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報告人
連雲港市市長楊省世
報告時間
2012年1月11日
報告背景
連雲港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詳細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情況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領導下,緊扣主題主線,深入實施沿海開發,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0億元,增長13%左右。完成財政總收入46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80億元,分別增長31.2%和2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額分別增長24.7%、17.3%、4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和16%。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沿海開發深入推進
以港口為龍頭的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按照沿海開發三年行動方案,大力推進港口航道、碼頭和集疏運體系建設。30萬噸級航道完成投資14.2億元,連雲港區具備20萬噸級船舶通航條件,徐圩港區5萬噸級航道主體完工。連雲港區氧化鋁、散化肥泊位具備投產條件,徐圩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項目完成工可報告,贛榆港區4個5萬噸級碼頭開工,燕尾港3萬噸級碼頭竣工。集疏運體系日益完善,鐵路電力機車直通進港,東疏港道路建成通車。全面推進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204國道、242省道、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進展順利,薔薇河下游清淤、大型泵站改造加快實施,500千伏伊蘆、220千伏灌河輸變電工程建成使用,沿海開發的硬體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開發園區產業承載功能有效提升。引導開發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市開發區“五園五中心”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新能源產業和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示範園加快建設,恆瑞研發中心建成使用,康緣、豪森等一批醫藥產業園完成主體工程,中日納米研究院揭牌成立。徐圩新區基本形成“四縱四橫”路網框架,珠江鋼管、寶通鎳業等一批臨港產業項目加快實施,產業服務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東海矽材料、贛榆海洋產業、灌南船舶、灌雲農業機械等特色園區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省級共建園區增至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市16.2個百分點。
重大事項取得進展。經過努力,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成為首個國家級區域合作示範區。積極參與省沿海產業投資基金組建工作,編制完成省級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規劃。徐圩新區規劃環評通過審核。中日(連雲港)生態科技產業園建設、中德中小企業園申報取得進展。國家交通電子口岸分中心掛牌運營,全國焦炭期貨交割庫獲批設立。兩翼口岸開放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大力爭取煉化一體化、液化天然氣項目列入國家“十二五”專項規劃。我市成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重點開發區域,政策優勢進一步凸顯。
二、產業經濟持續較快增長
工業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積極推動基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優、支柱產業做強。完成工業投資750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17%,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提高1.8個百分點。組建江蘇沿海鋼鐵集團,矽材料、鹽化工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臨港產業和新興產業產值均突破1000億元。著力增強骨幹企業帶動能力,實施“百企培育工程”,規模企業達到1228家,過10億元、100億元企業分別達到48家和3家。加大扶持力度,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新增中小企業貸款88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比重達到60.4%。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轉型升級的抓手,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實施重點節能改造項目40項、重點污染減排項目37項,申報省級資源綜合利用產品28個,港口船用岸電系統成為全國水運節能減排推廣項目。
現代服務業加快成長。港口新開加密貨櫃航線14條,新辟霍爾果斯、喀什過境通道2條,新增內陸物流場站1家,鐵水聯運成為國家首批示範項目,完成吞吐量1.66億噸、貨櫃運量485萬標箱,港口服務中西部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民航新辟航線2條,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人。大力拓展旅遊市場,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7%和23%。加快商貿設施建設,沃爾瑪、家樂福超市和義烏小商品城、華東物料城一期等建成開業。啟動市區農貿市場改造,新改建平價商店45家、農家店209家。浦發銀行連雲港分行等10家金融機構開業,實現金融生態縣全覆蓋。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取得新成效。
高效農業快速發展。克服冬春連旱不利影響,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新增高效農業31萬畝、高效漁業10萬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扶持特色農業發展,設施蔬菜、優質水果、苗木花卉、泥鰍養殖等規模不斷擴大,東海縣獲得“中國花木之鄉”稱號,灌南縣工廠化食用菌產業集聚度全國領先。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園區4家、龍頭企業5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增省級名牌農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5萬畝。完成農產品出口3.4億美元,增長14.5%。完善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實現農機專業合作社鄉鎮全覆蓋。
三、城鄉統籌加快推進
城市形象穩步提升。協調推進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53%。東部城區展現新的海濱風貌,連雲新城新增陸域面積10平方公里。新海城區加速互聯東進,科教創業園區等新區開發穩步推進。實施南極北路、隴海東路等舊城改造項目57個,完成拆遷改造面積60萬平方米。昌圩湖、玉帶河等景觀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城市綠地520萬平方米。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城管開通運行。“四城同創”紮實推進,園林城市創建通過國家考核驗收。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金海大廈、金港灣大廈竣工使用,潤科現代服務業中心基本建成。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海灣路、匯海路大橋等一批道路橋樑工程完工,自來水深度處理工程、南城污水處理廠建成試運行,新建改建自來水管道40公里、污水管網20公里,污水處理率82%。完善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配套設施,修建便民道路30條,整治人行道板2萬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16萬平方米,新開最佳化公交線路16條,城市對人口、產業的承載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城鄉環境持續最佳化。強化城鄉統籌規劃的引領作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四縣縣城彰顯個性魅力,加快向中等城市邁進。新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一批具有特色規模的小城鎮加快形成,新增省級康居示範村4個、新農村建設先進村15個。積極興辦農村實事,建成農村公路884公里,城鄉客運一體化率85%,行政村客運班車通車率99.5%。解決了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強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完成119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258條縣鄉河道疏浚,完成綠化造林13.7萬畝,環境質量綜合指數83.4。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獲批,海洋保護區面積達到681平方公里。
