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有貴相
鐘繇幼時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曾與叔父鐘瑜一起去
洛陽,途中遇到一個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鐘繇相貌,便對鐘瑜說:“這個孩子面相富貴,但是將有被水淹的厄運,請小心行走。”結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過橋時,鐘繇所騎馬匹突然驚慌,鐘繇被掀翻到水裡,差點被水淹死。鐘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話應驗,便越來越欣賞鐘繇,供給他錢財,使他專心學習。
謀助獻帝
初平三年(
192年),
兗州牧曹操任派遣使者至長安上書。李傕、郭汜等人認為:“關東想自立天子,現在曹操雖然派使者來,並非出於他的真意。”於是商議扣留使者,拒絕接受曹操的誠意。鐘繇勸李傕、郭汜等人說:“當今英雄並起,各自假託帝命轄制一方,只有曹兗州是心裡想著王室,如果拒絕他的忠誠,這不是符合將來願望的辦法。”郭汜等人因為鐘繇的這番話,加以優厚地報答,從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漢帝取得聯繫。之前,曹操已多次聽謀士
荀彧稱讚鐘繇,又聽說他勸說李傕、郭汜二人幫助自己的事,於是對他充滿渴盼。
興平二年(
195年),李傕脅迫獻帝,鐘繇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獻帝出逃。同年,獻帝逃出長安,成功東歸,鐘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後拜
御史中丞,遷
侍中、
尚書僕射,根據之前的功勞封東武
亭侯。
穩定關右
馬騰、
韓遂諸將恃強居於關中。曹操為此很憂慮,經荀彧推薦,在
建安四年(
199年)命鐘繇以
侍中的身份領
司隸校尉,
持節督關中諸軍,將後方事務委託給他,特別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權力。鐘繇到達長安後,致信馬騰、韓遂等人,為他們陳述利弊禍福,馬騰、韓遂都送一子到朝廷為人質。
建安五年(
200年),曹操在官渡與
袁紹相持,鐘繇送去兩千匹馬供給軍用。曹操在給鐘繇的信中說:“得到送來的馬匹,很是應部隊的急需。關右地區平定,朝廷沒有西顧之憂,都是足下的功勳。當年
蕭何(
西漢開國元勛)鎮守關中,糧草充足,以至大軍獲勝,也不過與您的功勞相當。”
大敗郭援
建安七年(
202年),
南匈奴單于在平陽作亂,鐘繇率領各路人馬包圍他們,未能攻下;而
袁尚所任命的河東太守
郭援抵達河東,人數眾多。諸將議論想要放棄離去,鐘繇說:“袁氏正在強盛的時候,郭援現在到來,關中諸將暗中與他勾結,但還沒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過是顧忌我的威勢名聲罷了。假如下詔放棄向他們示弱,這裡所有的居民,誰不是我們的仇敵?即使我想回去,難道能夠做到嗎?這是尚未開戰先自行敗退啊!並且郭援剛愎自用,爭強好勝,必定輕視我軍,如果他們渡汾河紮營,我們趁他們沒到對岸時打擊他們,可以大獲全勝。”
此時,
張既又勸說馬騰來合擊郭援,馬騰便派自己的兒子
馬超率領精銳部隊迎面攻來。郭援到了以後,果然輕易地渡汾河,眾人勸止,不聽。還未渡到河中央,鐘繇發兵進擊,將其打得大敗,斬殺郭援,並降服單于。
郭援本是鐘繇之甥,被馬騰手下
龐德親手所殺,龐德並不知道他便是郭援。鐘繇見郭援首級後哭泣,龐德向他謝罪,鐘繇說:“郭援雖是我的外甥,但他是國賊,你何須謝罪呢?”
自從獻帝西遷,洛陽百姓減少將盡,鐘繇將關中民眾遷徙過來,又招納逃亡叛離的人口來充實,幾年之內百姓戶口逐漸充實。
建安十六年(
211年),曹操征討關中的馬超、韓遂等人。因為鐘繇充實了人口,得以用來保障供給,曹操便上表任他為
前軍師。
據《
典略》記載,馬超在起兵反曹時,曾對韓遂說:“鐘司隸(鐘繇)曾讓我圖取將軍您,關東人不能再相信了。如今,馬超棄父,認將軍為父;將軍也應當棄子,認我為子。”
魏室元勛
建安十八年(
213年),
魏國建立,以鐘繇任大理,又升為
相國。
曹丕在為魏太子時,賞賜給鐘繇“
五熟釜”,在釜上銘刻文字說:“堂堂魏國作漢室屏障。可作相國的人惟有鐘繇,實在像心臟脊骨一樣重要,整夜畢恭畢敬,不知怎樣安處,您是百官的師長,記在這裡以為眾人的楷模。”
建安二十五年(
220年),曹丕即王位,鐘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稱帝,改任鐘繇
廷尉,進封崇高
鄉侯。
黃初三年(
223年),代
賈詡為太尉,轉封平陽鄉侯。當時司徒
華歆、司空
王朗,同是曹操時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後對旁人說:“這
三公,都是一時的偉人,後世大概難以為繼了!”
