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特色產業在集聚的同時,形成支柱產業,是鄱陽湖經濟圈建設的最大亮點。在承接產業轉移和打造生態產業基地中,重點發展建材、化工電子、服裝紡織、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促進“環鄱群”促進新跨越工程,使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城鎮體系、生態環保等更趨合理化。政府部門決策、專家共同研究,編制具體發展方案,在環鄱陽湖範圍內,加快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清潔工藝和綠色消費,發展生態產業,
規劃和建設以鄱陽湖周邊的城市群。
規劃模式
簡介
環鄱陽湖經濟圈,構建環鄱陽湖城市群,廣納資金、人才、技術和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種植業與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產業與勞動密集型加工業、鄱陽湖旅遊觀光產業,打造鄱陽湖品牌,使之成為重要的生態產業基地、旅遊觀光休閒“後花園”。環鄱陽湖經濟圈功能定位為全國中部地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全國重要的生態產業中心、江南著名的優質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閒勝地,重點發展工業、歷史文化和
自然風光旅遊業、現代物流業和特色生態農業。環鄱陽湖經濟圈,未來五到十年是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江西省發改委公布的《環鄱陽湖地區經濟發展規劃》中,環鄱陽湖經濟圈範圍涉及南昌、九江、上饒、鷹潭、撫州和景德鎮六個設區市,土地面積53000多平方公里,占
江西全省總面積30%以上,重點規劃範圍為鄱陽湖地區15個濱湖縣(市、區)。
九江,是環鄱湖經濟圈規劃重點。
意義
環鄱陽湖經濟圈,功能定位為全國中部地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全國重要的生態產業中心、江南著名的優質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閒勝地,重點發展工業、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旅遊業、現代物流業和特色生態農業。在產業發展重點及其布局規劃中,以建設出口加工區為龍頭,加快建設經濟開發區、星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放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加快對外開發步伐,形成全國最大的產業基地。形成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電子工業、食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石化工業等產業聚集區。
重點發展鄱陽湖生態旅遊
一湖清水的永久保存,一方人口的發展生存,是歷史性課題。南昌《鄱陽湖保護宣言》中說:“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是國內僅存為數不多、尚未受到嚴重污染的湖泊,被譽為中國的一盆‘清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湖泊面臨的問題和壓力越來越大。鄱陽湖也面臨著實現湖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新問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1300多年前,王勃向著滔滔北去的贛江吟出了萬古流傳的詩句。”。鄱陽湖煙波浩渺,縱向最長170公里,橫向最寬74公里。數據顯示:目前,直接依靠或間接依存鄱陽湖生存的民眾至少在200萬人以上,其中約20萬專業漁民是完全依賴鄱陽湖生存的。
鄱陽湖的生態旅遊起點要高,生態旅遊增加GDP上須嚴格控制,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百姓生活質量。保護湖泊的生態資源,必須減輕湖泊壓力,將會使湖區的生態保護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鄱陽湖生態旅遊的目的,是實現湖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借鑑國際範例發展生態旅遊:鄱陽湖是篇大文章,鄱陽湖的生態旅遊必須先規劃後開發,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者協調發展。江西省林業廳《鄱陽湖濕地保護髮展工程總體規劃》領導小組,赴青海湖、三江源等地考察,最終形成《鄱陽湖綜合考察報告》提交省委、省政府,取國家計委立項,投資開展鄱陽湖的保護,合理開發鄱陽湖生態旅遊資源,改變湖區民眾的生存現狀,建設和諧大鄱陽湖。
江西濕地生態的品牌
濕地,是生態江西的品牌。濕地的價值,與人類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鄱陽湖濕地在為我們服務”關注鄱陽湖濕地,就是關注自己;保護鄱陽湖濕地,就是保護江西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獨特的地位,有不同尋常意義。鄱陽湖區域的江西濕地,是大自然對江西人的恩賜,是江西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條件。江西仍然保持處處綠水青山,生態是鄱陽湖的品牌。江西淡水濕地生態系統,是以大小湖泊、水庫為“板塊”,河流為“網路”的濕地系統。水質是反映水體好壞的主要標準:江西的水最後都匯集到了鄱陽湖,鄱陽湖水環境,國家對鄱陽湖非常重視,“十五”期間,國家環保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全國選了11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江西有2個——鄱陽湖和東江源。這11個保護區中東部只有3個,就是鄱陽湖、東江源、洞庭湖,其他的都在西部和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
