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2年,全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2〕26號),以及2012年5月24日召開的全國和全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
統籌推進,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2012年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完善組織體系。市政府專門調整了全市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成立了市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指導、檢查和考核等各項工作。各轄市區和市各有關部門也完善了相應的組織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領導體系和工作網路,有力促進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開展。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在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協調發布、虛假信息澄清、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基礎上,2012年市政府又專門制定出台了《鎮江市行政機關公文類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辦法》、《鎮江市政府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制度及示範處理文本》、《鎮江市行政機關提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收費標準》、《加強重大行政決策中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欄建設的意見》,以及《鎮江市政府信息公開考核實施細則》等檔案制度。
三是加大公開力度,深化公開內容。加大保障房建設、
食品和衛生安全、
教育、物價、
環保、安全生產等方面的信息公開。繼續在社會發展和管理上深化公開,在公共資金使用的監督上深化公開,主要是公開了政府集中採購項目目錄、政府採購限額標準和採購結果及監督方面的信息;在政府重大決策事項上深化公開,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公交線路調整方案、
醫療救助、體育實施建設、城市道路路名等方面的信息,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通過“中國鎮江”入口網站公開徵求公眾意見,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加強調研和督查,進一步規範信息公開。專門對電子顯示屏公開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開欄建設、依申請公開收費制度等工作,組織有關部門深入調研,研究制定辦法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時進一步加強督查和考核工作,先後對市住建局、財政局、人社局等10個重點部門的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督查,推進了重點部門、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在市政府出台考核辦法的同時,市委出台的《鎮江市市級機關日常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了年終目標管理考核和創先爭優考核,做到了與其他重點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較好地促進了全市信息公開工作。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本市按照《條例》、《規定》,積極做好主動公開工作。
(一)主動公開範圍
1.市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公開了《關於修訂<鎮江市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辦法>的通知》、《關於修訂<鎮江市白蟻防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於修訂<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使用保護修繕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於修訂<鎮江市城市排水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於印發<鎮江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暫行辦法>的通知》、《關於修訂<鎮江市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管理規定>的通知》等。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及相關政策。公開了《鎮江市民政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鎮江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鎮江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二五” 規劃》、《鎮江市區域衛生規劃(2011-2015年)》和《鎮江市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11-2015年)》、《健康鎮江三年(2013——2015)行動方案》等。
公開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大利益或者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決策、規定、規劃、計畫、方案等草案,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如公交線路新辟、延伸、調整等信息。
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及時公開《鎮江市統計年鑑》、《鎮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月度數據和統計分析等統計信息,以及社會公眾較為關注的人口和勞動力、國民經濟、價格水平、人民生活及主要社會事業和經濟行業的基本情況等。
4.政府機構和人事。按照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公開了《鎮江市縣處職領導幹部任前公示的公告》、《鎮江市2012年下半年鎮江市事業單位集中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同時公布了調整後的政府機關的管理職能及其變動情況方面的信息,包括政府機關管理職能、內設機構和直屬單位、主要領導人簡歷、人事任免等信息。公開了公務員招錄以及公開選調等方面的信息。
