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和國際前沿發展需求,深入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踐行“網際網路+”“一帶一路”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著力打造人工智慧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創新成果研發中心和高層次團隊培育平台。

學院設有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本科),在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系統工程和智慧型信息處理等相關學科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近5年,在人工智慧領域3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面對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成功研製我國首套類腦SAR系統、基於面陣CCD的光譜視頻成像系統、我國首個人臉畫像識別系統等平台和系統,創新地確立起了“國際前沿+西電特色”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已有百餘名校友成長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

基本介紹

學院成立,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辦學概況,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傑出校友,

學院成立

11月2日下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該學院系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致力於人工智慧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創新成果研發和高層次團隊培育的實體性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定位為研究型學院。學院將緊跟世界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緊扣國家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依託學校電子信息特色與優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和彰顯學科交叉融合與軍民深度融合的“雙融合”特色,著眼和推動學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研發、師資隊伍建設、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平台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
按照建設發展規劃,學院未來將依託現有學科科研基礎和人才資源儲備,著力打造人工智慧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創新成果研發中心和高層次團隊培育平台,在全國高校範圍內構築先發優勢,積極爭取成為國家人工智慧學院試點示範單位,實現引領發展,為國家人工智慧戰略發展貢獻西電智慧。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1. 基於自然智慧型的學習與最佳化基礎理論
針對智慧型信息處理領域基礎理論相對薄弱、理論體系有待完善、套用瓶頸問題有待突破的現狀,焦李成教授帶領學術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畫及國家“973”子項等資助下,對基於免疫協同進化和子波神經計算的智慧型學習與最佳化理論及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團隊從建立高效、魯棒的神經網路模型入手,進一步設計了魯棒、快速的學習方法,並建立了高效、魯棒的最佳化方法,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的、填補國際空白的學術成果,獲得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 圖像結構建模與視覺表觀重構理論方法研究
針對圖像結構表示尚未建立完備的理論體系,視覺感知模型對圖像結構的表示機理尚不明確,視覺表觀重構與圖像結構表達和視覺感知機理之間的內在關係尚待發現這一現象,高新波教授帶領學術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圍繞視覺計算基礎理論問題,進行長達十五年的科研攻關。研究團隊建立了基於信息-物理-認知三元空間融合的視覺計算框架,提出了圖像結構建模新方法、視覺表觀重構新模型,以及視覺質量評價新準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的視覺計算理論,獲得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 編碼混疊成像與計算重建理論與方法研究
石光明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圍繞圖像高解析度成像重構理論和方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計畫等持續支持下,歷經10餘年攻關研究,闡明了用低解析度探測器獲取高解析度圖像的機制,揭示了圖像時空結構相關的計算特性,發現了感知圖像結構差異性的機理,提出了適合非線性多空間結構稀疏的計算重構模型。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國工程院院士T. Huang,美國科學院院士S. Osher等國際同行高度評價,並獲得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4. 校企協同、教科融合、多元開放,深化現代電子信息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針對存在所學知識落後現代企業需求,高水平實驗師資匱乏,學生創新意識不強、實踐能力薄弱等問題,石光明教授牽頭的團隊自2005年3月以來,依託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多項“質量工程”和“本科教學工程”項目,以紮實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為目標,提出了“先進、協同、融合、開放、共享、高效”的指導思想,確定了“與國際知名企業深度協同,教學與科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實驗內容、平台與方法必須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時空全面開放,培養個性化、系統化”的教學理念和改革路線。
全校每年80%以上專業的近萬名學生受益。學生科技作品成千湧現。在全國各類電子信息創新競賽中,獲國家獎134項,名列全國前茅。成果被同行高校套用,名實驗在全國推廣,獲得包括海內外同行好評,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研平台

國家級平台(聯合建立):
智慧型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智慧型信息處理國家“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
“信息感知技術”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平台:
智慧型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陝西省大數據智慧型感知與計算2011協同創新中心
陝西省智慧型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創新團隊:
智慧型信息處理教育部創新團隊
智慧型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創新團隊
視覺計算與協同認知教育部創新團隊
影像處理與安全傳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計算理論與影像信息學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智慧型感知與圖像理解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聯合共建平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惠普高性能計算聯合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AMD聯合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斗軍民融合聯合研究中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蒜泥人工智慧研究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加速雲深度學習聯合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Altera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星圖智慧型認知聯合研究中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仲愷人工智慧聯合創新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交大一附院智慧型醫療創新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維恩AI Plus聯合研究中心