周邊生態狀況趨於好轉
據對近50年來鄱陽湖濕地變化做的系統分析顯示,目前鄱陽湖泥沙正呈減少的趨勢,綜合長江倒灌泥沙等影響,鄱陽湖濕地入湖、出湖泥沙和濕地泥沙淤積量比20年前大為減少,入湖總沙量減少了41%即減少997萬噸,泥沙淤積量減少42.3%。其中,上世紀80年代鄱陽湖周邊的贛江、修河、饒河等5條河流入湖泥沙多年平均值為1834萬噸,到了90年代後期只有967萬噸,減少了47.7%,特別是對鄱陽湖輸沙量最大的贛江,其多年平均輸沙量較上世紀80年代初減少了六成。上遊興建水利水電工程和治理水土流失,入湖泥沙減少。修河柘林水電站、贛江萬安水電站,使得入湖泥沙減少41.2%。鄱陽湖整個大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由24.18萬平方公里減少到3.5萬平方公里。濕地植被恢復,民眾生物多樣性鞏固。
生態產業示範基地
鄱陽湖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總體目標是:保護鄱陽湖重要調蓄洪功能和維繫區域生態。興建牧種場、攔網魚種場、經濟林種場、種禽場、培訓中心,進行生態農業改造。建設無工業污染的生態農業投資環境。但,濕地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導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山江湖區生態產業建設。生態經濟建設是山江湖工程的中心任務,發展生態產業則是基本內容之一。“十一五”期間,將依照“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思路,發展生態產業,振興產業經濟。合理開發農業資源,大力開展生態果園、生態農莊建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群;高效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生態林業,改善森林質量;積極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挖掘淡水漁業潛力,做大做強鄱陽湖淡水魚品牌;開展對鄱陽湖流域生態經濟體系研究,發展循環經濟,提倡“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積極開展產品的ISO14000認證;加大
環保產業建設力度,發展環保市場,促進環保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生態農業建設工程
第一,沃土示範工程建設,主要包括低產田改造工程、科學施肥示範工程、國家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示範工程等。第二,旱作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第三,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工程,包括國家和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生態農業示範縣建設、農業可持續發展小區試點建設、可持續發展縣級示範點建設等。第四,農業能源工程。主要通過推廣普及節柴節煤灶、戶用沼氣池、發展薪炭林等途徑,解決農戶用柴難問題,以促進對生態林的保護。第五,綠色食品產業化工程,通過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加工業,開發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形成農業環保一體化產業。因此,著名生態經濟學家
張友茂先生明確指出:“鄱陽湖,是生態農業的鄱陽湖,是生態工業的鄱陽湖,是生態文化、生態旅遊的鄱陽湖。”。
對於新提出的“環鄱陽湖經濟圈”,也有委員表示相同的看法。熊家森委員向記者表示,城市化和工業化總是聯繫在一起的,全球目前都有城市化的趨勢,包括紐約也有自己的城市群。而我國以北京、天津為依託,已經形成環渤海城市圈,江西應該以工業基礎最強的南昌、九江、景德鎮三個城市組成“鄱陽湖三角區”。 以南昌為核心城,九江、景德鎮為中心城輻射到鄱陽湖若干中心城鎮構築成鄱陽湖經濟三角區,通過產業基礎設施、信息、制度、生態環境多方的互補互動整合為一體。融入更大範圍的城市發展戰略,可謂是長江三角洲的延伸滲透到鄱陽湖三角區戰略舉措。
涉及城市
江西提出的“環鄱陽湖城市群”大發展思路,是以該省轄區內的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為核心,環繞湖區有
景德鎮、
九江、
南昌、
鷹潭、撫州、
上饒共6個設區市,具有構建城市群的多項有利條件。
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空間範圍以南昌為核心,昌九工業走廊為重點,以環湖設區市九江、景德鎮、鷹潭為主要支點,環湖高速公路和鐵路為軸線,輻射周圍50公里左右範圍。以縣域為單位,大體包括南昌市9縣區,九江市10縣區,景德鎮市4縣區,鷹潭3縣區,上饒市的
鄱陽、
餘干、
萬年3縣,撫州市的東鄉縣共30個縣市區。這是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的基本區域,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可以擴大輻射到上饒、撫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縣市。但近期範圍不宜擴大過多,以保證中心城市有足夠的經濟密度和輻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