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病

百科名片 銀翹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徵是在紅斑上反覆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特徵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於女性。春冬季節容易復發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另外,城市的野廣告也被稱之為“牛皮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翹病
  • 外文名:Psoriasis
牛皮癬不是癬,鑑別診斷,內治法,外治法,牛皮癬的歷史,發病率,銀屑病俗稱,牛皮癬與懷孕,易混的疾病,

牛皮癬不是癬

使用牛皮癬一詞來概括該病名稱是十分不科學的,因為牛皮癬其實並不是
所謂癬醫學上是指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膚病,例如頭癬股癬體癬手足癬指甲癬等。將這些癬局部的皮屑放在顯微鏡下常能發現真菌菌絲或真菌孢子,使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常能取得很好的療效。而牛皮癬則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醫學上將其稱為銀屑病。它的發病原因很複雜,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往往無效。因此,不要望文生意,自己服用抗真菌藥物或者亂用癬藥外塗,以免浪費錢財,加重病情。由於銀屑病皮損上覆蓋有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徵性,故西醫稱其為銀屑病,是十分適宜的。處於對患者的尊重態度的,也應該提倡使用銀屑病一詞。
病因病機
總之,情志內傷、風邪侵襲是本病發病的誘發因素,營血失和、經脈失疏、氣血凝滯則為其病機。
上述說法並未得到科學印證。
疾病診斷

鑑別診斷

中醫認為:初起多為風濕熱之邪阻滯肌膚,或頸項多汗,硬領摩擦等所致;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血虛肝旺,情志不遂,鬱悶不舒,或緊張勞累,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職,凝滯肌膚,每易成誘發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覆發作。
一、慢性濕瘡多有皮膚潮紅、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急性濕瘡的發病過程,皮損以肥厚粗糙為主,伴有出疹、水皰、糜爛、滲出,邊界欠清,病變多在四肢屈側。
二、皮膚澱粉樣變多發在背部和小腿伸側,皮膚為高粱米大小的圓頂丘疹,色紫褐,質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三、白疙皮損基底呈淡紅色,上覆以銀白色糠秕狀鱗屑,剝去後有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
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肝鬱化火皮損色紅,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乾;舌邊尖紅,脈弦數。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鬱氣滯;,郁久化火,肝膽火盛,熏蒸肌膚,故見皮損色紅;火熱內擾則心悸,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膽氣循經上溢則口苦;津為火灼則咽乾;舌紅、脈弦數為肝經化火之象。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二)風濕蘊膚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劇癢時作,夜間尤甚;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
辨證分析:風濕之邪蘊結於肌膚,經絡失疏,局部氣血凝滯,肌膚失養,故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風盛則癢;擾於陰分則夜間尤甚;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為風濕蘊膚之象。
治法:疏風利濕。
方藥:消風散加減。
(三)血虛風燥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舌淡,脈沉細。
辨證分析: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故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血虛,心神失養,故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以血為用,血虛經血乏源,故月經不調;舌淡、脈沉細為血虛之象。
治法:養血祛風潤燥。
方藥:四物消風飲或當歸飲子加減。
(四)血虛皮膚糙,夜晚頻發,瘙癢難忍,心率加快,脾損易上火。
辯證分析:血虛面如蒼白, 肝鬱氣滯,經絡失疏,皮膚表乾膚質糙呈淡褐色片狀,瘙癢難忍,夜,晚間頻發,心神不寧。
治法:養血利濕。

外治法

以止癢為原則。
(一)皮損較薄者,外塗斑蝥醋、川槿皮酊等,每天數次。
(二)皮損較厚者,外塗潤膚膏、黑油膏、藜蘆膏等,每天數次。
(三)皮損較糙者,外塗龍李藥酒,每天三次。
牛皮癬的基礎知識

