次修改,向各縣市、州級相關部門、直屬單位徵求了2輪意見,在部門網站上向公眾公開徵意見建議,並經州“十四五”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同意,2021年11月9日組織召開了專家評審會,經評審,在提出修改和完善相關內容的建議基礎上通過了評審。專家評審提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意見:一是框架結構的調整。框架結構是按照州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印發的通知要求編排的,專家意見不妥,沒有採納。二是對發展目標章節進行調整,按建議進行了調整。三是對第三章節“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內容進行擴充,修改後擴充為五節。四是第四章“章節文物維修保護建設”體系中增加安全內容,修改後增加了一節文物消防安全內容。五是增加擴充改革內容,增加了一章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其他為表述性、用詞用句方面的內容,都按要求進行了修改。 2022年7月12日經州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三、主要內容
《楚雄州“十四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分為發展基礎和形勢展望、總體思路、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繁榮文藝精品創作、深入推進文旅整合發展、推進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措施、項目支撐共十四個章節。
(一)發展基礎和形勢展望
“十三五”以來,在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雲南建設民族大省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圍繞“民族文化強州”建設目標,全州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取得新成效,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覆蓋全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主要取得六大成就: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成果。二是藝術創作成果豐碩,文藝展演和交流成效顯著。三是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重要成果。四是全面構建現代文化市場管理體系。五是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六是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二)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目標
2035年遠景目標:到2035年,全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特質凸顯、文化事業繁榮,文化人才薈萃,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文化影響力迸發,全州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全面建成文化強州,文化建設達到全省前列水平。
“十四五”發展目標:“十四五”期間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形勢及全州文化發展條件,緊緊國繞建設文化強州戰略目標,以持續現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為抓手,創新發展楚雄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努力建設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到2025年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指標全面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面建成楚雄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文化強州目標。
(三)、“十四五”發展重點任務
“十四五”期間,楚雄州文化事業發展主要圍繞以下十大任務展開工作:
一是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數位化、社會化,重點推進“三館一中心”建設。
二是推進文物保護利用。認真貫徹落實相關保護法律、條例,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單位項目的儲備申報工作,加強各級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力度,加強文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並為考古事業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
三是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切實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數據整理、宣傳與傳承工作,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文化支撐作用。
四是繁榮文藝精品創作。通過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工程、著力打造文藝品牌、紮實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持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不斷夯實隊伍建設、鞏固提升演藝產品六大手段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展演體系建設。
五是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重點推動節慶文化+旅遊、文化遺產+旅遊、美食文化+旅遊、民間藝術+旅遊、文化街區+旅遊等文旅融合發展。
六是推進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重點建設執法管理平台,提高執法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完善和規範文化市場執法監管制度,形成監管合力、積極開展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強化市場安全生產、持續推動平安文化市場創建工作,從而維護全州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
七是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以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加強市場管理服務為重點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實守法、監管有力的健康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滿足人民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
八是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整合資源平台、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模式,加大文化旅遊外宣工作力度,積極拓展客源市場,著力構建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內外聯合、企業參與、媒體互動的文化旅遊外宣工作體系。
九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形成目標明確、資源最佳化組合、布局結構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滿足全州各族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十是加強人才隊伍體建設。創新文化人才培養機制,最佳化文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上忠誠可靠、作風上務實過硬、業務上紮實精湛的文化人才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重視文化發展。二是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社會參與。三是強化項目支撐,建立運行機制。四是加強法治建設,形成良序發展。五是強化理論武裝,促進健康發展。六是強化考核監督,重視經驗推廣。七是加強用地保障,促進產業發展。
(五)“十四五”期間項目投資計畫
“十四五”期間共規劃建設148個項目,其中文化事業項項目113個,計畫投資59.4億元,文旅融合產業發展項目35個,計畫投資101.4億元,計畫總投資168.9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