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鎮江站始建,車站位於牌灣西端京畿嶺,車站有8間約283平方米的站屋。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4月,原滬寧鐵路全線通車,車站正式開通運營,成為中國最早的火車客站之一。
民國25年(1936年)12月,車站增建售票處2間,天橋1座。
截至1949年10月,車站包括售票處、候車室、行李房共500平方米。
1954年,車站新建600平方米候車室和600平方米的行包房到達庫,以及行李房、母子候車室等,站舍面積增加到1600平方米。
20世紀70年代,由於鎮江站難適應客貨運日益發展的形勢,中國鐵路部門決定遷址建鎮江新客站。
1974年11月4日,鎮江新客站動工。
1978年1月5日,鎮江新客站正式投入使用,車站命名為鎮江站。新客站總面積為9093平方米,主體大樓呈“山”字型,象徵鎮江金、焦、北固三山,客站設有6股到發線和1股存車線,可同時交會4趟列車。(原鎮江站更名為鎮江站西場;於2003年被拆除;2014年,滬寧鐵路鎮江站舊址被列入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7月1日,隨著滬寧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鎮江站南站房和南廣場正式投入使用,南站房位於既有車站的南側,在南徐新城的南面(李家山)附近。
2015年9月,鎮江站北站房和北廣場(普速場)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而開始站改工程。
2016年12月13日,鎮江站北站房於停辦客運業務,北廣場所有列車調整到南廣場售票、進站。
2018年1月28日,原址重建的鎮江站北站房和北廣場正式啟用。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截至2010年7月,鎮江站南站房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室內面積3500餘平方米,旅客進出站採用上進下出的形式,候車室面積在2300餘平方米,售票廳面積400餘平方米。
截至2018年1月,鎮江站北站房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候車室面積4000平方米,售票大廳面積230平方米。
整體布局
鎮江站南站房綜合樓為地上一層,局部兩層,另有地下架空層,並設定站前高架和落客平台,售票廳設在站房內,候車室位於車站二層,設座椅150張。
鎮江站北站房候車大廳為框架式雙層結構,售票大廳位於北站房東側,臨近進站口。候車大廳內設有自動扶梯2部,安檢儀2台,自動驗票閘機14台,候車座椅850張。站房一層候車室東西兩側設有洗手間,在西側設有茶水爐,中間設有休息座椅,西側樓梯下方設有哺乳間。通過自動電梯上行至二層候車室,中間設有休息座椅及列車時刻大屏,東西兩側設有洗手間及茶水爐。西側設有檢票大屏及檢票閘機,通過閘機後,便可由天橋到達站台乘車。
鎮江站南、北廣場通過進站天橋和出站通道貫通,無論是乘坐普速列車還是高鐵,旅客在南、北廣場均可進站上車。
站台線路
截至2018年1月,鎮江站站場分為普速場和城際場,規模為5台11線。其中,普速場位於車站北側,站場規模為3台5線;城際場位於車站南側,站場規模為2台6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4條,站台為雙島式。鎮江站站台全部為的高站台結構。鎮江站的途徑線路為京滬鐵路和滬寧城際鐵路。
運營情況
自助購票
截至2016年12月,鎮江站南廣場售票大廳共設16台自動售票機。
截至2018年1月,鎮江站北廣場售票大廳內設有自動售取區,共設自助售取票機6台。
便民設施
截至2016年12月,鎮江站設有公安制證口,位於車站南廣場站售票處,未攜帶或遺失身份證的旅客,可以前往辦理臨時身份證。
截至2016年12月,鎮江站南廣場地面層設有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地下層擁有運動品牌折扣店等商業設施。
客運流量
截至2011年10月,鎮江站日均客流量3萬人次左右,節假日高峰期超過5萬人次。
2016年10月1日,鎮江站共傳送旅客達3萬人次左右。
交通換乘
停靠站點 | 公交線路 |
火車站南廣場 | |
火車站(南) | |
火車站北廣場 | |
火車站(北) | |
參考資料: |
價值意義
改造完成後的鎮江站北廣場提高鎮江站的運輸能力,緩解鎮江市的交通壓力,使得旅客從鎮江站乘車出行將更加便利,促進了鎮江市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