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9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立項,1991年開始籌建,1995年10月建成並通過驗收投入開放運行。依託單位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為我國西北地區在通信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取得了許多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有的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業已成為國內信息與通信領域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批准時間:1989年
  • 批准單位:國家計委
  • 籌建時間:1991年
  • 分類: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展歷程,學術團隊,現任領導,學科設定,研究領域,科研成果,

發展歷程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89年立項,1991年籌建,1995年運行,期間使用世界銀行特別提款權進行建設,是中國通信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網路的理論及關鍵技術。
實驗室學術會議實驗室學術會議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於1989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立項,1991年開始建設。1991-1995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108萬特別提款權(當時折合為140萬美元)和1:1的國內配套資金,建設和改善實驗室的環境和研究條件。實驗室於1995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開放運行。第一任實驗室主任是劉增基,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樊昌信。1996-2001年爭取到國防科工委技術改造項目投資1500萬元對實驗室的條件進行提升,2002年第一次通過國家評估,成績良好。
在評估期(2002-2006年)內,實驗室利用“十五”“211工程”建設經費、科技部儀器設備更新補助費、科技部重點實驗室運行補助費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供的運行費,新增儀器設備價值1556.3萬元,構建了4個研究實驗平台:“通信系統的測試和研發試驗平台、高速信息網路的性能測試和研發試驗平台、通信系統仿真平台以及高速計算平台”;實驗室新增科研場地3700平方米,總面積達到6200平方米。

學術團隊

通過多年的培養和建設,實驗室構成一支精幹的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現有固定研究人員47名。固定研究人員中教授15名(博士生導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1人,占33%。此外每年還有15名左右的客座研究人員,包括博士後、訪問學者、某些開放課題的負責人、來實驗室進行科技合作的人員等。學科和學術帶頭人有肖國鎮樊昌信王育民王新梅吳成柯劉增基、李建東、易克初、常義林、葛建華、張海林等。此外,李紅濱是863-300專項總體研究組副組長。
實驗室全資公司實驗室全資公司
在人才培養方面,1997~2001年期間共培養博士70名、碩士244名,博士後出站7名。2000年在讀博士生107人,在讀碩士生246人。
實驗室積極爭取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的支持,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的作用。開展了比較廣泛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

現任領導

實驗室主任:盛敏教授(博士生導師)
實驗室副主任:葛建華教授(博士生導師)
實驗室副主任:宋彬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田紅心教授

學科設定

本實驗室以 “通信與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學科為主要依託、以“信號與信息處理”、“密碼學”與“軍事通信學”等學科為支撐,覆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部分)、“密碼學”3個二級學科點,均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主要儀器設備:實驗室利用世界銀行貸款140萬美元和國內配套資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環境,主要有:
科研數據科研數據
1、計算機工作站網路系統,由SPARC伺服器和多台SUN工作站、微機等聯網構成,並配置有EDA、CASE等軟體;
2、通信測量儀器或系統,如邏輯分析儀、ISDN協定分析儀、FDDI和ATM協定分析儀、數字傳輸分析儀、光部件測試儀、視頻測量系統、網路/頻譜分析儀等等。

研究領域

實驗室定位於通信領域的高水平套用基礎研究。主要學術方向是從發展綜合業務網或多媒體信息網的套用出發,研究新型通信網路的理論及關鍵技術,包括網路與交換、信源編碼、信道編碼與信息傳輸、信息安全與密碼學等理論與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有:(1)基於異步轉移模式(ATM)的寬頻綜合接入技術及套用系統;(2)高速無線接入與寬頻無線IP和移動IP技術;(3)新的組網理論與技術(如新的標記交換、CUT-THROUGH交換、自組織網、主動網等);(4)高效圖象壓縮編碼技術及模型基和內容基視頻編碼方法;Turbo碼,空時碼和糾刪碼的原理與實現;編碼與調製相結合的原理與實現方法(TCM和BCM);新型高效傳輸體制COFDM(編碼正交頻分復用);流密碼、分組密碼、現代公鑰密碼的理論、設計與分析;網路(如Internet,Intranet)中的密碼算法和認證協定。

