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姓(鄔(姓氏))

鄔姓(姓氏)

鄔(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鄔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源自妘姓或出自姬姓祁姓,妘求言、鄔臧、司馬彌牟為得姓始祖。

鄔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78位。當代鄔姓人口約有52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4%左右(排名第194位)。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鄔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趨勢。在全國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四川浙江安徽,這三省大約占鄔姓總人口的56%,其次分布於江西重慶黑龍江上海廣東湖南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歷史發展,主要源流,得姓始祖,各支始祖,人口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姓氏名望,名人頻率,古代名人,近現代名人,

基本信息

鄔[鄔、鄡,讀音作wū(ㄨ)]
“鄔”漢字演變“鄔”漢字演變

歷史發展

主要源流

1、源於妘姓
出自春秋時期陸終四子求言的封地鄔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的記載,鄔氏來源於封地,源於陸終第四子求言。在典籍《國語》中記載:“陸終第四子來言為妘姓,別封鄔,望出南昌,撫州、崇仁。”妘求言,相傳是帝顓項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封地在鄶(今河南新鄭),當時自稱為會人(鄶人)。妘求言的別支鄶人之後裔中,有子孫在西周時期被封在鄔,稱鄔侯,並建立了鄔國。春秋初期,鄔國即被雄心勃勃的鄭武公寤生所吞併,成為了鄭國的一個邑地。在鄭國語言文字中,“鄔”字與周王朝的“鄢”字通假,因此,宋朝學者王應麟在編纂《姓氏急就篇》的時候,就將“鄔”字按周語訛作“鄢”字。此後,諸多姓氏書籍遂皆稱該“鄔”為“鄢”。後來的周桓王姬林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熊通率軍攻鄭國,鄔地被楚國所奪取,並改設為縣。鄔,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腹地許昌市的鄢陵縣,實際上應稱鄔陵縣。周簡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在鄔地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鄢陵之戰”。二百九十六年之後的周赧王姬延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國大將白起與楚國之間在鄔地又爆發了著名的“鄢郢之戰”。再五十五年之後的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滅楚國,鄔地最終成為了秦朝之地。
鄔姓鄔姓
在這一歷史時期,有鄢陵之鄔侯的後裔子孫以故國名位姓氏者,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鄔氏族人皆尊奉妘求言為得姓始祖,且不與祁姓鄔氏合譜。
2、源於祁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鄔臧的封地鄔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晉大夫鄔臧之後,食邑於鄔,因以為氏。”這位鄔臧,是當年晉國重臣祁盈的家臣之一,原名叫祁臧。事由,則源起於史籍《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所記載的:“晉祁勝與鄔臧通室。”“通室”,按著名西晉學者杜預的注釋,就是“易妻”,古稱“易內”,即交換妻妾淫奸,以求新奇刺激,是古代奴隸貴族們彼此之間的無聊遊戲。如今世風日下,國內許多地方又泛濫起數千年前就已有的“換偶俱樂部”之類的淫穢機構。到了農曆6月,晉頃公堂而皇之地殺了祁盈、楊食我、羊舌氏等人,滅了祁氏勢力集團。之後,晉頃公賞賜祁臧的後代食邑於(今山西介休),其後裔子孫世稱其祖先祁臧為鄔臧。
在鄔臧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鄔氏正宗。鄔氏族人大多尊奉鄔臧為得姓始祖。
3、源於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大夫司馬彌牟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鄔,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後,因以為氏。”在史籍《左傳·昭二十八年》中是這樣記載的:在晉頃公姬棄疾滅了以祁盈為代表的祁氏勢力之後,晉國由魏獻子執政,分祁氏之田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為三縣。司馬彌牟為鄔大夫,賈辛為祁大夫,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梗陽大夫,知徐吾為塗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樂霄為銅鞋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司馬彌牟為鄔大夫,當指司馬彌牟被分封於原屬祁氏家族的食邑之一的鄔(今山西介休),亦或是指地為官稱,只是去管理鄔邑,並沒有封予食地,因為鄔邑已經封賞給祁臧的後代了。但無論無何,司馬彌牟被封為鄔大夫是歷史事實。後來,司馬彌牟的後裔子孫中的大部分人仍舊複姓司馬,而另有一部分人則以先祖受職之地名、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鄔氏,世代相傳至今。
著名的宋朝史學家鄭譙在所撰著的《通志·氏族略》中,將姓氏按周朝各諸侯國以邑為氏的統計中,便將鄔氏列入晉國邑,屬於以邑為氏。

