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彩儀式
舊時漁民造船英文(Shipbuilding),當地多為木船。開工要擇吉日良辰,須用三牲福禮敬請天地神靈,向大木師傅敬酒。新船梁頭定位時要披紅掛彩;裝淡水的“水艙”梁頭合攏處要祈銀洋(或銅板、銅錢),並用銀釘(或銅釘)釘合,漁民稱它為“船靈魂”,亦稱“水靈魂”。最後一道工序裝“船眼睛”,叫“定彩”。定彩儀式很隆重,也要擇定
吉日良辰,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五色線扎在作為銀眼珠的銀針上,由船主將它嵌進船頭,然後用嶄新的紅布將它蒙住,這叫“封眼”。在船尾板上貼上 “海不揚波”的橫幅。新船下水時,船主揭去紅布,稱“啟眼”。敲鑼打鼓、鳴放鞭炮。由身強力壯、父母雙全(有福氣)的幾十名青壯年將船體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諧音“富庶”,以示吉利。赴水時,東家站在船頭上向船匠師傅和圍觀者分拋饅頭,謂之“發福”。
歷史
對
古埃及的考古發現,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已經知道如何將木板組裝成船體。
中國在六朝時船艦已能進行遠洋航行。《
太平御覽》卷七百六十九引《南州異物志》記述中國在六朝時期的造船技術:“外域人名船曰舶,大者長二十餘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百人,物出萬斛。”《
荊州記》亦載:“
湘州七郡,大盤艑之所出,皆受萬斛。”
古代歷程
筏子與獨木舟
原始社會初期,原始先民以漁獵和捕撈為生,活動範圍僅局限於離水很近的區域,他們急需一種工具,去獵取更多的食物和抵禦洪水的危害,後來,古人觀落葉因以為舟,見窾木浮而知為舟,創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又稱為桴、泭。繼編木為筏後,又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木板船
春秋戰國時期-木板船
到了商代,古人不再受木材形狀和體積大小的限制,而是可以根據材料加工了,這樣,木板船就出現了。而在
春秋戰國時期,出於水戰的需要,又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古戰船。
船舶
秦漢時期-船舶
秦漢時期
秦漢集六國造船技術之大成,建造了許多輕舟巨舸,船舶航行已經可以通江達海,主要有艑、艇、舲、舫、鬥艦、斥候等種類。
沙船
南北朝-沙船
緩慢發展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造船技術緩慢發展,出現了沙船並開始在船上設定水密倉。
航海船
宋元時期-航海船
宋元時期“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是宋元時期水上交通與水上貿易繁盛的真實寫照,指南針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套用,無論是
內河船還是航海船,都有了一定的制式。
明代造船業
明代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造船的數量多,規模大,而且船舶的種類也很多,運輸船有大小黃船、快船、
江漢課船、八櫓船、
擺子船;海船有遮洋船、
封舟等;戰船游哨船、開浪船、連環舟、大福船等。
近代造船業
近代造船與古代大不相同,採用模式化、標準化,很多地方採用大量自動機械,輪船的噸位越來越大,航行越來越遠。現代造船多為民用的
散貨輪、貨櫃輪、軍用的巡洋艦等。
現代工藝
船體放樣
線形放樣:分手工放樣和機器(電腦)放樣,手工放樣一般為1:1比例,樣台需占用極大面積,需要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較少採用;機器放樣又稱數學放樣,依靠先進技術軟體對船體進行放樣,數學放樣精確性較高,且不占用場地和人力,目前較為廣泛的採用機器放樣。
結構放樣、展開:對各結構進行放樣、展開,繪製相應的加工樣板、樣棒。
下料草圖:繪製相應的下料草圖。
鋼材預處理
c.手工除銹法,用榔頭等工具敲擊除銹
構件加工
船體裝配
船體(部件)裝配,把各種構件組合拼接成為各種我們所需的空間形狀。
船體焊接
把裝配後的空間形狀通過焊接使之成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密性試驗
各類密性試驗,如著色試驗、超音波、X光等。
船舶下水
基本成形後下水,設計流水線以下的所有體積均為浸水體積。
重力下水:一般方式為
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動速度下水;
機器下水:適用於中小型船舶,通過機器設備拖拉或吊下水。
船舶舾裝
船舶試驗
船舶試驗泊試驗、傾斜試驗,試航(全面測試船舶各項性能)。
排名
現在,中國、韓國、日本占據了全球造船業的絕大部分。
各國造船業排名(2012) |
1 | 中國 | 67,000,000 | 45% | |
2 | 韓國 | 53,000,000 | 29% | |
3 | 日本 | 28,000,000 | 18% | |
4 | | 4,500,000 | 1% | |
| 其他國總合 | 11,000,000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