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890年6月,在湖北武昌三佛閣,悄然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為鐵廠購機、設廠、採鐵、開煤的工作機構——湖北鐵政局。細心的人發現,牌匾上的幾個大字竟然是由新任湖廣總督
張之洞親筆題寫的。日後,由它過渡而來的一個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
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系今日重鋼前身。從漢陽鐵廠到重鋼的百年歷程頁烏求,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發立少捆設展演變史,更是中國
鋼鐵工業坎坷前行的縮影和寫照。
漢陽鐵廠肇建 從西化回歸本土
早在1884年,剛剛經歷了抗法大捷的
張之洞萌生了開辦鐵廠的想法。戰爭中,他痛切地領受到了法國士兵手持槍炮的殺傷力。在墓微市後來呈交朝廷的《籌設煉鐵廠折》中,他向
光緒皇帝慷慨陳述了設廠的理由:“今日自強之端,首在開闢利源,杜絕外耗,舉凡武備所資槍炮、軍械、輪船、炮台、火車、電線等項,以及民間日用、農工作之所需,無一不取決於鐵。”
1889年,張之洞調任
湖廣總督,鐵廠項目也跟著他移建湖北。湖北鐵政局成立後,張之洞選址
漢陽開始建廠,並下令“設法竭力趕辦,務期早成一日,有一日之益”。 按照鋼鐵工業建設的
一般規律,即使是在歐洲建設像漢陽鐵廠一樣的工廠至少也需3年的時間,然而,漢陽鐵廠從開工到建成,只用了2年零10個月。考慮到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
工業技術水平和該廠的規模與
技術要求,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奇蹟。
漢陽鐵廠的設備和技術均源自歐洲,由於起點較高,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過10年左右。然而,早期的漢陽鐵廠,無論是
勘察設計,還是
生產建設,都是在外籍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指導、參與下進行的。在張之洞官辦時期,漢陽鐵廠聘英國人賀伯生為總監工,英國人詹森為製圖師,以後為比利時人白乃富,後又聘請德國人德培,各廠礦也聘有外籍工程師和工匠。在
盛宣懷官督商辦時期,漢陽鐵廠仍大量聘請外國工匠。1905年漢陽鐵廠改造時,聘盧森堡人呂柏為總工程師。在其介紹下,先後有17名盧森堡人在1906至1911年間加入漢陽鐵廠改造。總工程師一職更是長期由外籍人員獨占。
1902年到1918年間,漢陽鐵廠先後出資選送了一批有志於從事鋼鐵冶金事業的學生到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
知名大學學習專業知識。這些人學成回國後,逐漸成長為漢陽鐵廠的技術骨幹,許多人在各廠礦擔任要職。其中還產生了漢陽鐵廠歷史上的首位華人工程師,編制刊行了中國最早的鋼軌標準。
漢陽鐵廠雖然是當時
亞洲最早、最大的鋼鐵廠,有“20世紀雄廠”之稱,但在內憂外患的近代中國,注定只能是身不逢時、命運多舛。
1924年,漢陽鐵廠幾經波折後停產,配套榜組艱礦山落入日本人之手,成為日本制鐵所的原料輸出基地。
鐵血西遷 艱難中的輝煌
1937年,
國民政府軍政部以“前方抗戰需要,自行鑄造鋼件甚急……亟需借用漢陽鐵廠”為名接收了漢陽鐵廠估盛,計畫重新開爐煉鋼以供軍用。1938年2月7日,由於重鎮武漢也朝不保夕,蔣介石頒發手令:“漢陽鋼鐵廠應擇要遷移,並限3月底遷移完畢為要!”
