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項目管理(原書第5版)

軟體項目管理(原書第5版)

《軟體項目管理(原書第5版)》是2019年3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彬山。

基本介紹

  • 書名:軟體項目管理(原書第5版)
  • 作者:廖彬山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 定價:3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1130964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經典的項目管理課程教材。本版延續上一版清晰易懂的敘述風格,採用步進式策劃方法逐一分析了軟體開發的各個環節。內容包括項目評價、項目集管理、項目策劃、選擇合適的項目方法、軟體工作量估計、活動策劃、風險管理、資源分配、監督和控制、管理契約、人員管理、團隊管理和軟體質量等。為了涵蓋軟體項目管理的新進展,第5版進行了全面更新,新增和擴展的主題有:溝通策劃、敏捷方法、XP(極限編程)、Scrum和DSDM、COCOMOII、項目組合管理等。另外還新增一章,主要內容是關於合作、分散和虛擬團隊管理以及職業道德規範。書中附有大量的實例和輔助練習,並在附錄中給出了練習的答案。本書不僅適合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而且適合於軟體項目管理人員和軟體開發人員閱讀,還特別適合作為BCS/ISEB專業考試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譯者簡介
前言
第1章 軟體項目管理引言 1
1.1 引言 1
1.2 為什麼軟體項目管理很重要 1
1.3 什麼是項目 2
1.4 軟體項目和其他類型的項目 3
1.5 契約管理和技術項目管理 3
1.6 軟體項目管理覆蓋的活動 4
1.7 計畫、方法和方法學 6
1.8 軟體項目的分類方式 7
1.8.1 強制使用用戶和自願使用用戶 7
1.8.2 信息系統與嵌入式系統 7
1.8.3 目標與產品 7
1.9 利益相關者 8
1.10 設定目標 8
1.10.1 子目標和目標 9
1.10.2 有效性度量 9
1.11 業務案例 10
1.12 項目成敗 10
1.13 什麼是管理 11
1.14 管理控制 11
1.15 小結 13
附屬檔案 項目策劃內容列表 13
1.16 進一步的練習 14
第2章 項目評價和項目集管理 15
2.1 引言 15
2.2 業務案例 15
2.2.1 介紹和背景 16
2.2.2 提議項目 16
2.2.3 市場 16
2.2.4 組織和運營基礎架構 16
2.2.5 效益 16
2.2.6 概括實施計畫 16
2.2.7 成本 16
2.2.8 經濟論證 17
2.2.9 風險 17
2.3 項目組合管理 17
2.3.1 項目組合定義 17
2.3.2 項目組合管理 18
2.3.3 項目組合最佳化 18
2.3.4 項目組合管理的問題 18
2.4 單個項目評估 18
2.4.1 技術評估 18
2.4.2 成本效益分析 18
2.4.3 現金流預測 19
2.5 成本效益評價技術 20
2.5.1 淨利潤 20
2.5.2 回收期 20
2.5.3 投資回報率 21
2.5.4 淨現值 21
2.5.5 內部回報率 23
2.6 風險評價 23
2.6.1 風險標識和排等級 24
2.6.2 風險和淨現值 24
2.6.3 成本效益分析 24
2.6.4 風險剖面分析 25
2.6.5 使用決策樹 25
2.7 項目集管理 26
2.7.1 商業周期項目集 27
2.7.2 戰略項目集 27
2.7.3 基礎設施項目集 27
2.7.4 研究和開發項目集 27
2.7.5 創新的夥伴關係 27
2.8 管理項目集內的資源分配 27
2.9 項目集管理策略 28
2.10 創建項目集 28
2.10.1 項目集命令 28
2.10.2 項目集摘要 29
2.10.3 構想陳述 29
2.10.4 藍圖 29
2.11 輔助項目集管理 30
2.11.1 依賴關係圖 30
2.11.2 交付計畫 31
2.12 對項目集管理的保留意見 32
2.13 收益管理 32
2.14 小結 34
2.15 進一步的練習 34
