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年

長興二年一般指本詞條

辛卯年(兔年

後唐長興二年

南吳大和三年

吳越寶正六年

長興二年

于闐同慶二十年

契丹天顯六年

南漢大有四年

荊南長興二年

東丹國甘露六年

馬楚長興二年

南詔大明元年

基本介紹

紀年,931年年表,史料記載,大事,

紀年

辛卯年(兔年
後唐長興二年
吳越寶正六年
長興二年
于闐同慶二十年
馬楚長興二年

931年年表

歷史紀事
閩王延鈞稱帝
閩王王延鈞好神仙之術,寵信道士陳守元、巫者徐彥林,以二人為議修寶皇宮,以陳守元為宮主。曾信寶皇之命避位受篆,以應六十年天子之讖。後唐長興三年(932)曾謀帝,於六月上表後唐,請以錢鏐吳越王馬殷的尚書令之銜命己,後唐不報,遂絕職貢。至四年正月,以舊宅為龍躍宮,於寶皇宮即帝位,更己名為王鏻,國號大閩,建元龍啟
後唐置同二品銜
唐初,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為宰相,凡以其他官員參預政事,而本官品階較低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為宰相,意即與正三品之階的中書令門下侍郎享有同等權力及待遇。以後同三品漸成參政標誌,只有加此號才為真宰相。大曆二年(767)中書令、侍中升為正二品,同三品之稱亦已廢而不用。中、晚唐及至五代,同平章事漸為真宰相銜。後唐長興四年(933)九月,後唐加宣徽使、判三司馮贊同中書門下二品,充三司使
後唐明宗卒,閔帝即位
後唐長興四年(933)十一月二十六日,後唐明宗經秦王之亂,病情加劇而卒。死前,命宣徽使孟漢瓊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召宋王李從厚。二十九日,李從厚至洛陽,十二月初一即皇帝位,即後唐閔帝(亦稱少帝、廢帝)。後唐閔帝李從厚(914——939),後唐明宗第三子,小名菩薩奴。天成二年(927)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三年受妻夫孔循之累出為宣武軍節度使,四年移鎮河東,長興元年(930)改鎮州節度使,封宋王。在位即四個月即為潞王李從珂所廢,
遇害。
後唐改元應順
後唐閔帝於長興四年(933)十二月即位,次年正月初七大赦,取應天順人之義,改元應順
文化紀事
《虬髯客》杜光庭
後唐長興四年(933),蜀中道士杜光庭卒。杜光庭(850——933),字聖賓,一作賓聖(亦有作賓至),處州溍雲(今浙江)人,一作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鹹通中應九經舉不第,入天台山學道。僖宗入蜀,杜光庭從幸,後留於蜀中,前蜀官至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歸隱青城山,號登瀛(一作東瀛)子。著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道教靈驗記》等,流傳千年的傳奇《虬髯客》亦出自杜光庭筆下。
齊己卒
後唐長興(930——933)末年,詩僧齊己卒,年諭古稀。齊己,俗姓胡,益陽人(一作長沙人),自幼出家,善詩,其頸生瘤贅,時號詩囊。自號“衡岳沙門”,生性散淡,懶謁王侯。著有《白蓮集》。