科研成果

本實驗室在2002年到2006年期間,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共99項,實到科研經費總計6290.92萬。在寬頻無線自組織網、高性能寬頻信息網高速交換結構和體制、高效實時圖像壓縮編碼、高速無線傳輸和編碼技術、高安全性密碼設計與套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項、國家友誼獎1項。在重要期刊上共發表論文866篇,其中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86篇,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780篇,被SCI和EI分別檢索127篇和305篇。發表國際會議論文356篇,其中ISTP檢索212篇,為國家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國在通信領域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正式出版專著和研究生用教材14本(如《通信網的安全——理論與技術》、《計算機中的糾錯碼技術》、《個人通信》、《糾錯密碼理論》、《語音信號處理》等)。 突出的科研成果有:寬頻無線IP與移動IP實驗系統、實用化ISDN多媒體通信終端、ATM寬頻綜合接入系統、高效圖像壓縮編碼及高速率圖像實時壓縮編碼技術、短波自適應通信系統、多安全級密碼算法、HDTV新的傳輸體制COFDM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一
高性能寬頻信息網高速交換結構和體制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1.參與863重大專項“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的總體研究,本實驗室李紅濱教授任總體組副組長,該項目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2.完成“新標記交換體制研究”、“T比特級路由器交換網路關鍵技術研究”和“IP over DWDM技術體制跟蹤研究”三個863計畫項目,驗收結果均為Ab。
3.獲得四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4.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共發表論文94篇,在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12篇,其中SCI論文 12篇,在國外重要刊物上發表11篇(其中IEEE刊物7篇);他引12次,其中被IEEE Trans 期刊論文引用3次,被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引用1次,被Optic Express 論文引用2次。
主要完成人:
劉增基、李紅濱、邱智亮、張冰、文愛軍、秦浩、姚明旿、楊帆、史琰等。
主要的科技創新與貢獻:
為863重大專項“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的總體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提出了基於區域編碼的新標記交換體制和用於T比特級路由器的新交換結構,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並獲2006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代表性研究成果二
寬頻無線移動自組織網路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1.完成了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無線移動自組織網際網路技術及實驗系統研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資助項目:“大規模寬頻無線自適應ad hoc網路”等6個課題。
2.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3.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22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xx篇(SCI:20篇、EI:99篇、ISTP:39篇),其中“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dified IEEE 802.11 MAC for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AINA2003)一文被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等論文他引24次, “Capacity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ICPWC’2002)一文被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等論文他引13次,
4.制定國家標準6項。
主要完成人:
李建東、楊家瑋、黃振海、陳彥輝、李紅艷、盛 敏、李 波、張文柱等
主要的科技創新與貢獻:
主要貢獻一:主導了無線區域網路標準的制定、推動無線區域網路產業化
主要貢獻二:探索了XX移動自組織網路的構建方法,為XXXX電台網際網路的體制和下一代大規模(幾百到幾千
個節點)寬頻戰術電台網際網路的體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代表性研究成果三
逼近香農容量限的信道編碼及寬頻無線COFDM傳輸技術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1.完成了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它們是:“基於圖模型的低密度校驗編碼理論研究”、“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級聯空時碼研究”、“疊代軟解碼中幾個關鍵問題的研究”、“ 寬頻COFDM調製中的關鍵技術”和“基於COFDM的無線多址傳輸關鍵技術研究”。完成了 “高速數字調製與編碼技術---高速TCM編解碼技術”的研究。
2.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3. 獲授權發明專利 4 項。
4.專著1本。
5.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65篇,其中SCI:26篇、EI:49篇。
主要完成人:
葛建華、王新梅、白寶明、張海林、蔡寧、李穎、任光亮、孫獻璞、李兵兵、趙力強、郭麗俠。
主要的科技創新與貢獻:
提出了可逼近Shannon容量限的Turbo-TCM和LDPC碼的構造方法,提出了一類新的空時級聯碼和空時分組碼設計方法,突破了數位電視地面廣播COFDM傳輸系統的關鍵技術。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特色及創新點:
發明授權專利2項
“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獲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代表性研究成果四
高效實時圖像壓縮編碼技術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1.完成了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個863項目及國家重點項目“探月衛星圖像壓縮編解碼器”等研究任務。
2.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
3.獲部(省)級獎2項。
4.成果套用於探月衛星實時圖像壓縮系統、XX-6號衛星和HJ衛星等多個型號以及機載圖像實時壓縮編碼系統和神七飛船伴隨小衛星圖像壓縮傳輸系統。
主要完成人:
吳成柯、常義林、盧朝陽、李雲松,肖嵩,劉凱,杜建超,王柯儼等。
主要的科技創新貢獻:
提出了干涉多光譜圖像的高效壓縮算法和自適應抗誤碼的視頻圖象壓縮編碼,並已套用於探月衛星實時圖像壓縮系統、XX-6號衛星和HJ衛星等多個型號及機載偵察圖像實時壓縮編碼系統和神七飛船伴隨小衛星圖像壓縮傳輸系統。
代表性研究成果五
密碼新體制和WAPI安全協定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在密碼新理論和新算法,寬頻無線網路WAPI安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創新性成果,獲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2005年度國家密碼管理局密碼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6篇(其中SCI 33篇,EI 106篇)。
主要完成人:
王育民,肖國鎮,胡予璞,張變玲,黃振海,鐵滿霞等。
主要的科技創新與貢獻:
提出了高強度密碼算法和k-錯複雜度的快速算法;發明了IP網路普適性安全接入基礎架構——WAPI,以其為安全方案的無線區域網路系列國家標準GB 15629.11 /1101 /1102 /1104亦已頒布和實施。該成果被評為2003年度信息產業部十大技術發明之一,並獲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主要特色及創新點:
WAPI是普遍適用於有線、無線IP接入網路的網路安全接入基礎架構,基於WAPI架構提出的套用於無線區域網路的WAPI安全協定,在國內外首次解決了無線區域網路國際標準中存在的嚴重安全問題,以其為安全方案的無線區域網路系列國家標準GB 15629.11 /1101/1102/ 1104亦已頒布。GB 15629.11-2003/XG1-2006 (修改單)
獲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