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飲料名)

酒(飲料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酒,不管是“純糧釀造”還是“食用酒精勾兌”,對於健康都有同樣的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酒
  • 外文名:wine
  • 主要成分乙醇
概述,別稱,危害,小結,

概述

酒的化學成分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據新華社訊息,飲酒量不論多少都無益。

別稱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麴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危害

主要危害
1. 死亡:酒精會抑制大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於換抑肝糖原的分解,導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致命的影響。
2. 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種維他命缺乏間接導致多種神經系統傷害。
3. 肝臟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
4. 胃潰瘍: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5. 神經系統傷害:譬如周邊神經病變。
6. 大腦皮質萎縮: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7. 酒精性胎兒徵候群: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泄速率較慢,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傷害。
健康人飲酒後心臟收縮功能可減低,這種變化是可逆的;此外,飲酒尚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擴張,對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某些健康人在一次大量飲酒後可出現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由於多發生在節假日大量飲酒後,故將這種綜合徵稱為“假日心臟病”,系由酒精作用和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停止飲酒後可逐漸恢復正常。
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心功能衰竭,表現為心室擴大和左心室收縮功能低下,病變的出現和消退均與飲酒有關,當終止飲酒後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進一步惡化,而再次飲酒後心衰又復發,此種情況若反覆多次發生,將會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損害,以至終止飲酒後仍有進行性心功能惡化,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此外,酒精中毒心房纖顫發生率也很高,這種因中毒所致的房顫若能早期戒酒則能使病變逆轉或穩定。酒是一種純熱能食物,長期大量飲酒可增加體重,影響體內糖代謝過程而使甘油三酯生成增加,而肥胖和高脂血症均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長期大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大量飲酒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亦增加。
除了一次飲酒過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響(俗稱為酒醉)之外,一再不斷大量飲酒會造成多種嚴重的長期性疾病,我們把飲酒對各種對人體器官的影響摘要附錄如下:
肝臟
經常飲酒過量對肝臟的危害最大,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導致的中毒會讓肝臟組織因缺氧而壞死。長期大量飲酒會引發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
酒精能使胃黏膜分泌過量的胃酸。大量喝酒後,胃黏膜上皮細胞受損,誘發黏膜水腫、出血,甚至潰瘍、糜爛,導致胃出血。
胰腺
酒精可通過多條途徑誘發急性胰腺炎
大腦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研究證實,飲酒6分鐘後,腦細胞開始受到破壞,長期喝酒記憶力會變差。
心臟
酒精不僅會導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壓等,更會造成心梗腦梗突發。
骨骼
過量飲酒會加速體內鈣質的流失,更易骨質疏鬆骨折
耳朵和眼睛
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周榮斌指出,喝酒會損害視網膜,發生“酒弱視”。酒精對人體咽喉部黏膜表面也會產生刺激,因此喝酒的人更容易患上咽炎,從而引起咽鼓管阻塞,產生耳鳴,導致聽力下降

小結

酒中的有害物質,包括雜醇類、醛類酮類、低級有機酸氨基甲酸酯類等,他們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往往是決定酒類的質量優劣的關鍵物質,控制酒類中有害物質含量是酒類釀造全過程都要關注的大事。
酒中同樣少量的功能性成分如酯類、多酚類、胺基酸與多肽、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以其他動植物浸提物越來越受關注,成為酒類品牌大戰的秘密武器。加強酒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科學研究,是促進中國酒文化重放異彩的關鍵。
流言:純糧釀造的酒更健康
真相:酒對健康的影響來自於其中的酒精以及其他雜醇。實際上,不管是“純糧釀造”還是“食用酒精勾兌”,其中的酒精都是通過糧食發酵而來的。只要是酒精,對於健康都有同樣的危害。另外,很多人推崇的“自釀酒”“土法釀酒”,其發酵工藝過程缺乏很好的掌控,後續往往沒有規範的蒸餾操作,所以所含雜醇通常更高。一些雜醇對健康的影響比酒精還要大,這也是有時喝“自釀酒”“土酒”更加“上頭”的原因。所以,從健康角度考慮,建議不要飲酒。對於那些自釀酒,則更要小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