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赤峰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該政府部門在大會上所作出的政府工作的年度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峰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年度:2010年
  • 主要任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 地點:赤峰市
工作回顧,主要任務,

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形勢,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績。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77億元,增長14%;地方財政總收入82.3億元,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5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億元,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685元,均增長10.5%。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政策,下大力促使停產半停產企業啟動和恢復生產,安排企業發展基金8000餘萬元,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緩繳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費3.6億元,因金融危機停產的168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恢復生產。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374個,完成投資438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投資35億元,實施大型商貿項目37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銷售額占自治區的四分之一,為農牧民兌付補貼1895萬元。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優質高產高效農作物比重和家畜良改率分別達到70%和97%,農區畜牧業比重提高到74%,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總面積達到56萬畝;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災之年糧食產量達到59.2億斤,牧業年度家畜存欄1769萬頭只,畜群畜種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大力培育新興產業,總投資257億元的大唐克旗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開工建設,國電元寶山煤制尿素、中電投右旗煤制甲醇進展順利,煤化工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紅山物流園區擴大到5100畝,完成交易額55億元,帶動就業1萬人。
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10.5億元,推進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完成營造林244萬畝,綠化公路397公里;落實封育禁牧等保護措施,加強水、大氣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投資40.5億元,繼續加快新城區建設,完成306國道立交橋等道路和主要街路景觀綠化工程。老城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基礎建設和亮化、綠化、美化又上新水平。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1.5%,提高3.2個百分點。公路建設投資23.7億元,鋪築油路1570公里,全市116個蘇木鄉鎮實現了鄉鄉通油路。
深化改革開放
政府機構改革紮實推進,調整規範撤併工作部門和辦事議事機構13個。事業單位改革邁出新步伐,赤峰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合併,赤峰報業集團成立,新組建了赤峰農牧科學研究院。企業改革繼續推進,金峰銅業、紅嶺鉛鋅礦等企業戰略重組取得重要進展。農村牧區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全面推開,財政資金補貼“一卡通”發放工作進展順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已有45%的蘇木鄉鎮完成產權明晰和林權證發放工作。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全年引進資金367億元,增長31.7%。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元寶山區進入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行列;內蒙古第七屆農博會暨赤峰市第九屆農交會完成現場交易額6970萬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翁旗被自治區評為“兩基”鞏固提高先進旗;全市高考本科上線率55.6%,高出全區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實現突破,職普比例達到4∶6;啟動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和新建校舍51萬平方米。28個蘇木鄉鎮綜合文化站、7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190個草原書屋投入使用。投資7000多萬元,完成體育中心一期工程,實施農牧民健身工程131處。投資2.2億元,新建改造醫療衛生機構212所。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
投入資金34.6億元,市政府承諾的十件惠民實事全部完成。城鎮累計新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提高到95.4%。敖漢旗進入國家首批新農保試點地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5萬,徹底解決了3.5萬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參保問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提高125元。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0元和15元。發放助學貸款、助學金1.2億元,惠及6.3萬名學生。新建廉租住房13.4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2.9萬平方米,低收入民眾住房困難得到一定程度緩解。落實扶貧資金2.3億元,扶持6.3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以“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載體,推進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鄉村建設,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穩步提升。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政府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推進“五五”普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鞏固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加大重點領域和專項資金審計監察力度,加強廉政風險防範管理,對小金庫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實行領導幹部輪流接訪制度,及時有效處置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

主要任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左右,突破100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8%左右,力爭達到1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十二次全委會議精神,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動搖,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做大經濟總量為首要任務,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持續發展;以改善發展條件、促進城鄉統籌為重要手段,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協調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標,發展社會事業,維護團結穩定,努力增收富民,推進和諧發展,全面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自治區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
