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星詩詞曲校注

趙南星詩詞曲校注

《趙南星詩詞曲校注》是由高邑縣作家單紀蘭、陳金鎖歷盡3年時間搜尋、勘校、研究、注釋的明代文學家趙南星作品專著,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趙南星詩詞曲校注
  • 作者:單紀蘭、陳金鎖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 創作歷時:3年
作品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前言,作者簡介,作品評價,

作品簡介

趙南星是石家莊“十大歷史名人”之一,明末高邑人,官至吏部尚書。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一生致力于澄清吏治,勇於同邪惡勢力鬥爭,曾三次入朝又三次遭貶,最終被閹黨魏忠賢矯旨發配,客死戍所。趙南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一生著述頗豐,為後人留下20多部作品,然其詩在明、清兩代卻歷遭禁毀,鮮為人知。單、陳二位近年花費大量心力多方搜尋,終在圖書館浩瀚的史料中翻揀出700多首明朝末期唯一刊行的詩詞作品。同時對其流傳的全部散曲依照刻版反覆勘校,補正闕漏,第一次使其完整規範,接近本色。他們對其詩詞曲作品中所涉人物多方考證,對作品題旨與詞意反覆揣摩,精心注釋,終於形成80餘萬字的《趙南星詩詞曲校注》。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詩詞校注,共收詩詞作品734首,其中四言古詩9首,古樂府12首,五言古風137首,七言古風60首,五言律詩175首,七言律詩225首,絕句113首,詞三首。下冊為《芳茹園樂府》(散曲)校注,收錄套曲8套65首,小令43首,總計108首,既相互配套又相對獨立。相信此書的出版對於全面解讀趙南星這位歷史名人會起到一定作用。

作品目錄

近日,由高邑縣作家單紀蘭、陳金鎖歷盡3年時間搜尋、勘校、研究、注釋的《趙南星詩詞曲校注》,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目錄卷一四言古詩·古樂府
定志詩
日居篇
市虎行
憂雨
寄周元孚
董逃行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鸚鵡言
秋胡行二首
卷二五言古風
贈王師竹太史歸省
古詩為橫山婦作
梁令話劉子玄園池
許大夫詩
周元
艾先生以言適戍
與客再泛溮水
至信陽偶得時雨,王太史為詩謚美及余,
奉答一首
懷李嵩縣
夏夜飲劉韓趙宋四子
早春寄沈伯英
古詩
贈徐孺東
詠史
寄卓太華四首
仲文以江西參藩入賀聖壽,既而上章言事,
貶官蒼梧,過我山中,賦此贈別
懷於景素先生
送王敬平南歸
送同年子郎生見李于田司馬
懷史長靈
送元伯入京
贈王叟
寄題尚甫挹霞閣
贈胡抒丹
城西行
懷古
題袁趙州寓禪行樂冊
送許聿懋
寄懷吳之
寄劉貽哲
李本寧棄官南歸,過予為別
王心一見訪即事
南宮過張長芬
過伯含園稍為去取諸題詠
南宮道中
夏日閒居
胡燕行
感懷
夏夜與客泛舟,醉後作
雨中即事
夏夜園集即事
古意二首
流杯
憂旱
灌園
夏日飲華伯敘懷
六月六日始雨至八日
魏懋忠中丞得請歸養,枉駕東園贈別
沈少卿方伯北上見枉贈別
寄楙倩
遣懷
聞陳荊山方伯病免
示清衡
謝文少玄翰林見訪
春日至東園,壁上見懋忠詩
贈邊翁
於公祠同文岩淡含酒集
寄無疑和尚
徐匡岳大參見訪
送魏乾仲進士宰陽武
答唐之胤盛稱余詩
金思玄主簿見訪
謝耿叔台中丞寄書
慰范趙州悼內
別蔡弘甫,時弘甫左遷歸里
庭竹嘆
古意有贈
壬子仲春,與梁升吉徐新周汪景從吳昌期
及其子貞復游泲水,取水烹茶
寄章元禮
詠毛薛二公
詠信陵君
示清峘
詠眭處士
余既為昌期買宅以居,復作高柳亭落成詩焉
平原君詠
李芳園試宰鎮原
哭於景素先生
英雄吟
述夢,夢眾甫也
送輔季還蒲城
寄史際明
古懷
史太常過寧晉,周王侍御家
示首孫
偶感景泰間事作
戊午初度,眾甫尚甫敬迓在宥慎可乾觀至,
時余病起
周濮州棄官歸里,喜而賦此
可遊園詩
贈吳玄素
寄贈仲一詩
肯逸軒詩
己未初春述懷
嘆息
賀邑大夫月宇張公考最蒙恩四十二韻
讀陶淵明乞食詩
睡起
壬戌起家將北上二首
園居雜詩十三首
示清峘
壬辰家拜司勛
將北上園中作
卷三七言古風
奉寄劉少翁
題王生昭君畫
江西行
迎春曲
賀崔仲玉入學
長蛇歌,飲鄒南皋作
中秋同何方伯張山人集沈使君宅待月歌
奉壽朱上愚太常伯母韓太淑人八十
王明府邀酌三井洞
夜集何翁宅觀火樹
雪夜大梁道中
易酒歌,謝馮安肅
蘇杏石見寄詩集卻寄
謝韓翁惠竹栽
千秋台歌
飲郭山人,觀梁太宰園圖歌
趙虞言孝廉舉子歌
送吉公玄
夏日園酌即事
戲為須鬢歌
送羅山人游嵩山
梁公行
羅生行
答于田
光州使君為我話王承父,且雲將來汝南,
寄此代書云爾
代倡家少婦答李于田
冬雨嘆
山海圖歌
奉壽劉母胡太夫人
奉壽呂母趙太夫人
呂祥甫酒醉,毛懋新戲作長句,余和之
元暉至,同沈仁甫敬仲元功兩汪君張不害及
家弟孺卿園集即事
余門生汪練溪戶部之子君用,以貧來求予作書
謁諸相知,感而賦此
送沈山人之京師,因寄于田
嗚呼行,哭王敬平作七首
魏允和舉子
臨城二廣文歌
嗟嗟行,癸卯九月作柏鄉事
復嗟嗟行
蒼天歌
檐雀歌
送趙淡含進士宰通許
郭侍御席上戲作樊姬
郭氏席上見魏守坎,作歌勸之
冬日魏元伯見枉
苦雪行
冬夜同茂倩飲魏時夫宅
淡食吟
贈李道甫,兼答其書中語
卷四五言律詩
夏日游梁眾甫園池四首
酬秦京
乙酉與懋權孚如守歲,時余請告將歸
乙酉元日試筆
庚戌立夏日
阜雲
園夏二首
和鐘幼芝啜茗二首
園夏三首
園夏四首
園夏四首
挽王弘陽
九日華伯邀同吳汪兩山人野酌
夜過乾明寺訪吳汪二山人
道甫寄詩四首,奉酬
游南宮朱光祿園
甲寅早春
寄題穆仲裕小山二首
送士鸞侄村居
黃山兔柴卷,為張濟美給諫題五首
郭振古見訪,訥存給諫有詩送之
甲寅立夏日
張文溪寄示五言賦贈
舍南小園築台三尺許,九日同昌期飲酒其上
乙卯夏日史際明姜抱宏丈來,坐思黨亭
張雲林以湯義仍書來
乙卯三月至六月不雨
苦熱
詠塵
丙辰春日述懷
姜抱宏話別
井成酌昌期仲新
送徐新周之子宗古扶櫬歸里
贈汪元功
詠蠅
戊午三月二日二首
詠蠍
詠蜂
詠蝶
詠蟻
詠蚊
與孺卿
戲詠鞦韆
酬汪敬仲廉善堂話舊
伏夜戲作
得起官報
李山人卜居
雨中過李山人
可齋紹川文岩三丈約游西山不果,因過東園
