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寧城縣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赤峰市寧城縣2013年2月20日在寧城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峰市寧城縣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2月20日 
  • 地點:赤峰市寧城縣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工作回顧,2013年工作規劃,名詞解釋,

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2月20日在寧城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2年工作回顧

一、2012年工作回顧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打基礎、蓄力量的關鍵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形勢,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著力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6億元,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億元,增長8.8%;第二產業增加值64.7億元,增長20.7%;第三產業增加值41.7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比22:47:31。招商引資62億元,增長2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增長2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1億元,增長16.6%。地方財政總收入7.9億元,增長5.3%;地方財政總支出28.2億元,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2元,分別增長14%和10.9%。
(一)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3512工程 ”進展順利。食品、冶金、化工三大產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54億元,汐子、塞飛亞、再生資源、中京、生物科技五個工業園(產業園)實現銷售收入93.8億元,塞飛亞、鑫馬等12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3.3億元。寧城經濟開發區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寧城老窖被評為首批“內蒙古老字號”。重點項目紮實推進。實施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7個,完成投資39億元,21個項目建成投產,26個項目穩步推進。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02項,19個項目簽訂投資協定。工業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投資2.3億元,收儲土地2152畝,新修道路5公里、綠化6.2公里,鋪設排水管線15.5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3.4公里。汐子工業園公鐵立交橋和鐵路貨場開工建設。
農村經濟成果豐碩。“1171工程 ”穩步推進。縣鄉財政投入資金4500萬元,整合各類涉農資金1.7億元,扶持發展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新增2.8萬畝,達到23.3萬畝;家畜存欄新增19.1萬頭(只),達到135.9萬頭(只);果樹經濟林新增1.9萬畝,達到9.3萬畝;膜下滴灌新增14.15萬畝(玉米11.45萬畝、經濟林2.7萬畝),達到25.2萬畝。糧食產量14.7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農牧業產業化步伐加快。銷售收入超百萬元龍頭企業新增4家,達到88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增20家,達到308家;新增涉農商標7個、農產品認證8個;產業化經營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農牧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投資1.3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1.5萬畝,推廣保護性耕作40萬畝,營林造林14萬畝,整修甸子灌區渠道10.2公里,完成土龍、公爺地水庫除險加固,新建人畜飲水工程46處,解決4.2萬人、3.6萬頭(只)牲畜飲水問題。
第三產業提檔升級。旅遊業實現新突破。投資1.9億元,紫蒙湖景區完成部分景觀建設,道須溝景區二期工程完工,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和道虎溝古生物化石遺蹟保護館對外開放。藏龍谷景區通過3A級驗收,松楓山莊被評為自治區五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全年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億元。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投資1.2億元,新建改造專業市場4處,標準化農貿市場6處,依法規範馬路市場5處,鐵西物流園區(一期)、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投入使用,“北商西菌南果中菜東物流”市場格局得到鞏固。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新合作連鎖超市入駐我縣,正基百貨、新客運站商城投入運營,鴻業購物廣場、金帝商業城主體完工,金三角城市綜合體穩步推進,“一城四軸、兩心多街”商業格局進一步完善。金融業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全市金融機構支持寧城發展對接會,建設銀行投入運營,寧信融資擔保公司獲準籌建,全市首家“助保貸”業務啟動,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突破百億元,達到108.7億元,投放貸款53億元,增加6.3億元。
(二)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天義城區總體規劃修訂完成。投資3.8億元,收儲土地1523畝,赤凌一級路連線線建成通車,新修改造城區道路9條、42萬平方米。投資8170萬元,實施新水源地、污水及污泥處理工程,新建換熱站13座、天然氣加氣站1座,鋪設管網20.4公里,新增供熱能力100萬平方米、燃氣入戶1605戶,成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縣。財政投資4.1億元,拉動社會投資20億元,實施14片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徵收房屋916戶,商住開發30萬平方米。投資360萬元,新增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24盞、街路標識牌248塊。啟動自治區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集中開展3次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明顯改觀。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鐵西街道花園社區被評為全市文明社區。
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鎮鄉總體規劃編制基本完成。投資2.9億元,改造鎮鄉街路8公里,敷設自來水管道51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1.8萬平方米,新建文化廣場3處,硬化綠化1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53盞,商住開發10萬平方米。全縣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38%。深入實施新農村建設“六個一”工程,培育設施農業、林果等主導產業村21個,4個自治區級、4個縣級試點村和62個重點推進村步入規劃明晰、發展有序的新階段。