得姓始祖

妘求言、鄔臧(祁臧)、司馬彌牟。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曰:“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後,因以為氏。”這位司馬彌牟,也曾登名於左丘明所著的偉大史書《左傳》,該書的“昭二十八年”指出:“司馬彌牟為鄔大夫”。可見得鄔姓的這位始祖,曾經是晉國一位相當顯赫的人物。《通志氏族略》說:“晉大夫鄔臧之後食邑於鄔,因以為氏。”這位鄔臧,也是晉國的重臣,所以才有資格擁有食邑。根據這兩段記載,鄔姓的發源之地相同,但他們的始祖則有兩位,而且得姓的時間也相差了好幾百年,後世的鄔姓人士究竟誰是出於司馬彌牟,誰又傳自鄔臧,真相雖然已不可考,無法確實地追本溯源,然而不管哪一位才是自己的真正始祖,鄔姓人士還是很有資格以自己的姓氏為傲的,因為這兩位鄔姓始祖,都曾經是當年晉國的重要人物。《左傳》上面,還曾提到過“王取鄔、劉、蒍、邘之田於鄭”一事。這個屬於鄭國的鄔地,根據考證跟後世的鄔姓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的,因為這個鄔地,指的是現在河南省偃師市西南的一個地方,與山西省的鄔邑,有著一段不短的距離。鄔氏後人奉司馬彌牟、鄔臧為鄔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鄔子家:諱單,徒祀。孔子廟庭封穎川侯。子一,朝用。按《南縣鄔南亭子家譜》記載,唐太宗贈銅鄡伯,宋徽宗大觀四年加封聊城侯,徒祀聖廟。湖南沅江鄔氏希賢堂始祖。
鄔華山:原名菊正,號朝菊,字韞玉,又號翠峰。明正德十年乙亥九月初十戌時生,年五十四,隆慶三年已巳八月初五戌時沒,葬湖廣沅江金盆洲子山午向。公自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由江西南昌府豐城縣勺溪小江口來沅相宅廖保金盆洲。按華字派等豐城袞房譜正字派。元配:陳氏,明嘉靖二年癸未五月二十四未時生,沒未詳,葬江西豐城縣釣船尾楊家田。續配:趙氏,明嘉靖十七年戊戌五月十三寅時生,壽六十三,萬曆二十八年庚子十月初三寅時沒,葬金盆洲子山午向。子二:長子西川,次子景川。湖南沅江鄔氏始祖。
鄔爽:遠祖鄔單,生周景王年間,其先受採食邑于山西汾州介休縣,後由介休而後開封而後南陽,單二十九世孫爽,晉元興二年為工部尚書,被尊為一世祖,爽子夢龍,由南陽遷居江西豐城,為遷江西之始祖,歷唐宋元明,裔孫或遷高安,或遷武寧,或遷湖廣,或遷貴州、四川。
鄔詵試:始遷祖:元末遷居奉化金溪鄉鎮寶橋。
鄔德遠:始遷祖:元明之際遷居奉化停山鎮寶里。
鄔省懷、鄔仕賢:始遷祖:省懷,明朝由鎮江丹徒遷錫邑蓉濱,弟仕賢,遷江陰香山之安機,是為錫邑省懷後裔譜。
鄔景和、鄔發伍、鄔發賢:始遷祖:鄔景和,始遷祖:鄔發伍、鄔發賢,明隆慶間遷寧邑之西城。
鄔金溪:始遷祖:明嘉靖年間人。暨陽十里舖鄔氏始祖。