1938年3月1日,鋼鐵廠遷建委員會正式組建,招攬流散在湖北、湖南、上海、香港等地的
工程技術人員200多名,在武漢、
宜昌、重慶等地雅提船旬同時開展設備拆卸、物資轉運、新廠選址和建設工作。
拆卸工作從1938年3月開始。工作人欠凝辯員冒著日機的轟炸,隨炸隨修,日夜不停,一直堅持到武漢撤守。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裡,共從漢陽鐵廠等處拆卸設備器材5.68萬噸,占到整個西遷物資的半壁之重。
與拆卸相比,轉運工作更顯艱難。鋼遷會先後徵集僱傭了2艘
炮艦、11艘海輪、27艘江輪、4艘鐵駁船、17艘
拖輪、218隻木駁船、7000隻
柏木船。設備物資先由武漢西運,到宜昌後,換乘能走三峽的大馬力輪船轉載運川。在運輸極為困難的
川江航段,鋼遷會採用分節轉運之方式,通過在
三斗坪、廟河、
巴東、
巫山、
奉節、
萬縣、
涪陵、
九龍坡等處設
轉運站,躲轟炸,斗
險灘,然後將物資運送到大渡口。該項工作從1938年6月開始,持續了1年零6個月,除被空襲炸毀2745噸物資外,其餘均安全運抵。途中,23名工人被炸死,58人受傷。鋼遷會自己僱傭的148艘木船有124艘安全抵達,兵工署劃撥的228艘木船僅有67艘安全抵達。
後來,親歷了
宜昌大撤退的晏陽初說: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僅此一例。”
在組織設備轉運的同時,鋼遷會以重慶
大渡口為廠址建設新廠。各項工程均由中國技術
人員設計,到1942年各項工程陸續建成後,鋼遷會擁有綦江、南桐兩大煤鐵礦基地和專用的鐵路與水上
運輸系統,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鋼鐵工業精英,鼎盛時期有員工15699人,鋼鐵產量一度占到抗戰
大後方鋼鐵總量的90%,除提供鋼材供各
兵工廠製造武器外,還試製、製造過飛機炸彈、
迫擊炮彈、德式磁質地雷、避彈鋼板和
卡賓槍用鋼料等半成品武器,是抗戰時期後方最大的
鋼鐵聯合企業,被讚譽為“國之楨榦”。
1949年 新舊交替的抉擇時刻
“為了爭取抗戰的勝利,我們日夜地工作著,生產軍火。任何艱難的生活,我們都咬著牙忍受過來了,只希望勝利後過無憂衣食的日子。事實卻不然,抗戰雖然勝利了,我們的生活卻一天天比勝利以前更痛苦。”這是1946年鋼遷會工人在一封致全國各界的控訴書中的內容。
1946年3月23日,鋼遷會職工舉行了反飢餓、反壓迫的大罷工,卻遭到了廠方的殘酷鎮壓。1名工人被當場打死,此外還有8人重傷,多人
輕傷或失蹤,21名工人被強行資遣。
血的教訓擦亮了職工的眼睛,也激勵和鼓舞了職工的護廠鬥志。
重慶解放前夕,鋼遷會已改稱二十九兵工廠。國民黨在100噸爐、交流發電所等重要位置安放了10多噸“
TNT”
黃色炸藥,陰謀破壞工廠,並狂妄地叫囂“讓
解放軍10年也恢復不了生產。”
在愛國廠長王懷琛等人的組織下,職工們組成護廠隊,與國民黨軍警機智周旋。1949年11月30日凌晨,為了保護工廠,地下黨員
劉家彝、副工程師簡國治等護廠
積極分子排成長龍,用繩索和
扁擔等簡陋工具把一箱箱炸藥搶運到離廠房較遠的空地上。就在炸藥還剩下三分之一時,由於引信啟爆,簡國治、劉家彝、
古傳賢等17人當場壯烈殉職。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下來兩台水管式鍋爐,在二十九兵工廠後來恢復生產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有重鋼 廢墟上崛起的鋼鐵力量
1949年12月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
軍代表陸鳳翔接管二十九兵工廠,隨後組建了黨支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廠職工日夜奮戰修復機器和廠房。到1950年4月15日,除了百噸高爐還在修理外,二十九兵工廠各廠主要設備
均已全面復工生產。
1950年5月10日,重鋼工程師潘繼慶、金石聲、鄒承祖等人依據英制資料,以6400匹馬力
蒸汽機為
動力機,利用1938年從漢陽鐵廠遷來的800毫米
軋機,在加工修補的舊輥上,用自煉的小鋼錠,試製軋出85磅每碼重軌。這是
新中國成立後成功軋制出的第一根鋼軌。
