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2008年2月22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省委書記蘇榮任組長,省長吳新雄任第一副組長。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關於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的記者招待會,推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想。3月27日,省委書記蘇榮深入到鄱陽湖區,就推進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行調研。期後,蘇榮還先後4次深入鄱陽湖區進行專題調研。
2008年4月13日,省政府召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工作動員大會,省長吳新雄出席大會並部署工作,標誌著這項重大戰略實施進入實質階段。4月23日,我省發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研究課題招標公告,設立10大前期研究課題,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9月11日,省委常委會討論審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會議原則通過規劃,並要求進一步修改後按程式上報國務院審批。9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上報規劃,提請審議。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專家審查會,要求進一步提升完善規劃。
2009年4月14日至1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帶隊,率24個國家部委有關領導和同志組成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來贛調研。2009年6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正式向25個國家部委行文徵求意見建議。隨後,根據調研情況和反饋意見,專家專題組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2009年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第44次委主任辦公會議原則通過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送審稿)》。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正式行文報請國務院審議批准規劃。2009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誌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區域發展規劃。
區域情況
基礎條件
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同時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濕地。該區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是
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鄱陽湖又是
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6%。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是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長極,是中部製造業重要基地和中國三大創新地區之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條件。
同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中國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位於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鎮3市,以及鷹潭、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面積為5.12萬平方公里。
區域範圍
南昌市: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新建區
九江市:九江縣、彭澤縣、德安縣、永修縣、湖口縣、都昌縣、武寧縣、潯陽區、濂溪區、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
發展意義
加快建設國家鄱陽湖
生態經濟區,作為國家一項重要戰略,有利於探索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有利於探索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的新模式,有利於構建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新支點,有利於樹立中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象。
國務院指出,要把鄱陽湖區生態經濟區規劃的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的重大舉措,促進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推動這一地區科學發展。
國務院要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要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途徑,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把鄱陽湖地區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達的世界級生態經濟示範區。
發展優勢
鄱陽湖經濟區雄踞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三大經濟發達地區的核心位置,是連線沿海與內陸的樞紐,直接面向東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第一,環鄱陽湖地區屬資源型經濟區域,自然資源豐富。
第二,該地區海陸空交通發達。區域內擁有2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內陸港口群,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華中、華東和華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
第三,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凸現新的優勢,金融環境正在改善。環鄱陽湖區已經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紡織、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
第四,該區域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高度聚集,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
區域定位
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是: 1.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區
2.建設長江中下游
水生態安全保障區
3.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帶動區
4.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台
5.連線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經濟成長極
6.世界級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示範區
發展規劃
江西在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著力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典範”——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有重要影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成長基地、重要的先進制造業生產基地、獨具特色和極具優勢的資源型產業重要加工基地,走出一條經濟快速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有效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近期為2009年至2015年,遠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務是
創新體制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壯大生態經濟實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
近期規劃
到2015年實現區域