年高德望
黃初七年(
226年),魏明帝
曹叡即位,鐘繇進爵為定陵侯,增邑五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戶,又遷為
太傅。鐘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當時華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進見時都讓他們乘車坐轎,由衛士抬著上殿就坐。此後三公有疾病,就把這種做法當成了舊例。
當初,曹操下令,讓眾臣公平地議論關於死刑可以改行宮刑的構想。鐘繇認為:“古代的
肉刑,經歷了聖人的設定,應該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議論的人認為肉刑不是使民眾愉悅的方法,於是作罷。到了曹丕主政時,重新下詔說:“大理想恢復肉刑,這確實是聖王的法律,各位公卿應當好好地共同討論這個建議。”商討未定,恰逢戰事起,於是又停止了討論。太和年間,鐘繇再次上疏,請求恢復肉刑,參加這次討論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意見與王朗相同(認為不宜恢復肉刑)的人居多。而曹叡以吳、蜀尚未平定為由,暫停了這次討論。
太和四年(
230年),鐘繇去世,享年八十歲。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弔唁,
諡號“成”。
書法成就
鐘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其書法古樸、典雅,字型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
張懷瓘《
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乃過於師,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他寫得最好的是楷書,《
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並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與鑽研。
由此可見,鐘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鐘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據宋代
陳思《
書苑菁華》記載,鐘繇少年時就跟隨劉勝學習了三年的書法,後來又學習
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鐘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鐘
另據《
書苑菁華》記載,鐘繇臨死時把兒子
鐘會叫到身邊,交給他一部書法秘術,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訴鐘會。他說,自己一生有三十餘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與人坐在一起談天,就在周圍地上練習。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紙張,結果時間長了被子劃了個大窟窿。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自然景物,就會與筆法聯繫起來,有時去廁所中,竟忘記了回來。這說明了鐘繇的書法藝術確實是自己勤學苦練的結果。
在苦練的同時,鐘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經常與曹操、
邯鄲淳、韋誕、
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鐘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對於兒子鐘會,也常常百般勸誡,鐘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鐘繇、鐘會父子被人們稱為“大小鐘”。
鐘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
隸書和行書,南朝
劉宋時人
羊欣《采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
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
章程書,傳秘書教國小者也;三曰
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
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鐘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么為臨摹本,要么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
宣示表》、《
薦季直表》、《
賀捷表》(
又名《戎路表》)、《
調元表》、《
力命表》。這是現存鐘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鐘繇的真跡。
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
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鐘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鐘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
王僧虔《書錄》說:“太傅《宣示》墨跡,為
丞相始興(
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
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
《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後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薦季直表》可信性最強,在唐宋時期由宮中收藏,周圍印有唐太宗
李世民“貞觀”玉璽,宋徽宗
趙佶“
宣和”、宋高宗
趙構“
紹興”,以及
清高宗“乾隆真賞”等御印,說明它曾經由以上各帝御覽。後幾經輾轉,毀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今僅存其影印件。《薦季直表》藝術成就很高,元代
陸行直讚美此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
“六帖”指《墓田丙台》(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鐘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已遠離鐘體。
“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
乙瑛碑》)、《魏上尊號碑》、《
受禪碑》,這些全為刻本,是否鐘繇所作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云:“後漢鐘太尉書”,但此碑立於東漢
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鐘繇只有三歲,顯然是誤傳。
歷代對鐘繇的書法評價極高。
梁武帝撰寫了《觀鐘繇書法十二意》,稱讚鐘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
庚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鐘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鐘書列為“神品”。此外,明