史料記載

後唐長興二年(931)正月,後唐以沙州節度使曹議金中書令。其年,曹議金沙州新開洞窟以為功德。D108窟塑有金身佛本尊,壁畫維摩經變,佛傳、思益梵天經變等;另塑有供養人尼四身,女像二十二身,男像三十身,分列於南北兩壁,為曹議金夫婦像及曹元德等父子兄弟及夫人外家姐妹等。D100窟亦為新窟,繪有《曹氏夫婦出行圖》。曹議金出行圖殘毀較多,夫人回鶻公主出行圖保存完好,前有御者為先導,左道為舞蹈人、女樂、勇士;道中一朱衣人,道左有五騎,其中一人似與女樂相語。回鶻公主騎白馬,左右二御者,十餘騎侍女相隨。公主高冠加笠,女侍後有香亭3座,後隨有婦人、女童、轎車等。曹氏夫婦出行圖為莫高窟五代畫壁中巨製。洞中四壁另繪有經變圖等,塑有供養人像。
後唐長興二年(931)三月,後唐橫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孔循(884——931),身世不詳。少為汴州(今河南開封)富人李讓養子。朱全忠鎮汴,李讓為朱全忠養子,孔循隨之冒姓朱。後又為朱氏諸兒乳母養以為子,因隨姓趙為均衡。唐末,孔循曾與蔣玄暉張廷范等人共弒唐昭宗。後又與王殷共殺昭宗何皇后,並殺柳璨蔣玄暉張廷范等人。入梁,為租庸使,改名孔循。後唐莊宗時權知汴州。明宗入立,以循為樞密使,東都留守。孔循用法嚴酷,曾因民犯曲禁而族殺其家。後因與樞密使安重誨有隙,出為忠武軍節度使,徙鎮橫海。
王延稟敗死福州
閩奉國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延稟曾助王延鈞奪閩王之位。後唐長興二年(931)四月,王延稟風聞王延鈞染疾,率子王繼雄領水軍自建州(今福建建甌)襲福州。王延稟攻福州西門,王繼雄攻東門。王延鈞將王仁達以詐降之計誘殺王繼雄,繼之又攻王延稟,擒之,囚於別室。王延鈞派人至建州招撫,建州王延稟部下殺使者,奉王繼升、王繼倫兄弟奔吳越。五月,王延鈞王延稟,復其本姓名周彥琛。
後唐殺安重誨
後唐長興二年(931)閏五月,後唐殺樞密使安重誨並其二子。安重誨(?——931),應州(今山西應縣)人。少事後唐明宗,明宗自鄴都起事,安重誨謀劃大計,佐命之功第一。明宗入立,為樞密使,獨攬大權,四方奏事先向安重誨然後上聞,群君無敢幹政。其執政期間,矯詔殺宰相判三司任圜,絕吳越,激反兩川,種潞王之禍。後唐伐兩川,因道路艱險,糧草不繼,關西之民苦於運輸,安重誨請命督糧運,西人驚恐,鳳翔節度使朱弘昭宣徽使孟昭瓊奏其狀,至三泉召還,遷河中節度使。安重誨告老,以太子太師致仕,後唐以李從璋節度河中,以藥彥稠領兵赴河中以防不測,重誨二子聞訊還奔。安重誨械二子還京師,行至陝州(今河南三門峽),下獄,見殺。