1950年夏,毛澤東主席批准了鄧小平政委簽報的,由二十九兵工廠自己研製生產
鋼軌修築
成渝鐵路的方案。1952年初,重鋼承擔了
軋制成渝鐵路所需全部鋼軌的任務,同年5月19日,成渝鐵路全線505公里所需重軌的軋制任務提前11天超額完成。為此,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派代表專程來廠頒發一等獎獎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重工業部頒發的第一張獎狀。除此以外,由重鋼自行設計、生產的重軌,支撐了
內昆鐵路、天成鐵路、
蘭新鐵路等國內十幾條鐵路的建設;重鋼人節衣縮食為抗美援朝捐獻“一零一號飛機”,支援了
瀘定橋建設和
西藏解放;重鋼的產品支援了
武漢長江大橋、重慶大禮堂、
重慶發電廠等重大建設;重鋼的優質鋼材運往全國20多個省市和
越南、
巴基斯坦等國家用於生產和生活,為包括日本、朝鮮在內的國家培養了許多
技術人才;向全國100多個單位輸送了8000多名
領導人才和技術骨幹,在業界享有“北有
鞍鋼,南有重鋼”的美譽。
此外,美術家
朱宣鹹於20世紀50年代在重鋼(一零一號廠)體驗生活後、創作的《煉鋼爐前》等作品,就是如今留下的直接來源於當時歷史背景下、真實生動記錄了重鋼的珍貴美術
圖像文獻。
自銷鋼材 絕處逢生的改革序曲
1978年10月,
四川省率先在全國開展
擴大企業自主權改革,允許企業在
國家計畫之外自主安排生產,可以採購所需物資,多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在企業增收時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
利潤留成自行支配。
1979年的重鋼面臨著十分困難的
生產經營局面。曾任重鋼副經理的王宇光後來回憶說:“我們上半年的
經濟狀況越來越不好,到了6月份幾乎周轉不動了,
流動資金的占用高達2億多元。因欠
銀行貸款,每天須付5000元以上的罰金;對銀行
超定額貸款,每天須付5000元以上的利息。上半年雖然贏利2456萬元,但只上繳了724萬元。全公司上下都很著急。這時下半年的排產訂貨已經開始,大家都寄希望於這次會議。哪知我們的中板是長線,有3萬多噸訂不出去,墊板有2萬噸訂不出去,加上增產資源共有10多萬噸鋼材沒有銷路,真是‘上水船又遇頂頭風’。”
重鋼充分運用擴大後的
企業自主權,大膽突破“鋼材是
國家統配物資,不能進入市場交易”的思想禁區,成為全國第一家自銷鋼材的企業。自銷鋼材使重鋼當年就獲利1788萬元,占到全年利潤32.9%。同時,重鋼根據國家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有關規定,將增產部分鋼材銷售國外,與香港維新貿易公司簽訂了對外貿易簽訂的第一個契約。1980年4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重鋼副經理王宇光的
署名文章《自銷權——一味救活重鋼經濟的良藥》,對重鋼投石問路的自銷權改革進行了肯定和宣傳。重鋼投石問路的自銷行為及實際效果,引起了
鋼鐵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連鎖反應,國有企業紛紛走向市場,使企業的適應性大大增強。
1994年,國務院批准重鋼為全國首批100家
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重鋼人解放思想,在主輔分離改革、
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此時,兼併重特成了橫在重鋼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難題。
重慶
特殊鋼公司(簡稱重特)誕生於國難深重的1934年,被稱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但由於經營不善,到1999年6月底,
資產負債率高達143%,陷入破產絕境。為了幫助重特走出困境,李鵬、朱鎔基、吳邦國、溫家寶等領導同志先後作了20多次重要批示,調配資源積極救助,但由於種種原因,重特始終問題如山、積重難返。