岑宗旦、清
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鐘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於用筆方面的論述。
衛恆《四體書勢·隸勢》載鐘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
益蜀)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郁勞雲市”,此語見於《初學記》,內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觀鐘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構等。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
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陶宗儀《書史會要》云:“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鐘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
張旭、
懷素、
顏真卿、
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
總而論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又與東晉
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鐘王”。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個人作品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所收錄的鐘繇的作品有:《賀捷表》、《請許吳主委質表》、《力命表》、《薦關內侯季直表》、《請復肉刑代死刑疏》、《上書自劾》、《
處士君號謚議》、《謝曹公書》、《報太子書》、《又報書》、《答太子書》、《與人書》、《詰
毛玠對狀》、《雜帖》、《隸書勢》。
人物評價
曹操: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昔
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曹丕:①於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鐘,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②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曹植:蓋精微聽察,理析豪分。規矩可則,阿保不傾。群言繫於口,而研核是非;典誥總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鐘太傅也。
曹叡:太傅功高德茂,位為師保,論行賜謚,常先依此,兼敘
廷尉於、張之德耳。
曹奐:繇,三祖之世,極位台司,佐命立勛,饗食廟庭。
陳壽:鐘繇開達理乾,
華歆清純德素,
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應詹:昔
高祖(
劉邦)使蕭何鎮關中,光武(
劉秀)令
寇恂守河內,魏武委鐘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盪,區內輯寧。
袁昂:① 張芝騖奇,鐘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四賢共類,洪芳不滅。② 鐘繇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岑宗日:鐘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
盧弼:
李通淮、汝,
臧霸青、徐,與鐘繇關中之任並重,實委全局所系,不僅一隅之得失也。
軼事典故
鬼怪傳說
據《陸氏異林》轉記
陸雲所言,鐘繇晚年時經常不上朝,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經常有個婦人來,長相美麗非凡。”問他的人說:“這是個妖怪,要把她殺了。”後來,這個婦人又來找鐘繇,不敢向前,站在門外。鐘繇問她為什麼不進來,婦人說:“您想殺死我。”鐘繇說:“沒有的事。”說完殷勤邀請,於是婦人便進到他的屋中。鐘繇殺她,但又感到殺死她十分遺憾,於是下不了手。但最終仍砍傷了她的大腿,婦人立即跑了出來,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滿路。第二天鐘繇讓人去沿著血跡尋找,結果找到一座大墳墓中,棺中有一個漂亮的婦人,外表容貌身體如活人一樣,穿著白綢衣衫,坎肩上繡有花紋,左大腿受了傷,婦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鮮血。
痴迷書法
據說,鐘繇小時候跟隨劉勝去
抱犢山,學習三年書法,常與
曹操、
邯鄲淳、
韋誕等人一起談論書法。一次,鐘繇向韋誕借《蔡伯喈筆法》看看,韋誕沒有借給他。鐘繇生氣捶胸,口吐鮮血。曹操取出五粒靈丹讓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條性命。韋誕死後,鐘繇命人盜掘他的墳墓,終於得到了這部《蔡伯喈筆法》。從此,鐘繇的書法日見長益,更趨精妙。鐘繇全神貫注地研習書法,有時躺在床上用指書寫,常常將蓋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時上廁所,竟然忘記出來。他看到各種物件都想到書法,試圖將它們書寫,描畫下來。鐘繇還很擅長三色書(
即銘石書、章程書、行押書)。
讀音問題
關於鐘繇名字中“
繇”的讀音,一般認為是“yáo”和“yóu”兩種。《
三國志集解》作者
盧弼注引
曾廷枚《香墅漫鈔》卷二說:鐘繇字元常,取《
皋陶》“彰厥有常”之義。繇同陶,非由音也。同樣還引用潘眉的話:繇,音遙。《史記·東越傳》“繇君醜”《索隱》“音搖”。《吳太伯世家》“子周繇立”《正義》“音遙”。《漢書》“徭役”字,悉作“繇”,《國志》(
《三國志》)亦多作“繇”,其作“徭”者,後來俗本所改。
楊慎稱:鐘繇字元常者,取《皋繇陳謨》“彰厥有常”之義。今多以“繇”音“由”,非也。《晉世說》(
《世說新語》):庾公謂鐘會曰:“使以久望卿,遙遙不至。”大概是舉其父之諱來嘲諷。
所以,鐘繇名字“繇”的正確讀音應該是“yáo”。
親屬成員
祖父
父輩
鐘敷,鐘繇叔父,也因黨錮而不仕。
鐘瑜,鐘繇族父,曾資助鐘繇讀書。
鐘覲,鐘繇從父。
配偶
賈氏,孫氏被休後再娶。
孫氏,因妒害張氏為鐘繇所休。
兄弟
鐘演,魏文帝時分鐘繇食邑封其及其子鐘劭、孫鐘豫為列侯。
後代
鐘毓,字稚叔,鐘繇三子,世襲定陵侯爵位,官至
青州刺史,後將軍,卒贈
車騎將軍,謚曰惠侯。
鐘會,字士季,鐘繇幼子,官至司徒,封陳侯,與
鄧艾分兵滅蜀後意圖反叛,被殺。
鐘駿,鐘毓子,世襲定陵侯爵位。
鐘邕,鐘毓子,隨鐘會滅蜀,與其一同死於軍中。
鐘毅,鐘毓子,鐘會謀反後下獄,被誅殺。
鐘辿,鐘毓子,鐘會謀反後下獄,因父祖功勞被赦免,官復原職。
鐘峻,鐘毓子,鐘會謀反後下獄,同樣因父祖功勞被赦免,官復原職。
史料記載
《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
三國演義》中,鐘繇形象與正史相似。初為長安郡守,馬超反叛時,引軍攻打長安,鐘繇率軍防衛。後城破,鐘繇從東門棄城而走,退守潼關。後奉獻帝令繇草擬詔令,冊立曹操為魏王,曹操以鐘繇為相國。明帝即位時,鐘繇為太傅。諸葛亮北伐,鐘繇舉薦司馬懿前往抵禦。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類型 | 劇名 | 飾演者 |
---|
1994年 | 電視劇 | | 李華 |
1999年 | 電視劇 | | |
2010年 | 電視劇 | | 劉庚 |
2011年 | 電影 | | |
2016年 | 電視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