人口分布

鄔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歷史悠久,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四位,人口約六十四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4%左右。
鄔氏全國主要分布圖鄔氏全國主要分布圖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曰:“鄔郡太守司馬彌牟之後,因以為氏。”這位司馬彌牟,也曾登名於左丘明所著的偉大史書《左傳》,該書的“昭二十八年”指出:“司馬彌牟為鄔大夫”。可見得鄔姓的這位始祖,曾經是晉國一位相當顯赫的人物。《通志氏族略》說:“晉大夫鄔臧之後食邑於鄔,因以為氏。”這位鄔臧,也是晉國的重臣,所以才有資格擁有食邑。根據這兩段記載,鄔姓的發源之地相同,但他們的始祖則有兩位,而且得姓的時間也相差了好幾百年,後世的鄔姓人士究竟誰是出於司馬彌牟,誰又傳自鄔臧,真相雖然已不可考,無法確實地追本溯源,然而不管哪一位才是自己的真正始祖,鄔姓人士還是很有資格以自己的姓氏為傲的,因為這兩位鄔姓始祖,都曾經是當年晉國的重要人物。《左傳》上面,還曾提到過“王取鄔、劉、蒍、邘之田於鄭”一事。這個屬於鄭國的鄔地,根據考證跟後世的鄔姓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的,因為這個鄔地,指的是現在河南省偃師縣西南的一個地方,與山西的鄔邑,有著一段不短的距離。以上是具有確實證據可循的鄔姓姓源。另外,根據《姓氏考略》的說法,則鄔氏的起源還可以遠遠地追溯到帝嚳的孫子陸終。這本姓氏學的專書是這樣記載的:“《國語》曰,陸終第四子來言為妘姓別封鄔,望出南昌,撫州、崇仁。”原來,帝嚳的兒子是祝融氏,陸終則是祝融之子,陸終是中華民族源流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總共生了六個兒子,依次為昆吾、岑胡、彭祖、來言、安以及季連,後代繁衍甚廣,是中國姓氏的始祖之一,譬如,蘇、顧、溫、董等姓是老大昆吾的後裔;錢、田、彭等姓是傳自老三彭祖;曹姓又傳自老五;春秋時楚國的羋姓,則源自老六季連。而鄔姓,如果真是老四來言的後代,那么,很顯然跟上面的那些姓氏,都是同一血緣的一家人了。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鄔氏後來主要是繁衍於南昌、撫州和崇仁三個地方。南昌,就是現在江西的省會南昌,撫州和崇仁,也都在江西省的境內,可見得春秋時代發源於山西的鄔氏,到了漢代時,已經播遷到了長江以南的江西各地,並且就在這裡繁榮滋長。在歷史上,鄔姓的名人不甚多見,前清光緒年間所撰的《尚友錄》僅僅列有鄔彤、鄔大昕、鄔栓芳等三位。鄔彤是近代的著名書法家,據傳,他的一手精彩書法之中,又以草書最稱絕妙,被譽為《寒林棲鴉》,少人能及。遠古黃帝時,有位王族叫求言,被封為鄔邑的首領,後來求言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形成鄔姓一族。求言的父親叫陸終。陸終的曾祖父叫顓頊,而顓頊的祖父就是黃帝。所以鄔姓是黃帝嫡傳。鄔姓還有另一支,是從司馬姓中轉變來的。春秋時,晉國有個地方叫鄔郡,而晉國朝廷派一個叫司馬彌牟的貴族去治理鄔郡。後來司馬彌牟的後代,一部分人還是姓司馬,另一部分人卻以地名為姓,世代姓鄔。因為古代時人們相互稱呼都習慣以地名作開頭,如鄔地人被稱作鄔伯、鄔叔等,地名很容易演化為姓。同樣,日本人的姓如竹下、田中等,大多是地名。鄔姓先人還有如:“鄔單”孔子的學生。“鄔彤”唐朝大書法家草書寫得好,喝酒後寫草書更好。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 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為鐘陵縣,再後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撫州:江西撫州歷史悠久。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曆2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農曆9月改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後,廢府及直隸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後,行政區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外,域內各縣均為第七區。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江西省撫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復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在今河北省張家口。
崇仁縣: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廢巴山郡及所領七縣,以舊巴山西寧新建三縣地置崇仁縣,縣域東南抵寧都界一百五十餘公里,西南抵永豐界四十五公里,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素有“撫郡望縣”之稱。1984年5月31日,桃源公社分設桃源鄉張坊鄉;相山公社分設相山鄉、山斜鄉、港下鄉。1985年3月15日,撤銷相山鄉,設定相山鎮。1993年1月3日,撤銷航埠鄉、禮被鄉、孫坊鄉、河上鄉,設立航埠鎮、禮被鎮、孫坊鎮河上鎮。2000年,全縣轄六個鎮、十五個鄉:巴山鎮、河上鎮、孫坊鎮、航埠鎮、禮陂鎮、相山鎮、白路鄉東來鄉三山鄉六家橋鄉白陂鄉、郊西鄉、沙堤鄉馬鞍鄉石莊鄉郭圩鄉許坊鄉、桃源鄉、張坊鄉、港下鄉、山斜鄉。2001年3月2日,撤銷馬鞍鄉,設立馬鞍鎮。2001年9月6日,撤銷沙堤鄉、郊西鄉,劃歸巴山鎮;撤銷山斜鄉、港下鄉,劃歸相山鎮;撤銷東來鄉,劃歸河上鎮;撤銷張坊鄉,劃歸桃源鄉管轄。2004年底,全縣轄七鎮八鄉。
  •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撫州堂:以望立堂。
崇仁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宗祠對聯

