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idian University)簡稱“西電”,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電子與信息學科為特色,工、理、管、文、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部屬高校,由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中國最早的2所國防工業重點軍事院校、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入選“2011計畫”、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集成攻關大平台世界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於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歷經中央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華北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等歷史時期。1958年遷址西安。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更名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六機部、四機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部、信息產業部,2000年劃轉教育部管理。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南、北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3945.8畝,校舍建築面積154.03萬平方米;設有二級教學科研機構26個,開設66個本科專業;擁有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專任教師27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38958人,其中本科生22718人,碩士生13119人,博士生312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外文名:Xidian University
  • 簡稱:西電、XDU 
  • 創辦時間:1931年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全國重點大學(1959年入選)
    211工程(1996年入選)
    2011計畫(2014年入選)
    北京高科大學聯盟(2011年入選)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張新亮(校長、黨委副書記) 、查顯友(黨委書記)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專業:66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1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0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
    二級學科7個
  • 院系設定:二級教學科研機構26個
  • 校訓:厚德、求真、礪學、篤行
  • 校歌:《與共和國同行》
  • 校慶日:10月15日
  • 地址:北校區: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太白南路2號
    南校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灃路266號
  • 院校代碼:10701
  • 主要獎項:獲國家科技獎16項(其中牽頭10項,包括一等獎1項)、陝西最高科學技術獎2項(2016年以來,截至2023年12月) 
  • 知名校友柳傳志李默芳王中林楊宏包為民王諍王志剛陰和俊楊孟飛張堯學駱清銘熊群力
  • 知名教師梁昌洪鄭曉靜郝躍段寶岩焦李成
歷史沿革,建國前,建國後,辦學規模,師資力量,院系專業,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校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建國前

1931年2月10日,紅一方面軍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在江西省寧都縣小布鎮開學。
1931年,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於江西瑞金洋溪組建,王諍任校長,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及紅軍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校史沿革
1932年,學校遷至瑞金附近下路頭,後又遷至坪山崗,改名為紅軍通信學校。
1934年,增設高級班,負責輪訓幹部。
1935年,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通信學校代號為紅星第三大隊。8月,紅星第三大隊同四方面軍報務訓練班合併,恢復為通信學校。後同陝北的無線電學校合併,組建為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學校地點位於瓦窯堡九溝台,後遷至延安裴莊、三原雲陽鎮。
1937年1月,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隨黨中央遷入延安,在延安川口、鹽店子長期辦學,通稱“延安通校”。
1941年,毛主席為學校院刊《通信戰士》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
1942年,改名為“電信工程專門學校”,專業設有:電信工程隊、有線電隊、幹部隊、機務班等。
1944年,中央軍委氣象隊創建。
1948年,中央軍委三局電訊隊創建。後中央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晉冀魯豫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晉冀魯豫軍區通信學校、中央軍委氣象隊、中央軍委三局電訊隊合併組建華北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執行師級許可權,下分三個大隊。
1949年7月,學校從獲鹿縣遷至張家口,改建為中央軍委工程學校。11月27日舉行開學典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歷史照片

