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

連環畫

常採用文圖結合的形式,也有的只以繪畫形式出現。世界上早期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紀,如埃及的《名王功跡》(雕刻)、《死者之書》(繪畫)等。中國戰國時代的銅器畫已有記載攻戰事跡的連環畫。在西漢墓的壁畫中有表現完整故事的連環畫,如洛陽漢墓壁畫《二桃殺三士》。南北朝和隋唐時代,敦煌等地的石窟壁畫,使連環畫形式發展得豐富多彩。到明清時代,隨著木版印刷的發展,連環畫通過木刻印刷出版,或上圖下說,或左圖右文,更接近今天的連環畫。20世紀初葉,在上海形成並開始廣泛流傳的通俗圖畫讀物始稱連環畫,俗稱“小人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連環畫作為一種通俗的傳播文化的藝術形式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中國現代美術的一個主要畫種。

中國畫家創作連環畫的過程,通常是先將題材編寫成文學腳本,然後再進行繪畫。文學腳本既為繪畫提供創作基礎,又與畫幅結合。也有的連環畫創作,先完成繪畫,然後再配以文字說明;還有的不用文字,只在畫面上表現人物身份、對話或獨白等文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環畫
  • 外文名:comic strip
  • 別名: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
  • 定義: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
  • 版本常識:開本和印張、版本和版次等
發展歷程,萌芽時期,宋、明、清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的連環畫,連環畫分類,漫畫連環畫,木刻連環畫,年畫連環畫,影視連環畫,卡通連環畫,名家與作品,

發展歷程

萌芽時期

中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割肉貿鴿圖》等佛本生故事
魏晉時期的捲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捲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後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
連環畫
《洛神賦圖卷》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用絹幡等形式來傳播佛教。絹幡是條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常掛在道場或經台兩邊。這時在民間還有一種通俗的講唱形式叫做“變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圖,圖的內容有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這一問題後來影響到了“諸宮調”等民間文學。

宋、明、清時期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由畫像石、壁畫向寫本、圖書轉移。有插圖的書本大量出現,插圖的內容生動的表現了書本的精彩內容,受到讀者的歡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傳》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圖,連環畫的形式已大致成型。截止201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明代萬曆二十年的《孔子聖跡圖》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圖畫,詳細描繪了孔子的一生。
連環畫
《孔子聖跡圖》
明清時代,線描的插圖大量湧現,章回小說中卷頭只畫書中人物的,稱為“繡像”,畫每一回故事的稱為“全圖”。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節插圖的被叫做“回回圖”。
清末,石印技術的發展讓圖畫的印刷更為方便,連環畫這一形勢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廣。光緒十年(1884年),《申報》館為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出版了新聞連環畫《點石齋畫報》,內容涉及當時的時政新聞,隨報贈送。因為那個時期攝影作品很少,這些新聞圖畫側重紀實,有許多內容反映了機械文明的新事物和當時的風俗街景。這些內容已經成為反映那個時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後來隨著攝影事業的發達,這種形式的時效性已經無法能及,也就逐漸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國志演義〉全圖》,這是第一部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
連環畫
點石齋畫報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連環畫開始迅速發展,但稱呼上不統一,南方稱為公仔書、菩薩書、傍傍書,北方多稱為小人書。1925年至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先後出版了《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榜》《岳傳》的連環畫書,題名上有“連環圖畫”,這是第一次用“連環圖畫”作為正式名稱,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後改為“連環畫”。從1920年代開始,連環畫多出版成64開本,這種形式成為此後連環畫的主要開本。由於舞台戲劇越來越受到民眾的喜愛,連環畫開始描孽舞台場面和故事。受到有聲電影的影響,添加人物對白的“口白”開始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上文下圖的腳本構圖形式。這一時期城著名的作品有葉淺予《王先生》張樂平《三毛流浪記》。由廣小人書的繪畫生動,民國以來逐漸發展成全民的讀物。
連環畫
三毛流浪記

