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連雲港市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連雲港市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2008年連雲港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及成績,並預計了2009年的工作計畫及工作重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雲港市政府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 狀發布單位:連雲港市政府
  • 時間:2009年
  • 性質:工作報告
2008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面對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按照中央和省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搶抓機遇,拼搏進取,積極應對重大挑戰,奮力解決突出問題,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0.1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4:47.3:36.3。完成財政總收入180.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6.2億元,分別增長47%、35.7%,一般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33%、24.6%。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年度任務。
過去一年,我們主動適應巨觀調控政策,積極對接國家和省推動江蘇沿海開發的戰略部署,狠抓第一要務,破解發展難題,主攻項目建設,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產業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堅持以科技進步、結構調整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經濟速度質量同步提升,工業化率提高到 37.5%。依託港口、岸線、園區綜合優勢,加速突破臨港工業,中遠8萬噸級浮船塢建成運營,啟創鋁製品、陽光晶源、益海金龍魚一期項目竣工投產,國電風電設備製造基地開工建設;南翼灌河口船舶產業集聚地初步形成,恆成船業、五洲船舶等一批修造船項目投入生產;北翼新海石化重油深加工、金茂源生物化工項目建成投產。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增加值、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7.6%、18.1%和38%。產業發展科技支撐有效增強。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正式授牌,神鷹碳纖維一期工程投產,中復連眾2兆瓦風電葉片下線,國家新醫藥產業基地成為省重點支持創建的百億產業基地,18個項目通過國家“十一五”新藥創製重大科技專項評審。全市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家,獲批國家重點新產品5個、省高新技術產品26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0.7%,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東海矽產業榮列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太陽雨”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狠抓節能減排,完成16個污染減排項目和13家掛牌督辦企業治污任務,關停小化工企業25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2.2。高度重視土地資源保護利用,大力推行節約集約用地,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復墾開發新增耕地15000畝。建築市場不斷擴大,建築業增加值增長8%。
現代農業規模擴張。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快發展生態高效外向型農業。糧食總產320萬噸。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4.5萬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新批農業外資項目22個,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完成農產品出口2.9億美元。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新增無公害品牌78個、綠色食品品牌6個,3個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或省驗收。東海大米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在蘇北率先創建“新壩”、“四季田園”農副產品集體商標。新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2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85家。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開通農業科技人工語音服務熱線,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10家、科技示範園10個,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深入推廣,農資農技服務網路逐步健全。
服務業發展提速。實施改造提升與增量創新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9%。港口運輸列入鐵道部路企直通試點,新開“五定”班列2條,建成西寧、侯馬、淮安等物流場站,實行貨櫃船舶“零待時”制度,完成吞吐量1億噸、貨櫃運量300萬標箱,孕育百年的億噸大港夢想成真。修編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建成抗日山AAAA級景區,溫泉度假區被評為中國十大溫泉休閒基地,在中央電視台開展城市旅遊形象宣傳,境內外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0%、12%。民航新增寧波等3條航線,客運量增長10%。中港印千萬噸配煤中心建成投產,新海糧食物流中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市場、連鎖經營加快發展,四季農副產品批發中心建成營業,改造規範農貿市場10個,新建改建農家店400家。出台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措施,全市商品房登記銷售面積275萬平方米。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網路普及水平不斷提高。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03.5億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發展。
過去一年,我們以新一輪思想解放為動力,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努力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廣度,區域經濟發展彰顯蓬勃的生機活力。
各項改革向縱深推進。順利調整市區行政區劃,穩步推進灌雲鄉鎮機構改革試點,東海鄉鎮紀檢監察資源重組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進一步規範完善,市屬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圓滿完成。投融資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組建新海連集團,完成新蘇港公司增資擴股,成功發行連雲發展集團10億元企業債券。金融創新取得進展,組建完成市縣郵政儲蓄銀行,東海村鎮銀行掛牌營業,灌南、東海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完成組建,灌雲農村資金互助社開始運作,金融服務多元化步伐加快,農業保險範圍逐步擴大。公共財政框架體系不斷完善,稅收屬地征管運行良好,非稅收入改革順利實施。在全省率先實行按面積分配城市道路綠化養護費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增私營企業5133家、個體工商戶註冊數2.7萬戶、從業人員8.6萬人,12家企業入選省首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51%,成為吸納就業、推動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充分利用多重機遇,創新思路辦法,加快匯聚要素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深化針對性研究,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拓展與海內外大企業合資合作,成功承辦第四屆蘇北投資貿易洽談會、全國台企聯常務理事會,利用蘇台經貿洽談會等各類招商平台廣泛招引外來資源,實現註冊外資實際到賬9.35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329億元。積極應對國際市場變化,調整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保持對外貿易穩健發展,完成出口22.9億美元,增長24.1%,總額繼續居蘇北之首。加快提升園區載體功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在國家級開發區排名較上年上升1位,東海開發區矽材料工業園等3個園區被評為省級特色園區,連雲港化學工業園通過ISO雙體系認證。市臨港產業區基礎設施配套逐步完善,兩翼園區建設全面推進,沿海臨港產業園區新開工重點項目占全市60%。開展專項整治,有效規範出國勞務市場。外事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快優勢產業企業“走出去”步伐,新增境外投資企業7家。