寄魏山人
夏日金明府載酒,邀文岩同集小園
金明府邀同文岩賞荷
華伯邀酌乾明寺亭子
酌王槐陽,偶內兄伯亨至
送內弟馮叔開之遼東
內弟叔開舍弟文沖園別,大雨,時方憂旱
題臥龍台精舍卷,送褚既卑丈過訪左海張觀察
贈魏士立丈
夏日與東明上人看法華經,大雨適至
有客
秋日寄魏懋忠二首
李吏目致仕歸
秋日方胥成及令子公榮來訪,適張叔廣姚百雉
至,因邀華伯共酌三首
送叔廣之楚藩幕
柏泉上人蘭若落成,在欒城趙村
芍藥盛開,與華伯飲晚泛舟二首
丁丑冬月聞雷
人日
春日郡居三首
春日與懋欽游李氏山莊三首
過陳道易隱居
雪中烹茶邀行甫子端
苗民部話李嵩縣轉官南都
移竹
種菜
貞白宗侯春日見寄園居三首,如數奉答
恆華丈見枉二首
無塵上人蘭若齋集
季弟入學
寄懋權懋誠二首
留酌袁文谷
別徐茂吳
黃復齋夜集,時以赴征北上
送陳荊山北上
寄石東泉先生
秋夜茹歷山酒集,出令子雄文相視
秋日同沈小霞使君宴何頤菴方伯園亭二首
九日何方伯載酒,邀同沈使君張山人登藏經閣
二首
聞轉官銓
寄徐東磐侍御
送劉生讀書城南寺二首
寄魏時夫
送劉生歸高陵
余述之下第後相過不值,俟數日至有贈
寄趙工部
尉氏期郭明府不值
過尉氏有懷阮嗣宗
過朗陵,劉受齋及劉少嵐父子留飲城東亭子
夜過尚如山進士城南寺
贈萬二府
寄李推府
哭翁別駕四首
信陽道中
溮水大漲,與何王二公泛舟
夏日飲陳筆山山莊
聞洪穆菴抱病大梁,詩以訊之
雪中飲黃使君
酬元孚途次見懷
九日同舍弟文沖文襲野酌
荷沼獨坐
有感
壬午六月紀事
貽哲至,將之廣東提舉任,同華伯飲雨香亭,
時久燥得雨,賦二十韻
南宮范明府擢工部廿韻
汾州崔使君書來
張曰肩至,大雨
冬夜飲金明府胡張二廣文郭侍御,大雪,時余
酒盡,侍御助之
余聞濟南文使君之名舊矣,遠使惠書,推獎
太過,以座主劉傒如及鄉先進馬玄甫皆
從余游之故,賦此奉謝
姚百雉過餘一年,所將南歸而不果,頃定婚
於欒城,喬中丞聘之,隨入蜀中
苦雨十韻
贈毛山人
仲文以宋侍御救再貶興安尉,侍御亦貶平定
州判
喜伯常至,自郡城同昌期懋新貞復季壯留酌
戲贈
眾甫與慎可至,邀華伯懋新共酌
飲眾甫六言
卷五七言律詩
太宰孫公屢疏求歸不得,叩闕而行,追送之
柏鄉,賦此奉贈
送華伯北上
得鄒爾瞻書卻寄
梁升吉罷官後游江南,年余歸里,過余喜賦
鄗上
寄黃賓王
酬程幼輿持道甫書至,以詩投贈
寄貽哲廟灣
送客訪元靖
送毛山人之遼東
七夕高柳亭酒集,時久雨初霽
秋懷八首
王義華舉孫
晉大夫作信陵平原二君祠,以毛薛二公配,
落成恭謁,嘉大夫之盛舉,作七言二首
酬顧所建二首
毛懋新至,邀華伯及家弟文沖共酌
再作此奉眾甫慎可
閏四月下旬黃鸝未至二首
聞遼東虜警
聞遼東虜退二首
賦得納涼高樹下,與汝立同作
賦得秋燕已如客二首
秋夜聞砧二首
送呂鴻原使君入賀聖壽,時久推光祿未下
聞五將軍入遼
詠鴻雁來賓
賀汝立光慶堂成
冬日汝立昌期汝實國任及家弟孺卿小集
慧星東出
冬至夜雪
聞徵兵郡中入遼,今冬寒甚,愴然有作
壽吳昌期
姜抱宏至
連日陰雨,謝明府履任倏然晴朗,喜而詠之
遼事二首
邑有伐木之害,謝公首禁之
遼事
賦得我愛夏日長
遼事
乙酉元日京邸
早春對雪寄李道甫
奉送玄渚世丈之南太常
與郭侍御趙進士賞芍藥
懋倩宗望至,邀華伯共酌
劉隆平見往不值,寄此作
寄卜柏鄉
五月七日園集
飲載宥園亭,千里攜酒至
新晴
九日對菊聊小酌
歲暮喜雪柬華伯
甲辰人日
甲辰生日有感戲作
午日文岩淡含園集
後九日茂倩丈惠菊,時郭侍御朱太學在坐
寄李襲美
郡守和節張公備兵井陘
送王鐘嵩守常州
送林趙州之韶州二府
唐之胤見訪,雲欲為十日之飲
送唐山人之上谷謁馬中丞,便過郡司理董公
甲辰冬至
乙巳元日
呂宗望及其弟寄漁祥甫載甫攜酒同訪
聞元靖之南工部,元靖於詩素愛子美
乙巳清明日
戲作落花詩二首
同姚百雉賞牡丹
乙巳初度,秦敬伯梁眾甫尚甫姚百雉東園酒
集,時芍藥盛開
聞魏懋忠臥病數月而愈
臨城侯明府見訪,其弟工部君余所舉士
端午日元履元伯諸君及崔孟岩敬叔兄弟園集
送喬聚所開府四川
獲鹿吉獻丹明府見枉
酬蔡盂縣見寄及三兄弟詩集
再酬蔡叔達寄懷
臨城沈明府見枉
柏鄉送歸德沈相公四首
無題
丁未元日試筆
寄題劉恩征太乙樓
贈陳思俞
秋日示秋生嘉霖
重九先一日行申,聞伯亨內兄至郡
登郡城
夜抵少林寺
出少林寺遊覽
詠漢封三柏
送伯亨叔賢歸柏人,兼寄仲昌
秋夜
黃副使園池泛舟
贈王同野
夜送劉少嵐
南陽清明方太常園集
謁劉南潈公祠
贈七十陳叟,叟好丹經及服食之事
唐縣劉明府留酌
九日桐柏道中
博望道中
冬夜飲子玄思俞子陽郡齋
送助甫自徽寧再鎮甘州
冬日行新蔡感懷
寄張左海
奉酬史長靈太常過歸德沈相公寄懷之作
于田入典戎政過我,作詩送之四首
己酉元日試筆
送華伯起南比部,時顧大同起光祿
崔振峰太僕過訪
臨城任明府見訪,是正宇中丞之侄
寄仙明府
過臨城任明府留酌
賞牡丹
賞芍藥
夏日過宗望,同寄漁祥甫載甫及馮繼之泛舟
望雨
章元禮先生以四詩寄懷,如數奉酬
七夕園宴
贈江泰安,時以其大母屬予立傳
賀于田生子
得蕭馥亭將軍書卻寄
喜雨即事
九日園集
送呂宗望督餉蘭州
送元靖起家戶部北上
病起出看牡丹
雷聲
喜雨上晉明府
雨後
夜雷雨,龍起新莊榆樹中
箭樓災
復旱有懷仲文丹陽之約
崔振峰往撫朔方,過我園酌,快雨適至
送崔開府之寧夏,和于田韻
得友人長安書卻寄
白進士受采,臨城人也,其父游蜀,家焉,登第
還,過我,時喬文現撫蜀
王臨城見訪,舊尹任公與余善
辛亥元日試筆,時內察屆期,許少微公至京
賞牡丹
辛亥午日
喜元靖至
寄題元靖定居樓
壬子迎春日陰晦
壬子元日試筆
壬子生日
壬子生日飲牡丹花下
賞牡丹
水軒落成口號
酬邢子願自誇雪水蓮花酒,因約過從
池中開並頭蓮,喜而賦之
賀劉貽哲再舉子
十五夜同汪郭二山人雨香亭玩月
十六夜再集
中秋荷花
答貽哲汝南見寄
燕子稀
沈梅泉過訪
魏見泉中丞草屋成,書來索詩
華伯見過
今年燕子益稀再賦
喜張千里舉子,時令伯可齋丈病稍愈
華伯園集
懷貽哲山甫
飲合歡花下
劉少嵐使君久客汝南,予日望其北上過我,
詩以促之
寄馬玄甫
趙虛白僉憲進建儲表,事峻得請歸養
五日園宴
喬文現京兆見枉
五月十三日雨中,呂渭陽覓竹栽
寄鄒孚如,孚如素不飲酒,為餘三醉
謝王淮陽寄茶
憂旱
聞李道甫中丞歸里
苦熱
六月來常陰不雨
喜雨
見銓部上起廢書未下
立秋日作
初秋華伯攜壺見過
路養虛丈靈石考滿
聞京師霪雨,鐘給事有修省疏
秋日乾明寺同張霖蒼趙淡含酌程獻庭明府
項山人之遼東訪張鐘岳將軍,因寄
登叢台
寄艾純卿先生二首
上大司馬崌崍張公
送楊德輿會試
送巽甫會試
大梁中秋與客玩月
九日酒集
得貽哲詩卻寄
登觀音閣
無題
得懋權書
酬元孚七夕風雨見訪
聞尹春寰使君與元孚登天寧閣
奉賀參藩盛公貝也封三代二十韻
