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岸線資源,生態資源,水資源,交通,港口,內河運輸,鐵路,公路,航空,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歷史文化,文物古蹟,方言,
建制沿革
1990年11月15日成立鎮江市丁卯橋工業區。
1992年5月24日鎮江市丁卯橋工業區更名為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9月24日成立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港地區。
1993年10月16日,設立江蘇省鎮江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該區由丁卯開發區和大港開發區兩部分組成。
1993年12月8日原鎮江經濟開發(丁卯區)定名為“江蘇省鎮江經濟開發區”,原鎮江經濟開發區(大港區)定名為“江蘇省鎮江經濟開發區(大港區)”。
1998年2月25日以大港、丁卯、化工三個片區為基礎,建立鎮江新區。
1998年5月15號撤銷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港地區、鎮江市沿江化工建設辦公室,重新組建江蘇省鎮江經濟開發區與鎮江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10月鎮江新區新區下轄3個鎮,2個街道,政府駐地:鎮江大港金港大道98號。
人口
2009年末新區總人口數21.71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7.33萬人(男性8.603萬人,女性8.727萬人),人口出生率3.87‰, 人口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長率-1.33‰。
截至2015年10月鎮江新區常住人口22萬。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江新區位於長江下游南岸,鎮江市的東郊。地理位置東經119°45’,北緯32°11’。總面積為218.9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鎮江新區為
丘陵地貌,地質狀況穩定,岩性均勻,無滑坡和地震災害,土質多屬黃土階地,平整容易、粘性均勻,具有良好的地質承載力,平均為15噸/平方米,比上海浦東和蘇州、無錫沿江地區高出一倍。屬華南陸台下揚子準地槽寧鎮山字型區。從元古界至新生界的地層山露基本齊全,總厚度約12000米,第四系鬆散沉積層廣泛覆蓋於基岩之上,沿江一帶較為發育,最厚處達130米。
氣候
鎮江新區位於中緯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高度角比較大,日照充足,無霜期238天,日照時數2057.2小時,氣溫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歷年平均氣溫:15.5℃,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6%,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ENE(東北偏東),其次為ESE(東南偏東),歷年平均風速:3.1m/s,歷年最大風速23.0m/s,歷年平均氣壓:1014.0百帕,歷年平均降水量:1070.0毫米,歷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62.5毫米。
水文
鎮江新區地面水來源為長江,主要水系屬感潮河段,每日漲落潮各兩次,漲、落平均延時3小時25分。
水位及潮差 | 流速 | 流量 |
歷年最高洪水位:6.69米(黃海高程,下同)1996年 歷年最低枯水位:-0.65米 平均洪水位:5.20米 平均枯水位:0.06米 歷年最大潮差:2.10米 歷年最低潮差:0.01米 歷年平均潮位:0.96米 | 最大流速:2.00m/s(洪水期) 最小流速:0.50m/s(枯水期) 平均流速:1.00m/s(水位中等) | 最大洪峰:92600m3/s(1954年8月1日) 最大平均流量:43100 m3/s (1954年) 多年平均流量:28600 m3/s 最小平均流量: 21400 m3/s 最小枯水流量:4620 m3/s 年均徑流量:8933億m3 |
自然資源
岸線資源
大港片區的沿江岸線長達35.9公里,其中沿長江主航道岸線長11.6公里,夾江岸線長24.3公里。沿長江主航道的岸線大部分已被利用,夾江岸線尚未利用。長江主航道相比,夾江的水深狀況相對較差,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夾江的水深多不足-5米,通航能力較弱,但三江口地區約有近200米的深水岸線。
生態資源
大港片區總體生態面貌良好,山水資源豐富。區內分布有大小山體10餘座,包括圌山、青龍山、蕎麥山、橫山、煙墩山、銀山等,山體面積達1300公頃,圌山植被狀況良好,林相豐富,森林覆蓋率27.4%,物種多樣性豐富,是新區具有全局性重要地位的生態資源。
水資源
大港片區內水體主要為長江以及若干河流水系,水系屬感潮河段。長江幹流水質總體良好,達到國家地面水二類標準。從新區整體來看,水系分布東西不均,丘陵區範圍內河流較少,分布有孩溪河、大港河、東風河、躍進河等4條主要河流,東面圩區內則水網發達,河流呈橫平豎直的方格網狀分布,分布有沙腰河、南河家港、東風港、姚橋港等四條主要河港,捆山河縱貫新區南北,是西部丘陵和東部圩區的分界河,團結河橫穿新區東西,匯入夾江。
交通
港口
長江在鎮江新區境內折而向北,形成良好的天然深水岸線17公里,海拔9-10.55米(吳淞標高),常年水深-11至此-8米,既有舟輯之利,又無洪災影響。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鎮江港大港港區就坐落在鎮江新區,鎮江港是中國的主要港口之一,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貿易口岸,與世界72個國家和地區的288個港口通航。大港港區一、二期已建成2.5萬噸級深水泊位15個。
內河運輸
京杭大運河與長江在鎮江新區邊交匯,形成“十字黃金水道”,通過兩大水運動脈向全國經濟腹地的輻射,鎮江新區已形成獨特的江海河聯運以及完善的鐵公水轉運的交通格局。運河蘇南段和浙江段常年可通行500噸級駁船,蘇北段和山東段可通行2000噸級駁船,由於運量大(相當於長江年運量的60%)、運費低(僅為鐵路運價的六分之一)並連通中國東部各大重要經濟城市,目前該運河已成為中國東部溝通南北的水運大動脈。
鐵路
全長24.96公里的鎮江至大港鐵路將大港與京滬鐵路大動脈相連。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輕軌穿區而過,赴上海車程50分鐘,赴杭州2個半小時,赴北京4個半小時。
公路
地處公路交通網路最完善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對外交通極為便捷。雙向8車道的滬寧高速公路和揚溧高速公路在此交匯,與312國道、104國道、241省道等主要運輸幹道相連,沿江高等級公路、鎮江至祿口國際機場高等級專線、常泰高速公路。
航空
鎮江新區到南京祿口機場車程90公里,到常州機場40公里,到上海虹橋機場220公里,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約26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是大陸首批開放的海峽兩岸周末包機五個直航點之一。