新中國的連環畫

1949年後到1966年,連環畫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圖畫的通俗性,中國政府把連環畫作為教育民眾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一時期,連環畫作品充實著人民的文化生活,連環畫不僅是青少年的重要課外讀物,也是許多成年人文化娛樂的重要內容。
五十年代,由於毛澤東提倡藝術要為廣大工農兵服務,因而,政府對連環畫的出版單位進行了重組,此後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進行。1951年底,一個以連環畫為內容的期刊《連環畫報》創刊。這期間的連環畫作品呈現出有計畫和有規模地進行選題、編繪和出版。這一時期政治上主張繪畫從業者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另一方面由於連環畫的發行量比較大,繪圖者的報酬與其它以繪畫為生的行業相比更為豐厚。這兩種因素使許多人投入到連環畫的創作中,少數民族語言和外語的連環畫作品也有出現。由丁斌曾韓和平繪畫的10冊套《鐵道游擊隊》劉知俠原著,董子畏改編)從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畢,此後這套書共再版20次,印數達到3652萬冊,在那個時代有很大的影響,也是迄今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連環畫《三國演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冊,7000多幅畫圖,這是迄今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連環畫作品。不計其數的畫家們暫時擱置了個人藝術創作,投入連環畫的創作當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暉劉繼卣這樣的國畫大師。另外由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所處的國際形勢下,如朱宣鹹所畫的《偉大的友誼》這類反映中蘇友誼及蘇聯專家到中國來援助建設新中國題材的連環畫,也流傳甚廣。連環畫的創作者們不僅將各種古典小說、歷史、傳說故事等傳統文化介紹給廣大人民民眾;更由於當時從事這項工作的幾乎都是頂尖的一流畫家,所以創造了中國連環畫史上無以倫比的藝術高峰;除了已謝世的一些畫家,凡壽致八九十年代的幾乎都成為了中國畫壇上的領軍人物,足見從事這項工作的畫家的實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連環畫的藝術水準,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後來的收藏品市場。 八九十年代後,人們屢屢提及要重創連環畫的輝煌,但是時過境遷,現代從事連環畫的畫家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要想恢復昔日輝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時期的連環畫已成絕響,乃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連環畫
連環畫報
從影響上來說,這一時期的連環畫確實起到了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的作用,對提升當時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連環畫題材多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民眾生活和建設熱情,傳統名著和神話題材也有表現,但要求符合新社會的價值觀。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社會交流很少,外國題材的內容多是引進蘇聯的作品,宣傳革命和社會主義。這期間還有一些介紹連環畫史的專著誕生,使連環畫的創作理論更為豐富。
停滯階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的連環畫創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71年,周恩來“為解決下一代的精神食糧問題”批示恢復連環畫出版,這個時期的作品都以宣傳為主,八個樣板戲《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的內容成為題材,文革時期還出現了眾多的改編題材的文革連環畫,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文革時期出現的連環畫並帶有文革鮮明特徵(如扉頁印有毛主席語錄或馬恩列斯語錄),遵循“三突出,紅光亮”的原則,這一時期的作品稱為“文革連環畫”,其中八大樣板戲稱“文革樣板戲連環畫”。