卷六絕句·詞
聽蛙軒
菜花亭
感恩樓
菊花亭
雨香亭
省夜聞鶴
閒居二絕句
夜雨
送士鸞侄游泰和山
嘆世
遊仙二首
題諸清之小像
絕句
三伏吟
相如
得元靖書寄貽哲
堂成漫興九首
東園閒居四首
病起行南園絕句
病起行南園
夏日偶成二首
七月下旬見燕子
寄徐丹竹
四賢詠
魯連詠
侯生詠
如姬詠
文君詠
漢宮詞二首
護花
惜花
偶述二首
賦得秦失鹿
孔光詠
潘覽德以馬梁園書至二首
贈汝實賢弟
邵平詠
陶潛詠
鮑叔賣友
潘相士再至送鵝,戲為口號
戲作二絕句
沙門店李君得人之遺金三百餘兩而還之,余聞
之不勝喜,既與平定張文學同作一記,復
戲為絕句以貽之。余字李君曰善夫雲
程幼輿,李道甫之客也,今來過我,自號顛二,
余戲為絕句
又作此與吳昌期
白省吾將軍父子援遼皆得生還,其子更在遼陽
陷之後,尤出不意。今以書告余,余不勝喜,
戲為此作寄之,言念蒼生遭此厄會,所謂長歌
之哭也
雨中戲柬華伯
久雨二首
雪中柬華伯,時中酒聲啞
何象先寄冬筍銀魚至
寄何象先兵部
東園絕句四首
邊警二首
謝郭輔宥
葵榴
昭君畫
園詠
戲寄張叔廣二首
看花絕句十首
戲柬華伯
東園絕句二首
小艇
又送叔廣絕句
立春
偶成
雨香亭有感
舟中送顧叔時請告還吳,時余將北上
中秋與客泛舟城南湖,待月不至四首
閏八月十五夜又無月
七夕二首
申陽道中憶思俞慎陽之飲
哭亡友林公悅
沁園春水龍吟·詠楊花,和章質夫韻

作品前言

《趙南星詩詞校注》共收錄趙南星的詩詞作品七百三十四首,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在晚明時期可說達到了文學的峰巔,儘管藝術水平稍顯參差不齊,但對於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仍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便於讀者閱讀,我們歷經一年多的考證與研究,按自己的理解給予了較為詳盡的注釋,這就形成了拙作《趙南星詩詞校注》。
趙南星及其晚明政治
趙南星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生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萬曆二年進士,初授河南汝寧府推官,“訟獄執法,惟持其平。囚徒當年終有候聽斷者,悉令回家過節,約期而至,竟無脫逃,人感其德,而畏其威如此。買物不酬官價,民甚稱快。”(趙清衡《先君趙冢宰忠毅公行述》)司理五年,因治行廉平,於萬曆九年擢遷戶部主事,司倉天津。萬曆十一年,調任吏部考功司,因參與劾奏內閣三相公子科場之弊,惹怒上司,不得不稱病回鄉。次年還朝,改任文選司,後調升稽勛司員外郎,與吏部侍郎陳有年共謀起用了多年閒居的忠貞名臣海瑞。十七年參與全國會試,擔任房考,錄取了高攀龍、薛敷教等一大批優秀人才。不久改任文選司,上《敬循職掌剖露良心疏》,直陳“天下四大害”,觸怒權貴被劾,又一次稱病回鄉。
萬曆二十年,吏部尚書陸光祖即將致仕,想到明年大計京官,很為沒有合適的人選主察而憂心不已,特意上疏舉薦趙南星,並提升其為考功司郎中。趙南星不負重託,在癸巳京察中協助尚書孫鑨主察大計,整肅吏治。他不徇私情,首先罷黜了自己的姻親都給事中王三餘孫鑨的外甥文選司員外郎呂胤昌,又不顧內閣請託,秉公澄汰要路私人,懲治了內閣大學士趙志皋之弟等一批貪官污吏,深得朝野內外君子所稱頌,被史家譽為“數十年考功第一”。但因時政腐敗,讒臣當道,首輔王錫爵等遷怒吏部,上疏“切責吏部專權結黨……隨激聖怒,因之罷孫鑨,將趙南星削籍為民。”(文秉《定陵注略·卷三》)
趙南星在鄉隱居二十八年,以著書立說、課子授徒為樂,為後世留下了《夢白先生文集》、《學庸正說》、《史韻補註》、《芳茹園樂府》、《笑贊》等二十多部著作,培育出了李標、呂夢熊、張三謨等十多名進士。趙南星雖身居林泉,仍心懷天下,四處講學,針砭時弊,與無錫顧憲成、吉水鄒元標南北呼應,馳名天下,被譽為“東林三君”。因高邑臨近京師,為南北通衢,朝野人士爭相拜訪,沈鯉李三才李化龍魏允貞崔景榮湯顯祖沈璟等人與其多有交往,其所居芳茹園一直被目為東林黨在北方的精神家園。
天啟皇帝即位之後,決心起用忠諍舊臣,幾下詔書,先後提升趙南星為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右通政、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等職,趙南星幾次辭謝,無意出山。但因好友葉向高鄒元標等人寫信催促,申明大義,不得不以七十三歲高齡再度入朝,先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書。此時的朝政已頹敗之極,趙南星壯志盈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慨然以整治天下為己任。他革除積弊,選用賢能,劾罷貪墨,懲糾懈風,“政府及中貴亦不得乾進,諸人憚其剛嚴,不敢犯”(《明史·趙南星傳》)。此時閹黨魏忠賢勢成,被劾者如崔呈秀輩紛紛投到魏忠賢門下,形成了一股很大的邪惡勢力。但趙南星不媚不屈,剛正不阿,不避鋒芒,直逼元兇,率東林黨人與其進行了殊死的鬥爭,終被矯旨削去官籍,並羅織罪名,惡意傾陷,戍代州。一年後,崇禎帝即位,詔還南星官復原職,因閹黨漏網黨羽山西巡撫牟志夔拖延阻撓,使趙南星未見詔書,冤死戍所,終年七十八歲。
趙南星死後,被吏部公舉為“清忠名臣”,崇禎皇帝多次降旨,贈“太子太保”、“榮祿大夫”,謚“忠毅”,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趙南星出生於晚明時期,一生歷經了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六朝,基本上處於大明帝國的衰敗期。除去曇花一現的“萬曆新政”,這六任皇帝或是在位短暫,難有作為,或是昏庸懈怠,自毀朝綱,使大明王朝迅速走向了滅亡。自萬曆二十年前後,朱翊鈞這位明朝的第十三任皇帝即沉湎於後宮,竟創下近三十年不臨朝視事的曠世奇聞:“典禮當行而不行,章疏當發而不發,人才當用而不用,政務當修而不修,議論當斷而不斷。”(葉向高語,《明神宗實錄》卷五一零)萬曆如此怠於朝政,加速了朝政的委頓,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缺官日增,並長期不補,至萬曆四十年以後,南北部堂官大多空缺,只好一人代署多衙,內閣也僅剩葉向高獨支危局。州縣主官半數缺失,或以佐官代署,或以一人兼署數縣。由於大量官員缺職不補,在職官員亦多心灰意懶,杜門不出,使各級政權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公元1620年,隨著萬曆的去世,多災多難的皇太子朱常洛登上帝位。光宗即位伊始,倒是想補偏救弊,釐正革新,好好收拾一下父親留下的破爛攤子,不過,這位短命的皇帝黃袍加身方才一月,便一命嗚呼了。接替他的,是十六歲的太子朱由校,即天啟皇帝。也是明王朝氣數已盡,這位小皇帝在位七年,心思全不在江山社稷,而對木工營造情有獨鐘,天天在後宮嬉戲玩耍,將國家大事盡付閹人魏忠賢獨掌,偏偏魏忠賢又是個奸邪之人,那大明的命運便可想而知了。