第3章 項目策劃概述 36
3.1 步進式項目策劃概述 36
3.2 第0步:選擇項目 38
3.3 第1步:標識項目的範圍和目標 39
3.3.1 步驟1.1標識目標以及滿足目標有
效性的實用度量 39
3.3.2 步驟1.2確立項目的全權管理者 39
3.3.3 步驟1.3項目利益相關者分析—標
識項目中所有的項目利益相關者以
及他們的利益 39
3.3.4 步驟1.4根據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分析
修改項目目標 40
3.3.5 步驟1.5確定各部門之間的溝通
方法 40
3.4 第2步:標識項目的基礎設施 40
3.4.1 步驟2.1確立項目和戰略策劃之間
的關係 40
3.4.2 步驟2.2標識安裝標準和規程 41
3.4.3 步驟2.3標識項目組的組織結構 41
3.5 第3步:分析項目的特徵 42
3.5.1 步驟3.1識別項目是目標驅動的還是
產品驅動的 42
3.5.2 步驟3.2分析項目的其他特徵(包括
基於質量的特徵) 42
3.5.3 步驟3.3標識項目的高級別風險 42
3.5.4 步驟3.4考慮關於實現方面的用戶
需求 42
3.5.5 步驟3.5選擇開發方法學和生命周期
方法 42
3.5.6 步驟3.6評審整體資源估計 43
3.6 第4步:標識項目的產品和活動 43
3.6.1 步驟4.1標識和描述項目的產品(或
可交付物) 43
3.6.2 步驟4.2文檔化共性產品流 45
3.6.3 步驟4.3標識產品實例 46
3.6.4 步驟4.4產生理想的活動網路圖 46
3.6.5 步驟4.5根據階段和檢查點的需要修
改理想的活動網路 46
3.7 第5步:估算每個活動的工作量 47
3.7.1 步驟5.1執行由底向上的估計 47
3.7.2 步驟5.2修改策劃創建可控制的
活動 47
3.8 第6步:標識活動的風險 48
3.8.1 步驟6.1標識和量化基於活動的
風險 48
3.8.2 步驟6.2計畫合適的風險緩解和應急
措施 48
3.8.3 步驟6.3根據風險調整計畫和估計 48
3.9 第7步:分配資源 49
3.9.1 步驟7.1 標識和分配資源 49
3.9.2 步驟7.2 根據資源約束修改計畫和
估計 49
3.10 第8步:評審/發布計畫 50
3.10.1 步驟8.1 評審項目計畫的質量 50
3.10.2 步驟8.2 文檔化計畫並取得一致
意見 50
3.11 第9步和第10步:執行計畫並進行
較低層次的策劃 50
3.12 小結 50
3.13 進一步的練習 51
第4章 選擇合適的項目方法 52
4.1 引言 52
4.2 構建還是購買 52
4.3 選擇方法學和技術 54
4.3.1 將項目標識為目標驅動的或產品
驅動的 54
4.3.2 分析其他項目特徵 55
4.3.3 標識高級別項目風險 56
4.3.4 考慮與實現有關的用戶需求 56
4.3.5 選擇通用的生命周期方法 57
4.4 過程模型的選擇 57
4.5 結構與交付速度 58
4.6 瀑布模型 59
4.7 螺旋模型 60
4.8 軟體原型開發 60
4.9 分類原型的其他方法 62
4.9.1 要從原型中學到什麼 62
4.9.2 原型要做到什麼程度 62
4.9.3 哪些要進行原型化 62
4.9.4 在原型開發期間控制變更 63
4.10 增量式交付 63
4.10.1 優點 63
4.10.2 缺點 64
4.10.3 增量式交付計畫 64
4.10.4 系統目標 65
4.10.5 開放的技術計畫 65
4.10.6 增量式計畫 65
4.10.7 增量示例 66
4.11 敏捷方法 66
4.12 Atern/動態系統開發方法 67
4.13 極限編程 68
4.13.1 策劃活動 69
4.13.2 小規模發布軟體 69
4.13.3 隱喻 69
4.13.4 簡單設計 69
4.13.5 測試 69
4.13.6 重構 70
4.13.7 結對編程 70
4.13.8 集體所有 70
4.13.9 持續集成 70
4.13.10 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間 70
4.13.11 現場客戶 70
4.13.12 編程標準 70
4.13.13 XP的局限性 70
4.14 管理疊代過程 71
4.15 選擇最合適的過程模型 72
4.16 小結 72
4.17 進一步的練習 73
第5章 軟體工作量估計 74
5.1 引言 74
