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金壽恆
- 字:久之
- 號:文谷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民族族群:朝鮮人
- 出生地:朝鮮漢城
- 出生日期:1629年
- 逝世日期:1689年
- 主要作品:《文谷集》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宦海沉浮,死於黨爭,歷史評價,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金壽恆於崇禎二年(1629年,朝鮮仁祖七年)八月初一日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重汗訂他作為金尚憲之孫,自幼侍奉祖父,繼承家學,後又與宋時烈、宋浚吉交遊。順治二年(1645年,仁祖二十三年)應成均館泮試,得第一名,並在順促拳循治三年(1646年,仁祖二十四年)進士試(小科)和順治八年(1651年,朝鮮孝宗二年)謁聖文科(大科)中都奪魁,以狀元及第而入仕。歷任兵曹佐郎、司書、京畿都事、司憲府持平、司諫院正言,並於順治十年(1653年,孝宗四年)以冬至使書狀官的身份出使清朝。此後又任弘文館副修撰及校理、吏曹正郎兼中學漢學教授。順治十二年(1655年,孝宗六年)被朝鮮孝宗賜暇讀書於湖堂,其後歷任修撰、應教、司諫、輔德等職,並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孝宗七年)的重試(針對已及第但未出仕者章酷虹和堂下官的考試)中取得亞元(第二名)。其後又任刑曹參議、承政院承旨、弘文館副提學。
宦海沉浮
朝鮮顯宗即位後,歷任都承旨、禮曹參判、吏曹參判等職,康熙元年(1662年,朝鮮顯宗三年)在顯宗特命下擢為禮曹判書。此後遍任六曹判書。康熙十一年(1672年,顯宗十三年)拜相,任右議政,不久升為左議政兼世子傅。此時顯宗對西人不滿,欲起用南人,故對西人大老宋時烈敬而遠之,同時拜南人許積為相,引起西人台諫彈劾,金壽恆為西人大力辯護,結果被調任閒職判中樞府事,不久又作為謝恩使再次出使清朝。戒故跨促
康熙十三年(1674年,顯宗十五年),西人在甲寅禮訟中敗北,金壽恆的哥哥領議政金壽興被逐出朝廷,不過金壽恆再次被任命為左議政。不久顯宗去世,肅宗繼位,南人勢力更加強大,金壽恆受到排擠。康熙十四年(1675年,朝鮮肅宗元年)發生福昌君李楨、福善君李柟宣淫後宮的“紅袖之變”,引發金大妃(明聖王后)出面干預,南人尹鑴、洪宇遠等要求肅宗阻止母后干政,金壽恆則支持明聖王后,譴責南人離間兩宮,結果被南人掌控的台諫彈劾治罪,流放全羅道靈岩,康熙十七年(1678年,肅宗四年)移配江原道鐵原。
死於黨爭
康熙十九年(1680年,肅宗六年),因許積庶子許堅勾結乃灶夜鴉福昌君李楨等謀朝篡位的“三福之變”,南人倒台,西人被重新起用,是為“庚申大黜陟”或“庚申換局”。金壽恆獲得赦免,重歸朝廷,拜為首相(領議政),並負責處置南人。他與宋時烈一起站在外戚金錫胄、金益勛一方,打擊範圍太寬,得罪了全體南人及西人中的溫和派,導致西人分裂為老論和少論(他屬於老論)。其侄孫女(寧嬪金氏)亦被選入宮中。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肅宗十三年)退居二線,任領敦寧府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肅宗十五年),奉命將朝鮮太祖御容移奉全州,返回漢城途中就發生己巳換局,南人得勢,對西人反攻倒算,金壽恆首當其中,被流放珍島,圍籬安置。不久在南人的強烈要求下,肅宗賜死金壽恆。四月初九日,金壽恆臨死作絕命詩:“三朝忝竊竟何裨, 一死從來分所宜。惟有愛君心似血,九原應遣鬼神知。”