仕於政風如此頹敗的時期,趙南星登上了歷史的政治舞台。作為深受孔孟之道浸潤的封建士大夫,他不願隨波逐流,亦不甘碌碌無為,力圖以自己的努力來拯救日漸頹敗的大明社稷。於是,他舉起一雙擎天巨臂,為澄清吏治不懈奮鬥,雖幾番碰壁、多次遭貶亦在所不辭。癸巳京察,他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力克權貴,舉賢伐惡,為匡扶明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天啟初年,面對大明社稷風雨飄搖,七十三歲的趙南星又悲壯出陣,置身“統百官,均四海”的吏部尚書之位,為拯救大明帝國進行了最後的搏擊。由於吏治腐敗,權貴橫行,趙南星曾三次被迫辭朝,然每到歷史發展的重大關頭,又總是被推舉出山,力挽狂瀾。他不屈的性格注定了多舛的命運,而他悲慘的遭際又是與大明的結局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趙南星詩詞的時代軌跡
趙南星的詩詞作品保存下來共七百三十四首,按類別劃分,其中四言古詩九首,古樂府十二首,五言古風一百三十七首,七言古風六十首,五言律詩一百七十五首,七言律詩二百二十五首,絕句一百一十三首,詞三首。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在晚明詩人中,可說是為數不多的一個。
從現有的作品看,尚未發現趙南星早期的詩詞,也就是說,這些都是萬曆二年他中進士以後的作品。再嚴格一點,是經過兩年的待任期,於萬曆四年初授河南汝寧府推官以後的作品。置身七品推官的位置,趙南星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盡職盡責地做著自己分署的公務,並廣泛交結汝南各界人士,贏得了很好的聲譽。由於其才德出眾,許多府、縣生員均拜他為師,研習文章。趙南星不遺餘力,課子授徒,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據有關資料記載,他的汝南弟子在今後幾年脫穎而出,僅考中進士者即有馬猶龍、劉文卿、楊位等六人之多。在汝寧五年,趙南星詩情洋溢,佳作頻出,共寫下了近百首作品,形成他創作中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些詩有反映其公務活動的《雪夜大梁道中》、《尉氏期郭明府不值》、《信陽道中》等,有記述與汝南眾多名士相交的《贈王師竹太史歸省》、《過陳道易隱居》、《送助甫自徽寧再鎮甘州》、《贈王同野》、《黃復齋夜集,時以赴征北上》等,但更多的,是公務之餘的遊樂與宴飲,這些作品有《溮水大漲,與何王二公泛舟》、《雪中飲黃使君》、《登郡城》、《夜抵少林寺》、《大梁中秋與客玩月》等。汝寧是趙南星繼隆慶元年隨祖父上任武功知縣後的第二次人生之旅,並作為其初登政壇的首次歷練,其心情的欣喜與歡樂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其詩中所噴發的大多是對於祖國俊美山川的長歌短唱:“岩桂敷華榮,籬菊吐芬芳”(《贈王師竹太史歸省》);“繁條結翠幄,虛竅奏鳴琴。雲霞時來往,鳧雁遞浮沉”(《釣魚台》);“吹笛千家楊柳月,放船十里水花香”(《秋懷八首》之四);“朗陵遠送丹楓下,汝海清汲白雁征”(《九日酒集》)。間或,作者也以詩宣洩自己心中的苦悶與憂愁:“逢客高臥湘江畔,病客年來已倦遊”(《黃副使園池泛舟》);“江山蕭颯皆愁思,歷亂無勞寫素琴”(《秋夜》);“修名苦不立,死亦何足傷”(《雜詩三首》之一)。畢竟,此時的趙南星年方三十左右,僅僅是一名七品官,尚不足以當歷史冠以他政治家的稱號,除了傳統文化賦予他忠君愛民的樸素理念,他的思想還不夠成熟,還缺乏政壇必要的嚴格砥礪。加之長久的離家孤居,任內的繁亂挫折,疾病的困頓,功名的渺茫,頹生出些許憂愁也在所難免。
萬曆九年,趙南星升為京官,至癸巳京察被罷,在萬曆一朝的京官生涯,他只有十二年。除去萬曆十四、十五兩年因母喪丁憂,和因上“四害疏”被劾稱病回鄉的兩年,趙南星實際在朝僅有短短的八年時間。然而就是這八年的官場生涯,使他的人生真正地成熟了起來。置身大明中央權力機關,他領略了官場的嚴酷。一場場朝政風波,一次次權力角逐,使他對政治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也奠定了他做為一個政治家的思想基礎。趙南星目睹了官場的醜陋與險惡,感受了天災與人禍帶給人民的無邊痛苦,透過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專橫跋扈,獨權天下,以及繼任權貴的奸邪與卑庸,使他窺視了“萬曆新政”掩飾下的矛盾與弊端。他曾經大聲疾呼,也曾經奮力抗爭,然一個小小的六品主事或五品郎官卻難以阻止日漸頹落的朝政,反而被劾問和削籍。在這段時間,或許是思想的不適和精神的苦悶,他的作品不是太多,能夠辨識明晰的,也不過二三十首,其分量卻遠遠超過了以前的歌舞昇平及輕吟曼唱,如七言古風《長蛇歌,飲鄒南皋作》、四言古詩《日居篇》、七言律詩《乙酉元日京邸》等,特別是五言排律《壬午六月紀事》,將三十一韻一氣呵成,起伏跌盪,洋洋灑灑,可以說涵蓋了張居正一生的經歷,以辛辣的詩句揭示了這位權傾天下的新故內閣首輔人生晚年致命的缺陷。這是一篇詩的檄文,批剝了其攀升權力頂峰之後把持朝政,內外勾連,蔽塞言路,恣肆橫行的不法之舉;這是一座噴吐的火山,宣洩了朝野之間數十年鬱結於胸中的不平之氣。以這首詩為標誌,昭示了一個思想凝重、情感深厚的政治家詩人的誕生,也形成了趙南星詩歌創作的第二個階段。