  • 四言通用聯
源自妘姓
望出太原。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鄔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學傳孔道;
名列晉卿。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人鄔單,孔子弟子。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祁盈的家臣鄔臧,食采於鄔邑,為鄔氏之祖。
嘉猷榮後;
善道授賢。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崑山人鄔景和,字時濟,器度凝重。十六歲時,被推選娶了永福長公主,任駙馬都尉。後來,因上書言事忤逆了聖旨,被放還歸家。隆慶初年,又復職任用。“嘉猷”,謂美好的謀劃。下聯典指明代浙江省寧海人鄔若虛,字君受,初官崖州守,御倭寇有功,升邵武同知,興利除害,訓課士民。
系承陸終
望出南昌。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鄔姓始祖為求言,求言之父為陸終。陸終為黃帝孫顓頊之曾孫。
鄔郢著節;
洙泗場名。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周代名人鄔單的事典。
書苑高手;
孔門名徙。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書法家鄔彤,錢塘人。工草書。曾與書法家懷素論草書,懷素不能應付,但連叫數聲曰:“得之矣!”下聯典指戰國初期孔子有弟子鄔單,字子家。《史記》有載。
希文畫手;
佐卿詩人。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清代畫家鄔希文。下聯典指指明詩人鄔佐卿
  • 六言通用聯
明有駙馬都御;
宋傳布衣名家。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駙馬都御有鄔景和。下聯典指清代學者鄔克誠,字信叔,樂安人。宋寧宗時,以布衣至闕,上《易說》六卷。築小圃以文史自娛。一時金石之作,多出其手。
  • 七言通用聯
烏衣巷裡桃李茂;
邑市樓中管樂清。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為鄔姓析字聯
洙泗水濱傳道學;
鳳凰池上奏塤遲。
——佚名撰鄔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代名人鄔單的事典。下聯典指元代鄔典伯、鄔文伯兄弟二人均登科甲第。

家譜文獻

譜名
編者
編纂方式
藏地
浙江奉化鄔氏恭房宗譜
(清)郎達鴻纂修
清道光二十年手寫本一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奉化鄔氏恭房宗譜
(民國)鄔友棟纂修
民國三十年手寫本一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奉化鄔氏信一房支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七年手寫本一冊
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江西上高敖陽蛇溪鄔氏族譜三卷,首一卷
(清)鄔紹騰等纂修
清同治元年慎德堂木刻活字本一冊
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鄔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三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江西省圖書館
湖北黃陂鄔氏家乘
著者待考
民國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南新化鄔氏續修族譜
(清)郎振鐸、郎鏡清修,郎弛纂
清光緒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湖南省圖書館
四川簡陽鄔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鉛印本
四川省圖書館
鄔氏宗譜六卷
(清)鄔廷瑩續修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上海市圖書館
鄔氏家乘
(民國)佚名纂修
民國四年木刻活字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鄔氏宗譜六卷
(清)鄔廷瑩續修
清道光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無錫錫山鄔氏宗譜六卷
(清)鄔高大主修,鄔慶生等纂修
清宣統二年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寧鄉為寧鄔氏三修支譜十二卷
(清)鄔肇基等纂修
民國十八年名書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十里舖鄔氏宗譜
著者待考
清同治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鄔氏恭房宗譜
(清)鄔孝隆主修,鄔祥賡等纂修
清宣統元年奉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奉化奉川鄔氏小房譜
(民國)蔣宗魯纂修
民國九年鄔夏房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地域
字輩
浙江奉化
德(可)道宗尚仕孟元亨聰明睿智忠誠孝友謨烈顯揚義方敬直雲仍熾昌本支百世長發其祥
浙江寧波
能上禮玄永文武賢良方正大昌明承宗保德學孝行忠才康錫美世俊光隆
浙江寧海
為嗣世德學成榮封錫爾賢士君國以師懷才秉正輔佐昌期繼述文武佑啟於斯
浙江台州
應子彥朝宣匡國崇才茂
廣東龍川
乾坤震巽家恆明定國安邦必俊英經世賢才能耀祖芳聲永遠慶昇平
安徽滁州
依桑思宗兆家恩承茂廣朝慶德安修忠孝傳世久信仁潤澤長
四川巫峽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忠孝傳家寶文武四代揚
四川內江
日白子謙開朝興亨榮廷光明家聲遠春秋世代全
貴州熄烽
應成奇羽發洪學士元開盛世忠守福銘耀吉義芳倫榮德祖運啟朝永如先名利登金榜詩書最貴長
湖南沅江
一派始於華川原委乃嘉良金成正緒鴻運永傳家澤啟承先筆聲名定克昌以光祖德可有萬年芳敦本漢猷遠榮生孝友堂鳳儀昭吉瑞宏業耀南湖
江西豐城
宏顒資秉游良梅彥子友仲國卿思守德中正鳳之尚廷曰惟一貫紹宣勝善書海宇崇任興留偉績仕楚建奇功翰院聲名遠琴堂保障洪英賢能繼美弈葉榮家風
江西九江
敦心存仁乃可光祖先
湖北大冶
伯文本大廷尚守升應啟永世昌興隆發祥定繼美德仁謹志行賢聖宏學仕錫瑞開顯名克忠增福祉化純邦治安選善才蔚起
湖北五峰
國正天興明文昌士大安祖德傳忠遠永長啟萬官
(以上,為部分鄔姓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資料)

