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市十二屆政府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團結拼搏,全面實施沿海開發,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認真落實市十二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有力推進了全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綜合實力再上台階。201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10.5億元,是2007年的2倍,按可比價年均增長13.3%;完成財政總收入462.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0.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9.3%和38.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0.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2億元,外貿出口37.4 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27.4%、19%、19.3%。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388.7億元和1088.2億元,均較2007年翻一番。全面小康基礎不斷鞏固,全市城鄉居民收入等20項指標提前達標,整體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8.4%。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生產總值占全市的比重達到64%,較2007年提高12.6個百分點。四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均前移5位以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的排名提升到第23位。
沿海開發蓬勃展開。以連雲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開發成功躋身國家戰略,以徐圩新區為先導區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獲批設立。積極落實沿海開發的實施意見,推動一批事關長遠的重大事項取得突破。創造世界航道建設四項之最的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實現通航。3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南疏港、東疏港道路建成使用。徐圩、贛榆、灌河港區航道和碼頭工程開工建設,“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布局初步形成。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東隴海鐵路電氣化改造完工,臨海高等級公路、242省道建設快速推進,一批國省幹道加快改造,新沂河、新沭河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通榆河北延及疏港航道實現通水通航,新海發電超超臨界機組開工建設,地區電網加速改造擴容,服務區域發展的支撐能力得到提升。在臨港近海地帶快速興建工業園區、物流園區,重大生產力空間布局得到最佳化和拓展,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6個臨港產業區初具規模,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60%,港產城聯動發展邁出新步伐。
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型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產業規模和結構最佳化同步提升。2011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4.8億元,是2007年的2.6倍,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4.5∶46.4∶39.1,二三產業比重提高3.6個百分點。以高新技術產業、基礎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和冶金、石化產業加快發展,臨港工業產值突破千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是2007年的6.9倍。以港口物流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成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建成使用,保稅物流中心一期封關運作,文化創意、信息中介等新興服務業逐步興起。港口吞吐量和貨櫃運量增幅保持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前列。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6.1%和19.6%。以高效、生態、外向為方向的現代農業迅速壯大,設施農業、高效漁業面積分別達到78萬畝和39萬畝,新增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06萬畝,糧食生產連續九年實現增產豐收。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品牌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79家,年銷售收入達到279.2億元。省級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分別達到14個和5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引進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等重大研發平台16個,建成矽材料等國家和省質量檢測中心3個,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44家。引進各類優秀人才1.79萬人,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10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14個。創新藥物、碳纖維、風電葉片等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恆瑞伊立替康成為國內首個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並進入美國市場的注射液。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3%,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節能減排深入開展,實施重點節能改造項目146項、重點工業污染治理項目46項、重點污染減排項目87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2007年下降6.9%,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分別削減4.44%和5.14%。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兩次獲得“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稱號。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實現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和績效工資制度有序推行。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創新投融資體制,培育壯大資本市場,引進各類金融機構32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發行企業債券57.5億元,實現直接融資85億元。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強鎮擴權”改革試點有序開展。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到2679個,入社農戶達到35.5萬人。落實促進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值是2007年的2.2倍。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累計新批外商投資項目578個,實際到賬註冊外資36.8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1666億元。外貿出口結構不斷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額較2007年增長119%。規範出國勞務市場管理,累計完成外經營業額5.9億美元。強化開發區功能建設,不斷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中日生態科技產業園上升到國家合作層面,省級特色產業園新增4個。1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占到全市總量的74.6%。
城鄉面貌加快變化。全面拉開城市建設框架,著力深化最佳化城市規劃布局,加快開發建設連雲新城、新海新區等重點片區,同步推進舊城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3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0萬人,城市化率達到53%。累計完成城建投入730億元,市區快速公交一號線開工建設,花果山大道、應急飲用水源、垃圾焚燒發電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推進山海景觀軸、隴海步行街等重點地段改造出新,金海大廈、港口大廈等一批標誌性建築建成使用。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四縣縣城建成區面積均超過20平方公里,人口均超過20萬人。創建省、市級城市化示範鎮和新型小城鎮79個,15個村被命名為省級康居示範村。建成農村道路、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313公里、橋樑595座,解決13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44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城鄉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四縣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綠化模範縣。花果山景區成為省級森林公園,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5%。
社會建設得到加強。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貧困生資助制度,紮實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教育現代化創建水平居蘇北前列。與外地高校聯合辦學和興辦研究院取得進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增三級醫院5家,全市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數、衛技人員數較2007年分別增長56%和45%。傳染病發病率連續多年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計生工作實現省級優質服務縣區全覆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建成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西遊記文化、女子民樂團等一批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在蘇北率先建成體育強市。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體制機制,開通運行數位化城管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便民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平安連雲港和法治連雲港建設深入推進,公眾安全感達到91%以上,市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率達到85%。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信訪穩定工作得到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措施有效落實。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深入推進,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成效明顯。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台事務等工作不斷加強,防震減災、紅十字、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老區開發和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人民生活有效改善。實施就業創業富民工程,新增城鎮就業31.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2.46%。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增加到152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695元和8434元,年均分別增長12.9%和15%。堅持把更多的財力投入到民生領域,公共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的比重由55%提高到68%。城鄉醫療、養老、社會保險覆蓋率均達到95%以上,職工工傷、醫療、生育保險實行市級統籌,新農合實現就醫“一卡通”,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加強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價格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新建改造市區農貿市場14家,開辦平價商店45家,有效保證市場供應,促進物價穩定。累計投資25億元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萬多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解決。
回首四年多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港城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步伐更加堅實,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進步,為今後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四年多來的實踐啟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必須始終堅持又好又快、能快則快,著力在“快”上發力、在“好”上做文章,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努力創新發展路徑,矢志謀求崛起跨越;必須始終堅持全局謀劃、規劃引領,主動著眼全國全省大局來定位自身發展,善於依託特色優勢推動發展,以高水準的規劃引領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擴大開放、改革創新,廣泛集聚發展要素和創新資源,在服務區域開放開發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水平;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在快速突破港口、產業和城市建設的同時,大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自覺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努力打造宜居和諧的幸福家園;必須始終堅持奮發有為、苦幹實幹,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狠抓落實,以紮實的工作和過硬的作風,團結帶動廣大民眾開拓奮進、加快發展,凝聚起推進崛起跨越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回顧四年多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歸功於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有效監督、大力支持;歸功於全市人民的艱苦拼搏、團結奮鬥。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連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駐連部省屬單位,向所有在連創業工作的投資者和勞動者,向關心支持連雲港建設的海內外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總結過去,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較小,支柱產業實力不強,結構調整有待深化,企業整體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增強;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未根本改變,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生態建設的任務相當艱巨;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綜合配套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增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時,全市投資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少數部門和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落實工作的力度不大,推諉扯皮、形式主義等現象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