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筆順編號:5425112454
筆順讀寫:橫撇、
點、
豎、橫折鉤、
橫、橫、豎、點、橫折折撇、捺
字源解說
“通”是形聲字,甲骨文以“彳”為形旁,“甬”為聲旁,篆文以“
辶(
辵 chuò)”為形旁,“甬”為聲旁。《
說文解字·辵部》:“通,達也”,“通”本意為到達。
詳細字意
通(tōng)
(1)本意〖動〗沒有阻塞,可以穿過 [open;through;unimpeded]
往來不窮謂之通。——《
周易·
繫辭傳》 推而行之謂之通。
血脈欲其通也。——《
呂氏春秋·達郁》。註:“利也。”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
琵琶行(並序)》
又如:貫通;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達的城市)
(2)〖動〗用工具疏通;使不阻塞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又如:通急(排解急難);通堙(開浚堵塞的水道);通溝(疏通溝渠)
(3)〖動〗有路達到;通往 [lead to]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後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喪家弔唁)
(4)〖動〗傳達;使知道 [pass on;communicate]
又如:通信;通訊息;通辭(呈遞書面意見;傳達話語);通書(通信);通問(互相致意問候;互通信息)。
(5)〖動〗連線,互相來往 [link up]
數通使相窺觀。——《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溝通;通郵;通靈(與神靈相通)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譜(同姓的人互認為同族);通正(和暢平正);通關(交往聯繫);通歡(往來交好)
(6)〖動〗了解;懂得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通曉;精通;通玄(通曉深奧的道理);通心(內心通達);通明(洞曉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曉幽深的道理)
(7)〖名〗在某一方面,技術高超、有獨創性或聰明靈巧的人 [master;expert]
如:
通方(通曉為政之道);萬事通;日本通;中國通;美國通
(8)〖形〗順暢;運行無阻(與“堵”、“塞”相對)
如:通順;水泄不通
(9)〖形〗通常的;共同的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
如:通稱;通病;普通;通關文牒(通行證);
通語(普遍通行的語言);
通義(通行不變的道理、法則)
(10)〖形〗整個,全部 [whole]
合通國之歡心,建百世不遷之廟貌。——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通共;通盤;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檢(全部檢查)
(11)〖量〗用於文書電報等
如:一通電報
《大明熹宗哲皇帝寶訓卷之四·安屬國》:“……臣部據閏十月內登萊撫臣(袁可立)揭送彼國公結十二通。”
(12)〈文言義〉〖動〗通報;轉告 [report;tell]
如:通報(通知稟報);互通姓名;通志(表達意趣志向);通呈(通報呈遞)
(13)〈文言義〉〖動〗陳述,敘述 [state]
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漢書·夏侯勝傳》
如:通款(向敵方表示願意降服);
通誠(在神前表白誠意)
(14)〈文言義〉〖動〗流通,互相交換 [exchange]
又如:通關節(暗中行賄、勾通官吏);通刺(通報名刺,交往)
(15)〈文言義〉〖動〗通婚
焉得彼嵞(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屈原《
天問》
(16)〈文言義〉〖動〗勾結;串通
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17)〈文言義〉〖動〗調和 [reconcile]
以通八風。——《呂氏春秋·慎行論》
(18)〈文言義〉〖動〗透徹 [penetrating]
練湖七月涼雨通,白水蕩蕩芙蓉紅。——元·薩都剌《練湖曲》
如:通平(通暢平正);
通妥(通順妥帖);通快(通暢快捷)
(19)〈文言義〉〖名〗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20)〈文言義〉〖名〗古樂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為四器,名之為通。通受聲廣九寸,宣聲長九尺,臨岳高一寸二分。——《
隋書·音樂志上》
(21)〈文言義〉〖量〗古代土地劃分單位 [unit of land]
(22)〈文言義〉〖副〗很;十分 [very]
如:通圓(十分圓滿)
(23)〈文言義〉〖副〗總是 [always]
心邱聽著這些話,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語。——《花月痕》
通(tòng)
(1)〖量〗用於演奏鑼、鼓等打擊樂器
(2)〖量〗用於動作(多用於言語行為,數詞多用“一”)
如:說了一通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通 tōng 他紅切
達也。從辵甬聲。
〖注〗𢓶,古文通從彳。
到達,通達。字形以“辵”為形旁,“甬”為聲旁。
說文解字注
〖(通)達也〗
通達雙聲,達古音同?。禹貢:達於河。今文尚書作通於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從辵,甬聲〗
他紅切。九部。
康熙字典
〔古文〕𢓶《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於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為通正。《注》通,平暢也。
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注》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注》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注》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為旃。《注》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前漢·𠛬法志》方里為井,井十為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注》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通用級別
詞組
(詞語參考資料)
音韻方言
音韻參考
thung [ tʰuŋ˧ ] ‖ [ l̥ʰoːŋ ] 他紅切,平東透 ‖ 用聲東部
【註解】達也。《三禮圖》曰:“通天冠,一名高山冠,上之所服也。”亦州名,本漢宕渠縣,內有地萬餘頃,因名為萬州,後魏以萬州居四達之路,改為通州。又姓,出《姓苑》。他紅切。九。
【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
通 | 他紅 | 透 | 東一 | 東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東 | 通 |
(續表)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
tʰuŋ | tʰuŋ | tʰuŋ | tʰuŋ | tʰuŋ | tʰuŋ | tʰəwŋ | tōng | thung | thung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
通 | 通 | 透 | 東锺合 | 東锺 | 陰平 | 合口呼 | tʰuŋ |
【註解】達也,徹也。
方言音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ung1 tung2 [梅州腔] tung1 [沙頭角腔] tung1 [東莞腔] tung1 [客語拼音字彙] tung1 [陸豐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寶安腔] tung1 [台灣四縣腔] tung1 tung2
◎ 粵語:tung1
(音韻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