建國後

1952年5月,中央軍委命令,將中央軍委工程學校一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二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外語學院,三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機要幹部學校遷至長春。後大連工學院電訊系主體(今大連理工大學)、西南通信學校工程系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
1958年,遷址西安,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
1959年,被中央確定為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6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學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設有22個專業,在10個專業上開始招收研究生,成為解放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軍事工程技術學校。
1963年9月1日,由通信兵劃歸國防科委領導。
1966年4月1日,退出軍隊序列,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更名西北電訊工程學院
1980年,電子工業部作出“西電援建桂電,成電援建杭電”的決定,西電先後派出3批教師共122人援建桂電,其中6人擔任桂電校領導。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8年1月,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994年4月,學校“211工程”順利通過部門專家預審。
1996年,學校獲準成為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管理,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試辦研究生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成立。
2001年,學校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2年,教育部、信息產業部、西安市三方簽署共建學校協定。
2003年,學校征地3000畝,開始建設新校區。
2004年,教育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簽署共建學校協定。學校南校區投入使用。
2007年,學校入選首批60所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學校。
2008年1月,教育部國防科工委陝西省三方簽署共建學校協定,教育部支持學校整合國防特色優勢平台,國防科工委支持學校承建國防科技國家實驗室。學校首個985平台(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獲批建設。
2010年6月,學校入選首批61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名單。
2011年,學校第二個985平台(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獲批建設。同年學校加入北京高科大學聯盟
2012年,學校入選首批41所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寧波信息技術研究院成立。
2013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崑山研究生院揭牌成立。同年,入選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014年,信息感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2011計畫“國家認定;同年,獲批設立全國高校第5個“錢學森班”。
2016年,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教育部繼續共建學校,成為全國兩所連續三輪入選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的重點院校之一。
2017年,學校入選首批7所世界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和首批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名單,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同年學校入選19所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高校之一。
2018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蕪湖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19年,國家積體電路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成立,學校當選理事長單位。學校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並躋身11所常務理事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20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9月,入選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高校。11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21年1月,西安市政府發布檔案:支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6月,加入陝西高校革命文化傳承聯盟。
2022年2月,學校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3月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光電工程學院揭牌成立;5月16日,成為陝西省孔子學院聯盟成員。
2023年4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被推選為全國高校紅色體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4月7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舉行成立大會。4月20日,牽頭成立西北高等教育數位化轉型聯盟。8月7日上午,西電馬來西亞深齋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舉行。9月7日下午,在2023 inclusion·外灘大會舉行的《探索下一代安全智慧型》論壇上,世界權威國際產業組織“雲安全聯盟”(CSA)大中華區宣布成立“AI安全工作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百度、位元組跳動、國家金融測評中心等30餘家機構成為首批發起單位。該組織致力於共同解決AI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安全難題。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名單。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7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00餘人、碩士生導師1900餘人。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隊伍,現有兩院院士3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雙聘院士17人;聘有1位院士擔任學院院長,5位院士擔任學院名譽院長。匯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其中國家級人才294人次、省部級人才210人次、青年托舉人才80人次,國家級創新團隊18個、省級創新團隊52個。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現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31人。
院士
類別
名單
前輩先賢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職)
中國科學院院士(兼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兼職)
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
國外院士(全職)
國外院士(兼職)
教學名師一覽
類別
名單
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梁昌洪、吳順君、郝躍周渭郭立新
李雲松邢孟道杜蘭朱樟明、田聰、公茂果、白雪茹、王從思、劉靜董偉生韓根全
青年拔尖人才計畫
教學團隊
級別
團隊名稱
國家級
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
軟體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微波教學團隊
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團隊
通信電路與系統課程教學團隊
信息安全專業教學團隊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
陝西省級
電路信號與系統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微波教學團隊
微電子特色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通信電路與系統課程教學團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軟體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
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團隊
管理類專業基礎平台課程教學團隊
信息安全專業教學團隊
