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雲港市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發布單位:連雲港市政府
2003年工作回顧
經濟結構調整
全力推進工業強市,主體經濟地位快速提升。東隴海產業帶規劃建設,臨港開發正式啟動,益海糧油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三期油化工項目得到落實,榆嘉製藥、亞邦化工等一批臨海特色型項目進展迅速,一些大型臨港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各類工業園區蓬勃發展,在建過千萬元的180個工業項目80%以上進入園區,投資過億元項目18個,工業經濟加速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區域集聚。60個新增長點項目對工業銷售收入和利稅貢獻率分別為66.1%和72.8%。完成工業投資120億元,中電華威環氧模塑膠、東海矽微粉等20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新電公司2台33萬千瓦機組、羅蓋特精細化工等30個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22戶重點企業銷售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0%。質量工作得到新提高,新確認江蘇名牌產品24個,長江三角牌純鹼成為我市第一個中國名牌產品。三資企業、私營工業產值分別增長32%和30.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左右。國內外建築市場不斷擴大,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4.5%。
改革創新進展
三年改革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市屬工業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面達95%,90%中小企業國有集體資本退出,有效重組存量資產11億元。恆瑞醫藥完成國有股權轉讓,燃氣公司出讓70%股權。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到45%。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增私營企業2153戶,註冊資本過百萬元的企業774戶、超千萬元的企業85戶,湧現了太平洋石英製品等一批骨幹企業。企業上市穩步推進,完成港口股份上市申報和如意股份配股申報,正大天晴、德邦興華、豪森藥業通過上市輔導驗收。
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資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企業三個層次監督管理體系日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得到加強,市資產經營公司、土地儲備中心等投資主體保持良性運作,新組建港口集團、商業資產公司、交通投資公司和東海、灌南、連雲等縣區資產經營公司,國有資產市場化運營步伐加快。
各項配套改革整體推進。事業單位評聘分開和競爭上崗全面推行,100多家單位試行分配製度改革。市級部門預算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加快實施,政府採購制度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和稅收扶持政策明顯最佳化,外貿出口退稅政策得到落實。實施重大項目聯合審批和重點項目審批代辦制度,取消、調整審批事項366項。在全省率先建立市招投標中心。商貿流通、土地流轉和戶籍制度改革穩步實施,醫療衛生藥品三項制度改革有序推進。
招商引資情況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倍增計畫",認真開展“日韓招商年”活動,積極發揮友城、僑眷資源優勢,注重加強對台招商,務實組織東南沿海、陸橋沿線等境內招商,成功承辦第五屆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舉辦臨港產業合作懇談會和東海水晶節,引進外資內資均實現倍增目標。
對外貿易穩步增長,進出口總額9.3億美元,其中出口5.6億美元,增長12%,外貿依存度提高2.3個百分點。
重點項目建設
著力實施項目大推進,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增長15.2%,實施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社會服務等36項重點項目。小塔山水庫除險加固、東鹽河整治、大浦河應急治理、燒香河北閘拆建等重點水利工程順利推進。連徐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連鹽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新建改建國省道146公里。完成港口10萬噸級散貨泊位水工工程,2個第五代貨櫃泊位、10萬平方米保稅庫開工建設。民航候機樓主體竣工。核電站1、2號機組主體設備安裝調試,220千伏和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面展開,建成場外核應急指揮中心、核電環境監測中心和地震監測網。雙湖、玉帶變電所等12項重點電網項目進展順利。新增電話交換機容量34萬門、寬頻用戶1.3萬戶,小靈通市縣鄉鎮聯網,聯通綜合通信樓建成,江蘇通信和中國衛星通信連雲港分公司成立,電子政務快速推進。新一代天氣雷達和自動氣象監測網建成使用。市新圖書館、淮工體育館和教學實驗綜合樓交付使用,新海高中綜合訓練館、東方醫院門急診樓主體建成,市婦兒活動中心、新博物館、新聞中心、廣電中心二期、中醫院門急診綜合樓開工建設。
科教社會事業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省以上火炬計畫項目21個、星火計畫項目44個。
文化、廣電、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女子民樂團成功出訪歐洲五國,市少兒圖書館對外開放,廣場、社區和“全民讀書月”等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文物保護得到重視,文化市場健康有序。
可持續發展協調推進。計畫生育“十五”創建活動全面開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東海縣被確定為全國“關愛女孩行動工程”試點縣。
思想法制建設
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進一步開展,獲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獎。“抗非”典型耿文燦精神得到重點宣揚,“6000元現象”宣傳討論促進了社會風氣轉變,文明誠信、關愛服務等活動廣泛開展,隴海步行街被命名為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不斷提高。推薦奧運吉祥物、“神奇浪漫之都”巡迴攝影展、中央電視台《西遊記》專題片等宣傳推介活動,擴大了連雲港的海內外影響,城市知名度美譽度明顯提高。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雙擁工作社會化有序推進,連續第四次獲國家雙擁模範城稱號。
人民生活水平
堅持把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0元,增長11.9%,農民人均純收入3230元,增長8%。人均儲蓄增加523元。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下降1個百分點。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30部。歸集城鎮職工住房公積金2.5億元,建設經濟適用房26萬平方米,130戶特困戶住上廉租房。全面實施農村七件實事。改造草危房9588戶,幫助災民建房4635戶。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1萬人。建成農村道路707公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35%。取消農林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實行涉農收費公示制度,農民負擔監督卡入戶率99.4%。四級聯動幫扶到戶4.5萬戶。完成農業綜合開發投資7626萬元。扶貧開發和老區建設投入資金1.5億元。
總結心得體會
回顧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是必須強力推進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地區發展的第一成本,思想解放越深刻越到位,發展成本越低、發展步伐越快。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地區發展的第一成本,思想解放越深刻越到位,發展成本越低、發展步伐越快。過去一年,在工業企業和社會公共產品國有股權轉讓、吸納外來資源等方面勇於突破,初步建立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集聚的政策新機制,進一步夯實了全市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思想基礎,激發了創業活力,增強了發展動力。