鎮江新區已開通直通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車程僅需40分鐘,縮短從鎮江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近一半的距離。
經濟發展
綜述
2009年全區GDP達到212.6億元,相比1993年,新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90多倍(現價),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3.5%。人均GDP、工業銷售收入、全口徑財政收入也分別從1993年的6273元、4.33億元、679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97523元、612.8億元、31.9億元,分別累計增長15.5倍、141.5倍、4698倍。2009年,全區完成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值分別為591.6億元、147.3億元,銷售、利稅分別為502.7億元,50.5億元;高新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達56%。完成工商註冊實際到位外資7.25億美元,同比增長89.8%,絕對值列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第5位;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23.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1億元,同比增長54.7%,絕對值列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第6位。
2014年完成GDP517.08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全市增速高出1.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93.29億元,同比增長21.6%;工業應稅銷售758億元,同比增長6.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91億元,同比增長3%,稅收占比82.64%,其中製造業稅收10.42億元,同比增長17.5%;進出口總額41.2億美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額16.74億美元,同比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08億元,同比增長12.2%;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2%,比2013年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1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55%,比2013年提高2.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13.62億元,占GDP比重2.64%,比2013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2114件,專利授權量1115件;單位GDP能耗下降率6.9%,超市計畫2.4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0元,同比增長9.2%,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5元,同比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0元,同比增長10.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上年的2.08倍縮小至2.04倍,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第一產業
2009年,推廣品種改良、發酵床養殖、特種種養等技術,使鎮江新區高效農業面積增至6.2萬畝,基本實現了“鎮有千畝片、村有百畝方”的目標。全區新增高效農業種養面積1.22萬畝,其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060畝;新增高效漁業面積2500畝;完成農業適度規模經營1.40萬畝。完成農業總產值42723萬元,同比增長4.62%;其中完成農業產值21710萬元,同比增長4.07%;完成林業產值568萬元,完成牧業產值11305萬元,同比增長6.99%;完成漁業產值1672萬元,同比增長3.98%;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468萬元,同比增長3.3%。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115元,同比增長11.1%。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280元,同比增長11.8%。
2014年新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8億元,同比增長4.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37億元,同比增長2.4%。
第二產業
2009年,全部工業完成產值695億元,實現銷售612.8億元,利稅總額55.6億元。其中定報工業完成產值591.6億元,完成增加值147.3億元,實現銷售502.7億元,利稅總額50.5億元。全社會用電量29.11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27.44億千瓦時。
第三產業
截止2009年底,全區累計實現契約利用外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到位外資超過50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551個,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47個。
2009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7億元,同比增長20.05%。作為全市東部商業中心的沃得購物廣場和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已經正式投入營運,極大地拉動了居民購物休閒服務。作為商業中心主要載體的五大專業市場,義烏小商品市場、亞太五金市場和億都建材全面開工建設,其中義烏小商品市場已部分開業,五金市場基本竣工,建材市場一期基本竣工,這將打破我區在專業市場發展方面的薄弱環節,有利於形成市場、人氣的集聚效應。
丁卯“汽貿一條街”汽車銷售企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有力支撐了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持續快速增長。丁卯片區汽車銷售商家已達27家,其中4S店20家,比同期增加4家。2009年,汽車銷售額近23億元,同比增長52%,占全市汽車銷售總額的70%左右。
社會事業
科技