然而,重鋼此時也是泥菩薩過江,自顧不暇。從1994年開始,國內鋼材市場風雲突變,重鋼的發展每況愈下,到1999年,已是連續6年虧損。讓一個虧損2.37億元的國有冶金企業去兼併另一個虧損3.59億元的國有冶金企業,其中的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2000年1月10日,重鋼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五管齊下”(兼併重特、
債轉股、清產核算、國債貼息技改、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對重特實施了兼併。
2000年9月30日,經過全司職工的共同努力,重鋼提前三個月實現整體扭虧為盈。到2000年年底,重鋼贏利總額達到1500萬元,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國企三年脫困”的目標。
由於重特的歷史債務問題對重鋼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003年,重慶市政府通過採取償還重特職工欠款,重特依法破產和妥善分流安置重特職工等措施,解決了重特問題,為重鋼奠定了重新崛起的基礎。
產品介紹
重鋼是中國最早生產從低溫、常溫、中溫到高溫
壓力容器鋼板系列的廠家,
產品質量穩定,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重鋼生產的“三峰”牌鋼板,歷來具有產品質量和品牌優勢,被業內譽為“中國
第一板”。其生產的16MnR
壓力容器鋼板、20g
鍋爐鋼板曾多次連續榮獲國家質量金質獎、原冶金部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金杯獎產品,是國家勞動部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批准的國內第一家用戶免檢鋼材產品。2006年重鋼生產的
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獲得“中國
名牌產品”稱號。國內近三十家大型壓力容器製造企業使用重鋼按美國
ASTM標準生產的
低溫壓力容器鋼板製造的低溫壓力容器,獲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認可證書和
鋼印標誌。該產品鋼質純淨、組織均勻細小、綜合性能優良、
質量特性值穩定且富於量大、探傷I或II級交貨。隨著重鋼環保搬遷後,新的鋼質淨化設施和最先進的質量控制手段更加完善,該產品實物質量穩步提高,可供貨範圍更廣,深受用戶喜愛,已廣泛用於製造I、II、III類壓力容器以及各種壓力容器
反應罐、換熱器、
分離器、儲運器、耐蝕容器和多層
高壓容器筒體等。
2011年8月5日,重鋼
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
特種設備材料製造許可擴大認證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鑑定,至此,重鋼已具備生產最大厚度達80mm的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資質,重鋼在此專用鋼
生產領域繼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造船用鋼板
重鋼是中國造船用中厚鋼板的最主要生產廠家之一,正致力於打造國內屈指可數的造船用精品鋼材生產基地。重鋼生產的一般強度A、B、D級和高強度A32、
A36、
D32、D36級
船體結構用鋼板(規格為:6-32mm)已經獲得了
中國船級社(CCS)、英國勞氏
船級社(
LR)、
法國船級社(
BV)、
義大利船級社(RINA)、
挪威船級社(
DNV)、德國邦
勞氏船級社(GL)、美國船舶局(
ABS)、日本泊韋協會(NK)和韓國船級社(KR)等9個國家船級社的認可證書。其中一般強度A、B、D級船體結構用鋼板為原冶金部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金杯獎產品。2006年重鋼