(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抓好有色金屬、能源、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培育化工、非金屬、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提升建材、紡織、製藥等傳統產業,構建競爭能力強、發展後勁足、富有特色的工業體系。全年實施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97項,完成投資280億元。抓好國維礦業3萬噸銅鉬選場等一批有色金屬採選、冶煉和深加工項目,繼續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做好中電投大板電廠2×60萬千瓦機組投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早日併網發電,開工建設中電投松山區2×30萬千瓦熱電機組,大力發展能源產業。引進知名龍頭企業,發展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和肉牛、肉羊、生豬等畜產品加工,支持現有企業擴大規模、提升實力,壯大食品工業。加快大唐煤制天然氣等煤化工項目建設,儘快把化工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努力解決好風電上網的瓶頸制約問題,全年新增風電裝機60萬千瓦,加快陽光科技1000噸光伏材料建設。推動赤峰毛業等紡織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提高市場占有率。
全力抓好園區建設。推進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水、電、路建設,改變園區基礎設施薄弱狀況,推動工業企業和特色產業入園發展。擴大土地儲備,為項目建設和企業入駐留足空間。規劃園區產業布局,明確功能定位,為園區規範有序發展奠定基礎。編制赤峰經濟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統籌抓好紅山、松山和元寶山三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做大開發區經濟總量。
加快發展中小企業。落實國家、自治區各項政策措施,在準入、融資、土地、稅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完善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評級和授信制度,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力爭為中小企業融資2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籌建地方性金融機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手續,鼓勵支持創辦中小企業。
加大礦產資源勘探整合開發力度。加大探礦投入,加快勘探步伐,儘快摸清全市礦產資源狀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資源向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和在我市實施深加工的大企業、大集團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依法落實環境保護、治理、恢復的責任,決不允許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代價留給社會、留給子孫後代。
(二)發展現代農牧業,促進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
最佳化農牧業結構。實施百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擴大優質高產高效作物種植比重,提高單產水平,糧食產量正常年景達到70億斤以上。推進百萬畝設施農業建設,抓好規劃調地、資金扶持、技術服務、市場開拓等關鍵環節,推廣公司化經營、反租倒包等新形式,確保年內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繼續保持自治區領先水平。實施百萬畝節水灌溉工程,科學規劃,集中資金力量,推進規模建設,年內新增噴灌、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以上。推進百萬頭肉牛育肥工程,制定肉牛育肥規劃,抓好專業村和養殖小區建設,推廣西門塔爾等優質品種,全市育肥牛出欄60萬頭,三年內達到100萬頭。
推進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農牧戶參股、公司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方式,密切企業與農牧戶合作關係,加快建設肉牛、肉羊、生豬以及蔬菜、玉米、雜糧、藥材等專業村和標準化生產基地,解決龍頭企業原材料不足問題。
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科技對農牧業生產貢獻率。完善農畜產品市場體系,支持農畜產品主要產地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建設,引導流通企業建立直接採購基地。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抓好動物疫病防控、植物保護和質量檢測,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
增加農牧民收入。改善生產條件,最佳化種養業結構,提升農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發揮農牧業生產對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作用。抓好生態觀光農牧業,發展特色農家樂、牧家樂、林家樂和多種經營活動,增加經營性收入。引導鼓勵農牧民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提高工資性收入比重。落實好各項惠農、惠牧補貼政策,增加農牧民政策性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勞務輸出穩定在100萬人次。實施項目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工程,促進6.3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滿足人民民眾消費需求
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統籌規劃大型商場、高檔賓館和娛樂服務設施建設,加快中心城市商圈及旗縣大型商貿項目推進步伐。發展配送中心等新興業態,推行連鎖、代理等經營方式,提高商貿服務業的檔次和水平。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農家店覆蓋所有行政村,農資配送率達到95%以上。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鼓勵農牧民購置農機具、農用車、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拓展農村牧區消費市場。
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高起點編制旅遊景區、景點發展規劃,統籌抓好餐飲、住宿、購物、娛樂設施建設,科學謀劃旅遊精品線路。加快阿斯哈圖、美林谷、黑里河等重點景區景點建設,搞好克旗、寧城、敖漢熱水整體開發。研發一批民族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旅遊產品,抓好市場行銷,促進旅遊消費。加強旅遊培訓,提升服務水平。全年接待遊客達到5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億元。
加快發展金融業。落實銀政合作協定,推動金融企業擴大信貸規模,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服務,引導支持金融機構貸款向“三農三牧”和中小企業傾斜。建立健全銀政、銀企合作對接平台,及時向金融系統發布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生產建設項目、重要社會事業項目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的信息,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爭增長20%以上。籌建農村合作銀行,支持各金融企業在旗縣區設立分支機構。新增小額貸款公司12家,總數達到32家。做大做強擔保機構實力和規模,推進擔保品種、抵押方式創新。加強“誠信赤峰”建設,做好金融風險防範工作,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加大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圍繞建設百萬人口區域性中心城市,高標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統籌抓好新城區、紅山城區、松山城區和元寶山城區開發建設,打造環境整潔、宜居舒適、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城市。投資40億元,加快小新地組團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體育中心二期工程,抓好房地產規模開發;完善八家組團配套服務功能,加大住宅小區、學校、醫院和商貿服務設施建設,解決好供水、供電、供熱、排水等問題。投資10億元,推進紅山城區橋北組團開發,實施道路、橋樑、管網等基礎設施和住宅小區建設,建成樟子松公園、濱河景觀帶。投資5億元,加快老城區改造,實施東城大街綜合治理,建設清河大橋和步行街大橋,推進供水、供熱管網改造。投資20億元,搞好松山北城區一期征地拆遷,開工建設友誼大街等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實施元寶山城區如意河改造開發、平莊市民廣場等工程。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步伐,抓好重點區域、關鍵環節綠化美化。