2004年工作任務
新的目標要求
具體計畫分工
一、全面推進東隴海產業帶開發建設
以大力實施“以港興市”主戰略、提升橋頭堡綜合功能為動力,推動臨港產業快速崛起。按照建設億噸大港和現代物流中心定位,適應臨港產業大發展要求,修編完善港口總體規劃,開展臨港產業配套岸線規劃論證,著手燕尾港、青口港等南北兩翼組合港整合規劃工作。多元投資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港口建設十項工程,建成10萬噸級泊位和30號貨櫃泊位,加快建設29號泊位,實施墟溝航道擴建工程。推進廟三突堤、10萬噸級以上深水航道、東港區2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前三島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項目前期工作。完善提升港口集疏運功能,加快建設以港口為龍頭的現代物流中心。改善港口倉儲運輸條件,增闢海上運輸航線,建設10萬平方米保稅倉庫、10萬噸棉花儲備庫。構築港口集疏運快速通道,加快建設連鹽高速公路,開工建設242省道,新建改建323、236省道部分路段,改造新牛公路,建設機場路,增加至北京、上海民航航班密度,力爭開通至海口、哈爾濱航線,繼續做好沿海鐵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連雲港國際商務區,吸引跨國集團組建物流企業和中介機構,加快物流園區和各類市場建設,初步建成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的物流體系。建設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口岸服務水平。完成港口吞吐量4200萬噸,貨櫃運量力爭突破50萬標箱。
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主體地位,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狠抓重點項目,增強帶動能力。完成工業投資130億元,新上投資過千萬元技改項目125個,實施40個重點開工和25個重點竣工項目,著力推進25個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大企業,80個主要新增長點項目新增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3.5億元,拉動工業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增長17個和15個百分點。依託現有重點骨幹企業,壯大醫藥、化工、食品、紡織等優勢行業。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能源產業,推動核電站1號機組按時發電,加快220千伏和500千伏輸變電配套工程建設,促進新電公司2台33萬千瓦機組加快建設,積極爭取核電二期、抽水蓄能電站和臨海能源項目。加快提升新醫藥產業,推進新醫藥產業基地快速發展,支持恆瑞醫藥、康緣藥業、正大天晴等企業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切實壯大新材料產業,推動中電華威產業化基地、矽信息材料產業園和複合材料工業園加快建設。提高重點企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及檢測手段,推動傳統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升級。進一步做大建築業,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4%。
著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最佳化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推廣優質新品種和高效節本新技術,實施特色化生產、規模化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優質稻米、無公害蔬菜等優勢產業,保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重點發展特種經濟動物、肉牛、肉豬等帶動性強的畜牧業,加快發展花卉、苗木等園藝業,進一步推進林業產業化。加快淺海開發,擴大工廠化養殖,大力發展海淡水養殖。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金田集團、榆城集團等106家銷售收入過千萬元規模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11家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加快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農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成區域性中心,建設一批有機食品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發展到17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發展到70個。加強農產品與市場對接,搞活農產品流通。面向城市市場發展都市農業,推動城鄉經濟協調互動。支持農民按照自願民主原則發展多種形式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工商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行銷。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實施小塔山水庫除險加固、燒香河北閘拆建、海堤達標和農村水利建設等工程,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到78%,以鄉村綜合服務社為依託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充分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大力實施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三、務實推進新一輪體制改革創新
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進和完善改革,攻堅克難破除體制障礙,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有效率的經濟體系。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主要實現形式。重點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領先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到55%。從現階段全市經濟格局出發,鼓勵支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大力推動全民創業。注重在產權制度、市場準入、扶持激勵等方面勇於突破,充分釋放民營經濟活力,開闢生產力發展新空間。加快落實現代產權制度,促進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切實保障所有市場主體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切實保護私有財產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促進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所有行業和領域,清除一切歧視性觀念、規定和做法,推動各類經濟競相發展。在投融資、註冊、稅收、用地、外貿等方面同等對待各類企業,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有效激發創業創新熱情。不斷培植壯大本地民營企業,大力招引扶持外來民資,促使民眾自主創業和企業自主創新成為最活躍的發展因素。
四、全方位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
抓住國內外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重大機遇,發揮東隴海產業帶和臨港產業區規劃預期效應,利用國家級開發區和各類專業園區特色品牌,依靠優秀旅遊城市和不斷最佳化的投資環境,發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的強勁攻勢,形成各種生產要素快速集聚態勢。在優質載體招商上求突破。依託港口、交通、能源、橋頭堡等特色優勢,整合推介可經營變現的基礎設施、國有土地、骨幹企業、存量資產等有效載體,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促進產業集聚,提升規模效應。在重大項目招商上求突破,圍繞新醫藥、新材料、資源加工等特色產業,大力引進能夠拉長產業鏈的重大項目,圍繞石化、冶金等重大基礎產業,力爭突破一批基地型、龍頭型、科技型大項目。在重點領域招商上求突破,強化工業招商引資主體地位,加大農業、服務業、公共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引資力度,推進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領域開放進程。在重點地區招商上求突破,境外繼續主攻日韓、擴大港台、拓展歐美,國內重點突出滬浙閩粵、三線軍工,加強與國際國內大型企業合作,有針對性地吸引整體遷建。在投資環境招商上求突破,按照國際慣例、服務客商要求,最佳化稅務關務事務服務,強化項目跟蹤服務,排除投資障礙,創建適宜創業、適宜居住的投資環境。