四、創新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實施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和績效工資制度。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12家政府投融資平台轉化為特殊類貸款公司,新組建市保障性住房投資公司,重組交通建設、城市建設和潤財投資公司,對公共項目的支撐能力得到提升。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發行短期融資券15億元,3家企業進入證監會發審程式。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7萬畝,新增農民合作組織483家,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影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城市宣傳和項目推介,引進外資6.6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525億元。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70億美元。鼓勵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加強外派勞務市場管理和應急處置。推進區域交流合作,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南北共建機制,做好對口援疆工作。海關、海事、國檢、邊檢等單位加強整體聯動,口岸服務進一步最佳化。外事、僑務、台灣事務等部門積極發揮促進開放作用,與韓國群山市、光陽市締結友好城市。
創新要素加快匯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在更高起點上推動跨越發展,獲批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加大創新政策支持力度,財政科技投入增長45%。加強重大研發平台建設,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一期工程通過驗收,建成東海矽材料等國家和省質量檢測中心3個,新增科技公共服務平台18個。高校創新載體與地方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0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70%以上大中型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國家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獲批項目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恆瑞伊立替康成為國內首個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的注射液,“康緣”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5%。實施人才集聚工程,引進碩士以上人才749名,27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79名高層次人才獲得專項資助,落實人才安置房100套。
五、民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民生工作紮實推進。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以創業就業帶動富民,實施全民創業助推行動、就業再就業援助行動,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萬人,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全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17.7%,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31元,城鄉低保人均月提高到300元和210元。持續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公共財力用於民生領域的比重達66.7%。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平均新增1.6萬人以上,覆蓋率達95%以上。新農保、新農合參保率均達99.5%。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9899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917戶。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前一年基本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現象。完善社會救助網路,提高城鄉居民醫療救助比例,健全價格動態補貼機制,開展慈善助困,特殊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國小國中入學率均達100%,學前三年入園率、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穩定在96%以上。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進,連雲港高級中學建成使用,創建省四星級普通高中2所。連雲港中醫藥高職校完成遷建,江蘇師範大學連雲港校區掛牌招生。加強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新增三級綜合醫院2家,組建市級醫療集團3個,衛生監督機構全部達到省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在第七屆城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全面做好人口管理服務,婦女兒童、老齡、關心下一代、殘疾人及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重視和加強,檔案、地方志、氣象、防震減災、老區開發事業不斷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成效顯著。大力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志願者行動,市革命紀念館建成開館,“開山島夫妻哨”入選2011年“感動中國”候選名單。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縣鄉換屆工作紮實推進。加強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深化“平安連雲港、法治連雲港”創建活動,積極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完善信訪維穩協調處置機制,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公眾安全感達到90%以上。加強食品藥品綜合監管,開展食品非法添加、地溝油等專項整治,順利通過省食品安全考核評估。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校車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實施基層應急管理“五個一”示範工程,突發事件防範應對能力得到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穩步推進,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一年來,我們認真履行人民賦予的權力,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和建議,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43件、政協委員提案427件。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完善議事決策機制,努力提升決策水平。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改革公文辦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堅持勤政廉政,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促進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全市上下搶抓機遇、凝心聚力、真抓實幹、銳意進取,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正確領導、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連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駐連部省屬單位,向熱心支持連雲港建設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外部經濟環境趨緊,利用外資難度增加;城市功能還不完善,規劃建設管理方面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壓力加大,改善民眾生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投資發展環境仍需改善,創業的氛圍不夠濃厚,少數部門和單位服務發展的主動性、執行制度的嚴肅性還不夠強,政府整體執行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2012年工作意見
2012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落實省市黨代會戰略部署、實現沿海開發三年突破的決戰之年,也是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加快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儘管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將更為嚴峻,帶來的挑戰和考驗不可低估,但就連雲港而言,總體上仍然是機遇大於挑戰。我們的機遇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國家已經釋放出對巨觀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的積極信號,巨觀政策環境將進一步趨好;我市擁有的四個國家戰略聚焦疊加的效應不斷釋放,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我市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為我們加快沿海崛起、實現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全市上下抓轉型、促發展的幹勁更加高昂,加快崛起振興的基礎更加堅實,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更加強勁。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克難奮進的頑強鬥志,勇爭一流的拼搏精神,奮起爭先,昂揚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新跨越,奪取新勝利!
