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鎖和狹窄

先天性結腸閉鎖與狹窄 (congenital stenosis and atresia of colon)較為少見,1673年由Bininger在作首例報導。1922年Gaub首次採用結腸造口術治療該畸形,1947年Potts首次採用一期吻合術治療本病成功。由於本病並非常見,尚缺乏系統全面的報導,僅限於個別病例報導。

在消化道閉鎖與狹窄畸形中結腸閉鎖與狹窄(colonic atresia and stenosis)較為少見,一般約占10%,只有胃閉鎖畸形比其更為罕見。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先天性結腸閉鎖與狹窄
  • 外文名:congenital stenosis and atresia of colon
  • 就診科室:腸胃科
  • 常見發病部位:消化道
  • 傳染性:無
鑑別診斷,發病原因,

鑑別診斷

先天性結腸閉鎖與狹窄 (congenital stenosis and atresia of colon)較為少見,1673年由Bininger在作首例報導。1922年Gaub首次採用結腸造口術治療該畸形,1947年Potts首次採用一期吻合術治療本病成功。由於本病並非常見,尚缺乏系統全面的報導,僅限於個別病例報導。
在消化道閉鎖與狹窄畸形中結腸閉鎖與狹窄(colonic atresia and stenosis)較為少見,一般約占10%,只有胃閉鎖畸形比其更為罕見。

發病原因

1.胚胎時期腸道空化不全 過去根據Tandier學說,認為在胚胎髮育第5周以前,消化管腔具有上皮細胞所覆蓋的完整腸管。此後上皮細胞增長極快,腸腔由於上皮細胞增殖而被閉塞,稱之實質期。後來中間出現空泡,形成囊腫狀空隙又互相連合,在胚胎12周時腸腔重新貫通,如空隙連合不完全,即形成閉鎖或狹窄。近年來對這一學說提出了一些疑問,如Ⅲ型小腸或結腸閉鎖就不能以Tandler學說解釋。
2.胎兒腸系膜血液循環因受損害而發生障礙 腸系膜血管分支畸形或閉塞,胎兒腹腔內感染如胎便性腹膜炎等均能導致結腸閉鎖與狹窄。Louw等進行結腸閉鎖病因研究,在1955年採用了胎狗的胎仔做試驗。他們結紮胎仔的一段小腸系膜的血管,能造成這一段小腸閉鎖,而且這一段小腸系膜也有缺陷,提出胃腸道閉鎖是由於胚胎時期腸系膜受損後阻塞引起的,損傷的原因可能是腸扭轉、腸旋轉不良、內疝或血管畸形
Abram等(1968)用80天的羊胎做試驗,將羊胎腸系膜撕裂,幾乎100%能造成Ⅰ、Ⅱ或Ⅲ型腸閉鎖,因此結腸閉鎖和狹窄的胚胎髮育過程中可能有以上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