過去一年,我們注重增創發展優勢,推動提升戰略地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全市跨越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提高。
港城發展正在進入國家戰略層面。國務院總理辦公會研究江蘇沿海開發,把連雲港作為重中之重強調,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調研組來連調研,通過我們主動對接、積極爭取,我市戰略區位、發展思路進一步得到提升。國務院出台的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連雲港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帶動江蘇沿海、東隴海沿線發展。正在編制的江蘇沿海地區區域發展規劃將從國家戰略高度,確認連雲港在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我們拓展發展空間、增創發展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投入53億元實施主體港區深水航道、碼頭、疏港道路等重點工程,15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廟三突堤5個貨櫃泊位、焦炭專業化泊位基本建成,30萬噸級礦石碼頭具備靠泊條件,南疏港道路二期工程主體建成,東疏港道路快速推進,鐵路1050站場改造竣工驗收,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增加1600萬噸。連臨高速、310國道、242省道、疏港航道、鹽灌船閘等重點交通工程加快推進。實施通榆河北延、大浦河調尾、新沭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完成新沂河整治。加大電力、通訊等設施投入,220千伏台北、金莊輸變電工程等一批電網建設項目建成運轉,信息網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國際性海濱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全面拉開三極互動的特大城市框架,完成城建投入80億元,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9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2%。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修編,港口總體規劃獲部省聯合批覆,城市規劃展示館建成開放。東部城區建設加快推進,實施27個重要地塊建設改造,海濱新城啟動區有序進展,完成海域匡圍4500畝,拋填形成陸域、回填場地6000畝,東方國際商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北崮山大道、西墅路等骨幹道路實現通車,海棠路立交、中雲客運站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新海城區東河、鳳凰、孔望山、花果山片區開發有效推進,花果山大道建成通車,科教創業園區初現形象。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幹道30條、自來水幹線45公里,增加管道天然氣用戶8000戶、集中供熱50萬平方米,完成人防工程14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大聖湖應急供水安全工程。推進綠色連雲港建設,加強林木管護,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5%。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新建新浦汽車客運總站,新增和最佳化一批公交線路。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和基礎投入,城市污水處理污泥焚燒設施建成使用,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0%。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優勢,加快推進縣鄉規劃建設。修編四縣縣城總體規劃,實現村鎮規劃全覆蓋。新農村規劃居住示範點建設積極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成率100%,贛榆縣海頭鎮成為國家發展改革試點鎮。建成農村公路1385公里,改造危橋45座,新建城鄉客運一體化候車亭216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99.2%。農業綜合開發有效推進,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8平方公里。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全面啟動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完成30萬人改水任務,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萬個,發展戶用沼氣1.5萬戶,疏濬縣鄉河道208條,累計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鄉鎮36個、省級生態村8個,農村面貌不斷改觀。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加快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力促社會文明和諧。
科技教育全面進步。加強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釋放第一生產力。成功引進中國科學院先進能源動力技術研發中心,建成市高新技術產業區科技創業園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發展到7家,新上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24項、國際科技合作計畫8項。專利申請1000件、授權330件,獲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6項。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提升基礎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對所有中國小校舍進行抗震安全排查,改擴建校舍60萬平方米,國小、國中入學率基本達到100%,高中段毛入學率92.1%。創建省三星級以上中等職業學校4所,新增省級示範專業14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96.6%。地方高等教育加快發展,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遷入新校址,師專新校區一期工程建成,工貿高職學校主體封頂。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貧困生資助制度,減免和發放資金3.5億元,惠及學生117萬人次。新設國家級引進國外智力示範基地,獲批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7項,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3600人。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90%,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農民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高於省平均水平,基本建立城市居民“15分鐘健康服務圈”。開展惠民醫療,免費為1000餘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晉升三級甲等醫院,二院東院區建成啟用,海港醫院併入市一院東方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水平不斷提升,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低於省平均水平。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管理服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9‰以內,計畫生育率90%以上。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村級文化室844個、農家書屋488個,鄉鎮文化站全部達標。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繁榮文藝創作,57件文藝和廣播電視作品獲省以上獎項。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1.7%。市體育中心體育館主體工程完工,鄉村兩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基本形成。廣泛開展城鄉文化體育活動,成功承辦中國桌球俱樂部甲A聯賽等重要賽事,我市運動員獲得殘奧會獎牌數實現歷史性突破。婦女兒童事業加快發展,市婦女活動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加強國民經濟統計分析和重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工作。僑務、氣象、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震減災、老區開發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紅十字、關心下一代、老齡事業、光彩事業、慈善事業再上新台階。