根據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省委“八項工程”,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基本現代化為目標導向,圍繞“推進沿海開發、加快轉型升級”年度工作主題,堅持穩中求進、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的原則,加快港口建設,做大做強產業,統籌城鄉發展,加強“三農”工作,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不斷增進民生幸福,全面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4 : 47.8 : 39.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不高於省控標準,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新的一年,市政府將堅持把增進民生幸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70%以上的公共財力投入到民生領域,紮實推進城市快速公交、飲用水保障、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校舍安全、農貿市場改造、專類公園、衛生信息平台、全民健身、社會福利中心等十大民生工程,讓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落實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著力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奮力突破沿海開發,加快構築經濟發展新優勢
堅持以基礎設施為支撐、以示範區建設為帶動、以政策項目為推動,著力突破沿海開發,加快把政策支持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
加速“一體兩翼”港口建設。啟動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連雲港區25萬噸級航道和徐圩、贛榆港區5萬噸級航道,建成灌河港區口門2萬噸級航道主體工程。連雲港區旗台防波堤投入使用,大堤作業區2個10萬噸級貨櫃泊位開工建設。加快徐圩港區防波堤、2個10萬噸級散貨碼頭建設。基本建成贛榆港區4個5萬噸級碼頭並開港運營。建成連雲港區中雲內河港29個泊位。進一步完善集疏運體系,全面加快北疏港道路、礦石輸送機隧道工程建設,基本建成30萬噸級礦石碼頭配套鐵路專用線。加大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臨海高等級公路及310等國省道建設改造,完成鹽河航道整治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連鹽鐵路征地拆遷,爭取全線開工建設。加快500千伏臨海、220千伏洋橋、110千伏中雲等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保障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加快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編制建設行動方案,突出抓好先導區建設。強勢推進徐圩新區重大產業、功能平台、路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建設大陸橋合作論壇永久會館、產品展覽展示中心。全線開工建設徐新公路,貫通港前大道路基。開工建設熱電中心。建成徐圩送水工程、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編制現代物流、產業合作、商務服務、科技人才和生態功能區專項規劃,統籌推進五大功能區建設。進一步加強中西部需求分析,強化要素資源對接,積極探索區域合作共建和利益共享機制。推動國家層面建立部省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隴海蘭新鐵路建立運輸協調服務機制,推動陸橋物流、沿線地區口岸查驗單位一體化發展。
加大政策和項目落實推進力度。圍繞重大產業、基礎設施、政策支持、園區載體和組織保障等五大類50個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積極對接爭取。深入推進大型石化、鋼鐵基地、中日(連雲港)生態科技產業園、沿海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連雲港分行等一批重大項目和事項,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大力推動徐連客運專線、連淮揚鎮鐵路前期工作,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爭取新機場立項、開通日韓航線和兩翼港區開放,做好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爭取工作。
二、實施轉型升級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增量帶動與存量提升並重,壯大新興產業與發展臨港產業並舉,促進產業布局合理化、發展集聚化、結構高端化。
推動工業集中集聚發展。實施“雙千雙百”工程,重點打造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石化、冶金等千億支柱產業,培育市開發區、徐圩新區、贛榆臨港產業區、灌雲臨港產業區、灌南臨港產業區、東海經濟開發區等千億園區,引導縣區培育百億特色產業、百億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過百億企業達4家。突出高端引領,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升“三新”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市場規模和技術領先優勢,培育壯大新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和海洋產業,注重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繼續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計畫,產值達到1300億元。加快推進基礎性、基地型臨港工業集聚,抓好環球銅業、新海石化三期等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石化、冶金產業產值均增長30%以上。開展“千企升級”行動,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重點實施100項技術改造項目,加快推動製造業向高端發展。完成工業投資92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
加快服務業擴張升級。重點抓好核心商圈、區域性專業市場、消費市場、特色街區建設,實施49個服務業項目,打造1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服務業擴量提速、比重提高、競爭力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以培育千億物流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啟動航運中心集聚區建設,增闢6條貨櫃航線,新增2條五定班列、1個內陸“無水港”,完善口岸服務平台和鐵水聯運等公共信息網路,完成港口吞吐量1.8億噸,貨櫃運量560萬標箱。民航客運量增長10%以上。積極構建臨港物流集聚區,加快金港灣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培育煤炭、礦砂、糧食等大宗物資中轉配送基地,做大做強木材貿易加工等特色物流園區,完善兩翼港區物流體系。推進區域性商務中心建設,提升中央核心區商務功能。以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市廣電、報業、演藝集團等組建工作,紮實推進西遊記文化產業園、廣播影視城、聯創酷歌動漫產業園建設,打造水晶文化、徐福文化創意產業園。深度開發山海文化旅遊資源,加強城市旅遊策劃和形象推廣,推動花果山5A級景區創建,提升景區配套設施功能,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5%和20%。突出打造城區商貿集聚區,建設蘇寧廣場等一批重點項目,進一步最佳化城區商業布局。