辦學概況

院系專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在“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國家特色專業招收本科生。
1.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
國家一類特色專業,是為了適應信息智慧型化發展的需求,把智慧型技術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電子技術、信息處理理論、電子信息系統、計算機與網際網路、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與信息系統、智慧型信息領域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各類大型電子信息系統、控制系統、儀器設備等智慧型化的研究、設計、開發及套用的高層次、創造性科技人才。
本科畢業後可繼續攻讀電路與系統、智慧型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控制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從事電子信息、通信、控制、計算機等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開發、管理工作。
2.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擬建)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能夠利用數據建模、分析與處理、統計推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從事大數據有關教學、科研、開發和套用的“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大數據相關的統計、計算機、數學和套用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數據分析、技術開發和套用的基本技能。通過系統學習專業課程,培養既有嚴格的專業技術訓練,又有深刻數據視野的數據科學人才和數據技術人才,滿足大數據相關產業對基礎人才的需求。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招生學科方向主要包括:“電路與系統”(全國評估第一)、“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全國評估第六)、“智慧型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技術(工學碩士)”、“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
1. 電路與系統
電路與系統工程方向是現代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以及其它一切電子科學技術與理論的基礎。它其研究對象是各種電路及為完成某種功能、採用各種技術所構成的基本系統。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有(1)智慧型圖像處理、核心算法硬體設計與實現;(2)智慧型信息處理;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3)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與智慧型感知技術;(4)計算智慧型與混合智慧型系統;(5)量子計算、進化計算和人工免疫系統;(6)複雜網路、網路信息處理等。
2. 電子與通信工程
電子與通信工程屬於工學中的電子信息類,是電子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套用,並運用各種工程方法對通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處理。電子與通信工程是人工智慧學院招收專業碩士的一個專業,該專業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有計算智慧型、SAR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
3.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該方向以信息處理與智慧型控制理論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等為主要途徑,研究對各種信息的處理、分類和理解的方法,並在此基礎分析、構建與完善智慧型系統,使其對外展現更高級的智慧型特性。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海量高維數據處理與分析;(2)複雜影像智慧型處理與分析;(3)視覺認知理論與計算方法;(4)智慧型計算與智慧型系統等。
4. 智慧型信息處理
該方向主要研究構造智慧型機器的技術與方法,使計算機具有自動知識獲取、知識推理和套用知識的能力。該方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人工智慧技術,模式識別技術,機器學習方法,計算智慧型方法,以及數據與知識工程技術等。
5. 計算機套用技術
該方向圍繞遙感圖像,視頻和網路數據的信息獲取、表示、存儲、處理、傳輸和運用等領域方向開展理論、原理、方法、技術和套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各種類型數據的處理、分析、理解與可視化技術。包括各類遙感圖像的目標分類和識別,場景的解譯,視頻中動態目標的識別和追蹤等。
6. 系統工程
該方向從系統整體出發,套用現代數學、計算機、網路計算等工具和手段,對系統的構成要素、組織結構、信息交換和反饋控制等功能進行分析、設計、製造和服務,達到系統的最優設計、最優控制、最優管理等目標。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複雜系統與複雜網路理論;(2)複雜系統建模、分析與仿真;(3) 智慧型最佳化決策與知識自動化;(4)計算智慧型理論、方法與套用等。

師資力量

國家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焦李成,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石光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芳,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劉靜,中組部“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王爽董偉生,新世紀人才謝雪梅、陳為勝、侯彪、楊淑媛、王爽、鄧成、李陽陽、張向榮等。

傑出校友

張艷寧:國防“973”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方洋旺: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空軍工程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陝西省自動化學會和陝西省信號處理學會理事、空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導。
石光明: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王磊:陝西省中青年領軍人才、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陝西省圖像與信號處理學會理事、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李小平:陝西省測試控制領域學科帶頭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重大專項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技術首席、空間物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張莉: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江蘇省傑出青年、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蘇州大學教授。
陳莉: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陝西省教學名師、西北大學教授。
秦明新:中國醫學物理學會副主任、陸軍軍醫大學教授。
譚山: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獲得者、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梁雪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情報學研究科教授。
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薄列峰:前美國亞馬遜首席科學家、高級研究員,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賈穎:原Intel高級研究員、常州迪瑞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馬堃: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陝西省“百人計畫”入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