無可諱言,這一時期趙南星詩中存在於過多的激憤與偏執,這是青春和性格帶給他難以磨滅的烙印。那么,在他長達近三十年的隱居生涯中,歷經了長久的思想沉澱,他顯得日臻成熟。也許是閱歷充盈,山川風物都在他胸中衍化為一弘碧澄的泉水,縱使狂風勁吹也只能泛起一圈圈漣漪;也許是飽經磨難,人情世象均在他眼中迭印成一張張平淡的畫片,無論春夏秋冬,依次彈奏出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如一個得道高僧,趙南星隱居芳茹園中,雖足不出戶,天下萬物卻囊括胸中。高邑近在京畿,緊傍南北通衢大道,得地利之優勢,朝野人士及社會名流頻頻相訪,在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大量的詩篇,形成他一生最盛的創作高峰,他的七百多首作品,有一多半即產生於這一階段。
萬曆末年,因神宗怠於朝政的加劇,大明江山進一步衰敗,趙南星憂心忡忡,在接踵而至的迎訪宴飲中,寫下了為數不少的憂國之詩,如《仲文以江西參藩入賀聖壽,既而上章言事,貶官蒼梧,過我山中,賦此贈別》、《送許聿懋》、《李本寧棄官南歸,過予為別》等,抒發了對於時局危難、民生敝困的深深憂慮,如“天下漸危誰可賴?愁時西望一長吟”(《得蕭馥亭將軍書卻寄》);“閭閻困敝自可見,宮殿燒殘哪不愁”(《送元靖起家戶部北上》);“丘壑情堪適,乾坤事可哀”(《乙卯夏日史際明姜抱宏丈來,坐思黨亭》)。此類作品在他的詩詞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充分顯示了趙南星傾心社稷,關注民生的無限胸懷,印證了他作為東林首領“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風範。除了嘆息與無奈,趙南星以一顆永不泯滅的赤誠之心,決不放棄拯世救民的追求。雖則已經退居林泉,卻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把他們源源不斷地推向中國的政壇,讓這些新生力量融入匡扶明室的後續梯隊,如《送魏乾仲進士宰陽武》、《送王鐘嵩守常州》、《送李芳園試宰鎮原》、《送趙淡含進士宰通許》等,薪火相傳,接力助推,把振興的希望寄於後人。囿於一方小小的芳茹園,趙南星長吟短唱,以自己的作品映照出一位歷史巨人的光輝形象。
趙南星詩詞的歷史價值
趙南星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盈著憂國愛民,心懷天下的崇高精神。由於連續不斷地變幻著朝野的雙重身份,使他的觀察視角更加具有特殊性與穿透力,他以詩的形式忠實記錄了萬曆一朝由盛到衰的時代變遷,無疑使他的詩具有了詩史的價值。
朱元璋投身紅巾軍起義,經十多年的殺伐征戰,終於建立了大明王朝。歷二百餘年的風雨飄搖,歷史的小舟行駛到萬曆年間,他的不肖子孫卻親手敲響了大明的喪鐘,好端端的江山社稷因神宗皇帝荒怠朝政而變得內憂外患,千瘡百孔,民不聊生,舉步維艱。趙南星作為時代的親歷者,朝政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著真實的記述,如反映張居正奪情的《艾先生以言適戍》、《長蛇歌,飲鄒南皋作》、《寄艾純卿先生二首》,反映癸巳京察的《懷於景素先生》、《懷史長靈》、《太宰孫公屢疏求歸不得,叩闕而行,追送之柏鄉,賦此奉贈》,反映爭國本的《趙虛白僉憲進建儲表,事竣得請歸養》,反映礦稅徵收、橫行中原的《章元禮先生以四詩寄,如數奉酬》,反映妖書事件的《柏鄉送歸德沈相公四首》等。尤其是萬曆二十八年影響深遠的征討播州楊應龍反叛事件,趙南星在詩中反映更多。因平播主帥為趙南星同年進士、一生好友李化龍,監軍為其好友崔景榮,時任四川巡撫為其同年、同鄉喬璧星,且將軍幕府中有他薦舉的一些好友、弟子充任幕僚。可以說,整個平播的核心人物多與趙南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其率師出征及凱旋歸來都曾在芳茹園稍作逗留,趙南星為此共寫下了《送叔廣之楚藩幕》、《送喬聚所開府四川》、《于田入典戎政過我,作詩送之四首》、《姚百雉過餘一年,所將南歸而不果,頃定婚於欒城,喬中丞聘之,隨入蜀中》等許多作品,於詩中傾入了深深的關切:“三巴騷動羽書馳,六月徂征鼓角悲。殺氣頓消楊母閣,封疆直辟竹王祠”;“龍虎禁林隨指顧,鷺鵷朝列仰儀刑”。可以說,他的詩從多個層面真實地記述了這一恢宏的事件,將歷史定格在了詩行之間。
萬曆中期以後,由於朝政腐敗,邊備鬆弛,河套地區部落飛騎頻頻犯邊,劫財掠地。加之內庫虛空,戍邊守卒軍餉嚴重拖欠,不斷發生軍伍嘩亂,西北邊塞戰雲密布。而遼東一帶隨建州的強盛,努爾哈赤逐漸統一了女真部落,並於萬曆四十四年正式建國“大金”,全面對明朝發起征戰,搞得朝廷焦頭爛額。在國家面臨危亡之際,趙南星的眾多親故都曾親歷西北與遼東的戰事,在芳茹園,他頻頻為他們出征送行。為此,他寫下了三十多首邊事詩,如《送呂宗望督餉蘭州》、《送助甫自徽寧再鎮甘州》、《寄題劉恩征太乙樓》、《送舍弟文沖之遼東》、《項山人之遼東訪張鐘岳將軍,因寄》等,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況。由於特殊的境遇,他對邊事時刻縈繞於心,將對祖國的安危與親故的憂念凝為一體,傾注了極大的關心:“秋來感物更憂時,長夜漫漫攪夢思”(《秋夜聞砧二首》之一);“旌旗獵獵指燕然,雪恥行看奏凱還”(《聞五將軍入遼》);“天下漸危誰可賴?愁時西望一長吟”(《得蕭馥亭將軍書卻寄》)。透過這些或焦灼憂慮或高亢悲壯的詩句,便可感知一位熱血老人的牽念情懷。
除了軍國大事,由於隱於山林,融入民間,趙南星詩詞中對於地方發生的一些典型事例則多有反映,如《嗟嗟行,癸卯九月作柏鄉事》,記述了萬曆三十一年柏鄉縣發生的一件驚天大案,縣衙官吏在捕捉因無力交納稅賦的貧困鄉民時,喪失天良,欲淫其女,被鄉民憤而反抗,鍘斷頭頸;《臨城二廣文歌》辛辣地諷刺了儒學教官盤剝生員,設法斂財的不法之舉;《復嗟嗟行》描寫了鄰邑無賴子寵幸青樓,將嬌妻推入酒缸溺死的殘暴事件;《郭侍御席上戲作樊姬行》追憶了一貧家少女被人誘騙,始亂終棄而墜入青樓的悲慘遭際;《城西行》描摹了荒旱年間一家三口外出逃生縊死他鄉的流民悲圖;而《苦雪行》、《淫霖歌》、《旱霾》、《苦雨十韻》等篇則描述了各類災異帶給黎民百姓的凋殘與困頓。這些詩以凸顯的客觀現實,折射了萬曆中後期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具有很強的史詩性質,與唐代詩人杜甫反映“安史之亂”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故明末復社才子吳應箕稱趙南星“詩與杜工部殆欲近之”(《熹朝忠節死臣列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忠毅趙公傳》),當為公允之說。