船用鋼板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重鋼船用鋼板具有鋼質純淨、性能穩定、表面質量好的特點,可全
定尺交貨。產品廣泛用於建造萬噸級
遠洋船舶的
主體結構和上層結構,也可製造內河船舶的船體結構。隨著裝備水平的提高和
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重鋼在高強度造船用鋼板的生產方面已有了長足的進步,產品正向
高端市場延伸。
橋樑用鋼板
| | |
| |
| Q345qC/D/E、Q370qC/D/E、Q420qC/D/E | | |
| | |
| |
| Q345A/B/C/D/E、Q390A/B/C/D/E Q420A/B/C/D/E、Q460A/B/C/D/E Q500A/B/C/D/E、Q550A/B/C/D/E | | |
重鋼環保搬遷後,新增了1780mm熱軋生產線,如今該生產線主要生產的品種規格如下:
礦用鋼型
重鋼生產供應礦用
型鋼已有四十多年歷史,規格齊全、工藝精湛、經驗豐富。產品
外形尺寸、理化性能穩定,耐磨性、
可焊性、加工性能優良。其中M18#槽邦鋼和6.5#
刮板鋼曾獲中國國家質量
銀質獎,深受用戶信賴。
重鋼根據用戶的要求,按國標和歐標開發的10#-43#各種規格系列產品,取代了我國
造船工業使用的進口產品。產品投放市場後,已被
大連造船廠、廣州
廣船國際公司、
江南造船廠、上海造船廠等十多家造船廠選用。該球扁鋼也可用於大橋鋼結構,
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就全部採用了重鋼生產的球扁鋼產品。
| | | |
| | CCS、LR、BV、RINA、GL DNV、ABS、NK、KR | |
| | CCS、LR、BV、RINA、GL DNV、ABS、NK、KR | |
獲得榮譽
地理位置
漢陽鐵廠雖然是當時
亞洲最早、最大的鋼鐵廠,有“20世紀雄廠”之稱,但在內憂外患的近代中國,注定只能是身不逢時、命運多舛。
1924年,漢陽鐵廠幾經波折後停產,配套礦山落入日本人之手,成為日本制鐵所的原料輸出基地。
鐵血西遷 艱難中的輝煌
1937年,
國民政府軍政部以“前方抗戰需要,自行鑄造鋼件甚急……亟需借用漢陽鐵廠”為名接收了漢陽鐵廠,計畫重新開爐煉鋼以供軍用。1938年2月7日,由於重鎮武漢也朝不保夕,蔣介石頒發手令:“漢陽鋼鐵廠應擇要遷移,並限3月底遷移完畢為要!”
1938年3月1日,鋼鐵廠遷建委員會正式組建,招攬流散在湖北、湖南、上海、香港等地的
工程技術人員200多名,在武漢、
宜昌、重慶等地同時開展設備拆卸、物資轉運、新廠選址和建設工作。
拆卸工作從1938年3月開始。工作人員冒著日機的轟炸,隨炸隨修,日夜不停,一直堅持到武漢撤守。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裡,共從漢陽鐵廠等處拆卸設備器材5.68萬噸,占到整個西遷物資的半壁之重。
與拆卸相比,轉運工作更顯艱難。鋼遷會先後徵集僱傭了2艘
炮艦、11艘海輪、27艘江輪、4艘鐵駁船、17艘
拖輪、218隻木駁船、7000隻
柏木船。設備物資先由武漢西運,到宜昌後,換乘能走三峽的大馬力輪船轉載運川。在運輸極為困難的
川江航段,鋼遷會採用分節轉運之方式,通過在
三斗坪、廟河、
巴東、
巫山、
奉節、
萬縣、
涪陵、
九龍坡等處設
轉運站,躲轟炸,斗
險灘,然後將物資運送到大渡口。該項工作從1938年6月開始,持續了1年零6個月,除被空襲炸毀2745噸物資外,其餘均安全運抵。途中,23名工人被炸死,58人受傷。鋼遷會自己僱傭的148艘木船有124艘安全抵達,兵工署劃撥的228艘木船僅有67艘安全抵達。
後來,親歷了
宜昌大撤退的晏陽初說: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僅此一例。”
在組織設備轉運的同時,鋼遷會以重慶
大渡口為廠址建設新廠。各項工程均由中國技術
人員設計,到1942年各項工程陸續建成後,鋼遷會擁有綦江、南桐兩大煤鐵礦基地和專用的鐵路與水上
運輸系統,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鋼鐵工業精英,鼎盛時期有員工15699人,鋼鐵產量一度占到抗戰
大後方鋼鐵總量的90%,除提供鋼材供各