加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態發展,強化農村商品流通網路建設,農家店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鼓勵擴大文化、娛樂、健身等多樣化服務消費,切實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引導農業高效規模發展。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提升科技興農水平,開展特色產業基地、糧食高產增效、一村一品、規模養殖、農業園區五大創建活動,積極培育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萬畝高產增效示範片50個。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發展優質林果茶基地4.5萬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建設深水網箱養殖示範基地,打造海州灣百億現代綜合漁業園區。推進食用菌、鮮切花、設施蔬菜等產業做強做優,爭取四縣各培育1個產值過10億元的農業特色產業,每個鄉鎮爭創1家市級農業園區。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集聚,新辦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00家,農產品出口增長15%。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參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比重達45%。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達到66%。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創建省級名牌農產品6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3個。
三、強化功能提升,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
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增強綜合服務功能,把控建設時序,堅持建管並重,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內涵。
提高城市規划水平。注重規劃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先進性,編制完善城市控規、修規和城市設計,細化城市組團及功能片區的建築風格、色彩、結構形態、公共設施配套要求。最佳化深化連雲新城商務中心區、科教創業園區、徐圩新區、濱河組團、鹽河組團、龍河核心商業區等區域的城市設計。加強規劃管理,發揮導向作用,建立城市規劃分層管理機制,合理配置土地、岸線等要素資源,提升城市資源整合和利用效率。
推進城市組團開發。集中優勢資源,突破重點片區,推進各個組團快速形成規模。東部城區著重彰顯海濱特色,加快集聚商務、金融、航運、休閒度假等功能,為大港口、大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新海城區著重提升功能品質,增強面向居民生活的商業、文化、科教等宜居功能。花果山大道沿線重點拓展科研教育、文化旅遊、商務辦公等功能,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支撐。創新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明確市、區共建城市的分工定位。市級層面,東部城區重點突破連雲新城,抓好5平方公里的新城商務區建設,實施7個陸域形成項目、36個市政工程和2個公用建築項目;新海城區統籌規劃建設科教創業園區、行政中心片區、鳳凰片區,實施34項道路橋樑工程,開工建設卡迪亞國際廣場等重點項目,集中精力打造一片新城;徐圩新區適應產業發展配套需要,著力打造集商務服務、科技研發、生活居住、旅遊文化四大功能為一體的高端配套服務區。區級層面,重點推進濱河組團、鹽河組團、連雲國際商務中心組團建設。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入283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4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55%。
增強城市綜合功能。圍繞提升中心城區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實施路網改造、劉灣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等81個重點城建項目。推進城市快速公交體系建設,建成快速公交1號線,促進新海城區與東部城區融合發展。實施郁州路下穿等城市主次幹道和橋樑工程100項,暢通城市道路“微循環”。開工建設市第三水廠擴建工程,新建改建城區供水管網30公里,新增城市污水管網50公里,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3%。提高配套設施便民程度,整治老舊道路、背街小巷30條,新建街頭遊園20個,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83%。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推進供電、供熱、管道燃氣、通訊、民防等設施建設。實施市檔案館新館、公共衛生中心等文教衛配套項目15項,建成康達學院和全民健身中心。
提升城市特色和品質。充分挖掘城市內涵,做好海州古城、南城古鎮、連雲古鎮等綜合保護利用,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歷史文化街區,延伸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彰顯生態宜居城市魅力,加快推進山海景觀軸、雲湖公園、孔望山公園二期、臨洪河口濕地等一批生態公園建設,新增城市綠地30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深入推進“四城同創”,抓好重點地段、重點區域、重點道路的整治出新,加快推進黃海度假村、連鹽鐵路周邊等改造項目,加大禁違拆違力度,完成舊城改造面積50萬平方米。大力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提高環衛保潔水平,加大對道路拋灑、亂塗亂貼亂放等重點問題的整治力度,實現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規範配置停車場、街巷路燈、交通標識,下大力氣改善主城區交通擁堵、違章行駛、占道經營等狀況。完善數位化城市管理體系,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快速反應和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堅持改革開放,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用開放創新的辦法,匯聚優質要素資源,破解發展難題,為科學發展注入活力、拓展空間、增強後勁。
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立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研發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5%。推進區域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建成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建設國家口岸藥品檢驗所。支持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連興辦研究院,建設5個專業化產學研合作平台,支持七一六研究所與地方互動合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發展民營科技企業1600家,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30家。大力推進質量強市,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爭創自主品牌,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3000件和1600件。