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鎮江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12年鎮江市市長劉捍東代表鎮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的工作報告。其中包括2011年工作回顧和2012年主要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單位:鎮江市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市長 劉捍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六個注重”、推進“八項工程”,圓滿完成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順利開啟了基本現代化新征程。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1.9億元,增長31.7%;固定資產投資1225億元,增長2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0億元,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增長11.5%;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增長2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0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12560元,增長15.5%;單位GDP能耗下降3.7%,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一、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
現代服務業量質齊升。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0.8%。3個城市綜合體建成運營,“一主五副”六大商圈初具形態。“雲神工程”全面啟動。軟體業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增長55.3%,新增軟體企業100家;服務外包執行額3.2億美元,增長103.8%。國家級智慧旅遊服務中心落戶鎮江,11家高星級飯店項目加快推進,旅遊總收入超400億元。文化產業完成投資59.5億元、增長65.4%,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農商行、村鎮銀行和異地農商行實現轄市全覆蓋,新開業11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新增4家證券營業部、8家創投機構。3家新上市公司募集資金8億元。應收賬款質押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走在全省前列。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千百億工程”深入推進,五大主導產業實現銷售突破4000億元。五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407億元,增長100.6%;實現銷售1640億元,增長54.6%。創成2家省級特色產業集聚示範區,新增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各1個。新落戶央企投資項目11個,其中新興產業類占82%。農業現代化提速增效。農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新增4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率先實現省級園區轄市全覆蓋。新增畝均效益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面積超10萬畝。吸引“三資”投入農業51億元,合作組織入社農戶數超10萬戶。疏浚鎮級以上河道48條、村莊河塘618個,水利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改革發展經驗在全國推廣。
二、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第八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科技進步綜合實力列全省第五位。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2.5%,列全省第二位。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立項近500項,獲撥款超2.5億元。成功引進和建設11家省級以上研發、檢測機構,新增孵化面積超50萬平方米,建成7家省級商務公共服務平台。新“331計畫”成效顯著,新引進領軍團隊71個、領軍人才263名。引進本科以上人才1.2萬名,培養高技能人才8000名。
三、城鄉建設紮實推進
全市完成建設投入570億元。南徐新城行政中心投入使用,檔案館、科技館建成交付,商務A區、職工文體中心和體育會展中心等主體竣工,金山湖景區調水控水工程全面完成,官塘片區開發全面啟動。市區新改擴建道路24條,建成公交首末站場18個,住宅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大市口地下人防工程投入使用。金山水廠擴建工程完工,區域供水普及率達98.7%,創成國家節水型城市。數字鎮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獲批,成為國家級數字城市推廣建設市。深入推進“大城管”建設,建成區道路實現保潔一體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使用。交通基礎設施投入99億元,創歷史新高。338省道市區段改造完成,大路飛機臨時起降點立項獲批。鎮江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15億噸。丹陽、句容和揚中市中心城區建設步伐加快,丹徒新城與主城全面對接,京口、潤州城市經濟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工程得到國土資源部充分認可。全市村鎮“三新”建設快速推進,第一批87個村莊環境整治全面啟動。
四、生態建設力度加大
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成為全國第一個按新標準通過覆核的省轄市。國家生態市建設順利推進,三個轄市全部通過國家級技術評估。全市生態鎮占比達87.8%、生態村占比達65%,林木覆蓋率達23.9%,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1.3%。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立項。“青山綠水”行動繼續推進,市區9條河流整治達標,新建污水管網126公里,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建成線上監控網路,實現重點污染源數位化監管。集中整治環境突出問題成效明顯。
五、社會建設創新發展
民生持續改善。公共財政投向民生124.5億元、增長37.6%,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幅近7個百分點。新增城鎮就業9.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6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5%,連續72個月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5%以內。創業型城市中期評估綜合排名全國第九。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率先在全省實施失業人員醫保新政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取得較好進展。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達1140元、增長18.8%,企業工資指導線提高15%。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8萬套(間)、100.6萬平方米,超過前三年總和。市區改擴建16個菜市場,建成35家“菜籃子”平價商店。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建立低保金自然增長機制,發放困難群體物價補貼1861萬元,全面消除年收入低於3500元的農村貧困人口。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深入推進,東方職校等順利遷建,教育綜合能力繼續提升。醫改鎮江模式和社區衛生“3+X”團隊服務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成功舉辦“長江草莓音樂節”、“文化嘉年華”和“歡樂家園”等300多場文化活動。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復建文宗閣、重修北固樓。文化發展績效考核列全省第三,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網路發言人、網上居委會和網上派出所等做法取得實效,網際網路套用與管理經驗在全國推廣。全民健身計畫深入推進,率先開通“10分鐘體育健身圈”網路服務平台,實現全國殘運會金牌零的突破。人口計生工作紮實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取得明顯成效。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啟動“六五”普法,紮實推進“平安鎮江”、“法治鎮江”建設。積極開展中心社區試點,形成了“多網疊加”的社區管理服務模式。市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正式運行,信訪工作取得新成效。成功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國防教育、人民武裝、國家安全工作取得新成績,丹陽成為全軍軍民融合示範區。援藏援疆工作有序推進,首批援疆項目完成率全省第一。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紮實有效。慈善助醫被評為省慈善最具影響力項目。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統計、民族宗教、地方志、檔案、防震、老齡、科普、婦女兒童和關心下一代等事業繼續加強。
六、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60件、政協提案456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制訂邀請公民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實施辦法,市政府常務會議視頻在網上播出,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近15萬件,“12345”服務熱線受理市民來電近20萬次。制訂網上行政服務規範國家標準,圓滿完成兩級政府機構改革評估,構建全市政務系統縱向聯動六大機制。認真開展預算執行、民生資金和重大項目等績效審計。紮實推進公務用車專項治理。“中國鎮江”政府入口網站績效評估列全國地級市第11位。無紙化辦公走在全省政府機關前列。
2012年主要任務
2012年是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發展態勢平穩、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和社會大局穩定,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和改善民生上奮力進取,紮實推進現代化進程,不斷向上攀登,不負人民厚望!