連環畫
龍江頌
繁榮頂峰
1978年後,中國的建設開始全面恢復,連環畫也迎來了第二個繁榮期。以1982年為例,全年共出版連環畫作品2100餘種,單本印量10萬冊,相當於1960年代印量的20倍。這期間連環畫題材更為廣泛,各國文學改編的連環畫層出不窮。在形式上除了小人書經久不衰,許多16開的連環畫書籍也大量出現,彩色畫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對於創作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1980年,中央美術學院開設了連環畫專業,連續招生10年,於1990年撤銷。1985年,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成立,這是以畫種分工成立的國營專業出版社。
1985年後,影視媒體的飛速發展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外國漫畫、動畫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小人書已經不是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連環畫市場不斷被影視媒體所搶占,鼎盛時期結束,小開本的連環畫異不再出版,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滿足人們收藏的需要。多數連環畫名家回歸本行,年輕的美術人才不再看重這種藝術形式,連環畫的創作和銷售市場出現難以回升的低谷。
沒落式微
由於行政的干涉,80年代中期武俠連環畫在經歷了一段繁盛之後終結,這個終結並沒有引起連環畫界過多的關注,人們誤以為中國連環畫還正處在一個波峰上,中國連環畫的真正高峰正在到來。人們沒有料到,當文學因其過於新奇而失去轟動效應之後,連環畫也會失去轟動效應。新中國連環畫數十年的發展經驗與歷史,決定了它講究主題嚴肅性的創作,其出版的主張必然帶有較強的慣性,而這種觀念已經很難為生活觀念發生了轉變的觀眾所喜愛。更重要的是,由於90年代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變革帶來的劇烈社會變革,隱含著許多社會問題,而連環畫創作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沉湎在過去的題材和審美之中,沒有能從現實主義的立場來反映這次社會變革,因而失去了對社會發展仍然保持清醒認識或嚴肅態度的讀者的關注。因此,連環畫創作的內容和主題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是它本身在90年代發展過程中犯下的關鍵錯誤。儘管進入90年代以後,還是有《地球的紅飄帶》、《紅嫂》、《平凡的世界》一類的優秀連環畫,但這些作品實際上是80年代連環畫創作的延續和總結,其藝術質量雖然達到了80年代以來連環畫創作的新高度,但在內容和主題上與90年代的社會現實已經有了極大的距離,所以儘管作品很優秀,卻很難再像80年代初一樣出現令人驚訝的印數並產生轟動的社會反應了。
連環畫
連環畫家創作的風格化傾向,使這個通俗的藝術樣式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拉大,因畫而愛小人書的讀者也迅速減少。同時許多優秀畫家隨著藝術市場的升溫,其單幅畫的創作能夠帶來更多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這使得願意參與連環畫創作的優秀畫家越來越少,以至於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從美術學院在讀的學生中挑選作者。然而這些作者不像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在讀學生一樣有深厚的生活經驗和創作經驗,所以創作難免出現脫離實際、隔靴搔癢的弊端,部分連環畫創作只能以形式取勝,甚至少數作品連相應的形式美都不具備,故此連環畫創作陷入空洞化、邊緣化的尷尬局面。
1998年,曾經繁盛的連環畫刊物大都已銷聲諾跡,而榮極一時的《連環畫報》和《中國連環畫》的並刊使連環畫發表的專業陣地萎縮為僅此一家。即便如此,數年後《連環畫報》也不得不開始選刊過去的優秀作品以保持出版物的藝術質量。曾經繁榮至極、引領全國連環畫創作和出版風氣之先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只得以不斷再版過去的優秀連環畫來維持連環畫出版大戶的形象。隨著收藏熱的興起,90年代末連環畫收藏逐漸成為收藏界的一股單獨勢力,並在21世紀初的數年中發展為連壇的主流力量。由繁榮的創作轉化為收藏對象,這實在是令關心連環畫發展的人尷尬的事。
一時之間,關於連環畫沒落、式微的聲音成為連壇無可奈何的感嘆。