詩是抒情的藝術,它畢竟不是歷史學家手中的如椽之筆,可以詳盡地記錄下歷史進程中所發生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但它能以獨特的視角去窺視歷史和審視歷史,並藉以抒發詩人的情感。詩是歷史的見證,是時代的遺蹟,是留給後人尋覓往事不可或缺的路標。同時,它所折透的信息符號,又是對於史書的彌補與修正。歷史是後人對於往事的記錄和綜述,由於年代的久遠、史料的偏頗或史家的疏漏,難免會造成個別細微的失誤。而時人所留下的一些文字,哪怕是一首長於抒情的詩歌,卻能於無意間賴以考訂出史書的謬誤,彌補歷史的缺憾,趙南星的詩詞同樣具有這樣的功能。下面僅舉兩例:
一、關於郭實的表字。萬曆二十年,倭寇大舉出征朝鮮,受朝鮮之請,明朝決定東征援朝。初戰失利之後,神宗任命兵部侍郎宋應昌為備倭經略,整軍備戰。宋應昌受命後駐守山海關,開出龐大的車、炮等軍需用品計畫,要兵部撥款備造。時任河南道御史的郭實上疏參劾宋應昌怯敵,無所作為,難堪經略大任。宋應昌本不願率軍出朝,順水推舟請求辭職,郭實因之被皇帝責以“懷私妄奏,阻撓國事”,謫為廣東懷仁典吏,後又被削籍,在鄉閒居十五年之久。《明史·郭實傳》曰:“郭實,字伯華,高邑人,萬曆十一年進士。”而在趙南星的詩中,郭實的表字不是伯華,而是“華伯”,可證《明史》記載之誤。趙南星萬曆二十一年主持京察被罷官回鄉,幾乎與郭實罷官同時,二人同居縣城,近在咫尺,又為姻親(趙南星之女適郭實之子),共同的遭際和特殊的關係使二人過從甚密,常在一起飲宴遊樂,其詩中僅詩題涉及郭實的即有三十多首。其中除標註“郭侍御”(郭實故官職)、“文岩”(郭實之號)之外,其餘二十首均明確以其表字“華伯”相稱,如《華伯見過》、《雨中戲柬華伯》、《華伯邀酌乾明寺亭子》等。與一百多年後編纂《明史》的張廷玉等人相比,其記述的失誤一定不會屬於時人趙南星,況且“華伯”之稱還可在早於《明史》的清康熙《高邑縣誌》等史志資料中得以佐證。
二、關於史孟麟的官職。史孟麟,字際明,又字長靈,號玉池,宜興人,萬曆十一年進士,二十一年任吏科都給事中。時趙南星掌癸巳京察,因讒言去位,孟麟等人疏救不得,亦憤而辭朝。《明史·史孟麟傳》云:“南星以讒言斥,孟麟亦引疾歸。召拜太僕少卿,復以疾去。……家居十五年,召起故官,督四夷館。”其實,《明史》於此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史孟麟被召拜和後復官的不是太僕少卿,而是太常少卿。趙南星於萬曆二十一年大計京官,得吏科都給事中史孟麟幫助不少,這些《明史·史孟麟傳》亦有記載:“尚書孫鑨、考功郎中趙南星掌癸巳京察,孟麟實佐之。”趙南星自退居林泉之後,與史孟麟心心相印,互為知己,書信來往不斷。雖則他足不出戶,但史孟麟曾數過高邑,來芳茹園相晤,僅他以詩記述的即有《乙卯夏史際明姜抱宏丈來,坐思黨亭》、《史太常過寧晉,周王侍御家》、《奉酬史長靈太常過歸德沈相公寄懷之作》、《秋胡行二首》等多首,其中兩處標註其官職為“太常”,此與趙南星收入其《味檗齋文集·卷五》中的《史太常三疏序》一文相互印證,其當時所作,史孟麟的官職身份當不會有誤。按歷史考證,史孟麟幾次路過高邑,時間當在萬曆四十三和四十四年,均為奉命公出,其四十四年曾繞道鄰邑寧晉,探視了已故同年王之棟的寡妻孤子。此時恰逢高邑籍官員兵科給事中趙興邦因事在家,出於禮儀,史孟麟也曾登門拜訪,席間說起閒居的趙南星,趙興邦假意與史孟麟共謀推其出山,可一到京城,趙興邦卻與其姻親劉文炳共參史孟麟鑽求節鉞,呼朋引類。受小人諂害並累及友人,趙南星氣憤難當,大病一場,兩年方愈。此事在趙南星長子趙清衡所作《先君趙冢宰忠毅公行述》中有詳盡的記載。依《明史·官職志》,太僕寺掌皇帝輿馬及馬政,當少連續公出的機會,而太常寺為掌管祭祀禮樂的衙門,每年都會派員赴留都南京祭祀太、高二祖及后妃的陵墓,此也足可證明《明史》所載史孟麟官職之誤。
趙南星詩詞的藝術特色
在晚明的歷史中,趙南星是一個十分奇特的人物,他一心為政卻仕途坎坷,無心為文但文名甚高,特殊的境遇造就了他政治家和文學家的雙重身份,因而他的詩也便具有了異於同時代其他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直面現實,有感而發。詩歌是現實的反映,它視整個社會為創作的源泉。趙南星一生坎坷,他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因而,他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來反映自己的人生經歷,創作了一大批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如《早春寄沈伯英》、《懷於景素先生》、《李本寧棄官南歸,過予為別》、《夏日飲華伯敘懷》、《蒼天歌》、《苦雪行》等。這些詩或感嘆朝政頹敗、權臣當道、君子賢達難居其位,或反映天怒人怨,災異頻發,蒼生黎庶無以活命,作者直面現實,有感而發,深刻揭示了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迸發出“撫膺長嘆息,何以活蒸黎”的沖天吶喊。面對千瘡百孔的社會現實,作者無暇顧及自身所受的累累傷痕,冷峻地審視社會,真實地記錄下歷史進程中的所有事件。在他的詩中,不僅充盈著朝政腐敗、權力傾軋所形成的內憂外患和國運凋衰,以及這種無序現狀逼使眾多正直官員的被貶去位,而且透過這種憂憤疾俗,引發了更深層面的思索與拷問:“聖主深居卿相閒”,“天下漸危誰可賴”?類似的句子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趙南星的詩是一面鏡子,它真實地反映了晚明時期愈步愈衰的客觀現實,凝結成一首首時代悲歌,如果我們細細品評,不難從中尋覓到大明王朝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