交通電力建設實現新跨越。投資15.4億元,赤凌一級路寧城段建成通車,新修通村油路(水泥路)16條、200公里,新建改造橋樑9座,公路總里程達到2064公里(油路1151公里),51%的行政村通油路。投資1.6億元,柏林一次變新建和寧一變遷建進展順利,新建、續建66千伏變電站9座,其中3座投入運營。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工作成果顯著。全區首家農牧機械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功組建,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啟動實施,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56%。投資5.5億元,新建和續建校舍18萬平方米,教育基礎條件達到全區領先水平。國小和國中入學率均達到100%,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提高9個百分點,職普比達到2.1:7.9,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進步。
醫療衛生條件持續改善。縣醫院門診綜合樓、蒙醫中醫醫院門診醫技樓投入使用,精神病防治院、婦幼保健所、五化中心衛生院綜合樓主體完工。蒙醫中醫醫院進入三級乙等蒙醫中醫綜合醫院行列,神志病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新農合參合人數44.7萬人,全區首家基層衛生院住院全報銷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嚴格執行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10.83‰,自然增長率5.27‰,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2.43個百分點。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文化中心綜合樓主體完工,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9個、草原書屋50個,實現鎮鎮有文化站、村村有草原書屋的目標。成功舉辦第六屆遼中京文化節和首屆喀喇沁(寧城)文化論壇,遼中京遺址保護性開發項目啟動,蒙古族民間故事劇《諾恩吉雅》獲全國評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
京蒙幫扶合作繼續深化。爭取幫扶資金680萬元,黑里河食用菌交易市場和蒙醫中醫醫院蒙中藥製劑室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石景山區與我縣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投入資金220萬元,支持我縣社會事業發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同仁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簽約,石景山區醫院與我縣基層衛生院實現人才交流。
(四)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新增城鎮就業305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628個,安置高校畢業生3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勞務輸出11.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億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263萬元,返鄉創業2614人,發展返鄉創業村4個。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啟動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參保人數達到21.8萬人。城鎮職工養老、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1800人、1555人和1013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7萬人。全年發放社保資金2.7億元。民政綜合福利中心正式運行,全市首家村辦敬老院(汐子村)主體完工。發放城鄉低保金7770萬元、五保供養資金835萬元。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社會組織實施救助3.9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480萬元。
惠民政策全面落實。發放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等各類補貼3億元。辦理助學貸款2356萬元,4261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建成保障性住房900套、5.1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異地安置房1038戶、8.8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500戶。投資4083萬元,實施 “一事一議” 財政獎補項目82個,居全市首位。投入資金3870萬元,扶持1.2萬名貧困民眾穩定脫貧。
(五)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53件,辦復率100%。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得到鞏固。“六五”普法紮實開展,公民法律素質和法制意識不斷提高。第八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順利完成,基層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紮實推進,應急管理、行政複議和政務公開工作得到加強。建立政府投資項目評審機制,政府採購依法規範。加大審計、監察力度,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紮實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民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縣財政投入資金3100萬元,解決改革遺留問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社會持續和諧穩定。依法保護耕地,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嚴厲打擊非法違法採礦行為,礦業秩序明顯好轉。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安全生產形勢繼續穩定好轉。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國防教育繼續深入,雙擁、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取得新成果,人事人才、廣播電視、統計、檔案、續修縣誌、老區建設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可喜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幾大班子通力合作的結果,是全縣各族幹部民眾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建言獻策、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向在各條戰線上辛勤工作、付出努力的同志們,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寧城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欠發達的基本縣情還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財政支出壓力大,綜合實力亟待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工業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功能不完善,服務業發展不足;社會建設和管理有待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個別部門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部分幹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對於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3年工作規劃

