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銅陵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
長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礦建市,是一座新興的工貿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最小的地級市,面積1113平方公里。地處上海與
武漢、
南京與
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與上海的距離分別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國著名的黃山——九華山旅遊風景區的北大門(距
九華山和
黃山分別為80和120公里),同時還是安徽省實施“兩點一線”開發開放戰略的交叉點。長江黃金水道流經銅陵59.9公里,水運條件得天獨厚,銅陵港是對外籍輪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擁有5000噸級件雜貨碼頭;寧銅鐵路、
京台高速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皖中南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環境優美。前國務院總理
朱鎔基2002年來銅陵視察時曾稱讚:“銅陵雖小,但很美麗。”銅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最佳化資本結構、國有資本運營改革等試點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勵外資投入的優惠政策。銅陵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級園林城市、萬噸級海輪進江終點港、國家園林城市。
銅陵銅文化源遠流長,是
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銅陵是中國的“古銅都”。銅的采冶始於商周,盛於唐宋,綿延3000餘年而未曾中斷,這在
長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
銅礦遺址中非常少見。現存數十處采冶銅遺址和大量的青銅文物:有古西周的銅煉渣、漢代的古銅井,唐宋期間的青銅文物更為鼎盛且史料記載甚詳。
銅陵的歷史,就是中國冶銅史的縮影。大文學家
李白、
王安石、
蘇東坡等曾來此遊歷並留下詩跡,
李白的“我愛
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
五松山”以及描寫冶銅場面的“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銅文化已經融進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銅雕塑在全國各類評比中獲獎,市內設有全國性的青銅文化研究會。銅陵以“銅”命名,有悠久而完整的采冶銅歷史,豐富而全面的銅文化內容,反映了中國古今銅工業的突出成就,在青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突出的位置,是久享盛譽的中國古銅都。
銅陵是“中國古
銅都,當代銅基地”,新中國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安徽省首個千億元企業來自銅陵。建市60年來,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逐步形成了以銅、化工為主導,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齊頭並進的產業發展格局,是全國八大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國家級電子材料產業基地、長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產基地。現有千億元以上企業 1 家,百億元企業2家,上市公司6家,工業化率達60.3%。銅陵有色公司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電解銅生產企業,精達公司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三的特種電磁線生產企業。
其它銅都
雲南東川
東川區,位於中國雲南省東北部,屬昆明市。面積1674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8.46 萬。漢族為主,有彝、回、苗、白、納西、壯、僳僳等少數民族。舊稱
會澤縣,為東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縣,改東川。1929年又恢復原名會澤。1953年由會澤縣劃出設東川礦區。1958 年改省轄地級市。1999年,因礦藏枯寂,千年銅都不堪重負,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地級東川市,成立昆明市東川區。至此,東川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因礦建市又因礦撤市的城市。