5.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信息和涉及民生的信息。公開了突發事件的預報、發生及處理情況等方面的信息,如《關於印發鎮江市鐵路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信息。公開了其他與社會公眾及企業密切相關的信息,主要包括《關於進一步向轄市區簡政放權的通知》、《鎮江市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鎮江市現代服務業集聚認定及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控減涉企收費、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民眾基本生活和醫療集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信息。2012年市物價局在市各媒體、社區宣傳欄、公共場所電子螢幕等載體上,每周公開一次全市民生價格信息。
(二)主動公開形式
1.政府網站
市民通過“中國鎮江”入口網站的“市政府機關與轄市(區)信息公開”子欄目可查閱市級機關、轄市(區)政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為方便市民查閱各政府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實現了“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全文檢索功能。
2012年通過各級政府網站主動公開檔案類信息22040條。
2.公共查閱點
市政府在市檔案館、市圖書館、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民間藝術博物館設立了4個公共查閱點,可供市民查閱政府信息,全年共接受市民查詢約7860人次。其中,市檔案館累計收到59家部門主動移送的紙質類政府信息3033條,其中政策法規類信息307條,占10.1%;規劃計畫類信息16條,占0.5%;業務類信息2017條,占66.5%;機構設定類及其他類信息686條,占22.6%。2012年接待公眾查閱993人次。
3.政府公報
通過市政府公報公開重要行政法規、市政府規章、各政府機關主要規範性檔案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其他檔案,以及人事任免、機構設定、表彰等信息。市政府公報通過檔案館、部分企事業單位、
郵局、書報亭、新華書店、
居委會、
村委會等免費向公眾發放,全年印發政府公報6期,每期發放1000份。各轄市(區)也陸續出版政府公報,公布轄區內的重要政府信息。
4.新聞發布會
2012年全市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以及民生熱點等開展新聞發布工作,共舉行新聞發布會82場次(其中,市政府新聞發布會8場),新聞通氣會121場次,記者見面會212場次,刊發新聞通稿6435篇,進行網路發布18577條,組織集體採訪521批次,組織訪談140次,較好地宣傳和擴大了鎮江知名度,促進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5.其他主動公開途徑
本市還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官方微博、公開專欄、
報紙、
電台、電視等渠道公開政府信息,力求滿足人民民眾獲取和利用公共信息資源的需求。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申請情況
2012年,本市共受理依申請公開信息60件,內容主要集中在拆遷安置、土地徵用、企業改制等方面。
(二)申請處理情況
全部予以答覆。
四、收費情況
目前,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暫未收費。
五、複議、訴訟情況
2012年,市政府未收到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行政複議;沒有出現與市政府或市政府辦公室有關的因政府信息公開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
六、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2012年,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加大,成效明顯,較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較好地促進了依法行政和服務型政府建設。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少數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公開基礎工作不夠紮實、系統操作人員業務不夠熟練、培訓學習不夠等。
2013年全市各地、各部門將認真按照《條例》要求,進一步強化領導,加大推進,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提升:
1、強化載體建設。加強各種傳統和新載體建設,推進信息公共查閱點建設。重點加強政府網站群和市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平台建設,完善相關功能建設,使網上發布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及時對軟體程式進行改造升級,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動態更新機制,使系統功能更加完善,信息公開更加全面、及時、準確,網上辦事更加便捷,監察標準更加嚴格規範。
2、推進重點部門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在原有主動公開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以財政預算信息、審計信息、政府信息資源、公共服務信息以及行政執法信息、社會公益事業信息等為重點,推進公共資金分配、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重點是公開面向社會服務的公共企事業單位,特別是醫院、學校、公交、供水、供電等涉及民生的單位,全面推進辦事公開制度,提供高效便民服務。推進基金會、公益慈善類社會團體公益活動和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公開,探索行業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其他社會組織信息公開方式。總結推廣辦事公開標準化經驗,編制並公布服務項目目錄和辦事指南,進一步規範辦事依據、服務程式、服務時限、服務承諾、收費標準和監督渠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行業辦事公開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3、強化業務培訓學習。舉辦1—2次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培訓班,採取全市集中培訓和重點單位專題培訓等形式,對各轄市區、市級機關部門分管領導和法制監督員、系統操作員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邀請有關領導、專家講課,著重講解《條例》、發布系統建設和操作實務、依申請信息公開等重點、難點、熱點,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開水平。
4、強化服務指導和督查考核。加大服務指導力度,積極調研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評估體系,明確檢查考核評估的內容、程式和要求,完善監督保障措施。加大考評力度,將工作成效與各級領導和地區、部門工作績效,效能建設、作風建設等掛鈎,將考核結果納入機關作風建設和日常工作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