大事

(1)春,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謝。
(1)春季,正月,壬戌(初三),孟知祥上表感謝朝廷遣還戍兵。
(2)庚午,李仁罕遂州夏魯奇自殺。
(2)庚午(十一日),川軍李仁罕攻陷遂州,官軍守將夏魯奇自殺。
癸酉,石敬瑭復引兵至劍州,屯於北山。孟知祥夏魯奇首以示之。魯奇二子從敬瑭在軍中,泣請往取其首葬之,敬瑭曰:“知祥長者,必葬而父,豈不愈於身首異處乎!”既而知祥果收葬之。敬瑭與趙廷隱戰不利,復還劍門。
癸酉(十四日),石敬瑭再次引兵到劍州,屯駐在北山。孟知祥砍了夏魯奇的人頭示眾。夏魯奇的兩個兒子跟隨石敬瑭在軍隊中,哭泣著請求往敵陣取回夏魯奇的頭來安葬,石敬瑭說:“孟知祥是厚道的長者,必然會安葬你們的父親,那樣豈不比把你父親身體和首級分為兩處更好些嗎!”過後孟知祥果然把夏魯奇收葬了。石敬瑭同趙廷隱交戰不能取得勝利,又還軍於劍門。
(3)丙戌,加高從誨中書令
(3)丙戌(二十七日),加封高從誨兼任中書令
(4)東川歸合州於武信軍。
(4)東川把原先占領的合州歸還給其舊統轄的武信軍。
(5)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諂事安重誨,連得大鎮。重誨過鳳翔,弘昭迎拜馬首,館於府舍,延入寢室,妻子羅拜,奉進酒食,禮甚謹。重誨為弘昭泣言:“讒人交構,幾不免,賴主上明察,得保宗族。”重誨既去,弘昭即奏“重誨怨望,有惡言,不可令至行營,恐奪石敬瑭兵柄。”又遺敬瑭書,言“重誨舉措孟浪,若至軍前,恐將士疑駭,不戰自潰,宜逆止之。”敬瑭大懼,即上言:“重誨至,恐人情有變,宜急征還。”宣徽使孟漢瓊自西方還,亦言重誨過惡,有詔召重誨還。
(5)起初,鳳翔節度使朱弘昭討好安重誨,連連得以領治大的節鎮安重誨經過鳳翔時,朱弘昭在馬前迎接拜禮,讓安重誨下榻在他的官舍內,並且延請到內室,叫出妻子羅列參拜,親自上菜進酒,禮節極為恭敬。安重誨朱弘昭哭著說:“小人用讒言構陷於我,幾乎得罪不能免死,幸虧仰賴君主洞察明透,才得以保全我的宗族。”安重誨走了以後,朱弘昭立即上奏:“安重誨埋怨朝廷,並說了朝廷的壞話,不可讓他到達行營,恐怕他要奪取石敬瑭的兵權。”朱弘昭又寫信給石敬瑭,說:“安重誨行動魯莽,他若到了軍隊中,恐怕將士都要懷疑恐懼,不戰自潰,應該阻擋他前去。”石敬瑭非常害怕,立即上表奏稱:“安重誨如果來到軍前,恐怕人心有變,要趕快把他調回。”此時,宣徽使孟漢瓊從西面前線回朝,也奏說安重誨的過失和罪行,於是,明宗下詔召喚安重誨還京。
二月,己丑朔,石敬瑭以遂、閬既陷,糧運不繼,燒營北歸。軍前以告孟知祥,知祥匿其書,謂趙季良曰:“北軍漸進,奈何?”季良曰:“不過綿州,必遁。”知祥問其故,曰:“我逸彼勞,彼懸軍千里,糧盡,能無遁乎!”知祥大笑,以書示之。
二月,己丑朔(初一),石敬瑭由於遂州、閬州已經陷落,糧秣運輸接應不上,燒了營寨北歸。前鋒把情況報告孟知祥孟知祥藏起了報告信,對趙季良說:“北軍漸漸向前推進,該怎么辦?”趙季良說:“他們到不了綿州,必然要退回去。”孟知祥問是什麼原因,趙季良說:“我逸彼勞,他們把軍隊遠遠派遣在千里之外,糧食吃完了,能不走嗎?”孟知祥大笑,才把報告信拿給他看。
(6)安重誨至三泉,得詔亟歸;過鳳翔,朱弘昭不內,重誨懼,馳騎而東。
(6)安重誨到達三泉後,得到明宗詔書,急忙回朝,再過鳳翔時,朱弘昭不接納。安重誨害怕,快馬馳奔向東續進。
(7)兩川兵追石敬瑭至利州,壬辰,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棄城走;甲午,兩川兵入利州。孟知祥以趙廷隱為昭武留後,延隱遣使密言於知祥曰:“董璋多詐,可與同憂,不可與共樂,他日必為公患。因其至劍州勞軍,請圖之。並兩川之眾,可以得志於天下。”知祥不許。璋入廷隱營,留宿而去。廷隱嘆曰:“不從吾謀,禍難未已!”