兵工廠製造武器外,還試製、製造過飛機炸彈、
迫擊炮彈、德式磁質地雷、避彈鋼板和
卡賓槍用鋼料等半成品武器,是抗戰時期後方最大的
鋼鐵聯合企業,被讚譽為“國之楨榦”。
1949年 新舊交替的抉擇時刻
“為了爭取抗戰的勝利,我們日夜地工作著,生產軍火。任何艱難的生活,我們都咬著牙忍受過來了,只希望勝利後過無憂衣食的日子。事實卻不然,抗戰雖然勝利了,我們的生活卻一天天比勝利以前更痛苦。”這是1946年鋼遷會工人在一封致全國各界的控訴書中的內容。
1946年3月23日,鋼遷會職工舉行了反飢餓、反壓迫的大罷工,卻遭到了廠方的殘酷鎮壓。1名工人被當場打死,此外還有8人重傷,多人
輕傷或失蹤,21名工人被強行資遣。
血的教訓擦亮了職工的眼睛,也激勵和鼓舞了職工的護廠鬥志。
重慶解放前夕,鋼遷會已改稱二十九兵工廠。國民黨在100噸爐、交流發電所等重要位置安放了10多噸“
TNT”
黃色炸藥,陰謀破壞工廠,並狂妄地叫囂“讓
解放軍10年也恢復不了生產。”
在愛國廠長王懷琛等人的組織下,職工們組成護廠隊,與國民黨軍警機智周旋。1949年11月30日凌晨,為了保護工廠,地下黨員
劉家彝、副工程師簡國治等護廠
積極分子排成長龍,用繩索和
扁擔等簡陋工具把一箱箱炸藥搶運到離廠房較遠的空地上。就在炸藥還剩下三分之一時,由於引信啟爆,簡國治、劉家彝、
古傳賢等17人當場壯烈殉職。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下來兩台水管式鍋爐,在二十九兵工廠後來恢復生產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有重鋼 廢墟上崛起的鋼鐵力量
1949年12月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
軍代表陸鳳翔接管二十九兵工廠,隨後組建了黨支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廠職工日夜奮戰修復機器和廠房。到1950年4月15日,除了百噸高爐還在修理外,二十九兵工廠各廠主要設備
均已全面復工生產。
1950年5月10日,重鋼工程師潘繼慶、金石聲、鄒承祖等人依據英制資料,以6400匹馬力
蒸汽機為
動力機,利用1938年從漢陽鐵廠遷來的800毫米
軋機,在加工修補的舊輥上,用自煉的小鋼錠,試製軋出85磅每碼重軌。這是
新中國成立後成功軋制出的第一根鋼軌。
1950年夏,毛澤東主席批准了鄧小平政委簽報的,由二十九兵工廠自己研製生產
鋼軌修築
成渝鐵路的方案。1952年初,重鋼承擔了
軋制成渝鐵路所需全部鋼軌的任務,同年5月19日,成渝鐵路全線505公里所需重軌的軋制任務提前11天超額完成。為此,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派代表專程來廠頒發一等獎獎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重工業部頒發的第一張獎狀。除此以外,由重鋼自行設計、生產的重軌,支撐了
內昆鐵路、天成鐵路、
蘭新鐵路等國內十幾條鐵路的建設;重鋼人節衣縮食為抗美援朝捐獻“一零一號飛機”,支援了
瀘定橋建設和
西藏解放;重鋼的產品支援了
武漢長江大橋、重慶大禮堂、
重慶發電廠等重大建設;重鋼的優質鋼材運往全國20多個省市和
越南、
巴基斯坦等國家用於生產和生活,為包括日本、朝鮮在內的國家培養了許多
技術人才;向全國100多個單位輸送了8000多名
領導人才和技術骨幹,在業界享有“北有
鞍鋼,南有重鋼”的美譽。
此外,美術家
朱宣鹹於20世紀50年代在重鋼(一零一號廠)體驗生活後、創作的《煉鋼爐前》等作品,就是如今留下的直接來源於當時歷史背景下、真實生動記錄了重鋼的珍貴美術
圖像文獻。
自銷鋼材 絕處逢生的改革序曲
1978年10月,
四川省率先在全國開展
擴大企業自主權改革,允許企業在
國家計畫之外自主安排生產,可以採購所需物資,多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在企業增收時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
利潤留成自行支配。
1979年的重鋼面臨著十分困難的
生產經營局面。曾任重鋼副經理的王宇光後來回憶說:“我們上半年的