加快旗縣政府所在城關鎮和重點小城鎮建設。完成旗縣政府所在城關鎮和部分重點小城鎮規劃修編。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示範村建設為重點,實施改水改廁、戶用沼氣、垃圾處理等工程,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抓好綠化、美化、淨化工作。完成8228戶農村牧區危房改造,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
加強城鎮經營管理。發揮市和旗縣區城鎮建設融資平台作用,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嚴格實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提高土地收益。採取參股、冠名、拍賣、轉讓等方式,吸引外來資本和民間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實現城市滾動發展。強化市政、園林設施管護,促進公用設施正常高效運轉。強化規劃監察,加大違法違章建築查處力度,確保城市建設依法、合規、有序。
(五)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233萬畝。加快翁旗東部沙地治理,實施穿沙公路、林果基地、引水入沙等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綜合治理70萬畝。推廣公司制、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完善利益導向機制,調動各類主體投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把加強生態建設與富民增收結合起來,大力培育木材加工、綠色食品加工、森林生態旅遊、特色養殖、生態能源林、種苗花卉六大產業,促進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巴新、赤錦、林白鐵路建設,力爭早日投入運營。積極推進赤峰至凌源高速鐵路前期工作,認真謀劃克旗至遼寧綏中鐵路。完成赤朝高速公路主體工程和林西鎮、林東鎮至省際通道、經棚至熱水一級公路建設,確保赤承高速公路、赤峰至天義、安慶至平莊一級路年內開工。建設通村公路17條、210公里。實施赤大高速、赤通高速、環城高速、赤元一級公路和赤大白鐵路沿線綠化、美化及環境整治工程。
完善電力、水利基礎設施。加快500千伏華峰寧輸變電配套工程和南部電網工程建設,提高供電保障能力。積極推進500千伏風電專送通道和赤峰至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前期工作,力爭早日列入國家規劃並啟動實施。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推進末級渠道和田間工程配套,儘快建成完善的節水灌溉體系。完成規劃內全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確保三座店水利樞紐和德日蘇寶冷、大石門水庫竣工,加快推進東台子水庫前期工作。
強化節能減排。抓好有色金屬、電力、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堅決淘汰落後生產工藝。開發推廣循環利用、節約資源和治污減排先進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產業。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和中水回用工程,日處理污水達到16萬噸、生產中水5萬噸。加快紅山經濟開發區、元寶山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推進建築節能,完成120萬平方米供熱分戶計量試點工作,爭取進入國家可再生能源試點城市。
(六)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動力
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創新。推進村級公益事業改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覆蓋所有旗縣區。加快土地和草牧場流轉,完善流轉制度,搭建服務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流轉服務。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明晰產權和林權證發放工作。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發展農牧民用水協會組織。抓好文化體制改革,理順電影管理職能,創新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和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實施城市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搞好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抓住發達地區產業加快轉移機遇,規劃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完善服務功能和配套設施,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提高農牧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進駐我市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投資合作,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全年引進資金458億元,增長25%。支持外貿企業最佳化出口結構,開拓外貿市場,完成進出口總額4.8億美元,增長3%。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發揮其繁榮經濟、活躍市場、擴大就業作用。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支持本地企業與市外企業搞好資本和技術聯合,做強主業,做優品牌,做大規模,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搭建政企對接平台,幫助解決融資、技術、品牌等方面難題。
(七)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推動科技進步。抓好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確保3家企業晉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企業通過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認定。加快5個農牧業示範園區和9個農業特色產業化基地建設。完成農牧民科技培訓80萬人次。推進全國科普示範縣創建,搞好智慧財產權試點市建設。辦好自治區第八屆農博會暨赤峰市第十屆農交會。抓好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向農村牧區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抓好“兩基”鞏固提高,繼續推進學校布局調整,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實現職普比例大體相當。優先發展民族教育,重視特殊教育和學前教育,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推動赤峰學院、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調整最佳化專業結構,培養更多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和技能型實用人才。做好內蒙古紡織工業學校申報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工作。切實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保證質量、安全施工、加快進度,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赤峰學院附屬醫院新址建設,完成市中蒙醫院和紅山區、翁旗、右旗醫院病房樓及寧城縣醫院門診樓建設,實施阿旗、松山區醫院整體搬遷。加強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支持中蒙醫事業加快發展。加強甲型H1N1流感及各類傳染病防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抓好生育關懷和出生缺陷預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積極參加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做好自治區第十三屆運動會申辦工作。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完成43個蘇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確保文博中心投入使用。