姓氏名望

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鄔姓歷代名人15名,占總名人數的0.03%,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三百零三位;鄔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六十位;鄔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五十一位。

古代名人

鄔單,孔門七十二弟子之一,隨祀於孔廟。
鄔彤,唐代書法家,人稱“寒林棲鴉”,少人能及。擅寫草書,曾與書法家懷素論草書,懷素自嘆不如。
鄔繇,明皇時人。工篆書及行書,開元二十八年席豫所撰唐吏部尚書楊仲昌碑,為其行書並篆。
鄔大昕,字東啟。宋朝河源人。任廣州僉判時,發現東洲與黃木灣之間,交通不便,立即計畫施工,將鹿步湖岸鑿開,使兩地十餘里的水路暢通,便利來往行人交通運輸。後當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廟以示紀念。
鄔佐卿,字汝翼,能詩、工書、善嘯,詩多寫男女愛情,人以為可比李商隱;書法秀逸,才名遠播。30歲左右,被選為貢生;中年好道,與人常講長生修煉之術;明萬曆年間卒,著《芳潤齋集》等,與茅溱齊名。雖能詩善文卻科場不順,後放棄舉業,自稱“丹徒布衣”。
鄔克誠,宋代學者。字信叔,樂安人。宋·寧宗時,以布衣至闕,上《易說》六卷。築小圃以文史自娛。一時金石之作,多出其手。
鄔璉,字宜瑩,號東泉,江西宜豐石市七都村人。鄔璉出身在官宦家庭,幼承家教,且具至性。15歲時應督學試。列高等。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取進士。歷官工部營繕司主事、都水司員外郎、虞衡司郎中,出任承天府知府、湖廣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參政、貴州按察使、雲南左右政使、應天府府尹、左副都御使巡撫江浙。前後為官共26年。
鄔景和,崑山人,嘗奉旨直西苑,撰玄文,以不諳玄理辭。帝不悅。時有事清馥殿,在直諸臣俱行祝厘禮,景和不俟禮成而出。已而賞賚諸臣,景和與焉。疏言:“無功受賞,懼增罪戾。乞容辭免,俾洗心滌慮,以效他日馬革裹屍、銜環結草之報。”帝大怒,謂詛咒失人臣禮,削職歸原籍,時主已薨矣。三十五年入賀聖誕畢,因言:“臣自五世祖寄籍錦衣衛,世居北地。今被罪南徙,不勝犬馬戀主之私。扶服入賀,退而私省公主墳墓,丘封翳然,荊棘不剪。臣切自念,狐死尚正首丘,臣託命貴主,獨與逝者魂魄相吊於數千里外,不得春秋祭掃,拊心傷悔,五內崩裂。臣之罪重,不敢祈恩,惟陛下幸哀故主,使得寄籍原衛,長與相依,死無所恨。”帝憐而許之。隆慶二年復官。卒贈少保,謚榮簡。