二、2013年主要工作今年(2013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縣委十四屆五次全委會議和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以富民強縣為目標,繼續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發展戰略,堅持三化互動、工業優先,突出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的新寧城。
主要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達到16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達到1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達到50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20%,達到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達到203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達到7280元。糧食產量穩定在14億斤左右。
圍繞上述總體思路和目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提高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圍繞建設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礦產基地和自治區裝備製造(農機)示範基地的目標,做大工業經濟總量,持續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提升三大產業競爭力。加快塞飛亞上市步伐,擴大肉鴨屠宰加工規模;推動東方万旗牛肉熟食項目達產達效,爭創馳名商標;支持寧城老窖提高生產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實施燕京(中京)啤酒20萬噸搬改擴項目,壯大生產規模;完成元力酒業擴建,促進品牌升級。推進京都澱粉一期達產達效,開工建設玉米胚芽加工項目。食品工業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整合四龍地區煤炭資源,力促煤礦安全穩定生產。推動宏大、首鑫源達產提效,儘快啟動凌鋼怡山礦業依法生產,規範八里罕南場子、汐子胡墩梁等地區採礦秩序,鐵粉產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繼續推進礦業秩序整頓,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採礦行為。完成鑫馬三期、建支二期項目建設,鋼鐵產量突破100萬噸、鑄件2萬噸。冶金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推動瑞泰化工、興聯化工一期達產達效,支持天宇、日月星大地等膨潤土加工企業進行技術研發,提高膨潤土精深加工比重,年加工膨潤土100萬噸。推動雙贏、遼中京化工等化肥企業與大型企業集團合作,實施100萬噸緩控釋肥項目,年生產化肥30萬噸以上。促進得豐焦化和滙豐染化穩定生產,建成德川玻璃纖維項目。化工工業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
構建多元發展工業體系。依託中京工業園,推進立發紡織5萬紗錠、飛雁40萬件羽絨服項目達產達效,引進新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依託機械製造產業園,支持長明、巨昌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快與中國農機院和知名企業合作,引進農業機械、汽車配件、工具機等製造企業,提升裝備製造產業層次。依託再生資源產業園,推動石碩金屬、潤蒼鋅廢渣提取有價金屬等項目順利投產,開工建設海能蓄電池等項目,力爭在報廢汽車和廢舊電子拆解等領域實現突破。
加強工業園區建設管理。投資4.7億元,收儲土地1670畝,新修改造道路6.9公里,完成汐子公鐵立交橋和鐵路貨場擴建,開工建設汐子綠園污水處理廠,建成汐子工業園、機械製造產業園66千伏變電站。加強園區土地利用管理,依法收回低效、閒置用地,嚴厲打擊規劃區內私搭亂建行為。加強入園企業調度和服務,經濟開發區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以上。
(二)加強農牧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圍繞建設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高效節水農業示範縣的目標,調整結構,夯實基礎,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穩步發展日光溫室,積極推進冷棚(食用菌)建設,新建千畝以上設施農業園區1處,新增設施農業2.8萬畝。加快發展林果業,新建千畝以上林果基地5處,新增果樹經濟林2萬畝。提升畜禽養殖業發展水平,建成標準化規模肉牛示範場10個,發展存欄千頭以上奶牛牧場2處,建成出欄千頭以上生豬養殖場20處,新增家畜存欄17.1萬頭(只);發展禽類養殖4000萬隻,其中出欄肉鴨3000萬隻。發展蘆筍、火龍果、藥材等特色種植1200畝,珍珠雞養殖3萬隻。
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建成溫氏集團10萬頭種豬擴繁場一期工程和12萬頭商品豬苗生產場,完成林源育苗工廠建設,積極引進儲藏、加工、運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百萬元以上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家。以一肯中尖椒市場為重點,推行農產品精深包裝。整合品牌資源,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完善市場體系,壯大經紀人隊伍,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強化市場儲存、集散功能,開拓京津冀等外埠市場。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2.9萬畝(玉米膜下滴灌11萬畝、穀子1.6萬畝、馬鈴薯1.3萬畝、大地蔬菜6萬畝、果樹經濟林3萬畝)。新增水土保持治理3萬畝,實施中低產田改造1.7萬畝,推廣保護性耕作43萬畝。加快推進打虎石水庫向天義城區輸水、天義東小河防洪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人畜飲水工程25處,解決4萬人、3萬頭(只)牲畜飲水問題。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工程,營林造林19萬畝。
(三)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圍繞建設特色旅遊目的地和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標,最佳化布局,提升層次,促進第三產業繁榮活躍。