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村牧區電影放映工程,滿足民眾文化生活需求。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二道井子、魏家窩鋪遺址保護、發掘和展示工作。完成遼陵及奉陵邑保護規劃,實施遼上京遺址公園開發,啟動遼代大遺址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加強遼代歷史文化宣傳,打造遼文化品牌。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快建設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基層就業。發揮政府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就業作用,組織農民工參與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開闢公益性就業崗位,幫助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和災區勞動力就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工作,落實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政策,保障流動就業人群權益。實施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制定公務員醫療保險補助辦法。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發揮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社會救助站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活動,努力解決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問題。
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和社會困難群體傾斜。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對牧區中等職業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加大助學貸款、助學金補助力度。堅持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質,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範圍,支持偏遠地區嘎查村衛生室建設,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做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工作,加強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敬老院建設,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紮實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社會穩定預警機制。加強食品衛生監管,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大礦山、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九)認真解決民眾切身利益問題,讓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堅持不懈為民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繼續集中力量辦十件人民民眾最關注、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讓更多民眾受益。
1、統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籌措資金7400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3000個,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8萬人,培訓農村牧區勞動力27萬人,全年城鎮累計新就業2.8萬人。
2、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農村牧區新型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2.5萬人,達到11.5萬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1.2萬人,達到26.8萬人。
3、提高社會保障標準。籌措資金6.4億元,城鎮低保人均月提高20元以上,9.5萬人受益;農村牧區低保人均年增加120元,23.2萬人受益;五保供養標準人均年提高200元,覆蓋1.8萬五保對象;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提高120元。
4、提高新農合補助水平。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由100元提高到150元,住院補償封頂線由3.5萬元提高到4萬元,實行門診、住院、大病統籌補償,讓更多農牧民受益。
5、實施全民健康服務工程。安排資金1600萬元,用於補種B肝疫苗、白內障患者手術補助、農村牧區產婦住院分娩等公共衛生項目。安排資金2500萬元,推進“一杯奶”健康工程,使農村牧區3.5萬孕期婦女受益。為每位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提供15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6、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籌措資金22.4億元,對392所中國小校舍進行新建改造,新建校舍117萬平方米,加固校舍149萬平方米,完成校安工程總量的60%。
7、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籌措資金5.4億元,建設經濟適用房20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3.2萬平方米。
8、實施農村牧區人畜飲水安全工程。籌措資金1.3億元,建設人畜飲水工程346處,解決22萬人、49萬頭只牲畜飲水安全問題。
9、提高中心城區供水保障能力。籌措資金1.8億元,改造舊水源地,開闢新水源地,整治周邊環境,完善供水設施,強化監管措施,確保中心城區廣大市民安全用水。
10、加快管道天然氣建設。完成中心城區天然氣主管道鋪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使2萬戶居民用上方便、清潔、價廉的管道天然氣,力爭3年時間,覆蓋中心城區70%以上住戶。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駕馭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落實重大決策公開諮詢、公開聽證和社會公示制度,讓人民民眾廣泛參與重大決策和公共事務管理,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提高行政效能。加強電子政務和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進“網上審批”和“一站式服務”,減少審批環節,規範審批行為。強化績效考核和效能監察,下力量解決一些政府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作風散漫、效率低下等問題。理順和規範部門職責許可權,完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解決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政出多門等問題。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有令不執行等影響行政執行力的行為,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加強應急管理,提高處置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能力。
切實轉變作風。政府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強化發展意識,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矛盾,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深入調查研究,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疾苦,傾聽民眾呼聲,為民眾排憂解難。要繼續精簡會議、檔案,切實改進文風、會風。要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減少招待、公車、出國等費用,堅持從簡辦一切事業。
堅持廉潔從政。抓好懲防體系建設,針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權力制約,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加大審計和行政監察力度,加強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土地管理、礦產資源開發、社會保障等領域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各級政府都要率先垂範,自警自勵,勤勉盡責,以實際行動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