連環畫分類

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工筆寫意水粉、油畫等形式在用與連環畫的繪製之中,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彩色的連環畫作品藉助這些標寫手法更顯出了連環畫作品的藝術美感。此外,剪紙、布貼等也被用與連環畫的創作。攝影和電影技術從一開始,就進入了連環畫創作的領域,成為重要的創作方式。

漫畫連環畫

漫畫連環畫首先在國外出現,它是在單幅漫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產生幽默感喜劇效果是其關鍵所在。我國的漫畫連環畫具有很長的歷史,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丁聰張光宇等畫家早年都畫過這類作品。
豐子愷把為魯迅小說以漫畫連環畫形式普及,稱作“譯畫”。他說“譯畫”“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擴大”。為了使魯迅的聲音擴大,豐先生對“安裝麥克風”的工作可謂樂而不疲,興致盎然。他在全國解放之時,又把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祝福》《孔乙己》《故鄉》《明天》《風波》《藥》《社戲》《白光》“譯畫”成140幅連環畫,由上海萬葉書店出版。
葉淺予早年從事漫畫創作,代表作長篇連環漫畫《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分別被認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世相圖和新官場現形記。
張樂平的連環漫畫《三毛》系列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宜。1980年前後,其《三毛流浪記》《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採取國畫加鐵線雙鉤的素描法畫就,且布局黑白相間,疏密適當。三毛頭上三根毛的特徵性細節描寫,更是其神來之筆。
張光宇是位擅長漫畫與插圖裝飾畫的畫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沖》《西遊漫記》等。《西遊漫記》計60幅,將《西遊記》“故事新編”後用以諷刺現實。作品中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後來成了著名卡通片《大鬧天宮》的形象設計原型。與張光宇具有同樣裝飾風格的董天野,以畫小品式連環畫見長,這種畫一組可連載幾日。其畫風嚴謹,造型略帶誇張卻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擇》等。丁聰於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現象圖》《現實圖》《阿Q正傳圖》等作品。
曹涵美原名張美宇,是張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時代漫畫》雜誌創刊,曹首創在該刊畫連環《金瓶梅》插圖,每期一幅,並採用上圖下文的形式配以《詞話》本中的摘錄,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畫的第一集。原計畫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戰爆發,刊物停辦,連載中止。曹涵美創作連環畫《金瓶梅》的勢頭並未稍減,先由《新中國報》發表,後結集出版。他畫這部600幅畫面的作品歷時十年,前後風格變化很大。前期繪製手法傳統,布景過於龐雜,人物不夠突出,筆調柔軟,缺少力度;後期線條挺拔老練,背景刪繁就簡,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場景參照了西洋素描筆法,頗具立體感。當時便有名家對他有“三易其作風,一筆不苟,獨運匠心,一紙稿成,審視不再,偶有不如意筆,必毀重繪”的評價。萬籟鳴汪曼雲等名畫家對之曾有過高度稱讚,董天野為之寫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構圖,確是一種驚奇的發現。”賀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鐵線遊絲。上規李龍眠、錢舜舉,下法仇實父、改七薌,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圖,工致精能,吳友如無其秀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部連環畫史上的傑作後來便沒有再版過。

木刻連環畫

木刻連環畫產生於1942年的解放區,當時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解放區的畫家們以此形式投身於連環畫創作中,產生很大影響。
代表作成冊的有彥涵1944年創作於延安的《狼牙山五壯士》,由周恩來轉送給美國記者後,1945年美國的《生活》雜誌為其印發了袖珍本。後又出品了木刻連環畫,代表作有《胭脂》《楊門女將》等,力群的《小姑賢•劉保堂》、邵宇《土地》李少言的《日軍守備隊的生活》、楊中流的《三勇士》,1933年魯迅郁達夫等譯註了麥綏萊勒《一個人的受難》《光明的追求》《我的懺悔》《沒有字的故事》等木刻連環畫。

年畫連環畫

年畫連環畫屬年畫的一種,它以年畫的形式印刷,並供張貼之用,但內容都取自連環畫,經過有序組合後成為一組敘事完整的畫面,兼具連環畫的故事性、連續性和年畫的渲染性、吉慶性,深受民眾喜愛。其多為四條屏、八條屏,也有十二條屏者。早期的這類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現,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等地都有過印製,清末民初出現了絲網版與石印版印製品,其內容都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或戲曲故事,如《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濟公》等,這些畫都是以重彩工筆人物畫的形式出現的。解放後,其內容範圍有所寬泛,如賀友直的《李雙雙》《小二黑結婚》《婚姻法成全了兩對好夫妻》,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髮的《寓言故事》《列寧和爐匠》,劉旦宅的《木蘭從軍》,劉繼卣的《鬧天宮》,王叔暉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與許仙》《火焰山》,羅盤的《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吳少雲的《孟姜女》,張令濤胡若佛的《獵虎圖》,徐燕蓀的《岳飛》,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織女》,房紹青的《杜十娘》,張碧梧的《秋翁遇仙記》,馮國琳的《海瑞背纖》等精品之作都改印過連環畫。其既有傳統取材,又有新式表現,還有國外內容,既豐富了年畫內涵,又使連環畫得以更廣泛傳播,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形勢的發展。當年出版這類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術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文革”期間,年畫連環畫換成了清一色的樣板戲劇照。由於年畫一年一換的特點,使之極不易保存,所以這類年畫作品現代已很難見到了。
連環畫
年畫連環畫