大處著眼,渾然天成。趙南星作為著名的“東林三君”,以深遠的影響光耀青史,並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但他首先是一位憂時憫國、匡扶天下的政治家,其次才是著述頗豐、傳唱千古的文學家。文學家視文學為畢生的事業,而文學只不過是政治家戰鬥的武器和表述思想的載體,這就是政治家和文學家本質的區別。縱觀趙南星的詩詞,大多即為大處著眼,“當關之呼”,而不見過分的雕琢與塗抹。他倡導“詩必從悟人”,反對“過於塗飾”,“以巧蓋其醜”(《李于田詩集序》),這一詩觀在他的序文中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如“故詩之道,至大矣,至妙矣,非夫洞徹無疑之識,其孰能識之?非夫員神不滯之才,其孰能為之?而世之人往往托於雕蟲之說,以掩其陋。夫善雕蟲者,未有過於天地者也,而不以貶天地之大。要之出於自然,歸於大雅,乃足觀也。”(《李于田詩集序》)趙南星以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去審視社會,關注民生,因此所作之詩亦多從興衰苦樂的大處著眼,去抒發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往往給人以大氣磅礴,匠心獨運之感,其詩一氣呵成,如江河奔涌,雖不事雕琢但渾然天成,自然流暢。如《送同年子郎生見李于田司馬》、《金思玄主薄見訪》、《古意有贈》、《寄贈仲一詩》等,均將個人命運與社稷安危興衰繫於一體,表現了一種天地間至大至妙的思想境界。就連眾多的贈答與送別之作,也凸透出一股剛毅持重,有別於流俗的浩然之氣。甚至在寫給子孫的詩中,也絕少兒女情長,悱惻纏綿之意:“鴻鵠養六翮,奮飛覽九州安能共鸒斯,競為蒿下游?丈夫懷遠志,聖賢以為儔。文藻絢山川,中情信姱修。所希在天表,於世亦何尤?”(《示清衡》)“人當為豪傑,碌碌安足論?”(《示清恆》)其勢如長風驟起,林披川動;其語如奔流直瀉,歡快流暢;其意如胸臆頓開,清新自然。
諧於性情,臻以妙境。詩是性情的凝聚,“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鐘嶸《詩品·總論》)好的詩總是思想與情感的完美結合,二者相諧成趣,缺一不可。《古詩為橫山婦作》是趙南星就任汝寧的重要之作,此詩敘述了一對患難夫妻的忠貞之愛。儘管凶荒之年眾多鄉民被逼為盜,其夫仍恪守本分,卻被官府無辜捕殺,橫山婦憤而殉情。雖詩題下標註此為“嘉靖中事”,但仍能引發出作者無限的憤慨:“所遇即為盜,何必真假為?真盜如流星,疾步不可追。田夫餓無力,擒之如擒雞。並彼橫山夫,一一反接之。”此詩洋洋灑灑,在一百零八言的長篇敘述中,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表現出情感的迸濺,這就是對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的深深同情和對製造這一冤案的兇殘官吏的血淚控訴:“冤氣凝不散,夜雨雙悲鳴。……天地終枯槁,此恨不可平!”在詩完結之後,詩人意猶未盡,氣憤難消,又寫下一大段跋文,對於濫殺無辜的劊子手發出了氣吞山河的聲討:“彼己長吏,虎噬善良,又禁貞婦之名不彰,痛哉!……故知古人之制,失刑則刑,失死則死,不可易也!”詩與跋相輔相成,猶如性與情相得益彰,使這一主題升華到至佳的妙境。類似的性情相諧還突出反映在他的邊事詩中:“寒節砧聲天地滿,邊亭戍客古今悲”(《秋聲聞砧二首》之一);“沙飛古戍炊煙斷,霜滿胡天畫角哀”(《送呂宗望督餉蘭州》);“疆場舊鬼兼新鬼,道路南兵與北兵。酪酒琵琶應盡興,雪霜刁斗豈聊生”(《聞徵兵郡中入遼,今冬寒甚,愴然有作》)。這些詩將思想與情感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對國家的安危與守邊將士的悲憫有機地融為一體,感人至深。趙南星沒有將思想的鋒芒停留在悲歌苦情的表面描寫,而是從更深的層面去探求與思索,終於發出“縱起當年謝安石,養成禍亂亦難圖”(《遼事》)的悲天長嘆,使詩的構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妙境。
師古鎔今,出神入化。趙南星具有深厚的學養,他治學嚴謹,詩從先哲,自《詩經》、《楚辭》、漢代《樂府》,而唐詩宋詞,無不諳熟於心,運用自如,因而他作詩必徇古道,以成大雅。“詩者,聖人之雅言也。握管命意,必覽先民而作,則赴理義以為歸,合於作者,乃成德音。”(《范長公詩集序》)其四言古詩《定志詩》,起句“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從《詩經·小雅·鶴鳴》化出,融匯了皋陶、許由、子州、唐高、鮑叔管仲、孔子等眾多先哲不同的境遇,來詮解作者“孤居味道,永保利貞”的立言之說,師古而鎔今,出神而入化,借古達意,盡顯功力。鄗南千秋台乃光武帝劉秀中興漢業登基之處,趙南星曾數次登臨憑弔,悠悠情思,湧入筆端:“勸進先知業會傾,春花秋蒂旋枯榮。異代蕭條生感慨,轉見前賢禾黍情。”(《千秋台歌》)猶如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指點江山,折透出思想家的智言睿語。趙南星的詩詞長於用典,隨手拈來,自然嵌入。“詩用典故如不用者,使觀者雖不記出處,亦覺痛快方妙。”(《閒居擇言》)如“阮氏竹林尋匹侶,陶家松徑有輝光”(《再作此奉眾甫慎可》),既讚譽了眾甫慎可叔侄才華如大小二阮,又暗喻了自己如陶潛一樣的隱居生涯,遣詞貼切,不著痕跡。“袖中新著三都賦,筆底輕揮五嶽圖”(《羅生行》),以古之文圖名作自然襯託了羅伯符的出眾才華,典型凝練,以少勝多。作者長於借代,隨手拈來,天衣無縫。如“冰泮雙鯉,深衷托細素”(《早春寄沈伯英》,以“冰泮”隱喻早春,以“雙鯉”和“細素”借指書信,自然而富含詩意。“縱有百毛遂,朱門萬里隔”(《平原君詠》),以“毛遂自薦”反而用之,深刻闡述了招賢興邦的社會環境,即千里馬和伯樂的辯證關係。一典千鈞,出神入化,一語入詩,力透紙背,綻放出絢麗的思想之花。
趙南星是被中國詩歌史遺漏的大家
縱觀趙南星的詩詞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他都當之無愧屬於晚明一位傑出的詩人,然而,詩星璀璨的中國詩歌史上沒有趙南星的一席之地。他僅僅憑藉《芳茹園樂府》、《笑贊》等幾部專著,泛泛贏得了一個“文學家”的空頭名號,他所擁有的七百多首詩詞作品卻從不見彰顯。明末至今的三百八十年間,幾乎沒人知道曾經彪炳青史的“東林三君”之一的趙南星還有詩作傳世。
這對於一個歷經磨難、數遭創傷的歷史人物不能不說是又一種形式的悲哀和不幸!