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達到富裕的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輻射中東部的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鄱陽湖區規劃範圍內38個縣(市、區)將努力實現以下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達到45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0%;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30%,達到2275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65%;利稅年均增長30%,達到21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的60%。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占區內工業經濟總量50%左右。力爭10個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39個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0億元,80%以上的工業園區建成省級或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
中長期規劃
到2020年實現地區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世界級生態宜居、經濟發達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徵,中國現代化的縮影標誌性區域。為到2025年前後基本實現高等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
產業基地
光電產業基地:以南昌、九江為中心,重點建設矽襯底發光二極體(
LED)晶片及器件項目、
LED照明光源項目、高亮度LED顯示屏項目、
LED背光源項目、有機發光器件(OLED)項目、計算機等終端電子產品項目、第三代移動通信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南昌、九江為中心,重點發展高性能且資源高效利用的高純矽材料、太陽能電池組件與發電系統、兆瓦級以上
風電設備和螺桿膨脹發電機組等項目。
生物產業基地:以南昌、九江、宜春樟樹為中心,依託南昌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樟樹中藥產業傳統優勢,重點推進中藥現代化,建設治療愛滋病新藥、抗癌原料藥、新型功能糖、血細胞分析儀器、磁共振成像系統等產業化項目,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新興產業,形成從生物醫藥到生物醫療器械、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的完整產業鏈。
銅冶煉及精深加工產業基地:以鷹潭為中心,以江銅集團為龍頭,提高銅冶煉水平,重點開發銅
引線框架、銅板帶、銅箔、特種漆包線等高精度、高性能產品。
優質鋼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內落後鋼鐵產能為前提,依託新鋼、萍鋼、南鋼現有生產能力,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展船板、彈簧鋼、建築用鋼、線材等鋼材深加工產品,提升鋼材深加工水平。
煉油及化工產業基地:以九江為中心,實施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適時實施化肥原料路線改造項目,落實環保措施;以
永修為中心,重點發展有機矽單體和
有機矽系列深加工;以樟樹、
新乾為中心,積極開發離子膜燒鹼、純鹼以及無機氯產品和有機氯產品。
航空產業基地:以南昌、景德鎮為中心,積極參與民用
飛機製造,承擔國際航空轉包生產任務,重點建設南昌中國國家
航空工業城。
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環湖中心城市為重點,重點開發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機、
汽油發動機、變速器、柴油車超低排放後處理裝置。
城市發展
景德鎮:依託千年瓷都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優勢,積極推進
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大力發展功能陶瓷、結構陶瓷、
生物陶瓷、工藝陶瓷和精品建築陶瓷,培育陶瓷
文化創意產業,建設世界瓷都、贛東北工業重鎮和文化生態旅遊城市。以景德鎮城區為中心,聯動發展
浮梁、
鄱陽、
萬年縣城和
樂平市區,形成以鷹潭、景德鎮、上饒為中心的贛東北城鎮群。
鷹潭:發揮銅產業基礎、交通樞紐、旅遊資源優勢,建設世界
銅都、贛東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遊城市;依託中心城區,向東逐步與
貴溪城區連線成片,向南逐步建成
寶山片區,進一步建設
餘江縣城。
撫州: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醫藥輕紡和文化產業,創建工業新城和文化生態旅遊名城;以
新城區為依託,聯動建設
東鄉縣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時經濟圈。
發展措施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作為中國重點規劃建設的一流示範性區域,經過美國、澳洲、新加坡國際頂級專家規劃建設,按照一流標準打造生態經濟核心示範區。
生態示範區
"鄱區建設號聲揚,低碳防污不可忘;護好湖鄉天與水,宜居樂業萬年長"。鄱陽湖近年實施“綠色生態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為重點,推進污水達標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節能降耗減排工程,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及濕地保護工程,血吸蟲病防治工程等建設。同時,大力推進鄱陽湖生態水利樞紐工程的前期工作。
經濟效應
國家大力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新型工業、
生態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有序推進
昌九工業走廊建設;積極推進
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城鄉統籌,使環鄱陽湖區成為江西城鄉協調先行區。合理髮展新型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產業為基礎、功能互補、空間布局合理的環鄱陽湖城市群;繼續落實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穩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機制。
生態長效機制
科學制定規劃,指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強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強鄱陽湖保護治理、促進經濟開發等方面的法規;制定新型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分行業制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利用
財政轉移支付,加大對生態保護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
根據國家中長期重點規劃,江西省將按照“
集聚經濟,高效開發”的功能定位,工業產業相對集中布局在高效集約發展區;濱湖控制開發帶通過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制現有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有計畫異地搬遷和改擴建;湖體核心保護區強化生態功能、禁止開發建設。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江西省將建立政策扶持機制,對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實行項目核准備案、土地供應、要素保障三優先。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對濱湖地區、五河源頭不符合功能定位的產業,通過設備折舊補貼、設備貸款擔保、遷移補貼等手段,有計畫地進行拆遷和異地改擴建。
與此同時,江西省還將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支持機制,對五河源頭因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造成的利益損失進行合理補償。清理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稅費優惠政策,調整和完善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綠色生產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的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鼓勵引導企業構建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體系,對各級各類金融機構支持的節能減排和綠色信貸示範項目給予貸款擔保與貼息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