經濟狀況越來越不好,到了6月份幾乎周轉不動了,
流動資金的占用高達2億多元。因欠
銀行貸款,每天須付5000元以上的罰金;對銀行
超定額貸款,每天須付5000元以上的利息。上半年雖然贏利2456萬元,但只上繳了724萬元。全公司上下都很著急。這時下半年的排產訂貨已經開始,大家都寄希望於這次會議。哪知我們的中板是長線,有3萬多噸訂不出去,墊板有2萬噸訂不出去,加上增產資源共有10多萬噸鋼材沒有銷路,真是‘上水船又遇頂頭風’。”
重鋼充分運用擴大後的
企業自主權,大膽突破“鋼材是
國家統配物資,不能進入市場交易”的思想禁區,成為全國第一家自銷鋼材的企業。自銷鋼材使重鋼當年就獲利1788萬元,占到全年利潤32.9%。同時,重鋼根據國家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有關規定,將增產部分鋼材銷售國外,與香港維新貿易公司簽訂了對外貿易簽訂的第一個契約。1980年4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重鋼副經理王宇光的
署名文章《自銷權——一味救活重鋼經濟的良藥》,對重鋼投石問路的自銷權改革進行了肯定和宣傳。重鋼投石問路的自銷行為及實際效果,引起了
鋼鐵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連鎖反應,國有企業紛紛走向市場,使企業的適應性大大增強。
1994年,國務院批准重鋼為全國首批100家
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重鋼人解放思想,在主輔分離改革、
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此時,兼併重特成了橫在重鋼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難題。
重慶
特殊鋼公司(簡稱重特)誕生於國難深重的1934年,被稱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但由於經營不善,到1999年6月底,
資產負債率高達143%,陷入破產絕境。為了幫助重特走出困境,李鵬、朱鎔基、吳邦國、溫家寶等領導同志先後作了20多次重要批示,調配資源積極救助,但由於種種原因,重特始終問題如山、積重難返。
然而,重鋼此時也是泥菩薩過江,自顧不暇。從1994年開始,國內鋼材市場風雲突變,重鋼的發展每況愈下,到1999年,已是連續6年虧損。讓一個虧損2.37億元的國有冶金企業去兼併另一個虧損3.59億元的國有冶金企業,其中的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2000年1月10日,重鋼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五管齊下”(兼併重特、
債轉股、清產核算、國債貼息技改、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對重特實施了兼併。
2000年9月30日,經過全司職工的共同努力,重鋼提前三個月實現整體扭虧為盈。到2000年年底,重鋼贏利總額達到1500萬元,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國企三年脫困”的目標。
由於重特的歷史債務問題對重鋼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003年,重慶市政府通過採取償還重特職工欠款,重特依法破產和妥善分流安置重特職工等措施,解決了重特問題,為重鋼奠定了重新崛起的基礎。
產品介紹
重鋼是中國最早生產從低溫、常溫、中溫到高溫
壓力容器鋼板系列的廠家,
產品質量穩定,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重鋼生產的“三峰”牌鋼板,歷來具有產品質量和品牌優勢,被業內譽為“中國
第一板”。其生產的16MnR
壓力容器鋼板、20g
鍋爐鋼板曾多次連續榮獲國家質量金質獎、原冶金部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金杯獎產品,是國家勞動部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監察局批准的國內第一家用戶免檢鋼材產品。2006年重鋼生產的