但這不是文學史家的過錯與責任,這一疏漏的造成自有其歷史原因。
趙南星的詩詞形成於近五十年的漫漫歲月之中,作品在其生前一直未能刊刻成書。天啟五年,隨東林黨與閹黨鬥爭的告敗,趙南星作為罪臣魁首,被抄家充戍,他的所有著作及作品,亦處於禁毀之列,賴親友弟子以生命相護,才得以大部未佚。崇禎十一年,南京兵部尚書、吳橋范景文因言事被罷,在鄉閒居期間,因景慕趙南星的氣節文章,即著手編纂《趙忠毅公詩文集》,並傾資雕版付梓,成二十四卷,計文集十八卷,詩集六卷。本書卷首雖刊列“選閱姓氏”多達八十二人,但實際編纂卻由范景文李標王心一等幾人擔綱,其餘人眾不過是被拉入其中裝潢門面而已。此書當時印製不超過百部,均分送趙南星生前親故門生。這是趙南星詩詞有史以來的唯一一次刊印,范景文功莫大焉。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隨著崇禎皇帝自縊殉國而分崩離析。入清以後,歷史的更替使趙南星的詩詞面臨了又一次的劫難:因其作品中的邊事詩多對努爾哈赤及清軍稱以“驕虜”、“黠虜”、“小丑”、“胡兒”等辱蔑性詞語,《趙忠毅公詩文集》在清代一直被列為重點禁毀書目,傳閱及收藏均有可能帶來殺身之禍。這就形成了清初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文人仕宦多欽佩趙南星的氣節文章,卻對他富有精神內涵的詩詞作品諱莫如深。在盛行“文字獄”的大清帝國,心有餘悸的明代遺老們表現得尤為謹慎。
而對於詩歌傳承起決定性作用的分朝代選本,趙南星詩詞無疑已成為一枚炸雷,故清初成書的《明詩綜》、《明詩別裁集》、《列朝詩集》等權威選本中,編纂者朱彝尊沈德潛等人對於趙南星的作品不是退避三舍忍痛割愛,就是聊選幾首,不使張目。由於明詩傳承的失位,趙南星在中國詩歌史上也便基本上了無蹤跡,使華夏泱泱詩國遺漏了一位本應顯赫的詩歌大家。然而,有良知的史學家們並未忘卻趙南星對詩的貢獻,張廷玉等人在受命纂修《明史》之際,不忍將其瑰寶般的詩詞埋沒,採用了偷梁換柱之法,隱去詩的概念,將《趙忠毅公詩文集》以“趙南星文集二十四卷”的名義編入《明史·藝文志》中。好心的張廷玉們如此之舉,卻為後世的文史學家造成了障目之亂。由於難見真本,其後的各類文獻均以訛傳訛,記載混亂。如《畿輔通志》記為“趙忠毅文集二十四卷”,民國版《辭海》“趙南星”條記為“趙忠毅集”。1980年新版《辭海》歷史、文學分冊均載有“趙南星”條,而《辭海·文學分冊》另有“味檗齋文集”條,注曰:“別集名。趙南星(謚忠毅)作。十五卷。收奏疏、序、記等文。有清光緒間王灝輯《畿輔叢書》本。又有《趙忠毅公文集》十八卷。有清姚瑩輯《乾坤正氣集》本。另有《趙忠毅公詩文集》三十卷。凡詩六卷,文集二十四卷。有明崇禎間刻本。”其實,《畿輔通志》所載《趙忠毅公文集》即為《趙忠毅公詩文集》,民國版《辭海》所載“趙忠毅集”亦為此書。而新版《辭海·文學分冊》所載十八卷本《趙忠毅公文集》即為《趙忠毅公詩文集》的文集部分,為姚瑩抽去六卷詩集所刊的版本;而三十卷本《趙忠毅公詩文集》實為二十四卷本之誤,即明崇禎十一年吳橋范景文刻本。由於編者未見其書,受《明史》等書誤導,將總二十四卷的《趙忠毅公詩文集》誤為文集二十四卷,詩集六卷。事實的真相是,趙南星所有的二十多部原版著作,除范景文崇禎刻本外,其餘全為明萬曆末年和民國初年趙家刻本,唯一載錄其詩的只有二十四卷本《趙忠毅公詩文集》一部。
近四百年的塵封,使趙南星詩詞被堙沒,無緣與讀者見面,並且蒙蔽了文學史家的法眼,因之使趙南星詩名不彰。今天,我們撥冗覓故,終於探清了其中的緣由,就應該還歷史一個公正,還趙南星一個公正,給予他詩詞大家應有的地位。
這即是我們研究校注並推出這部作品真正的用心所在。

作者簡介

單紀蘭,男,1954年出生,大專文化,河北省高邑縣原文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陳金鎖,男,1955年出生,大學文化,祖籍河北省臨城縣,現任高邑縣政協主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學會理事,石家莊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多年從事詩詞創作,有200多首作品入選各種選本,結集出版專著《姊槐詩草》,編著出版《高義詩選》、《劉秀傳說》、《房子郡研究》、《高邑縣政協志》
作者之一陳金鎖作者之一陳金鎖

作品評價

此書的出版,是中國古典詩詞整理、校注、出版的一大成果。它為中華詩詞園地增加了一簇絢麗的鮮花。對於我們更好地研究明代詩詞曲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高邑縣詩詞界的朋友們對發掘趙南星的精神財富十分重視,縣政協、文聯、詩詞學會拿出了很大精力進行收集整理,對趙南星的遺蹟也進行了很好的保護和修葺。取得了優異的成果(見本書發表的照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