套用物理學專業教學團隊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密碼學專業教學團隊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數學建模教學團隊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
測控技術與儀器教學團隊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電子工程教學團隊
網路工程專業卓越計畫核心課程體系教學團隊
通信網路教學團隊
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教學團隊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科技英語教學團隊
數學與套用數學教學團隊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物理實驗教學團隊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團隊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二級教學科研機構26個,開設66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覆蓋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等8大學科門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部)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學科門類
電子信息類
通信工程
工 學
信息工程
工 學
計算機類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工 學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工 學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工 學
測繪類
遙感科學與技術
工 學
兵器類
信息對抗技術
工 學
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 學
物聯網工程
工 學
軟體工程
工 學
數字媒體技術
工 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 學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 學
自動化類
自動化
工 學
機器人工程
工 學
電子信息類
電子封裝技術
工 學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 學
工業設計
工 學
儀器類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 學
電子信息類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 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工 學
電波傳播與天線
工 學
物理學類
套用物理學
理 學
電子信息類
電波傳播與天線
工 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工 學
金融學類
金融學
經濟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工程管理
管理學
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管理學
工業工程類
工業工程
管理學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管理學
市場行銷
管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電子商務類
電子商務
管理學
公共管理類
財務管理
管理學
行政管理
管理學
數學類
數學與套用數學
理 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 學
統計學類
統計學
理 學
戲劇與影視學類
錄音藝術
藝術學
哲學類
哲學
哲 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
文 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文 學
日語
文 學
翻譯
文 學
電子信息類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工 學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工 學
生物科學類
生物技術
理 學
生物醫學工程類
生物醫學工程
工 學
醫學技術類
醫學影像技術
醫 學
智慧型醫學工程
工 學
護理學類
護理學
醫 學
地球物理學類
空間科學與技術
理 學
兵器類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工 學
航空航天類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工 學
化學類
套用化學
理 學
材料類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 學
納米材料與技術
工 學
計算機類
信息安全
工 學
計算機類
網路工程
工 學
網路空間安全
工 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漢語國際教育
文 學
計算機類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工 學
人工智慧
工 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
體育學類
運動訓練
教育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5個、國家級一流課程45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獲批國家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全國“區塊鏈+教育”套用試點高校、工信部“5G+教育”套用試點高校、全國首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放基地、全國示範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國家級特色人才培養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網路與信息安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積體電路設計製造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與通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學改革實驗班、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人才培養及教學基地
工科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基地、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網路安全人才培養基地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2020年度)
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積體電路設計及集成系統
重點專業一覽表
級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特色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封裝技術、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國家級二類特色專業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網路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學、軟體工程(設2個建設點)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封裝技術、電磁場與無線技術、人工智慧、數學與套用數學、數學與統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安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立項專業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網路工程、軟體工程、公共管理、信息安全、積體電路工程
陝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立項專業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無線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數學與套用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信息與計算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空間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電波傳播與天線、英語、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電磁場與無線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信息對抗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工商管理
陝西省級特色專業
信息對抗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數學與套用數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學、工商管理、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網路工程、軟體工程(設2個建設點)、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學、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陝西省級名牌專業