2014年成立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複合材料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17家,與中南大學、東南大學等20多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46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3人、省“雙創計畫”12人,碳纖維、碳化矽纖維、玄武岩纖纖維、相變材料生產以及飛機內飾、天線支架、機身部件等6類產品直接為國產C919大飛機配套,成為江蘇省飛機零部件高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教育
截至2015年9月鎮江新區有8家公辦幼稚園全部創成省級優質園,全區幼稚園教師學歷達標率96.84%,全區共有在職教師962名,鎮江市骨幹教師23名,新區骨幹教師114名。,市級以上骨幹教師、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等由3年前的不足30人增至66人,市級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創成率80%,在校學生總數近1.4萬人。
文化
截至2015年9月鎮江新區國家三級以上文化站2家,市三星級以上4家,文化站星級創建達標率100%;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超過500場以上,惠及民眾10萬人次以上。
全區綜合文化站建設率達80%以上,村級文化機構實現100%全覆蓋。新增健身場地13個,全區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到30.4萬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組建各類藝術團體、體育組織77個,社區(村)健身隊伍占95%以上,培養各級各類社會文化、體育指導員200多名。2009年度,該區共有8個晨晚練健身站(點)和9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受到市體育局表彰,其中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被授予市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之星”稱號,有4個行政村被市老年體協評為“老年體育百強村”,姚橋鎮被評為“老年體育強鎮”,港南社區和丁卯社區被評為“老年體育先進社區”。
全區每年舉辦各級各類文藝演出活動近百場次,舉辦各類體育競賽活動30多場次。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健身秧歌、啦啦隊等民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吸引著全區3.6萬多人參加。該區選手參加市青少年運動會、獲得中國象棋、武術、桌球、籃球、網球等項目比賽第一名6個,第二名6個,第三名7個。2009年,該區共向上級運動學校輸送排球運動員3名,射箭運動員2名,跆拳道和田徑運動員各1名。大港中學、大港中心國小、實驗國小和大路國小等4所學校被授予市級體育傳統學校。2009年度社發局再次獲市政府頒發的體育健身優秀組織獎,獲江蘇省全民健身月活動先進集體。
衛生
2014年,鎮江新區建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農村衛生服務站39個,城區衛生服務站3所。
2009年,各衛生服務中心在全面推行藥品零差率的基礎上,完成總收入4758.5萬元,同比增長24.3%。門急診3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2%,出院6729人次,同比增長47.5%,手術病人1211人次,比上年增長3.7%。大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5家社區門診通過了市級狂犬病規範處置門診考核驗收,全區所有醫療機構均通過了市藥監局“合格藥房”驗收,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共發生門診人次270774人,門診總費用1465.7萬元,門診費用補償324.36萬元,發生住院治療5362人次,住院發生費用3110.3萬元,住院補償1043.65萬元。
2009年,建成“農民健康促進”試點鄉鎮1個,建成健康促進學校2所。在三鎮21個村建有健康教育宣傳專欄16個,發放宣傳資料21萬張,資料宣傳入戶率95%以上;完成健康檔案81814份,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18449份,建立慢性病檔案8944份;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2009年,全區完成查螺面積1000萬平方米,完成改廁3000戶,順利通過了鎮江市考核驗收。
2009年,實現了人口計生宣傳、服務體系100%全覆蓋,人口增長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全區年均計畫生育率達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以內,孕前—圍產期保健率達95%,免費優生檢測率達85%以上,免費服務經費落實率100%,計畫生育村(居)民自治率95%以上,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率達90%以上,依法管理、優質服務和民眾滿意率90%以上,星級示範村(居)創建率80%以上,獎勵政策兌現率達100%。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 年代 | 地點 | 類別 | 公布時間 | 隸屬關係 | 占地面積(平方米) |
---|
斷山墩遺址 | 西周—春秋 | 鎮江新區丁崗鎮平昌村 | 古遺址 | 1982.3.25 | 鎮江新區社發局 | 24700 |
圌山炮台遺址 | 清道光二十年(1840) | 鎮江大港鎮五峰山下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 | 1982.3.25 | 鎮江新區社發局 | 2500 |
煙墩山墓地 | | 西周鎮江大港鎮 | 古遺址 | 2006.6 | 鎮江新區社發局 | 15000 |
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新區文保資源豐富,現有明清古建築53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8處、區級3處、市級文保控制單位5處。2009年,完成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趙氏佳城工程修繕建設,趙伯先故居修繕工程獲省優秀工程特別貢獻獎,公布區級非物質文化名錄36條,東鄉羊肉烹製技藝和華山廟會已列入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方言
今鎮江話屬於
江淮官話洪巢片方言。
古代,以長江為自然
分界線,鎮江也屬於吳語區域。現代的
鎮江話卻與毗鄰的丹陽迥異,而與揚州僅有微殊。鎮江話方言屬性變化的原因大致有政治,經濟,自然地理與交通幾個方面。
吳語對鎮江話也有滲透,主要表現在辭彙上。鎮江話發展的總趨勢是向國語接近,新詞取代舊詞的速度很快,數量也很大。語音上,一些古音殘餘正進一步消失,逐步向國語過渡。例如“祖、鋤”的韻母舊讀o,近多讀u;“姐、且、謝”的聲母舊讀z、c、s,現開始讀j、q、x;“占、善”的聲母舊讀j、x,今天多讀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