(7)兩川兵馬追趕石敬瑭到利州,壬辰(初四),昭武節度使李彥琦放棄城池逃走;甲午(初六),兩川兵進入利州。孟知祥用趙廷隱為昭武留後,趙廷隱派使者秘密對孟知祥說:“董璋為人多詐變,可以和他同憂患,不可和他共安樂,這個人以後必然是您的禍患。乘他到劍州慰勞軍隊,請您謀取他。併吞兩川之眾,可以得志於天下。”孟知祥不答應。董璋來到趙廷隱的軍營,留住一夜而去。趙廷隱嘆息說:“不依我的計謀,禍害難於制止了。”
(8)庚子,孟知祥以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使將水軍東略地。
(8)庚子(十二日),孟知祥任用武信留後李仁罕為峽路行營招討使,讓他帶領水軍向東略取地盤。
(9)辛丑,以樞密使兼中書令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趙鳳言於上曰:“重誨陛下家臣,其心終不叛主,但以不能周防,為人所讒;陛下不察其心,死無日矣。”上以為朋黨,不悅。
(9)辛丑(十三日)任用樞密使中書令安重誨為護國節度使。趙鳳對後唐明宗說:“安重誨是陛下的家臣,他的心絕不會背叛主人,但因為他能周密地防備,被人所讒毀;如陛下不明察他的心跡,他就會不知哪天到死於非命了。”明宗認為趙鳳與安重誨結為朋黨,不高興。
(10)乙巳,趙廷隱、李肇劍州引還,留兵五千戍利州。丙午,董璋亦還東川,留兵三千戍果、閬。
(10)乙巳(十七日),趙廷隱、李肇劍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馬戍守利州。丙午(十八日),董璋也回到東川,留三千兵馬戍果州、閬州。
(11)丁巳,李仁罕陷忠州。
(11)丁巳(二十七日),李仁罕攻陷忠州。
(12)吳徐知誥欲以中書侍郎、內樞使宋齊丘為相,齊丘自以資望素淺,欲以退讓為高,謁歸洪州葬父,因入九華山,止於應天寺,啟求隱居;吳主下詔征之,知誥亦以書招之,皆不至。知誥遣其子景通自入山敦諭,齊丘始還朝,除右僕射致仕,更命應天寺曰征賢寺。
(12)吳國徐知誥打算讓中書侍郎、內樞使宋齊丘任宰相,宋齊丘以為自己資望素來淺薄,想用退讓表示高尚,回故鄉洪州安葬父親,藉機進入九華山,留在應天寺,啟奏請求隱居;吳國君主下詔徵調他回朝,徐知誥也寫信招他回來,宋齊丘都不來。徐知誥派其子徐景通親自入山敦促勸說,宋齊丘才回朝,封為右僕射,讓他告老退休,把應天寺改名為“征賢寺”。
(13)三月,己未朔,李仁罕陷萬州;庚申,陷雲安監。
(13)三月,己未朔(初一),李仁罕攻陷萬州;庚申(初六),攻陷雲安監。
(14)辛酉,賜契丹東丹王突欲姓東丹,名慕華,以為懷化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其部曲及先所俘契丹將惕隱等,皆賜姓名。惕隱姓狄,名懷忠。
(14)辛酉(初七),後唐明宗賜契丹的東丹王突欲姓東丹,名叫慕華,任用他為懷化節度使及瑞、慎等州的觀察使;他的家兵和以前俘獲的契丹酋長惕隱等人都賜姓名。惕隱姓狄,名懷忠。
(15)李仁罕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棄鎮,與楊漢賓自均,房逃歸;壬戌,仁罕陷夔州。
(15)李仁罕到達夔州,寧江節度使安崇阮放棄鎮所,與楊漢賓從均州、房州逃歸;壬戌(初四),李仁罕攻陷夔州。
(16)帝既解安重誨樞務,乃召李從珂,泣謂曰:“如重誨意,汝安得復見吾!”丙寅,以從珂為左衛大將軍
(16)明宗既已解除了安重誨的樞要職務,便把義子李從珂召回來,流著眼淚對他說:“如果按照安重誨的意思,你哪還能夠見到我!”丙寅(初八),任命李從珂為左衛大將軍
(17)壬申,橫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卒。
