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瓜(葫蘆目葫蘆科植物)

瓢瓜(葫蘆目葫蘆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瓢瓜,正名為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葫蘆科葫蘆屬攀援草本植物,全株蒼綠色,被軟毛;卷鬚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或腎狀卵圓形,長寬各約10~40厘米,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鈍尖,邊緣有短齒,基郎心形,有長葉柄,頂端具腺齒2枚。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常被稱作“夜開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葫蘆
  • 別稱:夜開花、瓢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葫蘆目
  • :葫蘆科
  • :葫蘆屬
  •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鬚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喜溫暖多濕,較耐高溫,氣溫達到11℃以上開始生長,25℃以上叫生長較快,30-35℃生長最快。偶遇0℃低溫或輕霜時,只是葉色變黃,但連續零下低溫並有霜凍時則會凍死,遇霜即枯萎死亡。因此,在冬季有較長時間0℃以下低溫地區,必須做好保溫越冬工作。水葫蘆對酸鹼不敏感,對水的深淺、肥瘦要求不嚴格,但以1-3m水深的肥水塘生長最好。

分布範圍

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
瓢瓜

主要價值

幼嫩時可供菜食,成熟後外殼木質化,中空,可作各種容器,水瓢或兒童玩具;也可藥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