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全面掀起文明城市創建熱潮,通過加強軟硬體建設,推進長效管理,市民文明素質得到提升,市區和東海縣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創建驗收。建成雷鋒車城雕和雷鋒車事跡陳列館。成功開展了八千里路走連霍大型採訪活動,《蒼梧晚報》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8家商品交易市場成為省四星級以上文明誠信市場。全力以赴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捐款捐物1.1億元,完成對口援建什地鎮災後重建年度任務。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年活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逐步完善,應急指揮平台投入使用。完成處置滸苔災害支援奧運任務。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推進法治連雲港、平安連雲港建設,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信訪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強化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建立100個鄉鎮、街道法律援助站,完善城市治安設防工作,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通過公安部、科技部考核驗收,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著力解決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就業惠民、創業富民、社保全民,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民生不斷改善,民眾得到實惠。
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促進發展經濟與增加就業良性互動,推進統籌城鄉就業,新增就業人員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積極扶持創業帶就業,全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246萬元,幫助3173人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充分轉移鄉鎮和行政村創建活動,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4.3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8.1萬人。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就業優惠政策,健全就業困難群體長效幫扶機制,開發公益性崗位577個,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293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54元,分別增長15.1%、13%。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執行基本養老保險新政策,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延伸到城鄉各類企業,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5萬人。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四縣全部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參保人數達14.9萬人。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做到先保後征,確保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基本生活長期有保障。建立建築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提高參保人員醫保待遇。
發展成果共享面進一步擴展。建立財政投入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的支出保障制度,進一步加大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等領域保障力度,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多。經濟適用房竣工17.2萬平方米,為1617戶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建設便民道路65條,整治人行道板5萬平方米。歸集城鎮職工住房公積金11.1億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成使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市社會福利中心啟動建設,落實老年福利養老機構床位補貼,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65.7%。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現10萬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影響民眾生活的突出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推行陽光拆遷,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和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應對嬰幼兒奶粉事件,開展乳製品專項整治,藥品生產經營環節監督率100%,零售企業遠程監控率56.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8%,低於省平均漲幅。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行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提高行政執行力,推進為民、務實、高效、廉潔政府建設。
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辦公,健全政務公開制度,在政府入口網站公開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推進落實情況,接受公眾監督,強化重大事項督查推進,保證行政效能提高和一批重點工作落實。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嚴格控制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全市性會議比上年減少60.7%。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0項,取消和停止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61項,初步建立覆蓋全市的四級便民服務網路體系。
堅持從嚴治政,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注重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3件,政協委員提案397件,辦復率100%。推行重要政策措施公示制度,提高行政決策民主性。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規範自由裁量權。認真貫徹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規劃,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努力樹立新一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在巨觀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發展壓力不斷加大、各種困難和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取得較好發展成績,我們深感來之不易。這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濟、團結奮鬥、共克時艱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連雲港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積極參與連雲港建設的在連部省屬單位、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關心連雲港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機蔓延波及,我市港口運輸、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對外貿易外部環境趨緊。二是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重大項目支撐拉動不夠突出,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還不強,隨著工業化步伐加快,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巨。三是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有待更好解決,城鄉社會保障水平需要繼續提高,社會建設和文化發展等方面基礎還較薄弱。四是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