近現代名人

鄔乾於,又名朝憲。湖南新化人。曾先後到日本、美國等地留學,回國後致力於教育事業,民國31年秋,任五四中學校副校長。民國33年創辦行素中學。民國36年(1947年)春遷至長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6年人北京編輯社,從事編譯著述。同年底,被聘為湖南文史館員。著有《崇德初級中學設立實驗班答客問》。
鄔昆如,當代學者。學者。廣東省龍川人。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奧地利銀色堡大學神學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返台後任教於台灣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等,講授哲學,並為台灣神學院神學兼任教授、“中華學術院”研士。1977年再赴西德進修,研究比較文化哲學。著有《西洋哲學史》、《莊子與古希臘哲學中的道》、《現象學論文集》、《存在主義論文集》、《存在主義真象》、《西洋哲學史話》、《思想的出路》、《哲學與思辨》、《中世哲學趣談》、《全新的人生哲學》、《存在主義論文集》等中德文書10多種,及中、德、英文論文如《中西哲學之異同》百餘篇,凡300餘萬言。
鄔蘭亭(1918-2000),河南省固始縣金家寨(今安徽省金寨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鄔華揚(1946.1-——),曾用名鄔浩勤,浙江省奉化市西塢鎮人。1951年-1963年在西塢中心國小、奉化第三中學(現西塢中學,國中)、奉化中學(高中)讀書。196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鄔江興(1953.9-——),河南省固始縣金家寨(今安徽省金寨縣)人。出生在一個革命軍人世家(為開國少將鄔蘭亭之子)。196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專業技術3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專項領導小組成員、總體組組長,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鄔興漢(1912-1931.8.11),江西省興國縣人。1929年投身革命,任中國少年先鋒隊檢查組組長。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鄔郭澤(1910-1930.3.26),江西省德安縣人。1920年於德安縣立高等國小畢業後,在家鄉辦私塾。1925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鄔有開(—-1936.9),江西省婺源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1934年根據地淪陷後,繼續堅持革命鬥爭。1935年5月任中共開(化)婺(源)休(寧)中心縣委栗木坦中心區委書記。1936年8月任中共浙皖特委婺源中心區委書記。9月在粉碎國民黨軍“清剿”的鬥爭中,因叛徒出賣,遭敵殺害。
鄔時奕(1930.11-1949.4.21),浙江省寧海縣北鄉(今西店鎮)璜溪口吉山村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8歲時入學,1944年夏國小畢業後,考入寧海三年制簡易師範學習。愛好文學,喜歡讀進步書籍,課餘勤於創作,平日喜寫詩、拉胡琴,是位多才多藝的優秀青年。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夏從寧海三年制師範畢業,下半年在家鄉觀瀾國小任教。在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勝利形勢鼓舞下,中共寧海黨組織也在浙東部隊南下與台屬部隊會合後開展了武裝活動。在璜溪口觀瀾國小以教師身份為掩護,積極參加地下革命活動。調查本村階級動態,辦夜校,出牆報,散發、張貼革命傳單,並負責單線與上級聯繫工作。與革命同志商量對策、疏通關係,營救被捕的志士,使他們化險為夷。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後,形勢發展很快,需要游擊人員,中共寧海縣地下黨組織隨即安排鄔時奕等人前去西南區參加游擊活動,途經辛嶺塘尾巴村時被人告密,遭國民黨襲擊,鄔時奕帶頭突圍,腹部中彈,終因流血過多,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
鄔定桂(1900-1935),江西省興國縣人。1927年冬參加革命。1928年任赤衛隊隊長。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預備隊連長、紅22軍政治宣傳員等職。後因病回鄉。病癒後任赤衛隊排長。1932年任中共興國縣水溝鄉支部書記。1933年在紅五月擴大紅軍運動中,動員200餘名青年參加紅軍。紅軍長征後,在興國縣堅持敵後游擊戰爭。1935年1月在江背社下作戰時被俘,後被敵殺害,犧牲時35歲。臨刑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革命成功萬歲!”
鄔書林,(1954.2.12-—),江蘇省鎮江市人。1971年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曆任江蘇焦化廠工人、調度;1978年在南京大學經濟學系讀大學;1982年後歷任中共中宣部出版局幹事、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局長;1986年在中央黨校青年幹部班研究生,1989年畢業(中央黨校培訓部);2001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秘書長兼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2004年10月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以上,為部分鄔姓名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