東川區年均溫 20.2 ℃,年降水量688.9毫米。產稻、玉米、小麥、薯類、水果、花生、藥材、油菜籽等農產品。銅礦探明儲量2813萬噸,居全國第三位,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有2000多年的產銅歷史,素有銅都之稱。銅礦中伴生金、銀、鈷、鍺、鎘等多種稀有金屬,此外還有鐵、磷、鋁、鋅、石膏、硫磺等礦。中國重點建設地區,有煤炭、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皮革等工業。名勝古蹟有饒家坪紅九軍團渡江指揮所舊址、中廠河、普車河墓葬文物等。
江西德興
德興市位於
上饒市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取“山川之寶,惟德乃興”之意而定名。總面積2101平方公里 ,總人口32萬,1990年12月撤縣設市。德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治縣歷史。歷史上,擁有進士417名,約占整個上饒進士總數的五分之一,並湧現出濕法煉銅鼻祖
張潛等一大批名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76%,境內有大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北山位於德興市。是中國最早的“百強”林業縣(市)和中國科技興林試點縣(市)之一。連續被評為江西省造林綠化先進縣市和江西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先進單位。資源密集,礦業發達。素有“金山”、“銀城”、“銅都”之美譽,已探明儲量並開發的礦產達30多種,年產銅居中國之首,年產黃金居江南之首,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5.1%,是中國最早“百強”林業縣(市)和中國科技興林試點縣(市)之一。國家4A旅遊勝地“江南第一仙峰”
三清山位於市域東部,“大茅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梧風洞就在境內。
德興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銅都”、“銀城”、“金山”之譽,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地,北宋煉銅家張潛著述《浸銅要略》,開創了濕法煉銅的先河,成為古代濕法煉銅的鼻祖。
湖北大冶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國湖北省黃石市西南20餘公里處的大冶湖畔,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採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讚嘆不已,並譽之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蹟”,“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大冶歷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青銅冶煉史,1000多年的建縣史和100多年的開放史,殷商時期就大興爐冶,開創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中國青銅文化發祥地。公元967年,即北宋乾德五年,由“青山場院”升為縣治,並取名為“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19世紀末,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大冶境內開辦大冶鐵礦和大冶鋼廠,大冶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大冶撤縣建市,從此掀開了大冶發展的新篇章。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大冶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極具開發價值。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觀的“大冶銅綠山 古礦冶遺址”,天下無雙,舉世矚目。“三台”、“八景”,氣象萬千,秀色可餐。國家AAA級風景區小雷山、青龍山,被譽為黃石“九寨溝”的大泉溝,風景秀麗的大王山,碧波萬傾的黃金湖,神聖的紅三軍團,“大冶兵暴”舊址,無一不令遊人駐足留連。
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是銅的世界,以出產銅聞名於世。銅的貯藏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出口銅最多的都市之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銅礦丘基卡馬塔銅礦和地下銅礦特尼恩特銅礦都在智利。所以,在智利的首都,處處可以感受到銅的存在,到處可以看到銅的光輝。