積極實施人才集聚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模式,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社會緊缺的技能型人才,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100名、領軍人才10名,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推進省級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力爭東海縣進入省第二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營造濃厚招商氛圍,全面打響招商引資攻堅戰,境外招商主攻日韓港台、鞏固拓展歐美,重點強化專題招商,充分利用承辦第十二屆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等大型活動,提高招商活動針對性和組織化程度。強化產業鏈招商,圍繞優勢產業、臨港基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抓好72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爭取早落戶早投產。最佳化外企服務,促進增資擴股。直接利用外資8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560億元。培育壯大機電產品和科技興貿出口基地,外貿出口總額增長25%。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推進中小企業園建設。編制開發園區產業發展及空間布局規劃,建立健全園區考核評價體系,明確主導產業,引導關聯企業集中布局,提高投資強度。制定園區建設標準,完善園區服務配套功能,搭建物流、科技、人才等公共服務平台,合理布點工業鄰里中心。爭取一批開發園區擴容升格,做好中德中小企業園、鹽化科技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工作。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創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展“擴權強鎮”試點,柘汪鎮、安峰鎮爭創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鎮。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探索公立醫院改革路徑。穩步推進水電氣價格改革,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電階梯式計價。爭創省級金融創新示範區,引進和組建金融機構10家以上,實現四縣村鎮銀行和農商行全覆蓋。推進“區域集優”直接債務融資,爭取發行企業債券2支。推進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新增上市公司2家。規範融資市場秩序,強化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新增中小企業貸款100億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開展農村產權改革,每個縣區選擇1—2個鄉鎮進行試點,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民自有住房抵押貸款等配套政策。大力推動全民創業,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4%。
五、促進綠色增長,加快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統籌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進一步彰顯連雲港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綠色之美。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建立節能減排聯席會議制度,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節能減排評估審查、區域限批等制度,把住源頭,嚴控增量,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徵的產業體系。開展冶金、電力等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行動,鼓勵引導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升級。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項目40個、重點減排項目30項,創建節能和循環經濟示範工程10項。加大節能減排基礎設施投入,加強日常監管,健全監測預警、統計和考核體系,促進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清水藍天”工程,提高人民民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落實最嚴格的飲用水源保護措施,按照“雙源雙線雙湖”城市飲用水保障體系規劃,實施薔薇河沿線控污、治污等工程,飲用水水質達到國家安全標準。繼續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新增9萬農村飲水安全人口。全面實施農村河道疏浚,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新建2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中轉站,完成20%的村莊整治任務。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抓好秸稈禁燒、廢氣污染等重點問題整治,增強對大氣中細顆粒物的監測預警能力,控制灰霾等空氣污染,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5%以上。加強化工行業、重點園區等關鍵領域環境問題管控,保障環境安全。
強化生態建設。圍繞創建生態市目標,切實加強雲台山自然保護區建設,抓好東西連島、秦山島的生態保護性開發,紮實推進沿海灘涂、破損山體、工礦廢棄地綜合治理和植被恢復,加大森林保護和城鄉綠化力度,新增造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5%。全面啟動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規劃建設,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海洋牧場面積達到15萬畝。嚴格土地管理制度,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健全依法用地長效機制,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創建5家國家級生態鄉鎮和10家省級生態鄉鎮。
六、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實施“一個計畫”、構建“六大體系”,讓人民民眾生活得到新改善、實現新提升。