今年(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穩中求進,強化人才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科技創新,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節能減排,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以全面推進現代化進程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根據省定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今年(201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GDP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增長60%、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2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10%,其中出口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5%;城市化水平達到6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完成省下達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3‰。
工作中,我們將全力加速五個現代化進程:
一、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
大力推進創新驅動。順應蘇南地區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繼續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力爭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600億元,新引進與建設省級以上研發、檢測機構1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切實加強企業和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快培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企業與名牌產品,更大力度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繼續加快人才國際化進程,力爭入選省“雙創”計畫超40名、省創新團隊2個以上;市級科技人才專項資金計畫安排1.43億元、比上年增長42.3%,積極探索財政投入向基金滾動式方向發展;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後的服務、培養和成長,不斷提高項目“成活率”,力爭使人才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推進金融創新,通過私募、風險投資等各種途徑,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確保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市驗收,爭創國家智慧財產權投融資示範市。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成為“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機遇,加快推進“雲神工程”,建設智慧城市。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網上連鎖經營。建成服務外包載體超200萬平方米,爭創省級公共服務平台和服務外包特色產業園區。軟體業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建成7個城市綜合體。力爭再引進2家股份制銀行,新增3家上市公司。引導和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新增3個省級以上現代物流載體。大力推進智慧旅遊示範城市建設,構建國家智慧旅遊公共支撐體系。改革“三山”風景區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力爭創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持續推進工業最佳化升級。繼續推動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力爭五大新興產業投入650億元、銷售2200億元,爭創2家省級以上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繼續推進“千百億工程”,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培育規模企業,新增1家百億企業。加快“兩化融合”步伐,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確保工業投資完成850億元、銷售突破6000億元。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爭創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連片萬畝的農業示範園區,新增畝均效益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面積10萬畝,確保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達到12.8%、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60%。提升農村合作組織的運作管理水平,力爭農戶參加的比重達48%。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大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水利現代化進程。認真落實農民收入倍增計畫,確保全市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超過50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
二、提升城鄉發展現代化水平
規劃適度超前。以建設山水花園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和現代意識,從民眾最期盼、發展最急需、土地最集約、操作最可行的角度,科學編制和組織項目,加快推進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善建成區控制性詳規,全方位提升城鄉規劃編制水平,著力解決好民眾反映強烈的出行暢通、生活便利、環境舒適等問題。
城建打造亮點。力爭全年城建投資完成550億元。北部濱水區重點啟動西津灣、中華路和征潤洲片區開發,規劃建設長江路金融街區,最佳化長江路沿線布局,打造完整的濱水風光帶;開通金山湖水上遊覽線路,新建佛祖舍利展示館,實施焦東濕地景觀保護工程。南徐新城核心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商務A區全面建成,商務B區全面開工、部分封頂,建成市體育會展中心,開工建設高鐵商務區。官塘新城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全面啟動電力及景觀水系改造,3-5個現代服務業項目落地開工。中心城區加快建設大市口A、B地塊等項目,開工建設“水游城”、國貿中心廣場等項目。完成主城區老鐵路範圍內所有“城中村”改造。完成城市三大出入口和古運河中段綜合整治,打造學府路、朱方路等一批景觀特色街。建成智慧型公交系統,新建20個公交站場,新增公交線路25條,城市、鎮村公交覆蓋率均達100%。加快構建大交通格局,基本建成泰州大橋鎮江接線主體工程,開工建設鎮丹高速和鎮江—揚中快速直達通道,實施滬寧高速鎮江支線收費站南移,推進338省道丹陽段拓寬改造,形成覆蓋全市的快速骨架路網。完成鎮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加快推進蘇南運河“四改三”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大港四期工程,實現港口貨櫃業務資源整合。
管理精緻長效。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基層基礎作用。以精緻管理為目標,推進管理的格線化、標準化、精細化和常態化,實行實時監控、動態監管,有效解決違法建設、違章占道、店面整治、毀綠種菜和犬類管理等突出問題,建成省優秀管理城市。著力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問題,搬遷南門大街夜市,改造和拆除青年廣場、夢溪廣場,建設2個立體停車庫,切實加強渣土車、電動車管理。
鄉村展示新貌。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要素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做到“一村一規劃、一村一張圖”,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全面完成主要交通幹線沿線和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周邊村莊的環境整治,建成40個省級“康居示範村”,完成村莊環境整治總數量的45%。全面完成“三新”建設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加快建設農村現代商品流通服務網路。