加快發展旅遊業。修建福峰山至藏龍谷景區通道,完成黑里河道須溝景區和紫蒙湖景區二期工程。拓寬溫泉街道主街路,實施熱水河路壩一體工程,加快溫泉綜合開發。推介古生物化石保護館—遼中京—法輪寺歷史文化探索游、黑里河—紫蒙湖—溫泉生態觀光休閒養生游、清格爾泰舊居—承平寧抗日紀念館—陪嫁牡丹—葫蘆峪紅色文化體驗游3條精品線路。加大“四張名片”宣傳力度,研發區域特色旅遊商品,舉辦“中國?寧城首屆國際旅遊文化節”“首屆寧城旅遊商品匯”,推進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成立旅遊產業專業合作社,提高服務質量和消費水平。全年接待遊客突破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完善鐵西物流園區基礎設施,打造縣域綜合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小城子農副產品購銷、黑里河食用菌交易等4處專業市場建設,新建改造農資批發市場1處、標準化農貿市場6處、農村連鎖超市15家。建成寧城國際酒店、金穗酒店和鴻業購物廣場,推進金三角城市綜合體和商貿城建設。完善和最佳化城鎮商業網點布局,積極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健全社區服務網路,大力發展家政、物業等家庭服務業,拓展休閒、健身等消費領域。
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政銀企定期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搭建銀企溝通合作平台。引導商業銀行調整和最佳化信貸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完善擔保機制,推進助保金貸款工作,促使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三農”和中小企業。加快縣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步伐,確保包商銀行投入運營,新增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各1家。全年投放貸款60億元以上。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圍繞建設宜居宜業的赤峰南部次中心城市的目標,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
加快天義城區建設。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切實維護規劃權威。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建設坤都倫街公鐵立交橋,新建改造大明街、友誼路等街路7條、19.8萬平方米。實施功能配套工程。建成新水源地、大明街排水泵站、污水及污泥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鋪設管網39公里,增加日供水能力2萬噸、集中供熱面積47.5萬平方米、燃氣入戶1500戶。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繼續推進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徵收房屋1000戶,建成保障性住房312套、異地安置房726套,開工建設廉租房126套、公共租賃住房20套,完成老舊小區建築節能改造35.3萬平方米。實施綠美亮工程。綠化亮化天馬街、園林路等5條街路,美化亮化哈河大街、大寧路等兩側建築,新增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實施商住開發工程。加強土地儲備,完成商住開發30萬平方米。
推進小城鎮建設。以八里罕(溫泉)、汐子、大明、小城子為重點,引導各鎮鄉結合自身特點,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配套產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改造鎮鄉街路10公里,建設居民文化廣場3處,商住開發10萬平方米。推進重點鎮鄉所在地儘快實現集中供熱、垃圾處理和綠美亮化。新建存金溝、一肯中兩個鄉鎮辦公及生活設施用房。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全縣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加強綜合整治,推進鎮容鎮貌不斷改觀。
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加大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和管護力度,新建改造公廁20座、地坑式垃圾箱8個,增設果皮箱500個。完善街路指示牌,增加交通標識牌。科學調整公交運營線路,設定固定停車站點。繼續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保持城市環境整潔有序。嚴格規劃執法,堅決打擊私搭亂建等違法行為。加強物業管理,理順物業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多種形式文明教育活動,形成部門負責、社會參與、全民支持的城市管理格局。
推進街道社區和新農村建設。推廣格線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模式,充實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突出做好就業創業、豐富文化生活、居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建設和諧穩定社區。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六個一”工程,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發展設施農業和林果等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組織開展經常性科技培訓和文體娛樂活動,每個鎮鄉街至少建成一個新農村建設典型村。
加快交通電力建設。投資3.7億元,開工建設溫泉至紫蒙湖旅遊公路,新修通村油路(水泥路)200公里,改造危橋15座,提升道路暢通能力和承載能力。投資5億元,完成寧一變遷建和柏林一次變新建工程,建設八肯中變電站,投入運營小城子、八里罕等6座輸變電工程,加快實施農網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電力保障能力。
(五)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圍繞建設新型工業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環境優良地區的目標,理順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與發達地區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把發展非公經濟作為改革發展、富民強縣的戰略任務,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進一步破除體制性障礙,在金融、市政及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全面落實上級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合法權益。把發展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鼓勵引導中小微企業圍繞大企業、大項目搞配套協作,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支持民間資本依法、有序興辦養老機構。加快鄉鎮獸醫站、天義動物防疫站等單位改革,妥善處理改革遺留問題。鞏固擴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激活林業發展要素。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把財力更多地用於改善民生、建設基礎設施和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完善“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各級抓財政增收的積極性。完善鄉級財政預決算體系,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長效機制,穩步推進鄉村公益性債務化解工作。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拓展京蒙幫扶合作領域,力爭取得更多實效。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資源,加強項目儲備。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密切與周邊地區合作,加強與東北、京津冀等地區的溝通聯繫,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瞄準廣東、江浙等發達地區和大型企業、上市公司,開展有針對性招商活動,著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年內引進資金75億元以上。