牛皮癬的歷史

古希臘人認為銀屑病是眾神的詛咒,並強迫銀屑病患者搖鈴,以防被傳染。名人中林彪史達林曾國藩都患有此病。曾國藩患有嚴重的銀屑病,每晚要婢女為他搔癢方能入睡,終身未能痊癒。過去由於以主婦及餐飲業工作者較多,曾一度認為是他們用來洗手的清潔劑有關。由於當時社會認為銀屑病會傳染,為免客人錯誤進食含有皮屑的食物而被傳染,這些員工都會被餐廳解僱。現時普遍認為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以致病者的內分泌失調,從而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所以,醫生有時會為病者處方維生素B,以幫助紓緩壓力;亦有醫生認為病者應該多做有氧運動,使身體的自然調節機制透過運動而自我調整。在香港,有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有局部的銀屑病,主要集中在手掌、手臂、雙腿或肩膀。在美國,最近有藥廠發明了一種針劑,可以對嚴重患者的病程控制,使他們的皮膚回復光滑。這種針劑在2006年亦被引入到加拿大進行臨床測試。不過,這種針劑不能根治銀屑病,一旦停止注射,問題會立即重現。

發病率

據調查,銀屑病的發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黃種人發病率為0.1%~0.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白種人明顯高於黃種人,黑種人次之。截至2007年,我國銀屑病患者已經達到458萬人。美國近年來的調查,其發病率為2.6%,患者多達600-700萬人,遠遠高於中國。因該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來召開的全國銀屑病防治協作會議上,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與西醫結合是防治銀屑病的方向。西醫抗癌藥和激素類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應儘量避免使用”。
對於銀屑病,我們必須了解以下幾點:
1.本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療方法;
2.本病不傳染,即使是重症患者;
3.治療同時須解除患者思想顧慮,避免可能的誘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發性療法,禁搔抓及熱水洗燙;
4.對銀屑病適當的治療可獲近期臨床治癒,但多數患者可能復發;
5.一般無內臟損害,預後良好
6.由於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調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營養不良
7.牛皮癬病變雖顏色發紅、皮膚增厚、病程較長,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但是,牛皮癬的這種炎症並不是由傳染性致病因子,如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直接引起的。現代醫學檢驗手段已達相當高水平,但至今仍未能證明牛皮癬有傳染性致病因子。臨床實踐中觀察牛皮癬也不存在傳染的問題,種種跡象都表明,牛皮癬是不傳染的。

銀屑病俗稱

牛皮癬”這一病名,是銀屑病俗稱,歷史悠久,是我國中醫上一種很古老的說法。稱其為“牛皮”,可有兩種理解:一是本病反覆發作而且難以根治,其“韌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覆發作以及種種治療後,變得肥厚、暗紅,互相融合成斑塊,表面呈皮革狀,而鱗屑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膚。
由於銀屑病的皮損上覆蓋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徵性,故西醫將其稱為銀屑病,英文名稱是“psoriasis”。在1956年全國皮膚病會議上,專家們一致通過:以“銀屑病”取代“牛皮癬”作為本病的正式學術術語。中醫文獻則統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病白色脫屑的特點;“疕”字則形如匕首刺入皮膚而成病。
人民日報等報導《中國銀屑病治療報告》闡明了“銀屑病”、“牛皮癬”歷史:張正天指出“psoriasis”一詞源自於是古希臘醫學家“Hippocrates”,也是西方醫學關於銀屑病(psoriasis)最早的記載;維也納“Joseph Jacob Plenck”曾提出“psoriasis” 應該歸類為鱗屑性或鱗屑樣的皮膚病學中,但是他並沒有作進一步研究;英國人Robert willan (1757-1812)認識到psoriasis是一種獨立的病種,以“Willan's lepra”命名;張正天指出:19世紀Ferdinand Hebra深入研究後提出新的醫學術語“psoriasis”,在我國60年代時期被錯誤地翻譯成“牛皮癬”。由於牛皮癬這一名稱在中國沿用很久,很多人已熟悉和習慣這一病名,故在一些報刊和雜誌上仍然使用。 其他牛皮癬知識