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微電子學、信息安全、信息對抗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套用物理學、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精品課程一覽表
級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微波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預測與決策(網路教育)、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高等數學(高職)、計算機網路(網路教育)、模擬電子線路基礎、通信原理、高頻電子線路、微處理器類新技術實驗、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網路安全理論與技術、線性代數
國家精品開放課程
線性代數學習指導與套用案例、電路分析基礎、隨機信號分析、科技英語語法、工程製圖與計算機繪圖等
陝西省級精品課程
通信原理、微波技術基礎、信息與編碼理論、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編譯原理、通信網路基礎、信號與系統、計算機導論、數字圖像處理、大學物理、高等數學(高職)、資料庫系統原理、現代密碼學、數學分析、光電子技術、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電路分析基礎、高等數學、雷達對抗原理、微機系統及套用、高頻電子線路、C++程式設計語言、光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自動測試技術、作業系統原理、雷達原理、微處理器類實驗、固體物理、大學英語、物理光學與套用光學、隨機信號分析、數據結構、工程製圖與計算機繪圖、圖像理解與計算機視覺、現代電子技術實驗、信息管理學、物理實驗、管理經濟學、電磁學、套用統計學、計算機圖形學、科技英語、半導體物理、電子材料、固態電子器件、網路應用程式設計、預測與決策、網路安全理論與技術、線性代數、大學體育、數學建模、納米電子學、計算機與網路安全、計算機通信網、計算機通信與網路、信息安全數學基礎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一覽表
級別
中心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通信與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積體電路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實驗教學中心
陝西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光信息與功能元器件教學實驗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網路與物聯網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子科學技術專業實驗教學中心、現代物理實驗實驗教學中心、電波測量與天線實驗教學中心、套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軟體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嵌入式系統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通信與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積體電路實驗教學中心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2項;近年來,學生獲各類國家級、省級學科和科技競賽獎6000餘項,學科競賽成績穩居全國前列,在8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賽中共獲18金,連續6度摘取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最高獎,8獲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3次捧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最高獎“英特爾杯”。
部分教學成果一覽表
項目名稱
類別
全國計算機專業評估理論的研究與實踐
1993年國家級一等獎
《電子線路》系列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
1993年國家級二等獎
團結奉獻,銳意改革,扎紮實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1993年國家級二等獎
電子機械學科建設
1993年國家級二等獎
最最佳化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成果和經驗
1993年國家級二等獎
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校整體建設水平
1997年國家級二等獎
創建有特色的套用數學系,培養高質量的複合型人才
1997年國家級二等獎
計算機系統結構(教材)
1997年國家級二等獎
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建設及面向21世紀的教學改革
2001年國家級一等獎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套用》教材建設與改革(教材)
2001年國家級二等獎
現代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2005年國家級二等獎
西部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型資助模式的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
2005年國家級二等獎
信息安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2009年國家級二等獎
大學生課外科技實踐體系及其支撐平台的探索與實踐
2009年國家級二等獎
面向產業需求的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2009年國家級二等獎
面向國家急需,構建‘三位一體’積體電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一等獎
以能力為核心,‘三強遞進式’培養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2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類別
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世界一流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國家重點學科一覽表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物理電子學
電路與系統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網路空間安全
軍隊指揮學
密碼學
省部級重點學科
套用數學
無線電物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信號與信息處理
機械電子工程
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
密碼學
情報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軍事通信學
計算機套用技術
光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計算機系統結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電路與系統
材料物理與化學
思想政治教育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計算數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物理電子學
軟體工程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光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
機械設計及理論
導航、制導與控制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信息與通信工程、軍隊指揮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軍隊指揮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哲學、套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軍隊指揮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業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序號
類別代碼
類別
授權級別
1
0251
金融
碩士
2
0252
套用統計
碩士
3
0551
翻譯
碩士
4
0854
電子信息
博士
5
0855
機械
博士
6
0856
材料與化工
碩士
7
1251
工商管理
碩士
8
1252
公共管理
碩士
9
1255
圖書情報
碩士
10
1256
工程管理
碩士
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位居全國第一,獲評A+檔;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位居全國第3名,獲評A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位居全國第12名,獲評A-檔;控制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機械工程三個一級學科獲評B+檔;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獲評B檔。學科評估具體結果如下。學校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一級學科
學科分檔
全國排名
1
A+
1
2
A
3
3
A-
12
4
B+
17
5
B+
17
6
B+
20
7
B
15
8
B
18
9
B-
58
10
C+
30
11
C+
69