5.2 在何處進行估計 75
5.3 估計過高和估計過低的問題 77
5.4 軟體估計基礎 77
5.4.1 需要歷史數據 77
5.4.2 工作的度量 77
5.5 軟體工作量估計技術 78
5.6 由底向上估計 78
5.7 自頂向下法和參數模型 80
5.8 專家判斷 81
5.9 類比估計 81
5.10 Albrecht功能點分析 81
5.11 Mark II功能點 83
5.12 COSMIC全功能點 85
5.13 COCOMO II:參數化的生產率模型 86
5.14 小結 90
5.15 進一步的練習 90
第6章 活動策劃 92
6.1 引言 92
6.2 活動策劃的目的 92
6.3 何時計畫 93
6.4 項目進度表 93
6.5 項目和活動 95
6.5.1 定義活動 95
6.5.2 標識活動 95
6.6 確定活動的次序和進度 98
6.7 網路策劃模型 99
6.8 網路模型的公式化表示 100
6.8.1 構造優先網路 100
6.8.2 描繪滯後活動 102
6.8.3 集合活動 103
6.8.4 標註約定 103
6.9 增加時間維 103
6.10 正向遍歷 104
6.11 反向遍歷 105
6.12 標識關鍵路徑 106
6.13 活動緩衝期 107
6.14 縮短項目周期 108
6.15 標識關鍵活動 108
6.16 活動-箭頭網路 108
6.16.1 活動-箭頭網路的規則和約定 109
6.16.2 使用虛活動 110
6.16.3 描繪滯後的活動 112
6.16.4 給活動加標籤 112
6.16.5 網路分析 112
6.17 小結 114
6.18 進一步的練習 115
第7章 風險管理 117
7.1 引言 117
7.2 風險 117
7.3 風險分類 118
7.4 處理風險框架 120
7.5 風險識別 120
7.6 風險評估 121
7.7 風險策劃 124
7.7.1 接受風險 124
7.7.2 規避風險 124
7.7.3 降低風險 124
7.7.4 轉移風險 125
7.8 風險管理 125
7.8.1 應急 125
7.8.2 風險應對措施的決策 126
7.8.3 創建和維護風險記錄 126
7.9 評價進度風險 126
7.10 套用PERT技術 127
7.10.1 使用PERT評價不確定性的影響 127
7.10.2 使用期望周期 128
7.10.3 活動標準偏差 129
7.10.4 滿足目標的可能性 129
7.10.5 計算每個項目事件的標準偏差 130
7.10.6 計算z值 130
7.10.7 轉換z值為機率 130
7.10.8 PERT 的優點 131
7.11 蒙特卡洛仿真 131
7.12 關鍵鏈概念 132
7.12.1 獲得最可能的活動周期 133
7.12.2 利用活動的最晚開始時間 134
7.12.3 插入項目和匯入緩衝期 134
7.12.4 一個樣例 135
7.12.5 項目實施 136
7.13 小結 136
7.14 進一步的練習 136
第8章 資源分配 139
8.1 引言 139
8.2 資源的性質 139
8.3 標識資源需求 141
8.4 資源調度 142
8.5 創建關鍵路徑 146
8.6 計算成本 147
8.7 特定的細節 147
8.8 發布資源進度表 148
8.9 成本進度 149
8.10 調度順序 150
8.11 小結 151
8.12 進一步的練習 152
第9章 監督與控制 154
9.1 引言 154
9.2 創建框架 154
9.2.1 責任 154
9.2.2 進展評估 156
9.2.3 設定檢查點 156
9.2.4 取快照 156
9.3 收集數據 156
9.3.1 局部完成報告 157
9.3.2 紅黃綠交通燈報告 158
9.4 進展可視化 158
9.4.1 甘特圖 158
9.4.2 延遲圖 159
9.4.3 時間線 160
9.5 成本監督 161
9.6 掙值分析 162
9.6.1 基線預算 163
9.6.2 監督掙值 164
9.6.3 進度偏差 165
9.6.4 時間偏差 165
9.6.5 成本偏差 165
9.6.6 性能比 165
9.7 優先權控制 166
9.8 使項目返回目標 167
9.8.1 縮短關鍵路徑 167
9.8.2 重新考慮優先需求 168
9.8.3 維護業務案例 168
9.8.4 異常計畫 168
9.9 變更控制 169
9.9.1 變更控制規程 169
9.9.2 系統範圍的變更 170