(17)壬申(十四日),橫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去世。
(18)乙酉,復以錢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遣監門上將軍張往諭旨,以向日致仕,安重誨矯制也。
(18)乙酉(二十七日),後唐朝廷重新任命錢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派監門上將軍張前往宣諭聖旨,因為以前讓錢告老退休,是安重誨假託詔命所為。
(19)丁亥,以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19)丁亥(二十九日),任用太常卿李愚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0)夏,四月,辛卯,以王德妃淑妃
(20)夏季,四月,辛卯(初三),把王德妃升為淑妃
(21)閩奉國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延稟聞閩王延鈞有疾,以次子繼升知建州留後,帥建州刺史繼雄將水軍襲福州。癸卯,延稟攻西門,繼雄攻東門;延鈞遣樓船指揮使王仁達將水軍拒之。仁達伏甲舟中,偽立白幟請降,繼雄喜,屏左右,登仁達舟慰撫之;仁達斬繼雄,梟首於西門。延稟方縱火攻城,見之,慟哭,仁達因縱兵擊之,眾潰,左右以斛舁延稟而走,甲辰,追擒之。延鈞見之曰:“果煩老兄再下!”延稟慚不能對。延鈞囚於別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撫其黨,其黨殺使者,奉繼升及弟繼倫奔吳越。仁達,延鈞從子也。
(21)閩國奉國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延稟聽說閩王王延鈞有病,他的次子王繼升為建州留後,自己帶領建州刺史王繼雄統率水軍進襲福州。癸卯(十五日),王延稟攻西門,王繼雄攻東門;王延鈞派樓船指揮使王仁達統領水軍抵抗。王仁達在舟中埋伏了甲兵,假樹白旗請求投降,王繼雄很高興,於是屏退左右,登上王仁達的船來慰撫他;王仁達殺了王繼雄,砍了頭懸掛在西門。王延稟正在放火攻城,看見之後,哀痛大哭,王仁達因此縱兵攻擊他,其眾潰散,左右的人用巨斛抬著王延稟奔逃。甲辰(十六日),追上抓獲了他。王延鈞見到他說:“果然麻煩你老兄再下福州了!”王延稟慚愧得不能回對。王延鈞把他囚押在別室,派使者到建州招撫他的黨羽;王延稟的黨羽殺死使者,保護著王繼升和他的弟弟王繼倫投奔吳越國。王仁達是王延鈞的侄兒。
(22)以宣徽北院使趙延壽樞密使
(22)任用宣徽北院使趙延壽樞密使
(23)己酉,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23)己酉(二十一日),委任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任六軍諸衛副使。
(24)辛亥,以朱弘昭宣徽南院使。
(24)辛亥(二十三日),任用朱弘昭為宣徽南院使。
(25)五月,閩王延鈞斬王延稟於市,復其姓名曰周彥琛,遣其弟都教練使延政如建州撫慰吏民。
(25)五月,閩王王延鈞斬殺了其異姓兄弟王延稟,恢復其姓名為周彥琛,派遣他的弟弟都教練使王延政到建州撫慰官吏和民眾。
(26)丁卯,罷畝稅曲線,城中官造減舊半價,鄉村聽百姓自造;民甚至便之。
(26)丁卯(初十),停止計畝收酒稅錢,城內官造按舊價減半,鄉村聽由百姓自己製造;民眾很稱方便。
(27)己卯,以孟漢瓊知內侍省事,充宣徽北院使。漢瓊,本趙王熔奴也。時范延光趙延壽雖為樞密使,懲安重誨以剛愎得罪,每於政事不敢可否;獨漢瓊與王淑妃居中用事,人皆憚之。先是,宮中須索稍逾常度,重誨輒執奏,由是非分之求殆絕。至是,漢瓊直以中宮之命取府庫物,不復關由樞密院及三司,亦無文書,所取不可勝紀。