三、提升生態建設現代化水平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深入開展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加大國家級生態市建設力度,確保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紮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完成合山、黃鶴山、寶塔山等山體整治,保護南山等山體資源,實施山體林相改造,林木覆蓋率達到24.8%,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2%。切實加強農村工業和生活污染治理,積極推進植保專業化,有效防治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等面源污染。
最佳化區域環境質量。加強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落實環境資源區域補償制度,對完不成治理任務的鄉鎮實施掛牌督辦、區域限批,確保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繼續做好長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強農村污水處理能力,確保鄉鎮以上污水處理廠全面規範運行。加大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區域集中供水普及率提高至98.8%。大力實施藍天工程,開展PM2.5等指標監測分析,實施黃標車區域限行,加強揚塵、工業廢氣等污染綜合治理,城市噪聲達到功能區標準。推進7個省級以上園區的生態工業園區創建,開展4個化工園區環境保護集中整治行動。
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啟動新一輪三年淘汰落後產能行動計畫,實行單位GDP能耗下降和地區能源消費總量“雙重”控制,加強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節能竣工驗收。狠抓重點用能企業監管,堅決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措施。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全社會節能工作通過國家考核。強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建設,確保污水管網建成運行,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四、提升文化事業現代化水平
積極發展公益文化。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積極創建省公共文化示範區。建立文化市場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繼續提升網際網路的建設、運用與管理水平。深化文化惠民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工程建設,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突出文化創意、影視演藝、旅遊文化、現代傳媒和數字出版印刷等產業發展,精心打造西津渡民國文化旅遊和古渡文化旅遊項目,建成丹徒米芾書法公園、丹陽天地石刻園等2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啟動市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大力引進核心層、科技型、品牌響的文化企業和產業項目,引進和培養高層次文化人才,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
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繁榮文藝創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培育基層特色文化,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進一步打造“大愛鎮江”、“長江音樂節”等品牌。充分利用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舉辦全國碑帖、古琴等研討活動,擴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
五、提升社會建設現代化水平
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繼續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新增創業5000人,創業帶動就業2.5萬人,力爭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不斷擴大創業投資領域,增加居民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全面推行企業工資協商機制,力爭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長15%左右。進一步加大投入,推進社會保障兩個“全覆蓋”、“五險合一”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等工作,確保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3%、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城鄉各類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6%、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8%。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 200萬平方米,努力實現住房困難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全力穩定物價,推進平價商店建設,做好動態物價補貼發放工作,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擴大社會救助覆蓋範圍,切實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做好市民卡規模化發放工作。實行殘疾人免費乘坐公車。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繼續深化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加快推進中國小布局最佳化調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7年。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規劃,積極推行校車公交化。紮實開展“健康鎮江”行動,建成區域衛生信息平台,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深入推進醫療集團實體化運作,完善“3+X”團隊服務模式,大力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進一步做響桌球、象棋、籃球等品牌。推動計生衛生合作和資源共享,實施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全市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8‰以下。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科普活動和各類培訓,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現代化。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建設10個鄰里中心模式的社區服務示範區。繼續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推進法治鎮江建設,抓好“六五”普法,率先實現法治政府建設階段性目標,力爭2個轄市區跨入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行列,建成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堅持“四民主、兩公開”,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圍繞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按照“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的新思路,七創全國雙擁模範城。深化平安鎮江建設,深入開展社會治安整治專項活動,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落實信訪維穩工作領導責任制,堅持領導幹部定期接訪和下訪,深化大調解機制建設,依法處理好信訪問題。紮實做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和應急保障等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
我們將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第六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完成事業單位清理規範,不斷擴大市場開放度。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和數字政府建設,推動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拓展政府入口網站為民服務功能,大力構建政務微博平台,提供實時公共服務。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規範權力運行,健全行政問責機制,切實增強執行力,提升服務效能和服務水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堅持不懈地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帶頭勤儉節約,樹立全體公務人員勤政、清廉、為民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