9.9.3 配置庫管理員的職責 170
9.10 小結 171
9.11 進一步的練習 171
第10章 管理契約 172
10.1 引言 172
10.2 契約的種類 173
10.2.1 固定價格契約 173
10.2.2 時間和材料契約 174
10.2.3 每單位固定價格契約 174
10.2.4 公開的投標過程 176
10.2.5 受限制的投標過程 176
10.2.6 談判規程 176
10.3 契約部署階段 177
10.3.1 需求分析 177
10.3.2 評估計畫 177
10.3.3 邀請投標 178
10.3.4 評估提議 179
10.4 典型的契約條款 180
10.4.1 定義 180
10.4.2 協定的形式 180
10.4.3 供應的商品和服務 180
10.4.4 軟體的所有權 181
10.4.5 環境 181
10.4.6 客戶承諾 181
10.4.7 驗收規程 181
10.4.8 標準 181
10.4.9 項目和質量管理 182
10.4.10 時間表 182
10.4.11 價格和付款方式 182
10.4.12 其他法律上的需求 182
10.5 契約的管理 182
10.6 驗收 183
10.7 小結 183
10.8 進一步的練習 184
第11章 人員管理 185
11.1 引言 185
11.2 理解行為 185
11.3 組織行為:背景 187
11.4 為工作選擇合適人選 188
11.5 用最好的方法進行教育 190
11.6 激勵 190
11.6.1 Taylorist模型 190
11.6.2 Maslow的需求層次 191
11.6.3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 191
11.6.4 工作熱情的期待理論 192
11.7 Oldham-Hackman工作特徵模型 192
11.8 壓力 193
11.9 健康和安全 194
11.10 職業道德注意事項 195
11.11 小結 196
11.12 進一步的練習 196
第12章 團隊管理 198
12.1 引言 198
12.2 組成團隊 200
12.3 決策制定 202
12.3.1 制定正確決策的心理障礙 202
12.3.2 小組決策的制定 202
12.3.3 制定正確小組決策的障礙 202
12.3.4 減少小組決策制定的缺點的措施 203
12.3.5 團隊精神 203
12.3.6 非自我編程 203
12.3.7 主程式設計師組 204
12.3.8 極限編程 204
12.3.9 Scrum 204
12.4 組織結構 205
12.4.1 組織結構與項目 205
12.4.2 正式的與非正式的結構 205
12.4.3 層次化的方法 206
12.4.4 員工與開發流程 206
12.4.5 部門化 206
12.5 合作依賴關係 207
12.6 分散或虛擬團隊 208
12.7 溝通風格 209
12.7.1 在項目早期 210
12.7.2 項目中期的設計階段 211
12.7.3 項目的實現階段 211
12.8 溝通計畫 211
12.9 領導能力 212
12.10 小結 213
12.11 進一步的練習 214
第13章 軟體質量 215
13.1 引言 215
13.2 軟體質量在項目策劃中的位置 215
13.3 軟體質量的重要性 216
13.4 定義軟體質量 217
13.5 ISO 9126 218
13.6 產品與過程質量管理 223
13.7 質量管理體系 225
13.7.1 BS EN ISO 9001:2000 225
13.7.2 BS EN ISO 9001:2000 QMS需求
概述 225
13.8 能力過程模型 227
13.8.1 ISO 15504 過程評估 227
13.8.2 實施過程改進 228
13.9 有助於提高軟體質量的技術 231
13.9.1 審查 231
13.9.2 Fagan方法的基本原理 232
13.9.3 結構化編程和淨室軟體開發 232
13.9.4 形式化方法 233
13.9.5 軟體質量循環 233
13.9.6 經驗教訓報告 234
13.10 測試 234
13.11 質量計畫 237
13.12 小結 237
13.13 進一步的練習 237
附錄A PRINCE 2概述 239
附錄B 練習答案 248
進一步閱讀材料 27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