牛皮癬與懷孕

女性牛皮癬患者如果懷孕會對病情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人各有異,每個牛皮癬患者懷孕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存在這些差別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與內分泌因素有關,也可能是患者免疫系統功能發生異常變化而引起的。綜合國內外的一些調查資料,結果是這樣的:患者懷孕以後,牛皮癬可以不發生變化,也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皮損還是會有所變化的,病情可不同程度的緩解或者加重。其中,牛皮癬患者懷孕後皮損不發生變化的占大多數,而緩解的又遠多於加重的。
在牛皮癬患者懷孕後的3~6個月以內這個期間,皮損緩解或加重的現象多有發生,而牛皮癬患者分娩後,皮損也可以表現為無變化、緩解或加重。其中,“無變化”的仍然占較大比例,而“加重”的卻明顯的比“緩解”的多了起來。

易混的疾病

1.脂溢性皮炎 紅斑邊緣不十分鮮明,基底部浸潤較輕,鱗屑少而薄,呈淡黃色油膩性,皮屑刮除後沒有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 。
2.玫瑰糠疹 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為多數橢圓形小斑片其長軸沿肋骨皮紋方向排列,鱗屑細小而薄,大多數病人數周后可自愈,消退後不易復發,發病時常先有一個母斑以後逐漸增多 。一般認為本病與病毒感染有關。
3.副銀屑病 較少見,其表面鱗屑較薄,周圍炎症輕微,沒有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
4.盤狀紅斑狼瘡 好發於面部,特別是兩頰和鼻背部呈蝶形分布,紅斑境界清楚表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其鱗屑為粘著性鱗屑與紅斑粘附緊密,剝離鱗屑可見其下擴張的毛囊口,鱗屑底面有很多刺狀角質突起,病程日久可見損害中心萎縮、凹陷色素改變 。較難治癒,一般用中藥有效果。
5.慢性濕疹 常可表現為紅斑上覆鱗屑,尤其發生於小腿部者。但慢性濕疹多伴有劇烈瘙癢,皮損兩側對稱,其浸潤程度較銀屑病為重,表面鱗屑較薄,或者沒有鱗屑,不呈銀白色基底,色紅,嚴重的可有滲水,病變區皮膚增厚。
6、體癬 頭癬 比較多見,患病部位也有脫皮、紅斑、癢的症狀,主要是有真菌感染引起 ,有一定的傳染性。牛皮癬沒有傳染性,沒有真菌的感染。這種情況通過真菌的檢測可以鑑別。
牛皮癬吃什麼有益
牛皮癬嚴重影響著眾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更是有著嚴重的傷害,所以,除了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生活中患者也要注意飲食,多吃有益病情的食物。下面專家為大家介紹了牛皮癬宜吃的食物。
1、以穀類食物為主,多樣搭配
A、穀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不過,牛皮癬患者越來越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對牛皮癬的預防不利。所以,牛皮癬患者應以穀類食物為主、多樣搭配的飲食原則。
B、此外,牛皮癬患者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等。稻米、小麥不要碾磨太精,否則穀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就會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之中。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A、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食物,在保持牛皮癬患者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癌症發生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B、蔬菜的種類繁多,營養價值營很高,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等。
C、水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紅黃色水果也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
D、薯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但近年來牛皮癬患者吃薯類較少,應當多吃些薯類,補充這方面營養。
發病的部位以頭皮最常見,其次為小腿、肘部、背部、上臂、前臂膝蓋、胸部以及腹部和臀部等。常呈對稱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
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紅,表面光澤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狀鱗屑,以後由於不斷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漸擴大,互相融合成片,繼之則局部皮膚增厚,紋理加深,互相交錯,表面乾燥粗糙,並有少許灰白色鱗屑,而呈苔蘚樣變,皮膚損害可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片,邊界清楚,觸之粗糙。由於搔抓,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
自覺陣發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漬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症狀。
本病病程緩慢,常數年不愈,反覆發作。
臨床上按其發病部位、皮損多少分為泛髮型和局限型兩種。局限型,皮損僅見於頸項等局部,為少數境界清楚的苔蘚樣肥厚斑片;泛髮型,分布較廣泛,好發於頭、四肢、肩腰部等處,甚至泛發全身各處,皮損特點與局限型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