全面最佳化發展環境。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引導廣大幹部民眾增強全局意識,形成人人關心和保護髮展環境的社會氛圍。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包扶制和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嚴厲打擊破壞發展環境、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大政風、行風評議和結果運用力度,提高機關行政效能。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民眾過上更好生活。
加強科技和人才工作。推進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台和創新載體建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提高科技創新對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支撐和保障能力。實施“中京人才”工程,加強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著重引進高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校安工程3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幼稚園8所、薄弱學校25所,完成15所中國小教學、生活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快實施學前三年教育,鞏固義務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推進職教中心進入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行列;重視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嚴格執行教育系統工作人員“十條禁令”,加強師德師風和校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體系,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高考一本上線率比上年提高20%。以校車、食堂和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提高師生安全意識,著力建設平安校園。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建成文化中心綜合樓,開工建設電影大廈,提升文化基礎設施水平。重視文化人才培養,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品。加強文化遺產發掘、整理和保護,推進遼中京遺址、黑城遺址保護規划進入國家項目庫,十番鼓樂譜、三座店背閣(抬閣)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赤峰市第二屆、自治區第十三屆全運會。提高廣播電視節目質量,擴大有線電視和數位電視覆蓋面。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成精神病防治院、婦幼保健綜合樓建設,改擴建鄉鎮衛生院4所、村衛生室30個。提高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推行基層衛生院住院全報銷。強化醫德醫風和醫護人員隊伍建設,培養全科醫生30人。加強衛生監督和疾病防控,嚴防重大傳染病發生。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加強蒙中醫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層衛生院設定蒙中醫科。著力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內,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嚴厲打擊“兩非”行為,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繼續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全力做好就業工作。全面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拓寬就業渠道,重點做好“雙零家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加強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和創業基地建設,促進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充分發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到企業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0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600個,安置高校畢業生400名,返鄉創業2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覆蓋面。城鎮職工養老、工傷和生育保險各新增100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5萬人,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突破10萬人。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標準,嚴格審批程式。關心特困家庭、弱勢群體基本生活,認真開展社會救濟、優撫安置、殘疾人保障等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移民扶貧等工程,實現1.2萬名貧困民眾穩定脫貧。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七)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圍繞建設國家級平安先進縣的目標,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加強“六五”普法宣傳,提高全民法制意識和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推進依法治縣進程。強化法律援助,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仲裁相銜接的大調解體系。健全網路輿論引導機制,正確引導輿情、社情。建立健全民眾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做好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現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信訪工作力度。用民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統攬信訪工作,依法依規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信訪儲備金制度,做好積案化解和困難信訪人救助工作。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暢通信訪渠道,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抓好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加強高危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理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強化監管職能,逐步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抓好各領域專項治理,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認真做好人防、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做好統計、檔案、續修縣誌、老區建設等工作。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打造務實高效廉潔政府圍繞建設充滿活力、勤政廉潔、富有效率政府的目標,增強服務意識,盡心竭力履行職責。