五、進一步提升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按照區域性中心城市定位,遵循城市基本發展規律,以現代理念審視城市,以戰略眼光規劃城市,以精品意識建設城市,以市場化手段經營城市,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產業承載力和對外影響力。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統籌規劃城市空間,科學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具有合理功能分區、先進交通網路、配套設施條件、優良城市秩序的國際性海港城市,做大做優做美中心城市,著力塑造海濱風光、山城相擁、綠色生態、現代港城的城市特色。堅持規劃先行,擴大城市規劃覆蓋率,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成果,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各城區分區規劃、東部新區詳細規劃、主要廣場節點景觀規劃。
六、著力增強科技教育人才支撐作用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業科技水平。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升國家火炬計畫新醫藥產業基地、中電華威新材料和恆瑞股份新醫藥國家“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研發能力,創建國家級矽材料產業基地,形成國內一流的特色產業創新基地,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群。實施火炬計畫項目20項,培育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開發高新技術產品30個,實施20項製造業信息化示範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深化產學研合作,挖掘地方院校和在連科研院所科技潛力,落實與清華、東南大學科技合作協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重點骨幹企業研發水平,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產業。重視發揮社會科學作用,加強對全市發展戰略問題的調查研究。啟動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
高標準發展各類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教育發展內涵。鞏固和完善縣級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高中段教育,高中段入學率達80%。推進教育信息化,建成以教育城域網為中心、輻射全市中國小的教育信息網路。加速發展高等教育,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辦學層次,開工建設現代教育園區。推進非義務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民辦職業技術學院,促進學校後勤服務社會化。積極發展中高級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切實加快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大力培養擁有優秀技能的勞動者,增強就業、創新、創業能力,努力把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七、統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共同進步
繁榮發展文化藝術,深入打造“在海一方”文化品牌,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準備工作,建成市新博物館,新建市文化藝術中心,組織中法文化年“秀女樂坊”文化交流活動。推進有線廣播電視進村入戶,開展數位電視播出試驗,完成市廣電中心二期工程,新中波發射台投入使用。整合資源組建市一院、二院醫療集團,開工建設市一院科技信息樓,建成中醫院門急診綜合樓,加快建設東部城區醫療機構,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股份制改造。鼓勵城市醫院幫扶農村衛生機構,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改制。實施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承辦世界男子沙灘排球巡迴賽和全國高水平沙灘排球、武術散打比賽,開工建設新體育場。開展第一次經濟普查。續修連雲港市志。抓好外事、僑務和對台事務。做好物價、檔案、氣象、地震、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工作。重視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完成市少兒科技活動中心主體工程,加強社會福利和老年服務設施建設。
八、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目標,大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以創建文化大市為目標,加強特色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繼續開展奧運吉祥物推薦活動。以構築終身教育體系為目標,搞好家庭、機關、社區、企業等學習型組織建設,形成全民學習的濃厚氛圍。加強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成立市擁軍協會,申報省級雙擁模範縣區。
九、切實改善和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
正確處理富民與強市的關係,更加重視和關心人民民眾生活,使人民民眾在改革和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工資指導線、最低工資標準制度,注重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集中建設2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抓好廉租房建設。繼續實施農村七件實事,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造草危房8500戶。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1萬人。建設農村公路700公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村為單位覆蓋率達60%。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推進扶貧開發富民工程,加快老區建設。投入7000萬元繼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有效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十、與時俱進切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將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奮發有為的嶄新姿態,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新業績。
執政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時刻牢記為民服務宗旨,堅持“五個統籌”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善待民眾,加快發展厚待民眾。統籌城鄉發展重點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區域發展著力推動縣域經濟崛起,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注重解決民生問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著重引進外來資本。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市級機關帶頭轉變作風,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效能和服務管理水平。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規範政務行為,推行新一輪審批制度改革,努力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