(27)己卯(二十二日),任命孟漢瓊為知內侍省事,充任宣徽北院使。孟漢瓊本來是趙王王熔的家奴。當時,范延光趙延壽雖然身為樞秘使,但是以安重誨剛愎用事獲罪為戒,往往對政事不敢表示可否;獨有孟漢瓊王淑妃在內宮弄權,人們都懼怕他們。起初,宮中需要和索取稍有超越正常用度,安重誨常常抓住上奏後唐明宗,因此非份的求取幾乎斷絕了。到這時,孟漢瓊徑直用中宮的命令調取府庫中的器物,不再通知樞密院和三司,也沒有文書憑據,所取之物不可勝計。
(28)辛巳,以相州刺史孟鵠為左驍衛大將軍,充三司使
(28)辛巳(二十四日),任用相州刺史孟鵠為左驍衛大將軍,充任三司使
(29)昭武留後趙廷隱自成都赴利州,逾月,請兵進取興元及秦、鳳;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許。
(29)昭武留後趙廷隱從成都赴利州,過了一個月,請派兵進取興元及秦州鳳州;孟知祥因為兵疲民困,沒有答應趙廷隱的請求。
(30)護國節度使兼中書令安重誨內不自安,表請致仕;閏月,庚寅,制以太子太師致仕。是日,其子崇贊、崇緒逃奔河中。
(30)護國節度使兼中書令安重誨內心感到不能自安,上表請求退休;閏五月,庚寅(初三),後唐明宗下詔讓他以太子太師銜告老退休。就在這一天,他的兒子安崇贊、安崇緒逃奔到河中。
壬辰,以保義節度使李從璋為護國節度使。甲午,遣步軍指揮使藥彥稠將兵趣河中。
壬辰(初五),任命保義節度使李從璋為護國節度使。甲午(初七),派遣步軍指揮使藥彥稠領兵進軍河中。
安崇贊等至河中,重誨驚曰:“汝安得來?”既而曰:“吾知之矣,此非渠意,為人所使耳。吾以死徇國,夫復何言!”乃執二子表送詣闕。
安崇贊等到了河中,安重誨吃驚說“你們為什麼來這裡?”接著又說:“我明白了,這不是你們的意思,是被人所利用啊。我要以死殉國,還有什麼再說的?”於是,捉拿了二子上表押送到朝廷。
明日,有中使至,見重誨,慟哭久之;重誨問其故,中使曰:“人言令公有異志,朝廷已遣藥彥稠將兵至矣。”重誨曰:“吾受國恩,死不足報,敢有異志,更煩國家發兵,貽主上之憂,罪益重矣。”崇贊等至陝,有詔系獄。皇城使崔光鄴素惡重誨,帝遣詣河中察之,曰:“重誨果有異志則誅之。”光鄴至河中,李眾璋以甲士圍其第,自入見重誨,拜於庭下。重誨驚,降階答拜,從璋奮撾擊其首;妻張氏驚救,亦撾殺之。
第二天,有內廷使者到來,見到安重誨,悲痛涕哭不止;安重誨問他為什麼這樣悲痛,內使說:“人們傳說您要謀反,朝廷已派遣藥彥稠領兵過來了。”安重誨說:“我受國家重恩,死也不足報答,怎敢有異志,來煩擾國家發兵,招致主上的憂慮,那就罪過更重了。”安崇贊等到了陝州,詔令把他們囚系獄中。皇城使崔光鄴向來厭惡安重誨,後唐明宗派他到河中去察看情況,並說:“安重誨如果真有異志就殺了他。”崔光鄴到了河中,李從璋派帶甲的士兵包圍安重誨的府第,自己進入見安重誨,拜於庭下。安重誨大驚,走下台階答拜,李從璋猛然奮起以錘撾擊過他的頭部;安妻張氏驚慌援救,也被擊斃。
奏至,己亥,下詔,以重誨離間孟知祥董璋、錢為重誨罪,又誣其欲自擊淮南以圖兵柄,遣元隨竊二子歸本道;並二子誅之。
奏章到了朝廷,己亥(十二日),明宗下詔書,把安重誨離間孟知祥、董璋、錢與朝廷的關係作為安重誨的罪行,又誣說他想自己出擊淮南以奪取兵權,派遣元隨暗中帶安崇贊、安崇緒二子歸還本道;並將二人誅殺。
(31)丙午,帝遣西川進奏官蘇願、東川將劉澄各還本鎮,諭以安重誨專命,興兵致討,今已伏辜。
(31)丙午(十九日),後唐明宗派西川進奏官蘇願、東川軍將領劉澄各自回到本軍鎮所,傳達:因安重誨專權,朝廷對他興兵討伐,安重誨已經伏罪死亡。
(32)六月,乙丑,復以李從珂同平章事,充西都留守。
(32)六月,乙丑(初九),重新任用李從珂為同平章事,充任西都留守。
(33)丙子,命諸道均民田稅。