學校榮譽

時間
榮譽
2022年2月
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2022年3月
陝西省2021年度“雙百工程”先進單位
2022年6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入選第三批陝西高校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67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基地,以及70個校企聯合實驗室。
類別
名稱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共建)
集成攻關大平台
新一代雷達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
前沿科學中心
超限感知前沿科學中心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
國防科技工業網路安全創新中心(唯一高校成員單位)
國防科技工業環境試驗與觀測網
西安電波觀測站
國家111計畫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現代無線信息網路基礎理論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智慧型信息處理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寬禁帶半導體與微納電子學創新引智基地、電子裝備機電耦合理論與關鍵技術創新引智基地、移動網際網路安全創新引智基地、複雜環境光電信息感知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雷達認知探測成像識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電磁信息感知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雷達認知探測、成像與識別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群體、高效模擬前端積體電路和集成系統群體
重點實驗室一覽表
類別
名稱
國家實驗室
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民用雷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寬頻隙半導體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智慧型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無線通信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輸入/輸出重點實驗室、電子對抗重點實驗室、電子機械重點實驗室、無線電物理重點實驗室、微波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軟體系統工程重點實驗室、電子子系統集成設計技術重點實驗室、微電路可靠性技術重點實驗室、智慧型材料與感測器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通用電子儀器及測量重點實驗室、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數學建模重點實驗室、新型雷射器件與光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級工程中心
大功率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智慧型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複雜系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陝西高校新型智庫
智慧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陝西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發展研究中心
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陝西智慧社會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陝西省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中心
陝西省社科基地
聯合研究中心
現代交換與網路編碼研究中心
教育部創新團隊與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一覽表
類別
團隊(群體)名稱
獲批時間
教育部創新團隊
智慧型信息處理
2006
寬頻無線通信
2008
雷達信號處理
2009
網路與信息安全
2010
智慧型感知與圖像理解
2011
視覺計算與協同認知
2013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影像處理與安全傳輸
2014
複雜地海環境電波傳播與散射
2017
智慧型無線通信系統
2018
電磁信息感知
2019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近年來,學校在通信、雷達、微波天線、電子對抗、計算機、電子機械、微電子、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工業軟體、空間技術等國家急需領域形成明顯科研優勢,牽頭承擔了一批重大重點項目,產出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廣泛套用於北斗、天眼、嫦娥、天問、天和、羲和、奮鬥者號等國家重大工程。2016年以來,共獲國家科技獎16項(其中牽頭10項,包括一等獎1項)、陝西最高科學技術獎2項。
2019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資助168項,同比增長10.5%,資助數創歷年新高;資助總經費達8077.3萬元,同比增長17.99%,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資助96項,同比增長15.66%;重點項目獲資助5項,同比增長66.67%;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資助1項;面上項目獲資助63項、國際(地區)合作項目獲資助2項(其中一項為重點資助項目)、聯合基金項目1項。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獲得國家科技獎匯總
2019年,學校17項成果獲批2019年度陝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普及獎1項。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4項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2年-2019年牽頭國家科技獎一覽表(14項)
名稱
項目
年度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高密度柔性天線機電耦合技術與綜合設計平台及套用
2020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20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XXX成像技術及套用
2020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9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XXX動態協作頻譜監測關鍵技術
2019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XXX微波功率器件及關鍵技術
2018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7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7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6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5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XXX目標分類技術
2015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3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異構多域無線網路協同關鍵技術及套用
2013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3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2

學術資源

根據2021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主辦3個期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電子科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版)》創刊於1955年,雙月刊,為電子信息領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進入EI核心庫,被國內外多種權威檢索刊物和資料庫收錄,被EI全文檢索;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和廳局級優秀科技期刊獎,2012年榮獲首屆“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2017年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雙月刊,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以發表社會科學類理論學術論文為主要特色。
電子科技》創刊於1987年,月刊,主要刊載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及其相關領的最新動態信息、綜述及技術類論文。
截至201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約1294.8萬餘冊,其中紙質文獻288.8萬冊;有98種平台的中外文數字資源,資料庫約256個,內容覆蓋了學校所有學科或專業。南北校區圖書館主要服務於2.2萬餘名本科生、1.2萬餘名博碩研究生和5千餘名教職工(含離退休),兩校區實行通借通還和按需調撥圖書。2019年接待讀者約289萬人次、外借圖書39萬餘冊。
圖書館數字資源中全文學術文獻涵蓋了國外電子期刊1萬餘種,中文電子期刊1萬餘種;國外電子圖書7萬餘種;中文電子圖書101萬種;國外學位論文全文60餘萬篇;國內學位論文全文超過300萬篇;國外5個學協會的會議論文100多萬篇,國內學術會議論文超過200萬篇;國外科技報告全文超過130萬篇;中國專利全文超過500萬篇。
學校設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物館,博物館共收藏了電子科學技術發展歷史上近5000件代表性實物,其中囊括了標誌著我黨我軍通信史發端的“半部電台”(複製品)、中國第一台流星余跡通信系統等重點展品。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與39個國家的180所知名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交流協定,與海外知名高校、跨國公司等建立67個聯合實驗室。學校與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院成立“西電-法蘭克福高等研究院中德聯合研究中心”並納入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製成果。學校在德國、多米尼克、馬來西亞建有3所孔子學院(課堂),與美國、英國、法國著名大學合作運行3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2013年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2016年通過全國首批來華留學質量認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異地研究院(研究生院)一覽
序號
研究院名稱
成立時間
1
2000年
2
2012年
3
2013年
4
2017年
5
2019年
6
2020年
7
2020年
8
2020年
9
2021年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校徽
學校校徽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的拼音頭字母簡寫“XD”為主體構型,主體構型下為建校年份(1931)。校徽內環為一條電子旋繞軌跡,內環外上書毛體校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下為學校英文名稱“XIDIAN UNIVERSITY”。
標準色有西電紅、西電藍兩種。西電紅(CMYK:C0 M100 Y100 K20,RGB:R175 G33 B37,Pantone:S88-1CVS),西電藍(CMYK:C100 M70 Y0 K10,RGB:R0 G65 B130,Pantone:S197-1CVS)。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中央上部為學校校徽,下部為中文校名全稱和校名英譯全稱標準組合。