嚴格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堅持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建議和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健全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等制度,促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規範行政執法,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堅持執政為民。始終把執政為民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提出的發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實際、貼近民心,使更多的資源向推動發展傾斜,更多的財力向改善民生傾斜,多做民眾急需、民眾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事,真正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狠抓工作落實。強化政府績效管理,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完善跟蹤問效、考核問責的督查機制,構建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目標責任體系。大力踐行深入一線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少說多做,對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工作安排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大力精簡會議、檔案,嚴格控制考察、接待和機關公用經費支出。嚴厲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行為。
加強廉政建設。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抓好政府投資和國有資產項目的評審、管理、監察和審計,規範工程招投標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整合國有資產、土地出讓、產權交易、資源開發等公共交易資源,建立交易市場和管理機構。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和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加強重要資金的審計監管,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科學發展的目標鼓舞我們團結奮進,富民強縣的重任激發我們勇於擔當。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奮力拚搏,乘勢而上,為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的新寧城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3512工程:根據市委、市政府“雙千雙百億工程”要求,實施“3512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食品、冶金、化工3個產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汐子、中京、再生資源、生物科技、塞飛亞5個工業園銷售收入超50億元;宏大、寧城老窖等12家企業銷售收入超10億元。
城市礦產:指廢舊商品和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金屬、玻璃、塑膠、橡膠等資源。
1171工程:根據市委、市政府“1571工程 ”要求,實施“1171 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果樹經濟林1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70萬畝、家畜存欄100萬頭(只)。到2015年,設施農業達到30萬畝、果樹經濟林達到1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達到70萬畝、家畜存欄達到210萬頭(只)。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指農民自願參加,以農戶經營為基礎,以某一產業或產品為紐帶,以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實行資金、技術、採購、生產、加工、銷售等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
三品一標:“三品”指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一標”指農產品地理標誌。
新農村建設“六個一”工程:配強一個團結協作的兩委班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人才隊伍、培育一個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打造一個潔淨優美的環境、完善一套實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樹立一種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
旅遊“四張名片”:遠古生命樂園,世界化石寶庫;千年古都,遼文化發祥地;神奇黑里河,塞外九寨溝;天然最熱溫泉,皇家養生勝地。
北商西菌南果中菜東物流:指市場布局。北部鎮鄉重點建設商貿市場,西部鎮鄉重點建設食用菌市場,南部鎮鄉重點建設水果批發市場,中部鎮鄉重點建設蔬菜批發市場,東部鎮鄉重點建設物流市場。
一城四軸、兩心多街:指商業布局。“一城”指天義城區,“四軸”指建設路、大寧路、友誼路、長青路,“兩心”指中京商場、中京廣場,“多街”指特色小吃、服裝專賣、電子專營等街路。
農超對接:指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定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台。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指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是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的重要載體。
全科醫生:是指為基層衛生院、城市社區培養具有內、外、婦、兒、公共衛生等專業的全能醫生。
基層衛生院住院全報銷:是指在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住院醫藥費用總額預付制度和在規定的執業範圍內開展診療活動的前提下,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為參合農民在基層衛生院因病住院發生的政策範圍內的醫藥費用,在自付規定的起付線和相關控費措施所規定的費用後,住院期間所發生的所有費用予以全額報銷的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