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獲得“中國
名牌產品”稱號。國內近三十家大型壓力容器製造企業使用重鋼按美國
ASTM標準生產的
低溫壓力容器鋼板製造的低溫壓力容器,獲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認可證書和
鋼印標誌。該產品鋼質純淨、組織均勻細小、綜合性能優良、
質量特性值穩定且富於量大、探傷I或II級交貨。隨著重鋼環保搬遷後,新的鋼質淨化設施和最先進的質量控制手段更加完善,該產品實物質量穩步提高,可供貨範圍更廣,深受用戶喜愛,已廣泛用於製造I、II、III類壓力容器以及各種壓力容器
反應罐、換熱器、
分離器、儲運器、耐蝕容器和多層
高壓容器筒體等。
2011年8月5日,重鋼
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
特種設備材料製造許可擴大認證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鑑定,至此,重鋼已具備生產最大厚度達80mm的鍋爐壓力容器用鋼板資質,重鋼在此專用鋼
生產領域繼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造船用鋼板
重鋼是中國造船用中厚鋼板的最主要生產廠家之一,正致力於打造國內屈指可數的造船用精品鋼材生產基地。重鋼生產的一般強度A、B、D級和高強度A32、
A36、
D32、D36級
船體結構用鋼板(規格為:6-32mm)已經獲得了
中國船級社(CCS)、英國勞氏
船級社(
LR)、
法國船級社(
BV)、
義大利船級社(RINA)、
挪威船級社(
DNV)、德國邦
勞氏船級社(GL)、美國船舶局(
ABS)、日本泊韋協會(NK)和韓國船級社(KR)等9個國家船級社的認可證書。其中一般強度A、B、D級船體結構用鋼板為原冶金部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金杯獎產品。2006年重鋼
船用鋼板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重鋼船用鋼板具有鋼質純淨、性能穩定、表面質量好的特點,可全
定尺交貨。產品廣泛用於建造萬噸級
遠洋船舶的
主體結構和上層結構,也可製造內河船舶的船體結構。隨著裝備水平的提高和
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重鋼在高強度造船用鋼板的生產方面已有了長足的進步,產品正向
高端市場延伸。
橋樑用鋼板
| | |
| |
| Q345qC/D/E、Q370qC/D/E、Q420qC/D/E | | |
| | |
| |
| Q345A/B/C/D/E、Q390A/B/C/D/E Q420A/B/C/D/E、Q460A/B/C/D/E Q500A/B/C/D/E、Q550A/B/C/D/E | | |
重鋼環保搬遷後,新增了1780mm熱軋生產線,如今該生產線主要生產的品種規格如下:
礦用鋼型
重鋼生產供應礦用
型鋼已有四十多年歷史,規格齊全、工藝精湛、經驗豐富。產品
外形尺寸、理化性能穩定,耐磨性、
可焊性、加工性能優良。其中M18#槽邦鋼和6.5#
刮板鋼曾獲中國國家質量
銀質獎,深受用戶信賴。
重鋼根據用戶的要求,按國標和歐標開發的10#-43#各種規格系列產品,取代了我國
造船工業使用的進口產品。產品投放市場後,已被
大連造船廠、廣州
廣船國際公司、
江南造船廠、上海造船廠等十多家造船廠選用。該球扁鋼也可用於大橋鋼結構,
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就全部採用了重鋼生產的球扁鋼產品。
| | | |
| | CCS、LR、BV、RINA、GL DNV、ABS、NK、KR | |
| | CCS、LR、BV、RINA、GL DNV、ABS、NK、KR | |
獲得榮譽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