精神文化

厚德、求真、礪學、篤行
《與共和國同行》
商子秦作詞,陶龍作曲
星星之火,照耀著我們,照耀著我們的忠誠。
紅色電波,輝煌著我們,我們的傳統。
肩負使命,千錘百鍊,我們和共和國,我們和共和國同行。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厚德求真,力學篤行。
我們是光榮的西電科大人。
向著太陽擁抱光明,向著太陽擁抱光明,永遠向著太陽。
艱苦奮鬥,傳承著我們,傳承著我們的校風。
英才搖籃,奮發著我們,我們的豪情。
開拓創新,走向未來,我們和共和國,我們和共和國同行。
綠色校園,百年樹人,時代青年,勇攀高峰。
我們是新世紀西電科大人。
祖國強盛民族復興,祖國強盛民族復興,鑄造祖國強盛。
校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
副校長
考資料

歷任領導

歷屆黨政領導
姓名
時間
職務
1931年2月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校長
1931年2月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政委
1932年1月至1934年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校長
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政委
1933年3月至1935年10月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
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
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校長
1947年3月
晉察冀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校長
楊村
1948年
晉察冀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政委
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
華北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校長兼政委
1949年11月至1950年3月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校長兼政委
李濤
1950年4月至1952年5月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校長兼政委
1952年8月至1958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院長兼政委
1960年11月至1963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院長
王赤軍
1958年11月至196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政委
1962年至1964年8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政委、院長
梁仁芥
1963年7月至1964年12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政委
1964年8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院長
張衍
1965年至197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政委,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1978年至1982年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院長
朱仕朴
1978年至1982年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院長
丁開政
1982年9月至1988年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1984年9月至1992年3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1986年至1996年4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1992年4月至2002年4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1996年5月至2002年4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2002年4月至2012年7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2008年6月至2017年1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2012年6月至2019年1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傑出校友

截至2021年3月,學校先後為國家輸送了23餘萬名電子信息領域的高級人才,產生了120多位解放軍將領,成長起了21位兩院院士(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院士校友11位),10餘位國家副部級以上領導,數十位科研院所所長和大學校長等。
類別
名單
學術界
商界
柳傳志曹之江龔國興謝兵曾李青、辛非凡、熊群力左群聲楊軍、陳會榮、仇明、王超、崔威、王桂生、田峰、鐘宏、申安秦李長印
政界
王志剛胡立教、鐘夫翔、黃榮劉澄清王建章彭鋼苟仲文肖賢法、王宗金、葉樹亮、景俊海劉佩智林念修李明遠黎湘(中國科學院院士)
軍界
文體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