加快實施收入倍增計畫。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加大財稅、信貸等政策對創業就業的支持,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3萬人以上,確保登記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就業,實現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成城鄉職業培訓25萬人次、職業技能鑑定4萬人,對農民創業培訓輔導全免費。實施新一輪脫貧奔小康工程,落實最低工資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0500元和9300元。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構建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服務六大體系,推動民生持續改善。實施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穩定在96%以上,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支持淮海工學院做好碩士點建設,依託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社區大學。推動職業教育提升水平、創出特色,連雲港中專投入使用。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創建9個省級充分就業示範社區。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五險”參保人數平均新增1.6萬人以上,適時提高失業保險、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率9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5%和98%以上。完善城鄉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全科醫生隊伍,創建三星級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5家,建成市縣一體化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實現全市就醫“一卡通”。加強住房保障,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0500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950戶,確保分配管理公開公平公正。推進錦屏磷礦、金橋鹽化棚戶區改造,分別建成住宅1600套和2200套。加強社會養老體系建設,保障老年人權益,大力發展養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500張以上,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70%以上。
推進以縣為單位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推動各縣在全省進位爭先。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實施科教文衛等“十大下鄉工程”,完成農業“三資”投入100億元以上。提高四縣縣城規劃建設水平和集聚帶動能力,確保新區開發見成效、舊城改造出形象。實施中心鎮提升工程,穩妥推進鎮村區劃調整,重點打造一批工業強鎮、沿海重鎮、現代農業大鎮和鄉村旅遊名鎮。加快建設美好城鄉,按照“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宜居、特色鮮明”的要求,每個縣重點建設2個重點中心鎮和一批農村新型社區。加強全面小康進程監測和評價考核工作,確保各項小康指標按序時進度推進並不斷鞏固提升,贛榆、東海達到全面小康標準。
七、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主動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新要求,不斷提高社會事業建設管理水平,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大力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積極發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娛樂新業態,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鞏固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建設成果,廣泛開展“和諧文化進萬家”活動。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城市十分鐘健身圈”。打造文化精品,深入挖掘山海、淮鹽、西遊和民俗等地方文化內涵,策劃、包裝一批特色文化項目,扶持一批重點文化品牌、文化名人,增強地域文化影響力。
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入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完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落實信訪責任制,著力解決影響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形成具有連雲港特色的社會管理體系。加強和改進人口服務管理,推進“世代服務”提質工程全覆蓋。強化食品藥品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創建國家和省級藥品安全示範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隱患治理制度化,加強中國小校舍、校車投入和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穩控物價水平,加大農超對接力度,新增10家“菜籃子”生產基地、20家平價商店,完成10個農貿市場改造,著力解決農民“賣菜難”和市民“買菜貴”的問題。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引導工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深入開展“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倡導志願服務精神,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堅持依法治市,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提升“法治連雲港”建設水平。紮實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提高雙擁工作水平。繼續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推動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地方志、氣象、老區開發、關心下一代、紅十字、慈善、光彩事業再創新成績。
八、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更加重視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增強狠抓落實、服務發展的能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進一步增強制度約束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又快又好地推進工作落實。認真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對規範性檔案實施情況加強跟蹤檢查和評估反饋。嚴格執行規劃管理、土地儲備與出讓、重大資金使用集體會辦等制度和機制,提升規範管理和整合利用水平。完善目標管理,明確工作標準,量化目標任務,細化責任分解,加強績效考核。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堅持勤政為民,最佳化政務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實行限時服務、承諾服務、跟蹤服務,積極主動地為基層和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切實最佳化投資發展軟環境。健全四級便民服務網路,充分發揮12345服務熱線作用,及時處置民眾反映的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大力改進會風、文風,用更多的時間調查研究、真抓實幹,努力提升機關服務水平。
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始終保持清廉務實的良好形象。健全政務公開、辦事公開、新聞發布等制度,完善權力陽光運行機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廉潔從政責任制,健全重大事項申報制度,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點項目的審計監督。嚴控公用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堅決制止鋪張浪費。
各位代表,我們正處於加快沿海崛起,實現新的跨越的關鍵時期,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