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第四軍醫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軍隊院校 高等教育 教師培訓 教育技術
館藏號
E251.3
館藏目錄
2009\E251.3\2
中文摘要
高校的教育現代化建設正以驚人的速度大步邁進。開展教育現代化不僅需要信息化的教學設施、教學資源,還應有具備教育技術素養的教師,教育現代化才有根本保證。 儘管教育部制定頒布了許多相關檔案與辦法進行教育技術的能力培養和培訓,來提高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眾多的專家、學者對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信息技術素養等問題都有一定的詮釋和分析,而且當時各類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非常多,但是這些培訓也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參照。至今為止,國家也尚未出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使得我國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要求無章可循。 軍隊院校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軍校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為部隊培養人才,提高軍隊素質的重要使命。制定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既是我們確保培養出新型的軍事人才,又為地方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出台趟石鋪路。 歐美、日本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對於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信息素養能力等標準的研究均起步較早,研究國外有關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育技術能力認證的有益經驗,對我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制定有很大的借鑑價值。 1、各國都將教育技術能力或信息技術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評價的重要指標,而且在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配備有大量優秀的案例。特別是美國的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還提供了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實施的方案計畫。 2、重視樹立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自覺地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如瑞典。 3、各國都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對於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從成立之日起就向教育部師範司提出建議——應儘快制定我國的《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該標準已於2004年12月頒布實施。 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雖然出發點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但提出的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素質或能力內容有眾多相同之處。 1、大多數研究都認為,教師對於教育技術的態度和意識,直接影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技術的程度與效果。因此在維度的劃分上都對教育技術的態度和意識首先做出了要求。 2、對比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要求而言,在對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或能力要求的研究中,更加強調對高校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要求。 3、對於技術技能的要求無論是中國小教師還是高校教師都是必備的要求。 4、國內的研究都不僅僅停留在對於教師教育技術素養和能力的規定和要求上,參照要求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提出統一的行動標準和考核標準。因此我們的研究也應該進一步深入。 我們對於已有的先進的經驗,除了繼承和借鑑,更重要的是創新和發展,結合國情和軍情的特點,在我們的標準中必須得到體現。我們的研究中最大的創新點就是要聯繫軍校教師的特殊角色,瞄準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迫切要求,提出對軍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要求。 資訊時代,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對象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師必須積極調整思想觀念,認同和適應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對教師扮演的角色以及應具備的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相比中國小教師而言,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要求存在以下困難:高校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缺乏系統的教育學理論知識;分布的學科門類龐雜等。但同時,高校教師相比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又有一定的優勢:高校教師是智力高度密集行業,人員的平均學歷高、學識深;高校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都要求高校教師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具有完善的智慧型結構。 借鑑英國心理學家弗農發展了斯皮爾曼提出的“層次結構理論”,採用分層架構模式劃分資訊時代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為五個層次。 最底層是態度和意識:包括對教育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對教育技術在教學中作用的正確認識以及關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學科教學活動的結合。 第二層是對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包括掌握教與學的基本理論,教學設計、媒體技術的基本理論以及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等。 第三層是具備教育技術套用的能力,包括套用教育技術手段管理學生的學習活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等。 第四層是對教師創新能力的要求。包括教學輔助軟體的設計和開發,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等。 最高層是信息社會的責任感要求。包括教學的交流與協作,教學資源套用的安全性與保密性意識等。 層與層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上一層必須以下一層為基礎。一般地,我們應該先掌握下一層的能力再掌握上一層的能力,但又不能只停留在下一層。上一層能力的掌握又讓我們反過來審視下一層的能力的重要性。一個具備優秀教育技術能力的教師各個層次的能力應該是比較均衡的,並且這些能力不應該是獨立,它們應該能組合在一起發揮出整體性的作用。 軍隊院校轉型後,軍事任職教育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技術人才的動手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將當今軍隊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作為我們制定和研究標準的參考和借鑑。 軍校教師的一個關鍵特徵就是必須具備信息化戰爭的意識,要“姓軍為軍”,並將這種意識融入教學實踐,為未來戰爭培養高素質信息化軍事人才。 因此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結構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對軍校教師特殊性的分析,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結構框架中加入信息化戰爭意識能力這個新的層次。 〓 [圖 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層次結構] 按照對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結構的分析,我們設計了一個問卷調查,了解軍、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表從五個維度進行劃分,主要內容包括:(1)教育技術的態度和意識(2)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的掌握(3)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的套用(4) 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的創新(5)信息社會的責任感。 共發出問卷XX份,收回有效問卷XX份,對於問卷中的問題,我們分幾類進行分析、歸類,並按照科學性、全面性、實用性、發展性、實踐性、統一性、軍事性的原則,對不同教師群體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劃分上我們對教師按照專業技術職稱的對應關係劃分了A、B級,對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提出A級標準,初、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提出B級標準。 借鑑美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以及我國頒發的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標準的“主標準項+指導項”體系結構形式。參照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結構,以及我們對軍、地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的分析,將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劃分為六個維度,形成的初稿經40餘名教育技術專家、機關領導、學科專家評議、修改,最終形成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送審稿。內容包涵: 1、教育技術的態度和意識——教師要明確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認識到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與作用;具有了解教育技術概念的意願;具有了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積極性。 2、信息化戰爭意識能力——軍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必須具有“含軍量”和“含新量”,作為軍校的教師必須熟悉信息化戰爭的性質、了解信息化裝備;明確信息化軍事人才的特徵,清楚教育技術在培養信息化軍事人才中的作用;具備軍人特有的信息化戰爭的安全意識。 3、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了解教育技術的發展歷史;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了解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熟悉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論;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 4、教育技術基本理論與技術在教學中的套用——教師要能夠規劃和設計教學活動;實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選擇恰當的技術,實施有效的教學來適應不同的學生,實現有效的分組和評價;運用技術手段分析教學結果,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 5、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的創新能力——結合自己的學科參與有關教育技術套用的課題研究,並能夠參與學科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套用技術多角度創設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 6、信息社會的責任感——了解教育技術相關法律、法規和智慧財產權規定;教學實踐中注重並示範學生對教學資源合法、健康的使用;經常性與學生、家長、同事、教育技術專業人員進行交流與合作。能夠在技術支持下開展自我學習,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軍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研究推動了軍事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研究制定軍校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形成一個指導性指標,結合標準的研究,在今後進一步研究中,要制定軍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大綱,提出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模式,形成一套軍校教師教育術培訓方案 專家評議表較多地徵詢了教育技術專家的意見,由於時間關係對於學科教師、教學管理幹部的意見調查分析不夠,因此,在標準的要求上可能存在局限性,還需要經過實踐的推廣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