歷史評價
老論方面對金壽恆評價較高,老論編纂的《肅宗實錄》稱讚金壽恆“風儀端粹,文章精煉,為時冠冕”。並稱他有“三大節”,分別是窮治三福之獄,大力整肅南人;反對少論匪淚樂對南人的綏靖;在懷尼之爭中支持宋時烈,指責尹拯背師。另一老論大臣閔鎮遠則評價他“清慎有雅量,而剛毅不足,時或撓屈”。
少論方面對金壽恆評價較低,少論編纂的《肅宗實捉煉錄補闕正誤》寫道:“壽恆以賢相之孫,黑頭登台司,風儀端重,操履蘊藉,長於文辭,緣飾儒術。甲寅受顧命,為國宗臣,丁巳抗直言被罪,士流尤傾向。庚申秉軸,按治逆堅(許堅),多有株連,重被其黨讎視,至是時輩甘心報復,既栫棘海島,繼又有合辭之論,卿宰之疏,必殺乃已,罪名多所文致,人皆冤之。然壽恆自任以剛方而量小,故近於愎;自許人堅確而私勝,故近於專;自謂擔當世道,而反為勛戚所使;自稱衛護斯文,而未免扶抑失中,實不能通曉事務。凡所裁處,每在皮膜,八年當國,未有善政可言。庚申始壽(吳始壽)之死,壬戌翊戴(全翊戴)之獄,大失平反,陰主告密,已為清流之所不取,而自初委質於宋時烈,惟言莫違,專以是作家計,幾於有是無非。甲子筵奏,以私事而上朝廷,獨任己私,重拂公議,遂令士趨分裂,朝象不靖,以啟五十年玄黃之戰,追論禍首,自有所歸。況其家世赫舃,門闌鼎盛,而昧寵利之戒,忽謙益之訓,婦女逾侈,亦不能制。君子固傷其非罪被禍,而又以為不無取禍之道雲。修初史者之必以三大節許之者,其亦可謂失與奪之公也。”
主要作品
金壽恆擅長詩文,駢儷文被譽為當世第一,又擅長書法,尤工篆書、楷書和草書,朝鮮孝宗寧陵碑篆書就出自他的手筆。遺著《文谷集》。
歷史評價
老論方面對金壽恆評價較高,老論編纂的《肅宗實錄》稱讚金壽恆“風儀端粹,文章精煉,為時冠冕”。並稱他有“三大節”,分別是窮治三福之獄,大力整肅南人;反對少論對南人的綏靖;在懷尼之爭中支持宋時烈,指責尹拯背師。另一老論大臣閔鎮遠則評價他“清慎有雅量,而剛毅不足,時或撓屈”。
少論方面對金壽恆評價較低,少論編纂的《肅宗實錄補闕正誤》寫道:“壽恆以賢相之孫,黑頭登台司,風儀端重,操履蘊藉,長於文辭,緣飾儒術。甲寅受顧命,為國宗臣,丁巳抗直言被罪,士流尤傾向。庚申秉軸,按治逆堅(許堅),多有株連,重被其黨讎視,至是時輩甘心報復,既栫棘海島,繼又有合辭之論,卿宰之疏,必殺乃已,罪名多所文致,人皆冤之。然壽恆自任以剛方而量小,故近於愎;自許人堅確而私勝,故近於專;自謂擔當世道,而反為勛戚所使;自稱衛護斯文,而未免扶抑失中,實不能通曉事務。凡所裁處,每在皮膜,八年當國,未有善政可言。庚申始壽(吳始壽)之死,壬戌翊戴(全翊戴)之獄,大失平反,陰主告密,已為清流之所不取,而自初委質於宋時烈,惟言莫違,專以是作家計,幾於有是無非。甲子筵奏,以私事而上朝廷,獨任己私,重拂公議,遂令士趨分裂,朝象不靖,以啟五十年玄黃之戰,追論禍首,自有所歸。況其家世赫舃,門闌鼎盛,而昧寵利之戒,忽謙益之訓,婦女逾侈,亦不能制。君子固傷其非罪被禍,而又以為不無取禍之道雲。修初史者之必以三大節許之者,其亦可謂失與奪之公也。”
主要作品
金壽恆擅長詩文,駢儷文被譽為當世第一,又擅長書法,尤工篆書、楷書和草書,朝鮮孝宗寧陵碑篆書就出自他的手筆。遺著《文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