(33)丙子(二十日),後唐朝廷命令所轄諸道均衡民眾的田稅。
(34)閩王延鈞好神仙之術,道士陳守元、巫者徐彥林與盛韜共誘之作寶皇宮,極土木之盛,以守元為宮主。
(34)閩王王延鈞喜好神仙不死之術,道士陳守元、巫師徐彥林與盛韜共同誘使他興建寶皇宮道觀,土木工程極為豪華,就以陳守元為宮主。
(35)秋,九月,己亥,更賜東丹慕華姓名曰李贊華
(35)秋季,九月,己亥(十五日),重新賜予東丹慕華的姓名叫李贊華
(36)吳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諫卒;以諸道副都統、鎮海節度使、守中書令徐知詢代之,賜爵東海郡王。徐知誥之召知詢入朝也,知諫豫其謀。知詢遇其喪於途,撫棺泣曰:“弟用心如此,我亦無撼,然何面見先王於地下乎!”
(36)吳國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諫去世;任用諸道副都統、鎮海節度使、守中書令徐知詢代替他,賜爵東海郡王。天成四年時,徐知誥利用權柄召調徐知詢入吳國朝廷,徐知諫參與了策劃。此次,徐知詢往洪州赴任,路上遇到徐知諫的靈柩,徐知詢撫摸著棺材哭泣說:“老弟對我如此用心,我也不怨恨你,然而你有何面目見先王於地下呢?”
(37)辛丑,加樞密使范延光同平章事。
(37)辛丑(十七日),封樞密使范延光為同平章事。
(38)辛亥,敕解縱五坊鷹隼,內外無得更進。馮道曰:“陛下可謂仁及禽獸。”上曰:“不然。朕昔嘗從武皇獵,時秋稼方熟,有獸逸入田中,遣騎取之,比及得獸,余稼無幾。以是思之,獵有損無益,故不為耳。”
(38)辛亥(二十七日),後唐明宗敕令把內廷五坊豢養的鷹隼都放回山林,以後朝廷內外都不得再進獻。馮道說:“陛下可稱仁愛及於禽獸了。”明宗說:“不是這樣。朕從前曾經隨從武皇帝打獵,當時正當秋季,禾稼剛成熟,有的野獸逃入田中,派人騎著馬去獵取,等到抓住野獸,禾稼已經剩餘沒有多少了。因此想到,縱放鷹犬去打獵有損無益,所以我不乾那種事情啊。”
(39)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揮使李進唐攻通州,拔之。
(39)冬季,十月,丁卯(十三日),洋州指揮使李進唐攻打蜀地通州,予以攻克。
(40)壬午,以王延政為建州刺史。
(40)壬午(二十九日),後唐任用王延政建州刺史。
(41)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41)十一月,甲申朔(初一),出現日食。
(42)癸巳,蘇願至成都,孟知祥聞甥在朝廷者皆無恙,遣使告董璋,欲與之俱上表謝罪。璋怒曰:“孟公親戚皆完,固宜歸附;璋已族滅,尚何謝為!詔書皆在蘇願腹中,劉澄安得豫聞,璋豈不知邪!”由是復為怨敵。
(42)癸巳(初十),蘇願到達成都,孟知祥聽說他的親戚在後唐朝廷做官的都安然無事,就派使者去告訴董璋,想要和董璋一同上表謝罪。董璋發怒說:“孟公親戚都完好,當然應該歸附朝廷;我的宗族已經殺滅,還有什麼可謝的!朝廷下的詔書都在蘇願的肚子裡,劉澄哪得預問,我董璋難道不知道嗎!”從此,又成為怨敵。
(43)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還成都。
(43)乙未(十二日),李仁罕從夔州領兵返還成都。
(44)吳中書令徐知誥表稱輔政歲久,請歸老金陵;乃以知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金陵,余官如故,總錄朝政如徐溫故事。以其子兵部尚書、參政事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留江都輔政;以內樞使、同平章事王令謀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以宋齊丘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兼內樞使,以佐景通。