聖地亞哥位於智利中部馬波喬河畔,東依白雪皚皚的安第斯山,西有四季蔥綠的“中央谷地”。在這塊不大的平原上,還點綴著一些海拔不高的殘丘,如矗立在市中心的聖露西亞山和坐落在東北方面的布蘭科與聖克里斯托瓦爾山等,都屬於這樣的殘丘,這裡如今已成為聖地亞哥有名的風景區。
由於聖地亞哥冬無嚴寒,一年四季綠草如茵,終年鮮花盛開不敗。雄偉壯麗的安第斯山脈成了聖地亞哥的天然帷幕。每當隆冬時節,地面降雨,山上落雪。每當雨停日出之後,遠眺安第斯山山頂,白雪皚皚,氣象萬千,令人神往。
1541年西班牙軍官瓦爾迪維亞率領150名騎兵來到聖地亞哥,他在聖露西亞山上構築堡壘,建立總督府,並在山下用泥磚和稻草修築了原始的住宅區,形成了聖地亞哥的雛形。以後,聖地亞哥長期為西班牙在智利的殖民統治中心。1818年4月5日,經過赫赫有名的馬依波戰鬥,聖地亞哥城便成了智利的首都。在殖民統治年代,此城發展緩慢。到了19世紀,因發現了銀礦才開始迅速地向西南及北岸發展。20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興盛,城市面積與人口急劇增加,幾乎是原來的兩倍。
漫步聖地亞哥城,每隔不遠,眼前就會出現一座精工細琢的紀念銅像,這些銅像雕刻大小各異、千姿百態,神色栩栩如生。特別是聳立在市區“憲法廣場”上智利解放運動的先驅——沃伊金斯將軍的銅雕,橫刀躍馬,氣壯山河,格外引人注目。市內的一座銅像雕刻,讓人目不暇接,仔細觀賞,仿佛置身於銅像的世界,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在商店的櫥窗里,或在居民的家裡,舉目便是閃閃發光的各種銅製器皿:銅碗、銅壺、銅盆、銅杯、銅菸具……。牆上掛的裝飾品和藝術品有各式各樣的銅盤,上面雕有人物像、風景、民族舞蹈、花草以及獸類等。商店裡的銅製手工藝品,更是新穎別致,手工精細,令人愛不釋手。旅館、飯店以及居民家庭的門、窗、桌子,都有銅的鑲邊,或銅的裝飾、擺設。親朋好友也都是以銅製藝術品相贈,不愧人們稱其為銅的世界。
聖地亞哥市有一條最著名的大街——沃伊金斯將軍大街。沃伊金斯將軍是智利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智利人敬崇他為智利國父。以他命名的這條大街長3公里,寬100米,綠樹成蔭,到處有草坪、花壇和別致的噴泉。沿街有現代化的高大建築,如銀行、商行大廈、飯店、辦公大樓等等。同時也保留著殖民時期修建的西班牙風格的別墅和大大小小的古老教堂。更能引起人們興趣的,還是綠草繁花之間的一座座青銅雕塑。在人物雕刻中,除了智利國父沃伊金斯將軍,還有被人們尊崇的“美洲導師”安德烈斯·貝略和歷史上著名的總統,以及歷史上的代表人物。除人像外,還有記錄歷史上著名戰役的雕塑群像。人們漫步街頭,就能通過參觀街頭雕塑,重溫智利和拉丁美洲人民為獨立、自由而英勇鬥爭的歷史。
聖克里斯托瓦山屹立在馬波喬河畔,是聖地亞哥東北部的旅遊中心。馬波喬河從山旁流過,水光山色,十分迷人。山高海拔400餘米,從山腳下可以乘電纜車直達山頂,也可沿山間小路徒步登山。山頂上屹立著一尊用大理石雕塑的巨型聖母瑪麗亞雕像,風姿綽約,面帶笑容,山以仙名,故又稱“聖母山”。聖母像建於1903年,是法國著名雕刻家瓦爾多斯內的傑作,像高14米,連座基共高23米,自重37噸。雕像坐北面南,潔白如玉,神形動人,像前燭架上插滿燭火電燈,每到夜晚,泛光照明下,聖母像愈發美麗多姿。初到聖地亞哥認不清方向的人,抬頭看看聖母像,就能辨別方向了。據傳說,聖母曾經顯靈,為聖地亞哥人民消除了一場災難。因此,每逢禮拜天或者重大宗教節日,登山朝聖的教徒絡繹不絕。在聖母像腳下,俯瞰聖地亞哥市,全城景色盡收眼底。山坡怡紅快綠之中,建有天文台和動物園。這座全國最大的動物園已有50多年的歷史,飼養有1000多種約6500多隻動物,其中很多是中南美洲特有的動物,吸引著眾多遊客前去參觀遊覽。
市內聞名遐邇的動物“服務員”餐廳,更是遊人參觀遊覽的好地方。整個餐廳,除收款員和廚師是人以外,其餘“服務員”都是訓練有素的各種動物。顧客一進門,門旁的兩隻鸚鵡立刻熱情地用英語、法語打招呼問好。接著一隻金毛猴殷勤地將客人的衣帽放進存衣室。待顧客就座後,一隻哈巴狗立即迎上來,嘴裡叼著選單請顧客點菜。稍等片刻,兩隻長毛猴便端上顧客點的飯菜。顧客用餐完畢,金毛猴就會送還顧客的衣帽並端盤收費。
聖地亞哥中心區的聖達盧西亞山,也是聖地亞哥的風景區之一。過去的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瓦爾迪維亞曾經在山下安營紮寨,現在,在山腳下還保留著一塊大石頭,標明聖地亞哥城是從這裡開始興建的。殖民主義者在山頂修建的用來屠殺印第安人的克魯普炮台,現在還比較完整地保留著,作為教育後人的反面教材。印第安人把聖達盧西亞山稱為“痛苦之山”。山坡上建有美洲民間藝術博物館,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聖達盧西亞山連著聖地亞哥的繁華鬧市區,幾條主要商業大街都和這座山相連。
聖地亞哥不但是智利共和國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全國的工業、財貿和文化教育的中心。它的工業產值占全國的54%,工業職工人數占全國的55%,工廠數量也占全國的43%。聖地亞哥市的商業和服務行業也很發達,其收入占全市總收入的53.8%。
由於聖地亞哥氣候適宜,農牧業也很發達,除了種植蔬菜、水果和花草之外,還飼養各種家禽、奶牛和豬、羊等等。它的水果香飄五大洲,葡萄美酒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