影視連環畫

影視連環畫伴隨著電影的產生而誕生,並隨著其繁榮而繁榮。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據劇照印製的連環畫《孔夫子》,1950年後陸續出版了《木蘭參軍》《太平天國》《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敵蔣介石》《離開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後又出版了《甲午風雲》《永不消失的電波》《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電影連環畫作品。“文革”中,幾個樣板戲均有劇照連環畫印行。上世紀80年代之前,幾乎所有電影都伴有連環畫的出版。據崔永元不過如此》(華藝出版社2001年7月版)稱,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電影連環畫。電視連續劇出現之後,據其改編的連環畫運用而生,但銷路與先前的電影連環畫不可同日而語。另一種電影連環畫則根據電影故事繪製而成。上世紀20年代,國產電影剛剛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據電影故事繪製連環畫,為趕時間,出版商便讓畫工輪流到電影院悉心觀看,看畢即在老闆為他們開的旅館內夜以繼日趕畫。電影還未放完兩輪,連環畫冊業已出版。其繪製粗糙,編輯草率,被人們叫做“跑馬書”。
連環畫
影視連環畫

卡通連環畫

卡通連環畫通常指連環漫畫或以寫實手法表現但又汲取了卡通片的某些特點而編畫成的連環畫。因為它派生於卡通片,所以與之有著密切聯繫,看上去像是畫在紙上不會活動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長,更強調故事性,往往以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貫徹情節。甚至卡通製作者就將畫面組合叫做“分鏡頭”。與傳統形態的連環畫相比,卡通連環畫在審美趣味、表達方式上似乎更適合於當下的“新新人類”,且已流行為某種社會時尚。它正成為科學與藝術、思想與技術、個性與共性的綜合體,並在方方面面反映著最新資訊,而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國際化交流、讀圖時代等新事物無不深刻影響著卡通藝術的發展,同時,卡通造型帶來的視覺上的刺激,也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在傳統連環畫市場日漸萎縮的情況下,卡通連環畫可謂一枝獨秀
連環畫
卡通連環畫

名家與作品

經典連環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每一個畫幅的繪製都凝聚了創作者的智慧和技法,體現了畫家的不同風格,造就了一批批的連環畫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此外還有程十髮劉旦宅等。1950年代後的“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南北二劉”(“北劉”劉繼卣、“南劉”劉旦宅)、王叔暉賀友直戴敦邦華三川施大畏李天心李維定王弘力等。1980年代後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
1920年代~1930年代作品
趙宏本:《文天祥》《史可法》《阿Q正傳》《桃李劫》《雷雨》《咆哮的許家屯》《天堂與地獄》《東方朔》《瑤池赴會》《八仙過海》《三老圖》《水滸108將圖》
沈曼云:《濟公傳》《十八羅漢收大鵬》《沈萬山》《霓兒》《審頭刺湯》《豪俠馬青鋒》《七個紅面孔》《小梁山》《公主與獅子》《虎兒》《八個黑面孔》
1950年代~1960年代作品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鐵道游擊隊》10冊、《林海雪原》6冊、《水滸傳》《三國演義》60冊、《西遊記》
人民美術出版社: 《楊家將》5冊。
天津人美術出版社:《烈火金鋼》7冊、《敵後武工隊》6冊。
人民美術出版社:《新兒女英雄傳》4冊。
福建人民出版社:《小城春秋》3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