(44)吳國中書令徐知誥向吳主上表說,自己輔政時間長了,請求告老回金陵;吳主便任命知誥為鎮海、寧國節度使,鎮守金陵,其餘官職如舊,總管朝政像他的父親徐溫一樣。又任用徐知誥的兒子兵部尚書、參政事徐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諸軍事務,留在江都輔政;還用內樞使、同平章事王令謀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用宋齊丘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二人並同平章事,兼內樞使,以協助徐景通。
賜德勝節度使張崇爵清河王。崇在廬州貪暴,州人苦之,屢嘗入朝,厚以貨結權要,由是常得還鎮,為廬州患者二十餘年。
賜德勝節度使張崇進爵清河王。張崇在廬州貪婪暴虐,百姓叫苦。他曾經屢次入朝,用大量財勾結朝中有權有勢的高官,因此常常能夠返還原鎮,成為廬州的禍害達二十多年。
(45)十二月,甲寅朔,初聽百姓自鑄農器並雜鐵器,每田二畝,夏秋輸農具三線。
(45)十二月,甲寅朔(初一),開始聽任百姓自己鑄造農具和雜鐵器,每有田二畝,夏秋季納農具稅三線。
(46)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聞梁太祖嗜食雞,慕之,既襲位,日殺五十雞為膳;居喪無戚容。庚申,葬武穆王衡陽,將發引,頓食雞數盤,前吏部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食蒸豚,何代無賢!”
(46)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聽說後梁太祖朱溫嗜好吃雞,很羨慕,待到他繼承楚王位以後,每天殺五十隻雞供膳食之用,他正居於服喪之期,也沒有悲傷的樣子。庚申(初七),在衡陽埋葬他的父親武穆王馬殷,將要發喪,頓時吃了數盤雞湯,前吏部侍郎潘起譏諷他說:“從前阮籍居喪吃蒸小豬;哪一代沒有‘賢人’啊!”
(47)癸亥,徐知誥至金陵。
(47)癸亥(初十),徐知誥到達金陵。
(48)昭武留後趙廷隱白孟知祥以利州城塹已完,頃在劍州與牙內都指揮使李肇同功,願以昭武讓肇,知祥褒諭,不許;廷隱三讓,癸酉,知祥召廷隱還成都,以肇代之。
(48)昭武留後趙廷隱上表稟告孟知祥,利州修整城塹已經完成,前此在守衛劍州時,牙內都指揮使李肇與他有同樣的功勞,願意把昭武軍鎮讓給李肇,孟知祥稱讚了他,但是沒有準許;趙廷隱三次表示讓位,癸酉(二十日),孟知祥把趙廷隱召回成都,讓李肇去代替他。
(49)閩陳守元等稱寶皇之命,謂閩王延鈞曰:“苟能避位受道,當為天子六十年。”延鈞信之,丙子,命其子節度副使繼鵬權軍府事。延鈞避位受,道名玄錫。
(49)閩國陳守元等聲稱,奉寶皇之命,對閩王王延鈞說:“如果您能避開王位,接受道,可以做天子六十年。”王延鈞相信了這個話,丙子(二十三日),命他的兒子節度副使王繼鵬暫管軍府之事。王延鈞避位接受道家符,取道名玄錫。
(50)愛州楊廷藝養假子三千人,圖復交州;漢交州守將李進知之,受其賂,不以聞。是歲,廷藝舉兵圍交州,漢主遣承旨程寶救之,未至,城陷。進逃歸,漢主殺之。寶圍交州,廷藝出戰,寶敗死。
(50)愛州將官楊廷藝養義子三千人,企圖復取交州;南漢守將李進知道此事,由於受到楊廷藝的賄賂,不向南漢國主劉龔報告。這一年,楊廷藝發兵圍攻交州,南漢國主派承旨程寶去救援,兵未到而城已陷。李進逃歸,南漢主把他殺了。程寶圍攻交州,楊廷藝出城迎戰,程寶戰敗而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